朗读推进 赏析有法-以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古诗为例_第1页
朗读推进 赏析有法-以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古诗为例_第2页
朗读推进 赏析有法-以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古诗为例_第3页
朗读推进 赏析有法-以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古诗为例_第4页
朗读推进 赏析有法-以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古诗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朗读推进赏析有法——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为例朗读推进赏析有法——以《古诗三首》为例

课文品读

《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感古伤今,抒发感慨的一首古诗。陈子昂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直言敢谏,当时在武则天通元年间,因为武攸宜征伐契丹的一事,屡次劝谏,但是没有被采纳,还因此获罪被贬。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纳贤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整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苍凉沉郁,境界雄浑,视野开阔,形象鲜明,极富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歌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者俯仰古今,既看不见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前代贤君,又因为人生短暂,后世中必会有的明君贤士,也无缘相见,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形象跃然纸上。内心的惆怅和孤寂难以言表,却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两句从时间角度抒发内心感慨。第三句以浩瀚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从“悠悠”二字可见时间的悠长和空间的辽远。进一步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形象。第四句饱蘸感情,诗人悲壮苍凉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内心的悲苦达到了极致。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长短句错落,烘托映衬,突出形象,表达情感,令人动容。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途中写下的七绝315首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的时候写的。

诗歌的前两句抒情,用“浩荡"表现离愁,渲染自己对寓居多年的京城中人和事的离愁别绪,又将这种离愁放置在夕阳之下用“白日”加以烘托,倍感苍凉,无限感慨。另一方面,又为自己逃离樊笼,远离令人不满的黑暗政治而愉悦,吟诗挥鞭策马,回归故里,又有广阔天涯,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两个画面互相映衬,表现作者离京时复杂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非常有艺术表现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自然地引入议论,在形象的比喻中,表明自己心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于是作者由落花联想到自己,作者辞官归乡,年华老去,不能继续为国家效力,这两句借物抒情,寓理于景,表达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联想比喻,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游山西村》这首诗是陆游在宋孝宗乾道三年罢官闲居在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首七言律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写人物风情,村民热情好客,“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两句诗表达诗人对村民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

颔联写沿路风景,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山绿水间漫步,越过重重的山峦,跨过一条条蜿蜒清澈的小溪,忽然在这美丽的景色里失去了方向,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杨柳依依,鲜花盛开,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喜形于色。此句画面感极强,感情曲折变化,景色令人沉醉,寓情于景,极美的景致中又蕴含哲理。读过此联后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颈联则由自然转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追"字表现了萧鼓声声,春社将近,一片热闹喜气的氛围,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表达对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的赞美,融情与描写,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尾联诗人笔锋一转,诗人一天的出游已经结束,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此处作者将对山西村的喜爱之情间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慨表达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八句紧扣题目中的“游"字,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这首诗层次分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不管那种表达方式,都融入了真挚的个人情感,表现出了人情美、风景美、风俗美、哲理美、情感美,朴实但是流露真情。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创意

美读品味美读赏析

教学思路

粗读感受、细读品味、精读赏析

预习要求

1.查阅作者及背景资料。

2.熟读课文及注释,争取成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三首古诗,期待大家的优秀表现,请做好准备。

二、粗读感受学习《登幽州台歌》

1.齐读课题,了解作者背景。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驱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2.自读感受诗意。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提醒读好“独”字,感受作者的孤独悲伤之情。

3.再读感受情感。请在用词、意境、描写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

示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得来者。"这两句从时间角度抒发内心感慨。作者俯仰古今,既看不见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前代贤君,又因为人生短暂,后世中必会有的明君贤士,也无缘相见,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形象跃然纸上。内心的惆怅和孤寂难以言表。

小结:意境雄浑苍凉沉郁

时空变换辽远开阔

烘托对比突出形象

用词凝练感情深挚

诗人登楼远眺,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

三、细读品味学习《己亥杂诗》

1.齐读课题,了解作者背景。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五首,是刚刚离开京城时所作。

2.自读理解诗意,借助课下注释。注意体会“浩荡"东指”“天涯"等词语的感彩。

3.再读体会情感。抓住诗中的关键性词句和同桌交流你都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小结:“愁”字表达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天涯"另一方面流露出能辞官回乡的创造另一番天地的洒脱与豪气;“落红”一句有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是仍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愿意为国家奉献力量。

4.细读品写法。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首小诗,从以下角度任选一个品味诗人是如何传达自己的情感的。

渲染烘托

联想比喻

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

示例:诗人看见落花飘落在地,看似无用,实则化作春泥后用另一种方式守护花朵,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境况,此时自己虽然辞官回乡,年华老去,不能为国家效力,但是就像这落红一样,仍然关心这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时想着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仍对国家爱得深沉。

小结: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四、精读赏析学习《游山西村》

1.齐读课题,了解作者背景。

南宋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字务观,别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清新圆润,自成一家,且多是抒发爱国主义的诗作。他一生中共作了九千多首诗词,在中国文学历史实属罕见,是一位多产作家。共著有《入蜀记》、《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等著作。

此诗作于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文体知识:律诗,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双句押韵,以押平声为常,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间四句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对偶。

2.自读理解诗意。提醒读出闲适和喜爱之情,注意重音和停顿。

3.再读理清层次。思考每一联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写人物风情,颔联写沿路风景,颈联写农村风俗,尾联写一天的游览结束,抒发感慨。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这首七言律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4.精读赏析,诗中寻美。请找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