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参考学案7_第1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参考学案7_第2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参考学案7_第3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参考学案7_第4页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参考学案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1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象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意识。2、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二、教材要点(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形成:邓小平首先提出。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3、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4月,《联合声明》先后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签署的第二十五号令批准,于5月27日起生效。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6年,筹委会成立,组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健华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设立了临时法会,组织终审法院,提出了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问题的的建议;组建驻港部队,筹建外交部驻港机构,准备政权交接仪式事宜等。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澳门回归由于有香港回归的例证,中葡双方总体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在中葡联合小组活动过程中,双方根据澳门实际,对澳门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落实中方的官方地位等过渡时期澳门三大问题等的解决取得共识,为政权顺利交接和特区政府顺利运作创造了条件。1995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79年以后,党和政府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81年,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展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和人员、文艺、科技和体育“四交流”的主张。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展交流和谈判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初级协议,推动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联系与交往形成了两岸互补互利的格局,也冲击了台湾当局坚持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此外,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文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台资权益。两岸间贸易日益向扩大领域、扩大规模并趋向长期性的方向发展。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和经营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为“一国两制”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目前,因美国长期插手台湾问题,以及李登辉抛售“两国论”、陈水扁和吕秀莲等台湾新领导人制造新问题,叫嚣“台独”而使统一大业充满坎坷和艰难,然而,求和平、求安定、要求改善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正如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所说:“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解决台湾的决心和信心。三、学习过程第一目:“一国两制”的构想1、什么是“一国两制”?2、这一构想是如何形成的?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史料链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形成过程:3、意义(二)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1\*GB2⑴香港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2\*GB2⑵回归条件的成熟(3)回归过程和启示1982年1984年12月9日,1990年,1997年7月1日,启示:国家富强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久,当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即于1972年3月8日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明确宣布:“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强占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当年11月的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决议,把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材料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发生的一次通过革命而产生的政府变动。根据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理论,因革命而发生的政府变动,新政府没有义务完全继承旧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中国香港1997》材料四1982年9月27日,撒切尔夫人在取道香港回国途中反复强调“这三个条约”(指上个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的涉及香港及香港地区的三个条约)是有效的,不应单方推翻,而只能由双方加以修改。这番讲话激起香港爱国同胞的强烈抗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发表声明予以驳斥。——《中国香港1997》材料五“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的情况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简述香港问题形成的过程。(2)材料一中,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他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收回香港的法律依据。对此,英方立场如何?说明了什么?(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解决?这有何国际意义?2、澳门回归=1\*GB2⑴澳门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1553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2\*GB2⑵回归过程1987年,1999年12月20日,(史料链接)何厚铧致辞说:“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富强,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澳门回归,正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1979年元旦,1980年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92年,1994年,1995年2、实现祖国统一的两大障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问题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台湾当局在国际上不择手段地推行“金钱外交”。2003年11月7日,太平洋中部岛国基里巴斯政府置中基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于不顾,与台湾当局建立所谓“外交关系”。中国政府于11月29日决定自即日起中止与基里巴斯政府的外交关系。材料二陈水扁当局假借民意,纠合各种“台独”分裂势力,大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他们在“公投立法”过程中,企图塞进有利于进行“台独”分裂活动的条文,为其今后实施“台独公投”制造“法律依据”,图谋建立所谓“台湾国”。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3年10月24日在回答澳大利亚记者的提问时指出,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我们绝对不容许“台独”。请回答:(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小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满解决了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四、能力测试单项选择题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告台湾同胞书》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2、“一国两制”首先提出是针对()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九龙半岛问题3、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A、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一国两制”内容的有()=1\*GB3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GB3②“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3\*GB3③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直接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4\*GB3④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终审权=5\*GB3⑤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独立主权A、=1\*GB3①=2\*GB3②=3\*GB3③B、=2\*GB3②=4\*GB3④=5\*GB3⑤C、=1\*GB3①=2\*GB3②=5\*GB3⑤D、=2\*GB3②=3\*GB3③=4\*GB3④5、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C、港澳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6、“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D、奉行和平共处、民族平等的原则7、关于香港回归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成功运用B、1982年中英双方达成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C、香港回归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D、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何时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A、1997年12月20日B、1998年7月1日C、1999年12月20日D、2000年7月1日9、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叙述正确的是()=1\*GB3①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2\*GB3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GB3③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4\*GB3④包括实行“一国两制”和放弃使用武力方式完成统一两项主要内容=5\*GB3⑤是中共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表现A、=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5\*GB3⑤B、=1\*GB3①=2\*GB3②=3\*GB3③=5\*GB3⑤C、=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D、=1\*GB3①=3\*GB3③=4\*GB3④=5\*GB3⑤10、20世纪70、8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不包括()A、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B、“汪辜会谈”C、中央人民政府倡议直接进行“三通”D、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侍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