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标准_第1页
2024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标准_第2页
2024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标准_第3页
2024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标准_第4页
2024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标准PAGEPAGE13目次1总则 42术语 63基本规定 84编制内容和方法 9一般规定 9调研与分析 9总体目标 10指标体系 13一般规定 13规划层面绿色指标 14建筑层面绿色指标 236成果要求 27一般要求 27文本与说明书编制 27规划图纸 287规划实施要求 30本标准用词说明 31引用标准名录 32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4Terms 6GeneralDesign 8ContentsandMethodsofCompilation 9GeneralProvisions 9ResearchandAnalysis 9OverallObjectives 10IndicatorSystem 13GeneralProvisions 13GreenIndicatorsatthePlanningLevel 14GreenIndicatorsattheBuildingLevel 23RequirementsforResults 27GeneralRequirements 27CompilationofTextandSpecifications 27PlanningDrawings 28RequirementsforPlanningImplementation 30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31ListofQuotedStandards 321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城市更新行动战略,探索以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为理念的城市片区更新模式,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标准。新行动的过程中也忽略了一些问题,住建部发布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导的专业技术标准,以规范指导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本标准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实际需求,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与各相关专业的相关设计标准,明确了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片区绿色指标和控制条件,旨在达成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目的,规范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流程,明确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推进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城市更新片区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用于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主要针对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内容的要求,规范绿色指标的设置和控制,解决城市更新片区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内容。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规划应以生态文明战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中要考虑绿色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建筑、绿色发展等内建筑方面,也包括节能减碳、新能源利用及环保等内容的考虑。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urbanrenewal市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市政设施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治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利用存量资源,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交通功能等。19588次研究会上,“生活于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与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动。重点包括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市政设施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灾能力,完善交通功能等。renewalarea主管部门指定并发布。【条文说明】住建部以及部分城市划定“城市更新单元”,是指在保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整的前提下,为便于统筹各类资源配置,实现片区可持续发展,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综合考虑道路、河流等自然要素及产权边界等因素,划定的相对成片区域。根据《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划定城市更新片区,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具备城市更新价值,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在综合考虑安全、生活、生态、人文、生产、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为便于统筹各类资源配置,实现片区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相对成片区域。更新片区或者更新单元由政府或主管部门指定发布。green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greenindicators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条文说明】根据住建部《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绿色技术指标包括规划层面绿色指标和建筑层面绿色指标,规划层面的绿色指标可为绿色建筑实施提供规划条件。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中水管网覆盖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天然水体保持率、下凹式绿地率、城市通风廊道等;建筑层面绿色指标一般是对绿色建筑目标、装配式建筑比例、全装修建筑比例、低零碳建筑比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目标与要求(面积比例)等进行表征和控制。还应根据城市更新以及绿色低碳相关内容补充相应指标要求。3基本规定针对根据城市更新规划划定的更新片区进行整体改造时,宜编制更新片区绿色低碳技术路径,指导更新项目绿建设计方案编制。【条文说明】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是实现更新片区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基础。通过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可以具体落实城市绿色建筑发展总目标在更新片区如何实现,也可以指导片区内更新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宜由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城乡规划编制机构联合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机构共同编制。【条文说明】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编制采用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工作方式。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等部门,组织编制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复后向社会公布。更新片区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以实现更新片区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的解决具体问题,宜在规划理念、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条文说明】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应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更新片区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结合更新片区气候、环境、能源、经济及产业发展等特点,合理确定绿色建筑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区域、控制要求、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等,因地制宜地完成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不断提高更新片区绿色建筑发展水平。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宜包括:编制内容、编制方法、成果要求、规划实施要求。编制内容和方法一般规定编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既有规划与现状条件的分析评估;2更新片区绿色建筑近、远期发展(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3更新片区的分区和重要绿色技术指标体系;4更新片区绿色建筑规划实施保障体系;5其他落实配套文件。【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条款规定了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既有规划与现状条件的分析评估、更新片区绿色建筑近、远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更新片区的分区和重要绿色技术指标体系、更新片区绿色建筑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以及其他落实配套文件等。这些内容是确保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基础。编制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包括现场调研、资料收集、问题答卷、实地座谈和政策调研等方式。【条文说明】专项规划编制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可采用现场调研、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地座谈等调研方式,调研资料收集深度可参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或所在省市发布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调研所涉及要素繁多,为更有效保障各个要素和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后续编制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发挥依据作用,在每一个后序编制梳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梳理情况,返回到调研阶段进行专项的数据调研。调研与分析既有规划与政策的调研分析包括:绿色建筑发展上位规划、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解读。1既有城市级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发展规划;2城市更新专项规划;3项目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审查要点等相关规定;4当地在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节能补贴及建筑新材料等方面的政策;5既有民用建筑在节能改造方面的相关政策。【条文说明】本条款明确了在调研阶段需要深入分析的既有规划与政策内容,以确保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与上位规划和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有助于了解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目标和要求,为规划编制提供指导。片区现状条件和产业结构的调研内容包括:区位条件、环境和资源现状分析。1区位条件;2(及产业发展情况;3开发建设现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新建建筑占比、工业类型及规模、能耗数据、产能现状等);4(交通和绿色材料新技术应用情况等。【条文说明】本条款细化了对片区现状条件和产业结构的调研内容,旨在全面了解片区的实际情况,为绿色建筑规划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分析依据。片区基础资料的分析和评估应包括:分析评估片区现状条件,尤其最有特点的现状条件和产业特征;片区绿色建筑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片区的绿色建筑区域潜力分析。【条文说明】本条款要求对收集到的基础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以识别片区绿色建筑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为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和策略提供支撑。总体目标根据碳达峰碳中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等国家和地方分析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条文说明】本条款指出总体发展目标应通过对国家及所在省市的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城区等相关政策标准的分析,结合项目的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自上而下制定。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及定位,以及总体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并结合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重点任务,以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前瞻性。片区绿色发展目标宜包含以下内容:筑所占比例;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与要求;新建住宅建筑中全装修所占比例与要求;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计划目标与相关要求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要求;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维管理目标;其他建设目标及技术应用要求。划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性,便于后续的实施和监督。重点任务应针对目标的要求制定,结合片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给出可落实的技术路线,包括合理的实施步骤、指标要求、具体措施等。规划总体思路宜包含以下内容:规划目标;筛选绿色建筑指标;明确合理可行的绿色建筑规划实施路径;制定政策保障措施;编制分期实施计划。【条文说明】本条款提出了规划总体思路的制定要点,从目标设定到实施路径和政策保障,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规划框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体发展目标逐级分解,明确片区的控制要求,片区的绿色建筑目标任务汇总不低于当地总体发展目标要求。【条文说明】本条款强调了对总体发展目标的分解和片区控制要求的明确,以确保各片区的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与当地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并得到有效落实。4.3.6片区内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应以进行改造的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中的扩建建筑面积应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条文说明】本条款针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评价对象和评价要求进行了规定,旨在推动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提升城市整体的绿色建筑水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50%。片区内绿色建筑指标和评价体系应按照新建建筑和改造建筑分别执行,不同的建筑类型执行不低于各类型国家、行业标准规范。【条文说明】新建建筑应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有建筑参照《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标,依据更新片区的绿色建筑评估结果分别确定。规划保障措施应结合当地绿色建筑建设管理条件制定。包括政策保障、组等方面内容。【条文说明】此条款参照《福建省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导则(试行)》编制规划宜结合现状条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以及适合当地的绿色建筑设计设。指标体系一般规定指标。【条文说明】本标准为新编标准。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及国际先进经验,城市更新片区绿色指标体系由规划层面绿色指标和建筑层面绿色指标组成。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各指标的内涵组成结构,又将多项指标进行分解,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5.1.2:表5.1.1规划层面绿色指标体系一级绿色指标二级绿色指标基础项提升项土地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节约利用土地●拆建比●城市通风廊道●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天然水体保持率●下凹式绿地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环境噪声●绿色交通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专用自行车道密度●资源与碳排放中水管网覆盖率●片区低碳能源设施覆盖率●余热废热利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减碳措施●人文历史文化保护●区评价标准》GB/T51255,由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交通、资源与碳排放、人文五项一级指标组成。5.1.3:表5.1.2建筑层面绿色指标体系一级绿色指标基础项提升项绿色建筑目标●装配式建筑比例●全装修建筑比例●低零碳建筑比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目标与要求等进行表征和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条文说明】城市更新片区规划层面绿色指标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建筑比例、低零碳建筑比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目标与要求等进行表征和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六项指标组成。规划层面绿色指标土地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场库、商业服务设施或人防工程等功能空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城市更新片区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根据城市更新片区现状建筑与人口密度情况,确定合适的拆建比;城市更新片区规划应兼顾当地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环境等基础条件,1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规定所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活动。拆建比指在城市更新片区中拆除建筑面积与新建建筑面积的比值。根据相关办法由相关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城市通风廊道也叫城市风道,是在城市局部区域留有通风口,让主导风吹向50m节的城市通风。从节能的角度来说,不同季节的城市主导风起到了不同的作解热岛效应。在城市风道设计时,应使山体、林地、河流、湿地、绿地、街道等形成连续的开敞空间网络,贯穿整个建成区域。生态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总量控制。城市更新片区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的下限值;GB3838定;下凹式绿地率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应满足《城市绿地规划标准》要求;城市更新片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时,宜将硬质铺装地面改造成透水铺装;GB3096的规定。【条文说明】调查城市更新片区生态资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量水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制定控制管理目标和措施,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城区发展大气、温度等控制管理目标。公共服务设施是营造便捷生活服务环境而设立的配套设施,绿色生态城区应具有较好的便捷性。本条侧重于基本公共配套设施的布局优化,并对内与居民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以下五种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和满足比例提出要求,五种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小学、中学、养老服务设施或社区卫生服务300m50%;500m50%;1000m5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社500m30%;500m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达到100%;其中养老服务设施包括社区托老所和日间照料站,商业服务设施包含的内容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规定的内容。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外排总量控制包括径流减排、污染控制、雨水调节和收集回用等,应依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最优方案,从区域角度看,雨水的过量收集会导致原有水体的萎缩或影响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要使硬化地面恢复到自然地貌的环境水平,最佳的雨水控制量应以雨水排放量接近自然地貌为标准,因此从经济性和维持区域性水环境的良性循环角度出发,径流的控制率也不宜过大而应有合适的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给出了不同地区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选取范围,本条以达到相应地区低值为达标。城市更新片区内场地进行改造和再开发,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应结合道路扩建、改建等进行。提高场地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比改造前的提高幅度;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相关的总平面规划设计、♘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管线综合设计等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城区水质指标以规划区域内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最低水质指标等级为准。下凹式绿地、雨水花♘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50%;绿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土地资源多功能开发的目标。5《国家♘林城市系列标准》(建城[2016]235500m80%,90%5000500m,2000(含)~5000m1000300m务半径考核”。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也提出了“中心城、新城公♘5000500m400m203090%”,400m5500m90%以上标准。考100%,而80%。公♘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优美的休闲游憩环境,居民利用的公平性和可达性是评价公♘绿地布局是否合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公♘绿地的布局应尽可能实现居住用地范围内500m服务半径的全覆盖。6“透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城市更新片区场地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应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林绿化提供遮阳。城市更新片区场地改造应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空间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雨水下渗也是消减径流和径流污染的顶板时,若地下室顶板设有疏水板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入与地下室顶板接壤的实士,或地下室顶板上覆士深度能满足当地♘林绿化部门要求时,仍可认定其为透水铺装地面。7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对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进行了规定。仅考虑室外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不考虑建筑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分区,项目应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来实现环境噪声控制。本条既可以通过合理选址规划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植物防护等方式对室外场地的超标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实现。有研究表明,10m左右宽的乔木林可实现噪声5dB(A)的降低。绿色交通应符合下列规定:务设施,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准的要求。【条文说明】城市更新片区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三大部分,为保证城市更新片区绿色交通体系的通达、有序,在规划设计阶段要结合城区整体规划布局与交通需求,合理布置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道路体系及智能交通系统,并编制相关交通专项规划。500m100%,800m70%;15标台以上;沿地面公共交通主要走廊设置公交专用道;其中,公交站点与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及城市万人公共交通保有量是保证公共交通出行量的基础,此外,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是影响居民是否选乘公共交通的重要因素。公500m800m公交站点的覆盖率,城市万人公共交通保有量指按城市人口计算的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单位:标台/万人)。各类车型折算系数参考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公共交通系统具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包括设置导向设施、无障碍通道、遮阳设施、座椅等。绿色交通出行率是衡量城市更新片区绿色交通量的重要指标。绿色交通方式色交通出行方式进行计算。城市更新片区自行车道连续,并没有障碍物影响车道宽度;城区自行动车道具有合理的宽度,并与机动车道间设绿化分隔带,形成林荫路;城区自行车道具备完善的道路配套设施;自行车交通系统指城市道路两侧的自行车道、自行车专用道及自行车停车设施。自行车道及相关设施的安全、通达、使用方便是保障与提高自行车出行量的具体措施条文中的“城区自行车道连续”是指在平面上,除交叉路口外不被绿化、建筑、构筑物等空间打断,在标高上不能出现突变,条文中的“没有障碍物影响车道宽度”指在规划设计阶段不能有电线3.5m(2.5m)以减少机动车交通对其产生的干扰。道路配套设施包括良好的道路照明设施、交通导向标识、交通安全设施、休息设施、环卫设施等。资源与碳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行标准的要求;片区低碳能源设施覆盖率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资源,利用余热、废热,组成能源梯级利用系统GDP碳排放量指标达到所在地和城市更新片区的减碳目标径与具体措施,设立降碳目标、落实降碳要求。新片区,编制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时还应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工业类型、相关工业的用能现状等预测其用能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能源综合利用方案。再生水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城市再生水回用水质标准,可以用于冲厕、经验,建设城市再生水处理厂和双管供水系统是城市节水减排的重要技术措30%;再生水误接误饮措施不限于以上两种。城市更新片区内除了建筑、工业的能源消耗外,市政基础设施系统的能源消80%,道路照明、景观照明、交通信号灯80%;市政给水排水的水泵及相关设备等80%;LED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时,系统的一次能源效率不低于150%求的项目(住宅、酒店或工厂)而言,用自备锅炉房满足蒸汽或生活热水需求,不仅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而且其能源转换和利用也不符合“高质高用”的原则。在靠近热电厂、工厂等余热、废热丰富的地域,鼓励规模化利用其余热、废热作为生活热水或供暖系统的热源或预热源,这样做可降低能源消耗,而且也能提高生活热水系统的用能效率。能源梯级利用指将能源按其品位逐级效率,是节能的重要措施。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为区域提供电力供冷、供热(包括热水)三种需求,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在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时,必须进行科学论证,从负荷预测系统配置、运行模式、经济和环保效益等多方面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严格以热定电,系统设计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一20%,150%。警升。提升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耗,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是未来建筑领域低碳减排的必要途径,也将是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一中2030200560%~65%。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国办函〔2024〕20号指出提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加快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强化建筑运行阶段节能管理;在新建区域开发建设和既有区域更新改造的规划阶段,应制定低碳专项规划。城市更新片区对非文物护单位,但有一定历史文化特色的既有建筑,做好值的历史文化记忆。【条文说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城区应该对其所在县、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对于发源于城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重点保护、传承和传播对于发源于县、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配合所在县、市开展传播和推广工作。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阶段审核城区及所属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或清单:实施运管阶段审核其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报告,开展有关传播和推广工作的实施总结报告等,并现场抽查落实情况。建筑层面绿色指标城市更新片区绿色建筑目标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级及以上标准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应低于30%。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办公、商场、50%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评价标准。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30%。考虑到大型公共建筑资源消耗量大,其用2上的办公、商场、医院、宾馆面积总和与这四类建筑面积总面积之比。城市更新片区新建建筑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推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木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率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涉及主体工程、装修装饰工程、管道工程等多个方面。现阶段,建筑工业化主要考虑主体结构(含围护结构)生产施工方式,以装配式建筑来衡量。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大大减少施工过程的资源消耗,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是实施绿色建筑的重要措施,应大力推广应用。城区土地出让40%以上才认定为装配式建筑,其中装配率的计算采用体积(或重量)法,即装配构件(外体例。城市更新片区新建住宅宜实施全装修,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宜同步进行,全装修比例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全装修住宅建筑应做到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装修设计应避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为加强对住宅装修的管理,积极推广装修一次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提高住宅装修生产的工业化水平引导住宅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因此,新建住宅宜实施全装修。同时,对于全装修住宅,其装修设计宜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相互协调、配合,逐步达到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的一体化,防止装修设计滞后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均宜由同一家设计单位承担,住宅是将土建设计和装修设计分别由不同设计单位承担,装修与土建设计没有做到统一考虑,导致装修设计拆除破坏原有的结构件,拆除破坏还未使用的分隔墙体等,增加材料消耗。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是为了在土建设计时考虑装修设计需求,预留孔洞和装修面层,避免在装修时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既可减少设计的重复,又可保证结构的安全,减少材料消耗,并降低装修成本。土建与装修分别由不同设计单位承担的工程,装修设计方案应与土建设计同步进行,土建设计应以装修设计方案为基础,装修设计方案应事先与结构专业进行协调配合,避免破坏结构件。低零碳建筑比例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适应气候特征与场地条件,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降低建筑用能需求,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建筑蓄能,在实现近零碳建筑基础上,可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等碳抵消方式。城市更新片区应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目标与要求(面积比例)等进行表征和控制。【条文说明】城市更新片区既有建筑项目建造时间早,往往未执行节能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其资源消耗指标均较高。通过改造实施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可以有效降低项目自身的能源、水资源等消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因此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的数量进行引导,保障城区内建筑的整体绿色性能。既有建筑实施绿色改造,提升既有建筑的性能,既有建筑改造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面积比例达到20%。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勘查和评估城市更新片区内可再生能源的准的要求。【条文说明】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包括核能、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是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的统称。本条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且只包括城区范围内安装或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外电网中所包含的可再生能源贡献。对城区进行可再生能源规划,必须先勘查和评估所在区的资源情况,包括太阳能辐射量、风力资源量、地热能资源,并分析计算城区内可利用的资源量。如可利用的屋顶面积、可利用的太阳能辐射资源量等,并基于资源评估、能源供需规律等确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是指城区内年度利用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活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风力发电等)折算成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总和,单位是吨标煤,MJ。城区一次能源消耗量是指城区内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总和,主要包括建筑、市政设施消耗的各种能源(不包括工业能耗),如电力、燃气、油等,单位是吨标煤MJ.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占城区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达到7.5%。成果要求一般要求专项规划成果应包括文本、图纸图则、说明书、数据库、附件等(套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绿色建筑适宜技术指南)。专项规划成果表达应当清晰、准确、规范。专项规划成果应同时提供书面和电子文件。【条文说明】纸质版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说明书,采用A3幅面装订成一册,封面注明规划名称及编号、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文本中的图片及图纸彩色打印;电子版成果包括文本、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