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07/24/wKhkGWbTzYyAPS_ZAAIoyRKay44428.jpg)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07/24/wKhkGWbTzYyAPS_ZAAIoyRKay444282.jpg)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07/24/wKhkGWbTzYyAPS_ZAAIoyRKay444283.jpg)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07/24/wKhkGWbTzYyAPS_ZAAIoyRKay444284.jpg)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07/24/wKhkGWbTzYyAPS_ZAAIoyRKay4442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陇南市中考模拟联考卷〈三〉
语文试卷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学校开展“黄河,我们的母亲河”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民族之根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7分)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
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建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每个时代的最高文明。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
在国家形成之前,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黄河文化就是国家
文化。从黄河流域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到“邦国”文明的诞生,到作为文化基因的正统观和“大一统”那
畲的形成,到礼乐文明与理性人又基因的养感,再到“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充分展示了黄河文化的
丰富n©ihdn及其历史意义。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②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炎黄子
孙,孕育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
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滔滔黄河雄亘中原,奔流至今()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天汶口文化,黄河孕育的璀璨文明,传承至今;baizhebundo,自强不息,黄河
锻塑的民族品格,坚守至今。继往开来,让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中,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2分)
neihanbaizhe,bunao
T-HT—+”—一二二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2分)
【养成】ydngch6ng①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②
教育。宋代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
偏,先后之过乎?”
【甲】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善感。
【乙】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年感之法。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A.画线句①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B.“黄河流域”“文化基因”“历史意义”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画线句②中“哺育”“孕育”的词性都是动词。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黄河书画
2.从下面书法作品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含标点)(2分)
右
本学4<
出
体
茁
取
脸
侥€
<!
苗
代
黄
<纭
邺
武
河
一
图
图
二
3.古人讲究诗画合一。为右面的画作配上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河精神.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5分)
黄河文化中勇敢坚忍、不怕吃苦的品格,积淀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当今的中国青年,物质
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表面上看,“吃苦”在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词典里,似乎不再占有主要位
置,,,,但人们克服困难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是一
致的,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还是着眼于培育国民素质,艰苦奋斗的精神都不能变。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也许不同时代的“苦”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吃苦已不仅限于承受肉体痛苦
②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前辈通过吃苦奋斗为青年一代赢得安逸的成长环境
③年轻人同样需要吃苦奋斗为未来赢得机遇与希望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
2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5.作为负责“黄河文化大搜集”这一版块的一员,你一定搜集了不少有关黄河的成语、歌曲、故事吧!请各
写一个。(3分)
诵读古诗文
6.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串词。(10分)
要求:①在前3位选手的串词中填上恰当的诗句,必须是将要朗诵的诗文中的句子。
②参照前3位选手的串词;为第4位选手写出完整的串词,他朗诵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1)人生曲折,不言放弃。生活难免有磨难,但“,",只要一直走下
去,一定能看到光明。接下来,请欣赏1号选手为大家朗诵陆游的《游山西村》。(2分)
(2)春夏秋冬皆是景,诗意永驻我心间。欧阳修用“,”描绘琅珊山春
夏花开芬芳,枝繁叶茂的景象;刘禹锡用“啃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抒写内心的豪迈情怀;
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新奇比喻,描绘出边塞冬天特有的美妙意境。接下来,
有请2号选手为大家朗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2分)
(3)品读诗文名句,感悟家国情怀。从范仲淹",”的政治理想中,我
们领略到他以天下为念的胸襟。接下来,有请3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2分)
(4)o(4分)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9分)
总有梨子路过秋天
李柏林
①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柿子树,一棵不是柿子树。
②它是梨树。
③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儿,长得高大壮硕。夏天的时候,遮凉避暑。秋天的时候,结满梨子。
④有时候风儿吹着吹着,便听见声响,一只梨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这些声响,从来都不会触动我。对
我来说,已经司空见惯。这棵树每年都会结很多的梨子,也会有很多的果子掉落。
⑤外婆从屋内走出来,捡起梨子,又随手摘了几个够得着的,进了厨房。每到秋天,我总是会咳嗽,在
老一辈的思想中,是药三分毒,一定要食补。于是,外婆便准备在那低矮的厨房里给我熬梨汤。
⑥梨汤是用瓦罐熬的,像极了熬中药的场景,外婆守在旁边,一守就是好久。她给了一只梨子足够的虔
诚,也让梨子在我的心中变得沉重。
⑦接着,外婆给我盛上一碗梨汤,因为这梨汤和咳嗽联系在一起,它在我的印象中便不再美好。
3
⑧就这样持续了很久,后来我不再经常去乡下,外婆还是会让外公在秋天扛着一口袋梨子送到我家。那
些梨子甚至放到渍烂,我也不愿意吃。可是外婆依旧送,年年如此。
⑨后来的秋天,我依旧会咳嗽,而我有了最快捷的办法,便是输液。当吊瓶挂上去,不消几小时,便能
感觉到好转,那像一个永不坠落的梨子,治愈着我的咳嗽。
⑩外公去世后,外婆一个人无法再去摘梨子,也无法走很远的路给我送梨子,于是梨树被砍了,好像它
的使命已经结束了。
⑪而我却不以为意,因为我本就不喜欢吃梨子啊,即便没有这棵树了,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⑫去年秋天,朋友夏夏说她那边盛产秋月梨,要给我寄一箱。我没告诉她关于梨子的那段并不美好的回
忆,说着自己不爱吃,她说没关系,可以熬梨汤啊。秋月梨收到后,我不忍辜负远方的心意,才准备尝一尝,
没想到汁水饱满,我竟不忍拿它去熬汤了,还专门买了好看的果盘,将它们置于餐桌之上。那个时候,我才
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
⑬今年去兰州游玩,临行时朋友默默送了我一袋香蕉梨,说我肯定喜欢吃,因为有冰淇淋的口感。我在
车上尝了一个,觉得新奇,于是上网搜了搜,才发现这个梨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婆梨。
包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咳嗽声声的童年。
我想外婆种梨子,不过是希望我能在秋天有一碗热汤,而朋友赠我以梨,不过是想让我体会秋天的美好。不
论是外婆的大黄梨,还是朋友的秋月梨、阿婆梨,都是他们对我的真心啊。
⑮秋风将起,秋雨未落,想到有人还惦记着你,并奉上一片心意,便从心底生出一阵暖意。梨子仿佛与
秋天一期一会,而人生漫漫,那些我记挂的人和记挂我的人,却能在梦中频频相会。
7.回忆性散文,讲究以境观事、以事显人,通过特定环境和典型事件的书写,彰显人物品质。请你结合相关
内容,简析这一手法在文中的运用。(5分)
8.根据提示,请从“我”的角度、按时间顺序概括“我”和梨子之间的故事。(4分)
时间事件
从记事起每到秋天,我就会喝到外婆用自己家树上的梨子熬的梨汤来治咳嗽。
离开乡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我收到友人寄来的秋月梨,觉得梨子变得美好了。
今年去兰州游玩我的朋友送一袋香蕉梨,让我想起了外婆,想起树上掉落的梨子。
9.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那些梨子甚至放到溃烂,我也不愿意吃。(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3分)
(2)秋雨缠绵的归途啊,我又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那些从树枝上掉落的梨子,想起了咳嗽声声的童年。
4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
10.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亲情、品格、平凡、温暖……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感想。(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3分)
“锦鲤”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①某“宝”发起“寻找中国锦鲤”活动,微博发出,瞬间刷爆全国。
②何为“锦鲤”?“锦鲤”如今为何有这样大的号召力?
③鱼很早就出现在先民的生活里,中国的渔猎文化在农耕文化之前,半坡遗址发现的''人面鱼纹图形”
彩陶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了。那时候的人类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他们对万物饱含敬畏,云中鸟、林中兽
和水中鱼都人格化了,成为神秘的存在。鱼很早就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
④在鱼文化的演变中,鲤鱼因多卵而被喻指“多子多孙”,《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
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后世与婚姻、生育相关的礼俗,鲤鱼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便不足为奇了。
后来,鲤鱼的祝福意味越来越深入世俗生活。孔子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孔子感拜,取名孔鲤,字伯鱼。
庆贺生子赠以鲤鱼逐渐成为礼俗,并在送鱼之时,附上绢布书写的祝福语,久而逐渐演变为书信的代指,友
谊、爱情的代称。
⑤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花灯等民间艺术,进入“年年有余”的祝福语,成为酒席的标配,关于
鲤鱼的吉祥意指越积越厚,具备了深广的群众基础,被各种文化争相引入并诠释。对鲤鱼文化赋予和添加新
内涵,并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和深远流传的,是儒家的诠释。鲤鱼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
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风度,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符合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鲤鱼便被儒家赋
予了诸多入世、励志的意蕴。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埠
雅释鱼》中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迎合了大众企图通过努
力改变自身的理想,被儒家成功转喻为科举考试,成为儒家劝人入世进取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激励了一
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⑥龙是极少的,那么一个必然结果是,不是所有的鲤鱼都可以化龙。必须通过特殊化,通过数量的限
制来彰显龙的尊贵,所以化龙的是特殊的“黄鲤鱼”。到了唐代,首次出现在陆龟蒙诗歌里的“锦鲤”,拥
有了化龙的专利。在千万种鱼中,成为鲤鱼已然幸运万分;在千万条鲤鱼中,成为锦鲤更是万分幸运。只有
它们,才拥有成龙的资格和机会。锦鲤,实在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幸运儿。当今某“宝”以它来命名它选
中的幸运儿,当然非常恰当。
(有删改)
11.文章以“寻找锦鲤”活动这一社会热点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5
---G薪,-V&)
12.下面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鱼与龙被联系在一起,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是因为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
B.传说“鲤鱼跃龙门”激励了一代代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C.“鲤鱼游进剪纸、年画、刺绣”中的“游进”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D.“锦鲤”火爆网络,表达了人们对幸运、美好的追求。
13.请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汉代《三秦记》载:“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埠雅释鱼》中载:“俗
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14.下列与鲤鱼有关的民间传说,与“孝”有关的是哪一项?请详细说明。(3分)
叶冰求红琴高乘也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
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
埼,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糅书⑨“雪窦山”字。
(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6
【注释】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④越:过。信宿:
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畦(q。、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城。陇,通“垄”。⑦
联络:连接。⑧牧竖:牧童。征逐:追逐。⑨糅(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⑴渔人甚导之⑵屋舍俨然
⑶遂缪小溪⑷欲问地所历名
16.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分)
(2)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3分)
17.请回答问题。(6分)
(1)【甲】文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
(2)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桃花源与雪窦山的相似之处。(3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5分)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秋夜闻笛
萨都剌①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注释】①萨都刺:元代著名诗人,其故乡为雁门关下的荒漠地区。
18.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5分)
小语:【甲】【乙】都是和北固山有关的诗篇。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王湾是在冬末春初到的
北固山,而萨都刺是在(季节)到的。
小言:【甲】诗中",”两句点题,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小语:【乙】诗中飘渺的笛声,幽静的远山,清冷的月色,都容易惹人怀想,诗人借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
小言:同样的情感表达,在【甲】诗中,作者是借“”的意象来传达的。
(五)名著阅读(8分)
7
19.班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小美发现《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有“出走一一归
来”的历程,请你帮助她完成下表。(3分)
鲁迅孙悟空
S城——南京———①———回国花果山一一灵台方寸山……一一灵山
出走国门:不满于洋务派办学的不切实际、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
“乌烟瘴气”,倍感迷茫,”所余的还只有一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
条路:到外国去”。《—②—》(填篇目)涧”1寻心。
归来: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归来:取经归来,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
露国民劣根性。「③_(填封号)。
20.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
析。(5分)
①鲁智深《水浒传》②祥子《骆驼祥子》③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示例: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
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感,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
三作文(60分)
21.2024年5月22日下午3:30,九年级⑶班同学们要在教室里开展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
赛,想要邀请王老师担任评委,请你据此帮助班长小文同学撰写一封邀请函。要求:格式完整。(1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求学路上,父母的关怀、师友的鼓励、成功的喜悦,甚至成长的迷茫、追
梦的艰辛、遭受的挫折,都曾触动你的心灵,点燃你的希望,激励你的斗志,成为你伟岸人格的奠基。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完成作文。
(2)刚入初中,你觉得毕业还远;将说再见,才发现相识好似近在昨天;谈及理想,你总说要走的路
还远;目标实现,才发现起点好似近在眼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谊在,远即是近;”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力不足,近即是远。
阅读以上文段,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
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30分)
8
1、⑴内涵百折不挠(2分)(2)【甲】:①【乙】:②(2分)
(3)D(3分)【解析】ABC正确。B项中三个短语都是偏正。D项,括号里应该填入分号。
2、图一: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图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图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任写一幅即可.2分)
3、B(3分)
4、(1)D(3分)【解析】通读全部句子,会发现谈的是“关于吃苦奋斗”的意义。结合前文内容、可确定首句
为第②句.前文谈“青年吃苦似乎不重要了”“但是"一词转折,所以紧接着第③句谈青年吃苦的必要
性。然后是第①句“吃苦已不仅限于承受肉体痛苦”,与结尾的“克服困难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紧密
联系。
(2)“培育”与“国民素质”搭配不当,可将“培育”改成“提升”。(2分)
5、示例:成语:黄河水清、河清海竭、河清海晏等等。歌曲:《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
卫黄河》等。故事: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望洋兴叹等。(各写一个,合理即可,共3分)
6、(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4)月是深切思念.月是美好寄托。古人常常借月抒怀,在中秋佳节.苏轼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
达对天下离人的关好祝愿。接下来,请4号选手为大家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合理即可,4分)
二、(60分)(-)(19分)
7、示例:文中先写出外婆家院子里有梨树,夏天在梨树下遭凉避暑、秋天梨树结满梨子,这个“我”非常熟
悉的特定环境,接着介绍小时候咳嗽,外婆给“我”捡梨子、摘梨子.到低矮的厨房里花很长时间给“我”
熬梨汤,盛梨汤,帮“我”治咳嗽的典型事件。借助环境和事件,突显外婆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及对“我”
细致入微的关心照拂。(意对即可,5分)
8、①我不愿意吃外婆让外公给我送来的梨子,用输液来治疗咳嗽(合理即可,2分)
②去年秋天(2分)
9、(1)示例:“甚至”重读.强调梨子的溃烂程度;重读“不愿意”.突出“我”对梨汤的抵触情绪。(任选其
一即可.3分)
(2)运用排比手法,用三个“想起了”加强语势,把“外婆”“梨子”“童年”串联,突出了“我”对外婆
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自然引出下文的抒情与议论。(合理即可.3分)
10、示例:我想到的是“亲情”这个词。文章中,每到秋天,外婆种梨树,熬梨汤为“我”治疗咳嗽;在我
离开乡下之后,外婆还会让外公给我送来梨子,尽管我非常不爱吃。所以,本文表现的是外公外婆给予自
9
己的至爱亲情。(合理即可.4分)
(二)(13分)
11、①激发阅读兴趣.引人关注;②自然地导入说明对象“锦鲤”;③时代色彩鲜明.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顺
序可互换,意近即可)(3分)
12、A【解析】结合原文第③段“鱼很早就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或者,在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可知。”
鱼与龙被联系在一起,成为龙图腾的伴生物”与“龙图腾之前,有过鱼图腾”并无因果关系;且“或者”
一词有表推测的意味,并非必然。故选A。(3分)
13、运用了引材料(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三秦记》和《坤雅释鱼》中有关鲤鱼的记载,说明了鲤鱼被
赋予的吉祥寓意,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承接上文“鲤鱼便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保修合同
- 大型美食城招商合同范本
- 商住楼物业管理合同
- 汽车维修合同书范本
- 锅炉工合同书
- 我要出租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室内场景识别定位约束条件下的手机实例化AR方法研究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人版选修二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篮球俱乐部合伙协议
- 电力基建复工安全教育培训
- 2018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公共基础真题及答案
- 劳务经纪人培训
- 如何提高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Unit-3-Reading-and-thinking课文详解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高数(大一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 婚介公司红娘管理制度
- 煤矿电气试验规程
- 物业客服培训课件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