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1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2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3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4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2019·福建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图4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3.(2019·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4.(2019·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5.(2019·海南单科·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6.(2019·安徽文综·35)(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7.(2019·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A.使用新式“纱绸机”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8.(2019·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9.(2019·山东基能·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10.(2019·上海文综·8)为迎接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11.(2019·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2.(2019·浙江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13.(2019·北京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2019·海南单科·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15.(2019·上海单科·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16.(2019·海南单科·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4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17.(2019·重庆文综·1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了“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2019·全国文综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19.(2019·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0.(2019·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21.(2019·海南单科·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①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得之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③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④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答案】C2.【解析】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答案】B3.【解析】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答案】D4.【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而古代中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它开始于两晋,完成于两宋.【答案】D5.【解析】明朝,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答案】D6.【解析】本题以历史热点――三农问题切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犁耕”、“丰给”、“大旱”等分析即可。【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7.【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和阿拉伯人西传。【答案】A8.【解析】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答案】D9.【解析】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排除A。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制造出青铜,排除B。青铜比纯铜的硬度高,排除C,D项说法正确。【答案】D10.【解析】从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第一个图案为石斧,其中一个圆形窟窿是装柄用的。第三个图案是鼎的摸样,第四个是编钟。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找到正确的一一对应排序是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④战国曾侯乙编钟。既③②①④。【答案】B11.【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答案】A12.【解析】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答案】B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答案】A14.【解析】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选项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选项B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选项D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D项.【答案】C15.【解析】古代中国使节通过路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出使外国时,常常携带贵重商品作为表示两国交好的手段,A、B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D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选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答案】C16.【解析】本题以杜佑的言论作为切入点,考察了唐代经济变化的原因,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水利工程的修建,商品经济发展等。第(1)题,注意从两个朝代不同的农业政策来进行比较,具体可以计较两者的对农业人口的控制、流向和对水利的修建等方面寻找答案作答。第(2)题,人口大量从事非农行业,说明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原因应该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解放部分劳动力、商品经济发展、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等角度作答,影响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的要素去回答问题,如商品数量、市场活跃度、商人的数量地位等角度归纳作答。【答案】(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4分)(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