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或磷酸二酯键连接B.不同直径的碱基以不规则的方式沿核苷酸链排列C.碱基对排列在螺旋结构内侧形成DNA基本骨架D.外侧“糖-磷酸”间隔排列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螺旋2.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能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频率3.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进行着系列生命活动调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裁判员喊出“准备”口号时,运动员很快做好起跑姿势,肾上腺素等增加,说明激素具有迅速调节的特点。B.长跑过程中,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收缩C.由于大量排汗,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比赛过程中血糖浓度稳定不变,主要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作用4.如图为某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发生着丝点分裂 B.过程②可发生交叉互换C.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 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只能传给后代中的雌性个体5.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M对m、N对n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F1个体的毛色呈黑色B.若F1测交,后代一定有白色个体C.若F2中黑色和褐色之和接近1/2,则白色个体没有纯合子D.若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则F2表现型之比为9:3:3:16.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结构,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运输至突触后膜需要消耗能量C.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7.如图为某家族中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出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I-2、Ⅱ-6均为杂合子,且Ⅱ-4和Ⅲ-8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由Ⅱ-5和Ⅱ-6及Ⅲ-9个体,可推知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8.(10分)ATP称为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的形成一定伴随着有机物的分解B.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不以ATP为直接能源C.消耗ATP的物质运输一定是主动转运D.细胞呼吸的每个阶段均能产生ATP二、非选择题9.(10分)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图是晴朗夏日一天在自然光照和遮光1/1条件下测定的大豆净光合作用相对含量(单位CO1μmol/m1.g)。(l)根据上图实验结果推测,遮光处理可能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豆的光合作用效率。(1)请写出大豆光合作用时CO1中C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大豆在自然光照下14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4)有人认为,适当遮光会导致大豆叶绿素含量增加。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某多年生植物的宽叶和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R、r控制。让两纯合植株杂交,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组合F1F2宽叶红花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98102616320(1)F2中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假说二: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写出简要实验设计思路,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3)如果假说一成立,让F2中的宽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11.(14分)某地区果农开垦荒山种植果树,发展养殖业(养鸡、养兔),栽培食用菌等,形成生态果园,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1)荒山变果园,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进行。(2)该果园中养鸡、养兔增加了___________的复杂性,加快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果园生产力。果农在鸡舍安装补充光源,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了鸡的产蛋量,由此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12.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采用固定化酵母酿造啤酒,请根据其酿造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利用海藻酸钠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应使用图1-图3中的图_____________(填序号)所示方法。而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用浓度较低的海藻酸钠溶液制作凝胶珠,酵母菌催化活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定量的海藻酸钠加入到定量的蒸馏水中,并和酵母菌充分混合;第二步: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并将形成的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第三步:将等量的凝胶珠分别加入到装有葡萄糖溶液的简易葡萄酒酿制装置中(如图4和图5)。①请订正上述步骤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②与图5装置相比,图4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__________。葡萄汁装入图4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其中每条链上的一个核苷酸以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并排列在主链的外侧,碱基位于主链内侧。2.DNA分子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总是跟另一条链上的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由氢键连接,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通过两个氢键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通过3个氢键相连,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在DNA分子中,A(腺嘌呤)和T(胸腺嘧啶)的分子数相等,G(鸟嘌呤)和C(胞嘧啶)的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这就是DNA中碱基含量的卡伽夫法则。【详解】A、由分析可知,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或磷酸二酯键连接,A正确;B、不同直径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以不规则的方式即随机沿核苷酸链排列,进而形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C、碱基对排列在螺旋结构内侧,使得DNA结构更加稳定,其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相间排列形成的长链结构排在DNA分子的外侧,C错误;D、由分析可知,排在DNA分子外侧的是“糖-磷酸”间隔排列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的长链,D正确。故选C。2、B【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万年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人类的需求(人工选择)及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B正确;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进化可朝着一定方向进行,但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错误。故选B。3、B【解析】

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维持动态平衡;(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人体内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数值范围为0.8~1.2g/L。血糖相对稳定是因为血糖来源和去路达到动态平衡。人体内血糖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二是肝糖原的分解,三是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也有三条:一是血糖的氧化分解,二是血糖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三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等。3、当饮食过咸或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感→主动饮水;另外下丘脑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经过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详解】A、听到裁判员喊出“准备”口号时,运动员很快倾身站位做好起跑姿势,这反映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A错误;B、长跑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此时产热的主要方式是骨骼肌收缩,B正确;C、机体大量排汗后尿量减少的调节机理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血糖不断被消耗,这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识记体温平衡、水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的过程,并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4、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其中过程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A为次级卵母细胞,B为卵细胞。【详解】A、过程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过程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细胞A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而来的,是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是传给后代所有个体,而不只是雌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5、C【解析】

用纯合的黑色(MMnn)和褐色亲本(mmNN)杂交,F1(MmNn)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则F2表现型为10白色(9M_N_、1mmnn)∶3黑色(3M_nn)∶3褐色(3mmN_);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表现型为2白色(2MmNn)∶1黑色(1MMnn3M_nn)∶1褐色(1mmNN)。【详解】A、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说明不能正常翻译,因此M、N同时存在的时候为白色,即F1个体的毛色呈白色,A错误;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测交,后代理论为1黑色(Mmnn)∶1褐色(mmNn),不会出现白色个体,B错误;C、若F2中黑色和褐色之和接近1/2,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白色个体为MmNn,没有纯合子,C正确;D、若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表现型之比为10白色(9M_N_、1mmnn)∶3黑色(3M_nn)∶3褐色(3mmN_),D错误。故选C。6、C【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详解】A、相邻的两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建立联系,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兴奋在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了突触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从而产生兴奋,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信号变化,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对于突触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

据图分析,5号和6号患病,而9号正常,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要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A错误;B、据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I-2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Ⅱ-4、Ⅱ-5、Ⅱ-6均为杂合子,Ⅲ-8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B错误;C、由Ⅱ-5和Ⅱ-6及Ⅲ-9个体,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正确;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隐性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该病是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C。8、B【解析】

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详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合成,但是没有有机物的分解,A错误;B、ATP是细胞内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UTP、GTP也可作为细胞内某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正确;C、胞吞和胞吐两种运输方式也消耗ATP,C错误;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识记产生ATP的途径和场所,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非选择题9、提高CO1→C3→(CH1O)[或]气温高,蒸腾作用大,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1供应减少,光合速率下降,但呼吸速率变化不大提取遮光和自然光下大豆叶片中的叶绿素,并比较两者叶绿素含量【解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1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据图可知,遮光组的净光合作用相对含量均高于自然光组,由此可知,遮光处理可能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效率。(1)光合作用的CO1参与是暗反应,首先是CO1的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C的转移路径为CO1→C3→(CH1O)。(3)在晴朗的夏季,自然光下,14时气温高,蒸腾作用大,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1供应减少,光合速率下降,但呼吸速率变化不大,因此净光合速率下降。(4)要探究适当遮光会导致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可以进行两组实验,一组遮光,一组自然光,进而比较两者的叶绿素含量,具体实验设计思路为提取遮光和自然光下大豆叶片中的叶绿素,并比较两者叶绿素含量。【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0、5:3:3:1AaRR、AARrF1中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以F1中的宽叶红花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F2中的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若两种方式的测交实验中有一种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1/15【解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本题为9:3:3:1的变式应用,即存在致死现象,导致比例为5:3:3:1。【详解】(1)F2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红花=5:3:3:1,不是9:3:3:1,说明存在致死现象。若为基因型致死,因为出现异常比例的是宽叶红花,正常情况下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RR:AARr:AaRR:AaRr=1:2:2:4,故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AARr和AaRR。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后代也会出现5:3:3:1。(2)要验证两种假说哪种正确,可以选择F1中的宽叶红花(AaRr)作为父本或母本分别与R中的窄叶白花(aarr)测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并统计比例,如果是基因型为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则测交后代不会出现宽叶红花,则假说二成立。(3)若假说—成立,即基因型为AARr和AaRR的个体死亡,则F2中宽叶红花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RR:AaRr=1:4,自交后代中窄叶白花的比例是(4/5)×(1/12)=1/15【点睛】本题解答的突破口为致死性状的原因分析,要学会处理表格信息,得到5:3:3: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致死的两种可能的原因。11、速度和方向营养结构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荒山变果园,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该果园中养鸡、养兔,增加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该生态系统中形成更多的食物链,因此增加了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根据题干信息“果农在鸡舍安装补充光源,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了鸡的产蛋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食用菌属于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属于分解者,其作用是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点睛】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信息传递的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2、1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