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相关 两份资料_第1页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相关 两份资料_第2页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相关 两份资料_第3页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相关 两份资料_第4页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相关 两份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与绩效指标概述PART1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如何理解海绵城市?·SC,SpongeCity海绵城市·SuDS/SustainableDrainageSystems模仿自然状态,减少径流,改善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GI/GreenInfrastructure通过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自然管理暴雨,减少排水,改善水质,节约城市管理成本。·LID/LowImpactDevelopment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延缓径流和污染的冲击,接近自然水文循环。·BMPs/Bestmanagementpracticies由单纯的工程方式转变为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方式进行雨洪管理实践。·WSUD/WaterSensitiveUrbanDesign整合城市空间设计和综合水资源管理。·ABC/ActiveBeautifulandCleanWatersProgramej将功能性与自然、生态和人文相结合。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源头控制就近消纳改善水质协调环境景观舒适绿色基础设施GI多功能绿色空间网络网络中心连接廊道低影响开发LID小型分散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回补地下水最佳雨洪管理实践BMPs路面材料储水设施渗透过滤管理法规民众教育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减少用水量减少排放水资源再生改善水环境水量调蓄活越美丽净水计划ABC自然可亲性商业&艺术水敏设计生物修复蓄水池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雨水径流控制恢复本地海绵体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方式——实现雨水自然积蓄、渗透和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策略——基于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策略系统——涵盖雨水、污水、再生水、地下水、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等生态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道路、绿地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系统途径——实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风险、水文化消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污水再生水雨水地下水景观水生活水生态水系统渗、滞、蓄、净、用、排

海绵城市要做什么?2.不让雨水产生雨涝灾害1.让雨水资源不浪费3.让城市绿地系统增效增值,环境更美丽宜居不让雨水白白流走,或补充地表水含量,或储蓄再利用,或进入绿地生态循环系统;让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益最大化。绿地区域内常量雨水尽量自行消纳,减少市政管网压力,发挥水体与自然水系雨洪调蓄功能。通过改善绿地空间形态与植物配置,统筹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系统提升绿地系统生态效能与景观。海绵城市绩效指标概述20132014201520162017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海绵城市建设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类别项绩效指标建筑与小区关联性相关指标水生态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系数、土壤渗透系数2生态岸线恢复生物多样性指数、湿地(水系、岸线)损失变化率3地下水位地下水潜水水位4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绿地率、屋顶绿化率水环境5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6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径流污染控制率(SS)水资源7污水再生利用率中水回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8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回收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9管网漏损控制管网漏损率水安全10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设计重现期11饮用水安全水源地水质达标关键指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表新建、扩建、整体改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序号项目分类名称用地代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新建、扩建

整体改造1居住用地R1R2R3≥75%≥70%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A5A6≥75%≥55%A2A3A4≥80%≥60%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B2B3B4≥75%≥55%4工业用地M1M2≥80%≥70%5物流仓储用地W1W2≥80%≥70%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一注S3S4S9一注7公用设施用地U21一注8绿地与广场用地G1G2≥85%≥85%G3

≥80%≥70%关键指标2场地径流系数

表不同用地类型新建、扩建项目径流系数控制目标序号项目分类名称用地代号径流系数控制目标(流量)1居住用地R1R2R3≤0.45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A5A6≤0.45A2A3A4≤0.40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B2B3B4≤0.504工业用地M1M2≤0.505物流仓储用地W1W2≤0.55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0.65S3S4S9≤0.557公用设施用地U21≤0.458绿地与广场用地G1G2≤0.15G3

≤0.30关键指标3径流污染物控制率

技术措施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算,%)技术措施污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算,%)透水砖铺装80~90蓄水池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80~90雨水罐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80~90调节塘——绿色屋顶70~80调节池——下凹式绿地——传输型植草沟35~90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干式植草沟35~9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70~95湿式植草沟——泥塘50~80植被缓冲带50~70雨水湿地50~80初期雨水弃流设施40~65表低影响开发设施径流污染物控制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提到的指标绿地率热岛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缺水地区重点在于利用城市绿地解决自然渗透、汇蓄和利用,通过雨水收集、利用,有效提高地表水的含蓄量。水网地区重点研究利用水系、微湿地和集雨型绿地汇蓄雨水,参与地表水净化和减缓市政雨涝压力。沿海重盐碱地带重点研究利用雨水自然渗透。促进土壤排盐碱的技术利用,以及耐盐碱植物的应用。总体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点1区域规划引领,以指标为依据

以规划指标为依据开展方案设计,以绿地系统和水系统为中心,有机整合与之相关的雨水系统设计、污水系统设计、给水系统设计、景观系统设计、建筑设计等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选,不断优化方案。

区域海绵城市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充分发挥公园大面积水体的雨水蓄积功能公园成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要素—“大海绵”公园景观水体与住区雨水系统通过生态绿道衔接充分发挥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功能,优化植物配置。现状条件及问题评估确定目标控制设施及规模确定水文水力计算竖向设计、汇水区划分设施选择与平面布局要点1区域规划引领,以指标为依据

场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径流系数污水管网外排流量和总量市政再生水供水压力地表径流对景观水系水质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用水压力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75%01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已大于40%02径流系数控制居住用地0.45,商业用地0.5003新建硬化10000平米以上,妹千平米调蓄容积30m304下凹绿地比例不少于50%,改建增加10%05改建项目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增加10%0706新建项目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少于40%要点2早期关注竖向设计统筹协调场地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的布局和竖向,使径流雨水有组织自流汇入周边绿地系统和水系,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广场雨水宜综合采用生态排水和雨水管渠,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要点3设施选择灰绿结合绿色设施:下凹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即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截留、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达到控制径流污染的目的。灰色设施:地埋式蓄水装置(混凝土蓄水池、蓄水方块)。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埋条件、规划条件等,因地制宜的选择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及其系统组合。要点4注重关键节点的处理屋面材料的选择: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采用耐久性材料,与屋顶绿化相结合。收集方式: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的方式引入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实现雨水的净化和利用。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式绿地,减少对绿地的冲击。下凹绿地内植物应选择耐淹品种。下凹绿地中内设置溢流井,防止绿地长时间积水。地面雨水一般污染较重,杂质多,传统雨水箅只可拦截较大固体。道路雨水收集应采用具有拦污截污功能的雨水口或雨水沟,且污物便于清理。雨水排放: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片材和排水管)。要点5统筹考虑,整合设计盐碱地土壤黏紧,透水透气不良,不利于下渗。若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得当,不仅可控制雨水,而且可以利用雨水淋洗土体,降低土壤的含盐量(盐碱土改良的目的是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盐)。对于土壤含盐量高的地方,海绵城市设施与土壤排盐措施统筹,应在保证植物生长安全与土壤排盐措施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滞蓄雨水。景观水体应优先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景观水体规模的确定: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采取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弃流设施、生态护坡。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案例PART2“智慧城市”概念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城市发展和城市病——智慧城市产生的社会因素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产生的社会因素

城市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城市贫困……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技术,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超大城市、中心城市存在借助信息技术大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的内在需求。

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造就智慧城市技术核心。智慧城市要求把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城市经营的各个领域。它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在数字城市基础上融入社会和环境两大要素。“智慧城市”——社会与技术双重作用

1990年美国加州旧金山一次国际会议,以“智慧城市(smartcities)、快速系统(fast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works)”为主题,探寻了城市通过信息技术聚合“智慧”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后正式出版《科技社会的一种现象——智慧城市、快速系统、全球网络》。

欧盟在2007年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City)”的创新构想;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理念;2009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计划,同年IBM发布《智慧的城市在中国》报告。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科技界大会上作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中诠释了“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概念。2010年科技部在武汉举办了“2010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说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智慧城市”理念的由来“智慧城市”概念理解狭义概念广义概念

城市智能化。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区域性做法。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如公共服务、能源、电力、交通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有效减轻城市压力,其实质是把智慧城市等同于智能城市,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

城市全面发展。智慧城市是城市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是城市从经济到人文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进步的理想状态。即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思维发展城市,使城市各项功能系统运作更加协调高效,城市经济、人文、环境得到全面发展。自IBM提出智慧地球以来,来自IBM的统计,50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组织加入这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已有1200多项案例,广泛应用于交通、制造、能源、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以新加坡为例——全面、系统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全民参与、系统超前、滚动修编的信息化规划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提供高带宽、低资费的网络服务注重实用性,以政府引导资金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用项目建设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通信产业,扩大行业出口共同特征目前全球这种情况并不多,根据最新《福布斯》排名,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居首位新加坡组织保障政府首席资讯办公室(GCIO)、资讯通信管理局(IDA)…规划引领2006年推出“2015智慧国”计划基础先行提供免费无线带宽或低资费的宽带服务应用转型9大行业的应用转型信息产业吸引国外领先企业,刺激创新和促进本地企业国际化发展

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城市

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引合作伙伴,实现端到端的智慧解决方案以节能、交通、商业等重点领域、重点应用项目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吸引社会机构投资注重宣传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技术交流和推广输出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共同特征国际上智慧城市大多采取重点领域突破的方式,阿姆斯特丹的智慧城市是以节能为特点可持续生活可持续生活可持续交通可持续社区WestOrange项目:智能电表和新型能源管理系统Geuzenveld项目:家庭小额信贷购置节能商品智能楼宇项目:安装传感器感知能源消耗情况,智能分析能源数据并作出相应调整EnergyDock项目:推动阿姆斯特丹所有移动交通工具电动化发展气候街道项目:对公共设施、物流服务以及商家的智能化改造以阿姆斯特丹为例——以重点领域和项目带动智慧城市建设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南京——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做法——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武汉——武汉城市圈与IBM合作的重点是,利用IBM全球领先的软件工程技术、平台、管理经验等,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宁波——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昆山——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谢谢!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大脑建设方案“云-网-端”三大层次端侧实现群智感知、可视可控;网侧实现泛在高速、天地一体;云测实现随需调度,迭代学习智能操控的城市大脑是重点技术角度形成虚实对应、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巨系统,实现孪生城市的“六化发展”城市发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信息模型是核心,城市全域部署的智能设施和感知体系是前提,支撑孪生城市高效运行的智能专网是保障,实现建设重点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物理世界和与之对应的数字世界正形成两大体系平行发展、相互作用。数字世界为了服务物理世界而存在,物理世界因为数字世界变得高效有序,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从制造业逐步延伸拓展至城市空间,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数字孪生因感知控制技术而起,因综合技术集成创新而兴。数字孪生城市是在城市累积数据从量变到质变,在感知建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一条新兴技术路径,是城市智能化、运营可持续化的前沿先进模式,

也是一个吸引高端智力资源共同参与,从局部应用到全局优化,持续迭代更新的城市级创新平台。前言城市大脑总体设计第一章目录Contents城市大脑应用体系第二章城市大脑支撑体系第三章城市大脑数据治理体系第四章城市大脑运营体系第五章城市大脑总体设计Contents目录第一章数字孪生城市前提——全域布局的智能设施当前城市在感知业务领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状态,数字孪生城市将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统筹感知体系建设,统一采集汇聚,实现城市动态数据整合与共享,形成全域覆盖、动静结合、三维立体的规范化、智能化、全联接的感知布局,实现物理城市在数字城市的精准映射。全域布局智能设施空间布局通过规模部署信息杆柱、智能网关和边缘计算节点,采集数据信息,支持各种近距离及远距离通信协议标准,统一汇聚处理后上传统一物联网平台和城市大脑进行管理。空间维度上,可将感知载体和设施体系分为地上、地下、空中、水域感知体系进行布局.针对不同感知载体和设施特点,传输方式上,可采用无线为主或有线为主两种方式进行布局。标识体系和编码设计面对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有必要建立设备的统一编码标识,规范物联网标识体系,是实现物联网各领域信息互联、产业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设备的统一编码标识IMSI,通过eSIM卡将IMSI与物联网设备绑定;城市级物联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不同标识之间的互联互通。物联设备连接管理平台城市物联网连接适配和管理平台:适应多语言、多操作系统的不同终端设备的接入和数据通讯。数字孪生城市支撑安全——高效运行的智能专网为支撑数字孪生城市的高效运行,满足城市各类智能化运行场景需求,保障城市全域空间布局的智能化设施感知信息流动,须建设地上地下全通达、有线无线全接入、万物互联全感知的城市智能专网,才能满足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虚实融合孪生并行的运行模式需求。提出网络新需求综合接入、融合指挥、城市感知、专网专用、资源共享、物理隔离接入智能专网推进

5G

网络的大规模商用、推进有线网络万兆接入、智能专网须全程全网支持

IPv6、智能专网应制定相应级别网域保护要求网络延伸增强一部分是政务外网及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另有部分是出于对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在某些功能或特性方面的增强数字孪生城市运行中心数字孪生城市端侧物联数据采集地上地下全通达、有线无线全接入、万物互联全感知的城市智能专网数字孪生城市重点——智能操控的城市大脑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城市大脑,汇聚与交融不同来源的数据,如实记录呈现城市动态,尽可能预见到政策干预对各个子系统的影响,充分考虑各种规避行为、时间延迟和信息损失等问题,将“自学习、自优化”功能融入城市管理过程之中,最终达到增加城市系统整体福利的理想效果。大脑凸显自主学习与集中调度数字孪生模式下城市大脑紧密围绕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叠加在模型上的多元数据集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技术来治理城市。PART

1一体三翼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大脑城市全要素数据治理、城市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大脑平台,组成了数字孪生城市大脑。全域数据治理、城市信息模型、人工智能赋能PART

2创新全景全要素城市治理新模式城市画像、居民画像在数字孪生模式下才能实现。城市大脑实现运行管理“一盘棋”。PART

3数字孪生城市重点——智能操控的城市大脑(一)大脑凸显自主学习与集中调度城市信息模型+多元数据集合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基本能力✓

数据涌动✓

知识发现✓

实施诊断✓

智能辨识✓

态势认知✓

模拟仿真✓

深度学习✓

自我决策✓

……数字城市物理城市✓

数据处理✓

资源调配✓

应急处置✓

策略制定城市层面全局统一调度和协

同,虚实互动,数字世界仿真,物理世界执行,不断优化。主要技术数字孪生城市重点——智能操控的城市大脑城市操作系统(深度学习+运营指挥)城市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数据汇集+开放共享)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全域感知+虚实交互)城市大脑深度学习能力资源要素数字孪生载体(二)一体三翼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大脑三、人工智能模型一、全域多元数据✓

城市语义信息:城市要素的几何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等✓

政府部门掌握信息✓

城市运行产生数据二、城市信息模型✓

信息加载在城市信息模型上✓

形成全景视图和各领域视图✓

提供感知、认知推理、执行、人机交互能力✓

进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即时数据处理数据提供决策依据智能分析量化指标智能操控反向控制实时感知虚实交互汇聚整合质量监控有序治理

建设思路——平台层17城市安全运行小脑交通小脑环保小脑平安小脑政务小脑教育小脑医疗小脑城市数据大脑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大脑由一个个可独立运行、思考的“小脑”组成,再将各个“小脑”的数据在“大脑”里进行整合、存储、交换、共享,通过信息汇聚应用聚合,信息处理智能分析最终实现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的智慧管理智慧决策。消防小脑统一整合数据平台数据存储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养老小脑园区小脑商业小脑。。。深智城18小脑(执行层)~人工智能算法决策智慧管理智慧决策AIBI城市数据小脑建设思路——平台层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小脑建设应遵循“城市大脑”理念,打造建成一套完善的“感”“传”“知”“用”“控”城市小脑架构。末梢神经(感知层)神经网络(传输层)脑核(数据基础层)皮质层(决策层)城市小脑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平台层城市时空CIM平台结合了空间信息和感知信息,合理搭建基础信息平台;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整合不同部门间数据;基于标准的组件模型实现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的设计和整合。综合融入了实景三维、BIM、3DGIS

、车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语义化等技术,实现室内室外、地上地下、覆盖全产业链的管理和服务。建设思路——网络层深智城21手机座机PC电视5G+WLANXDSLWIMAXIPIT内容应用终端接入内容应用移动固网IT手机GSM/GPRS移动语音/数据固话/PCPSTN/XDSL固定语音/数据PC互联网媒体ICT以往垂直的互不干涉的行业……向融合化发展CT城市ICT基础软网络SDN/虚拟化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思路——网络层深智城22城市物联网IPbackhaul水务公司燃气公司园区管理地产公司NLoRa/NB-

IWG物流公司IWGIoTLoRa/NB-IoT智能感知终端NSinfiLinkNMSLCSJSinfiBossMSP多业务平台仅仅需要通过一个平台,就能够与有线电话网PSTN和无线GSM移动网连接,提供不同的信令接入、语音、传真、数据和其它媒体的相容关服务。infiCombo能源公司安监安全交管中心多业务场景集成应用1….集成应用n虚拟运营商4G/5GLTE

4G/5GLTERPMARPMA无线局域网接入:RFID,WIFI、蓝牙运营商4g/5G网络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城市级物联网网络(混合组网方式)建设思路——网络层深智城23城市大脑–城市智慧治理中心运用智慧城市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和调度技术,以时空信息为唯一标识,对所有城市治理数据进行融合、挖掘、应用和创新,并保持系统开放性,满足新基建智慧城市未来发展需求,从而为城市管理者提供高效的城市管理手段和途径,为城市提供优质服务和广泛的创新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城市大脑建设预期收益IOC以大数据+AI为基础,实现平战结合的城市服务数据共享数据融合大数据政务旅游人口法人事件地理信息……AI应用……标签画像行为轨迹事件碰撞视频分析图像分析语音分析平台共享业务融合城市大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常态化智能服务城市事件管理绩效评价应急态智能服务城市监测预警防患于未然城市应急联动指挥调度城市仪表盘,总体态势概览与感知大数据+AI态势感知决策分析事件管理应急指挥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监测预警运行指标AI标签画像AI图像分析AI语音分析AI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安全数据开放应用使能平台事件碰撞AI 视频分析AI数据使能平台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公民数据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智慧城市数字平台智慧城市数字平台为IOC提供了数据和模型支撑城市大脑应用体系第二章Contents目录城市大脑应用平台架构城市大脑综合态势看板应用场景最佳实践系统截屏城市大脑综合态势看板–经济运行城市大脑综合态势看板–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城市大脑综合态势看板–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城市大脑综合态势看板–社会诉求城市体征诊断分析城市体征的特点系统整合是城市体征最重要的特征。首先体现在综合性上,城市体征涉及土地、设施、人口、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状况及要素之间互动状态,是综合的指标集合。其次还体现在城市体征系统内要素的层次性上,从最基层的单要素向上提炼、归类、汇总可得到同类或相关要素的一般运行状态,此外通过小的空间研究单元可以向上汇总到更大尺度的空间范围,以服务不同尺度的管理层级。其三,系统中的对象或要素具有联系性,人地互动、人与设施的交互、人与人的关联等都是城市体征系统的内在联系。城市的生命体征是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既有建设用地等相对长期稳态的体征,也有道路交通流量等瞬时变化的体征。对动态变化的关注使得城市体征不同与一般的城市特征,不仅能够评价城市的常态特征,还能够在更细的时空间尺度中展现和评价城市运行状况。城市体征的本质是表征城市运行状态的指标。这决定了其用以判读城市系统状态和病症的根本作用。多源城市治理数据,为城市体征的量化及可视化展示提供了条件。城市体征系统基于城市体征系统整合、动静结合的特点,从时间与要素两个方面分解和联结城市体征子系统。从人与地、静态与动态出发,可以将城市体征系统划分为城市人口系统、城市环境系统、城市活动-移动系统和城市运行系统四个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联结成综合、有机的城市体征系统。城市体征诊断分析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三大监测系统3城市大脑支撑体系第三章Contents目录城市大脑支撑平台架构前端运行支撑大屏可视化引擎支撑多模态、全空间时空数据大屏可视化城市大脑运行管理中心(应急指挥场所)大屏展示系统动景立体防控系统(三维视频融合监控)视频多源信息融合多维实景视频融合区域视频智慧巡逻报警智能联动实景历史视频回放监控视频结构化传统监控设备的现状,基本都是这种杂乱无序的多个小画面,监控人员无法迅速对兴趣目标进行视频画面的智能发现、跟踪、定位、快速处置。监控人员看得累、烦、懵。日常巡检单路浏览,费时费力。摄像头之间缺乏空间位置关联,监控画面孤立。系统以实景监控视频为基础,充分整合三维G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人脸卡口、车辆卡口、电子围栏、GPS定位等多个系统;可实现监控区域内多源信息数据的融合,包括视频数据、人脸、车辆、建筑物;建筑物内结构、人员构成、设备运行数据、状况、传感器、温度等物联设备;可通过视频直接控制设备、空调、照明等设备开关。后端运行支撑传统地理信息系统支撑城市大脑应用力不从心地理信息云平台是构建城市大脑的基石二三维一体化地图服务云平台超融合数据模型和海量数据管理工具将多元数据融合处理为高效统一的超融合数据,支持超大规模二三维场景的快速构建和高速查询,支持丰富的粒子特效、光线追踪特效、辉光特效等超炫可视化效果,实现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专业分析和应用。通用高效超炫规范支持tiff,jpg,png等主流空间影像数据,shp,dwg,tab等主流GIS矢量数据,3ds,osgb,obj等主流模型数据,ifc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数据的导入和管理。采用超融合数据模型,确保二三维地图服务、实时动态矢量切片、三维场景构建、二三维空间分析、超炫可视化的高速查询和快速渲染,通过四叉树和八叉树原理对数据实现高效存储和调取。支持丰富的水、火、雾、气、爆炸、游走等粒子特效,点、环境、球面、镜面、太阳等光特效,水波特效,飞线特效等超炫可视化效果;支持丰富美观的图表可视化效果。采用超融合数据模型规范,建立统一的时空基准,支撑海量数据应用和大数据时空分析应用,实现多源海量数据在Web和移动端的表达一致性、应用灵活性、高性能和规范性。融合通信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视频结构化系统占道经营

人群聚集

违章停车

明火检测

车牌识别

井盖丢失

入侵检测

积水检测

遗留物检测…动态计算管理容器云管与运维管理容器状态管理容器参数管理容器动态分配容器管理与调度容器管理与调度云服务管理与调度云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