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阙海昏侯,千年大汉风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海昏侯墓出土五铢钱(2016·浙江选考·26)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C.墓葬出土的实物属于一手资料,比文献资料记载要可靠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第四讲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两汉大一统东北师大附中深圳学校授课人:李淑红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构专题知识体系达纲举目张之效西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融合教材,知识关联教材章节页码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9—P13选必1第1课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4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30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47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62/66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9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99选必2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36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P69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P84选必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P49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P80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甲】25·汉末战乱影响【新课标】26·刺史制度见下页2019【Ⅰ】2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Ⅱ】2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Ⅱ】25·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Ⅱ】47·司马相如【Ⅲ】40·汉代国家治理2020【Ⅲ】25·东汉屯田制2021【乙】25·汉代经济发展【乙】41·司马迁、汉代儒学【甲】25·汉代监察制度2022【乙】42·地方治理(虎患)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时间地方卷20232辽宁·史学方法2山东·东汉政治衰微3海南·东汉政治2广东·汉初休养生息37北京·从汉至元的政治演变、汉代儒学、丝绸之路2019
2江苏·郡国并行制;21海南东汉中后期选官制度13北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7浙江4月·刺史12天津·董仲舒新儒学2020
3浙江7月·秦汉政制的沿革
2山东·重农抑商22上海·汉武盛世(史学理论)2021
2山东·王国职官设置
2湖南·汉初防外戚干政2河北·中央政令的运行2湖北·中央集权20湖南·汉初地方制度改革2广东·尚书台17广东·汉代儒学2重庆·文化交流3浙江6月·古代丝织业的发展2福建·民族融合4浙江6月·汉代儒学20222湖北·史料阅读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4浙江1月·刺史
2湖南·以农为本6浙江6月·造纸术2广东·地方治理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教材导读,明重点备热词1.西汉大一统背景;2.两汉大一统内容;3.两汉衰亡原因。郡国并行制、大一统、治理效能、黄老无为、文景之治、推恩令、中朝制度、察举制、刺史制度、盐铁官营、币制改革、尊崇儒术、西域都护府、光武中兴、党锢之祸、丝绸之路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
一、溯源大一统
二、巩固大一统
三、深思大一统目录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西汉)董仲舒“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唐朝)颜师古一、溯源大一统
1.溯源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2022·辽宁高考·2)《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
所谓“大一统”,简言之,即王权至上、国家统一、天下一家,核心是王权一统。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的一对哲学范畴,对于汉代大一统,就你所持的观点,结合西汉初年形势进行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王国:42郡中央:15郡“(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丞相(按:田蚡)入奏事··荐人二千石(按:郡守)···上乃曰:“君除(按:任免)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汉书·田蚡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文帝)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景帝)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一、溯源大一统
2.背景现实困境经济土地兼并、私商暴利、盐铁之富思想边疆基础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出现“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强盛匈奴犯境,威胁边疆思想不统一,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时代需要诸侯势大、丞相权重、豪强霸道政治
无为而治奠定强盛基础,现实困境要求政策转向汉武帝像
武帝16岁(前141)继位,71岁(前87)去世,在位时间54年,占整个西汉215年的1/4,堪称汉朝鼎盛时期。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去世,武帝亲政后,才开始转变统治思想,重新安排中枢人事,汉初七十年的治国方略开始转向。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一、溯源大一统
2.背景(2023·广东高考·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1.政治大一统——中央集权之道2.经济大一统——国家治理之策3.思想大一统——正统思想之始4.疆域大一统——威服四野之基他二、巩固大一统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2015年11月27日新浪新闻《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孔子屏风”“刘贺”印章龙凤纹玉佩饰
《发现海昏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由和田白玉制成,“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螭为龙的九子之一,采用皇帝玺印才能使用的螭纽造型,在汉武帝时期规范印章制度之后的私印中罕见。编钟是高等级贵族墓葬中较为常见的文物,共二堵,24件。是一套规制完整的西汉实用乐钟,对研究编钟铸造工艺、音律乃至西汉礼乐制度等,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集屏风、衣镜为一体,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肖像。漆木边框上绘制东王公、西王母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衣镜上有1850个字,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另有《衣镜赋》19行文字.总重量约230斤,市值5亿元。其中褭蹏金48枚、麟趾金25枚,底部“上”“中”“下”字样,形如瑞兽麒麟的脚趾。始造于汉武帝太始二年的黄金纪念币,目的是为了协调“嘉祉”(即福祉),彰显“祥瑞”,其赏赐对象是诸侯王,不作流通之用。出土于车马坑中。当卢是系在马额头中央部位的金属饰品,这件当卢造型取自独角羊,整器颇具西域文化特色,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昌邑王举行“籍田”仪式的礼器。每年孟春正月,举行盛大籍田礼,皇帝祭祀先农后会亲自耕田,祈求五谷丰登。5200枚竹简,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等文献,其中就有失传许久的《论语·知道》篇.上行官文书正本,对古代公文研究具有重大价值。刘贺夫妇奏牍内容大体与“朝献”“秋请”“酎金”诸事相关。“刘贺”螭纽玉印
青铜编钟
孔子屏镜
《齐论》简
山羊纹银当卢“昌邑籍田”青铜鼎
刘贺夫妇奏牍领域措施影响政治大一统中外朝制度(中朝:决策;外朝:执行)推恩令;任用酷吏,打击豪强;刺史制度察举制(才德)、征辟制、积功劳为官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位低权重)上计制,
御史参与审核沿袭秦律,《九章律》;发布法律文告—令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中央集权;为国家选拔有用人才;中央地方选官考核监察法律基础知识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二、巩固大一统汉“司隶校尉”印文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内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架空相权加强皇权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
【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近臣,形成宫中决策机构中朝,原本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沦为执行机构外朝。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台的权力逐渐增大。特点:
①中朝官员位低权重。
②皇帝亲信近臣构成。
③以内朝架空外朝,抑制相权。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其他方法:任用布衣丞相,降低丞相威信频繁更换宰相,减短任职时间(2021年·河北·6)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特点:①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司法;②以巡视方式监察;③位卑权重、以小制大发展: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东汉末年州牧已发已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
【刺史制度】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2023·新课标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大一统赋税田赋(轻)人头税(重)和徭役、征收财产税户籍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有专人主管;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定期人口调查基层治理县下设乡、里、亭。建立什伍组织,互相监督社会救济建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货币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
(五铢钱)农业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生产工具:耦犁、犁壁、耧车(播种);耕作技术:代田法;水利设施: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边疆地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土地兼并。手工业提花机;家庭手工业、民营和官营作坊商贸货币等统一,促进全国商品流通;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订立契约,规范商贸关系商业实行
,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抑制
,实行算缗、告缗中央盐铁官营工商业者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基础知识五铢钱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
武帝连年征战,财政开始亏空,后大力支持桑弘羊,推行各项经济政策,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作用: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抑制商人、增加收入。基础知识【均输平准】调剂空间上物价之不平调剂时间上物价之不平“算缗”对工商业、高利贷者等征收财产税。“告缗”:是鼓励知情者告发,属实者没收被告发者全部财产,惩罚戍边一岁,奖励告发者没收财产的一半。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算缗
告缗】
眼光超越千年的宏观
经济学家!桑弘羊各地设均输官京师设平准官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2022·天津高考·2)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基础知识领域措施作用思想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正统思想启用儒士参政,儒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为规定教科书,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和地方学,使儒学官方化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版画《汉代太学与独尊儒术》基础知识社会问题解决之道
董仲舒的学说匈奴入侵加强中央集权王国问题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限制土地兼并和剥削社会矛盾制定规范约束人们“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限田,薄敛,省役”后人称为“三纲五常”“这种‘新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吸收融合了道、法、阴阳诸家的思想中合理的因素,构成了一个以‘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和‘大一统’等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新儒学体系。”—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特点:以儒学为基,外儒内法,兼采各家,具有神学色彩。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董仲舒新儒学】【史料探究】“春秋决狱”与法律的儒家化。
【补充:选必1】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A
“春秋决狱”由董仲舒提出,指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领域措施影响疆域大一统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边疆管理:北击匈奴;西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征服西南,平定百越叛乱;东北设乌桓校尉边疆开发:屯戍政策,移民屯田利于民族交流交融;利于边疆开发;利于中西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边疆对外关系张骞通西域,推进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沟通东西。基础知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2022·海南高考·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基础知识王莽政权建立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改制改革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灭亡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光武中兴”
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企图解决问题的王莽,成为被问题解决了。——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措施目的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释放奴婢思想重视儒学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真题演练概念解读阶段特征课标解读五年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封疆社会历史周期律,请结合东汉末年社会状况阐释。皇帝早逝幼主继位外戚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