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章人与环境1.分析生态足迹,探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认同应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重难点)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学习目标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讨论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讨论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等;也可能改善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问题探讨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①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2022年11月15日,已经达到了80亿;预计2050年增长至约97亿。——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1804年10亿1927年20亿1960年30亿1975年1987年1999年2011年2022年40亿50亿60亿70亿80亿(一)人口现状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②我国人口现状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我国依然是人口大国,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将加速。人口基数大。(一)人口现状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不但对人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人类生活和生产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概念:2.换算(以一个人为例):(二)生态足迹又叫___________,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__________(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_________和

。生态占用人口单位生产资源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①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所排放的CO2总量可以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林地草地耕地碳足迹建设用地渔业用地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二)生态足迹|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二)生态足迹|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畜牧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渔业用地|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一一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二)生态足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

。多大可能不同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__________。3.特点:与步行相比开车增大生态足迹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吸收汽车尾气需要的林地面积增大增大建设用地碳足迹与使用蔬菜相比吃牛肉增大生态足迹生产牛肉所需的草地面积养牛比种菜排放的CO2更多增大增大草地碳足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料1】18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下图。讨论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思考●讨论【资料2】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思考●讨论概念辨析生态足迹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对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进行量化。生态承载力则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对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规模进行量化,换言之,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原因结果对环境的影响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生态盈余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可持续发展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生态赤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全球性生态问题【资料2】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总量只提高了30%(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讨论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引起全球性生态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思考●讨论【资料3】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028%,而2016年,这数值已经超过0.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讨论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思考●讨论讨论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料4】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约为2.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两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思考●讨论生活方式、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产力等。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的人口还将继续增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继续提高,未来全球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二)生态足迹4.影响因素: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粒子云,被送到了2000km外的北欧。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1.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容: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①全球气候变化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水泥的生产导致大气中CO2的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植树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②水资源短缺成因:危害:防治措施: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污染。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节约用水;南水北调;加强管理,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③臭氧层破坏成因:危害:防治措施: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臭氧层变薄,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④土地荒漠化成因:危害:防治措施: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保护草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⑤生物多样性丧失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就地保护、易地保护。2018年,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离世⑥环境污染分类:危害: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污染类型污染情况成因危害大气污染酸雨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SO2等过多危害动植物生命活动,腐蚀金属材料与建筑物等

雾霾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水体污染无机污染水中富含N、P等无机物水体富营养化,表现为赤潮或水华,水体缺氧,生物大量死亡,加重污染有机污染水中富含有机物土壤污染重金属、农药污染重金属、农药等进入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危害人体健康拓展:常见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含化肥、农药等)池塘、湖泊、海洋(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含量增多)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华或赤潮)有氧呼吸死亡浮游植物遗体需氧微生物分解厌氧微生物H2S、CH4等有毒物质水中溶解氧减少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污染加重延伸拓展: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过程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影响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概念: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2)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3.可持续发展“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危害水稻。辨别“偷换概念”思维训练生态足迹影响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关注可持续发展课堂小结1.

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一、概念检测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练习与应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