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教补(jiao)什物(shi)嗥叫(h(5o)燕然勒功(yan)

B,迥乎(jiong)亘古(geng)镐头(gao)目不窥园(kul)

C.震悚(song)愧作(zud)晌午(shang)颠沛流离(P©i)

D.竹蔑(nie)契约(qi)猥琐(W阮)芳草萋萋(q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甲胄蔚蓝心有灵犀相形见拙

B,迟钝镶嵌不期而至千钧重负

C.严谨烧灼天崖海角五脏六腑

D.吞噬厄运怏怏不乐珊珊来迟

3.下列加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经过四年的漫长的等待,《庆余年2》终于在央视播出了,该剧收视率创下最近新

高,播出时万人空巷,大家都早早的等在电视机前。

B.作为领导,他不仅口头上号召大家遵守规定,更是以身作则,亲自执行。

C.高老头站起来语无伦次地说了半天,人们也没听清楚他到底想说什么。

D.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对生活抱任何幻想的时候,真正的解脱才会不期而至。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校园文化广场有一片玉兰花树,别具一格。一冬的沉默,玉兰花似乎等不及萌出

新芽,在春寒料峭中争先恐后地从光滑的枝干上涌出一串串蓿蕾,散在树上,如满天

的星斗。待到花开时节,一朵朵花苞竞相绽放,顽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的像

雪、粉的若霞、红的似火、紫的如烟,满树繁花,摇曳多姿。无须绿叶陪衬,不用蜂

蝶流连,典雅娴静,宛如盛装女王,雍容华贵;清新纯洁,又似小家碧玉,温婉可

人。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

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的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

A.春寒料峭、争先恐后、竞相绽放、典雅娴静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并不都相同。

B.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C.“清新、纯洁、顽长”这几个词都是形容词。

D.“曳”第五笔的笔画是撇。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并

称为“乐府双璧”。

B.《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作者为

北宋司马光。

C.借物抒情是散文写作的一种创作手法,例如《紫藤萝瀑布》里,作者借文中的藤萝

来表达对人生的态度,《一颗小桃树》中,作者借文中的小桃树来表达成长的思考。

D.在文言文中,用一些衣食住行的词语来表明人物身份,如“布衣毕昇”中的“布

衣”表示毕昇的身份是平民。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付的。

②友情,是人生中一笔不可估量的储蓄。

③任何带有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蓄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真诚搀扶,是痛

苦时的贴心安慰。

A.①④②⑤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⑤③④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7.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最富表现力?

8.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

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

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

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

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

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

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

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

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

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

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肤箧(qiiqi省意为

箱子),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梵天寺木塔》)

【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五代末、北宋初

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

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又为活板;②殊不沾污

③密使其妻;④塔遂定

10.下列语句中的“之”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木格贮之B.不以木为之者C.问塔动之因D.便实钉之

11.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1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的活板突出“活”。比如“每字为一印”,可以看出字是活的;

(用原文句子回答),可以看出字印数目是活的;“更互用之”,可以看出印刷是活

的。乙文的木塔则求“稳”。喻皓采用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的方法解决了木塔不

稳定的问题。从毕昇的发明和喻皓的方法中你可以感受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曩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

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

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

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

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

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

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

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

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

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

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

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

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

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

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栗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

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

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

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

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

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

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

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

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

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

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

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

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

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3.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我”自称患有咽炎,一,学生们寻找蜡梅花一学生们的

行为让“我”感动,。

14.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15.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16.下列对题目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芬芳的腊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芬芳的腊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

C.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

D.表达了作者对腊梅花的喜爱之情。

1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找出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方法是什么。

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

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

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题。

甜意充盈的夜晚

周华诚

①诗人悄无声息地走路,悄无声息地进屋。掩上门,还得闩上。说话也低声静

气,仿佛生怕惊动了什么。

②写作前,我特意打电话问母亲,做米爆糖的夜晚,为什么那么神秘?

③母亲说,没有啊。那么晚,你们都睡了。

④我们确实都睡了,挨不住。灶膛里大块柴熊熊燃烧,人暖得睁不开眼。一只

猫,蜷在灶后猫耳洞里,舒适地打着鼾。

⑤次日清晨我们醒来,一列一列米爆糖,早就整齐地躺在案板上,散发着好看的

光泽。

⑥有米爆糖的冬天,令人感到心满意足。

⑦可我仍不罢休。我问母亲,制米爆糖的夜晚,是不是有什么禁忌?

⑧母亲说,没有什么禁忌啊。

⑨制米爆糖的夜,空气是甜滋溢的。父亲早早买了白糖,以及麦芽汁——我们叫

糖娘。母亲早早炒好了米花。晒干的大米,在铁锅里与细沙同炒,米粒爆开,如怒放

的花,一朵一朵,纷纷扬扬,在黑色的背景里,那么好看。

⑩现在,要用糖,那甜黏之物,把一切散落的、纷扬的、一个一个汉字一般的米

花,凝结成句子、诗篇、文章;凝结出秩序、队伍、大地。

⑪真的,糖,就是灵感。

⑫糖娘就是灵感之娘。

⑬这样一想,我就知道了制米爆糖的夜晚为什么静悄悄的。灵感是一种敏感的东

西,稍稍的慌张,一点点牵强,十秒钟游离,都可以轻易地将它赶跑。

⑭所以,制米爆糖的师傅,是十二月行走在村庄的诗人,身上带着甜味的诗人。

⑮米爆糖师傅在村庄里为数不多,他们掌握的秘密是一般人无法知晓的。他们入

夜行走,披星戴月(有时披雪戴花),穿越黝黑的田野、冗长的木桥,穿越零星的狗

吠、高远的鸦声,走三四里路,去某一户人家。

⑯人在灶前坐下,熊熊灶火用温暖裹挟了他。他捏一支烟,随手从灶膛抽出一块

柴火,点燃。

⑰好了,一个被甜意充盈的夜晚就此开始。糖在锅里,糖娘在锅里,这些东西被

搅动起来,夜也就被搅动起来。当米花与糖搅到一定程度(具体到什么程度,由掌勺的

诗人决定),就被迅速取出,热气腾腾地,倒进术案上那个“口”字形术架子间。穿上

新鞋的人,站上案板去踩。踩那些米爆糖,直到它非常坚实(一篇好的文章,文字与文

字之间也是具有这样稳定的结构:一字不易,密不可分)。然后动刀,先切成条,再切

成片。嚓嚓嚓嚓,嚓嚓嚓嚓。

⑱门是关紧的,风都吹不进。这让诗人感到踏实。有一次,在搅动一锅甜意的时

候,门突然打开,一阵冷风吹进来,诗人心中一紧,手里一沉,锅里嘟嘟嘟噜冒泡的

糖液立时收了下去,熄了,干了。

⑲他说,有什么东西来过。

⑳有了“东西”来过,那一锅米爆糖再也无法凝结。松松散散,像一堆突然从树

上掉落的叶子,像一篇被写坏了的文章(一个不喜欢的人的电话就轻易地打扰了写作进

程),令人灰心。

㉑明白了,这就是制米爆糖的“禁忌”:忌外人串门,忌随便开门,忌高声谈

笑。

㉒我离开村庄很多年,这样制来爆糖的夜晚也久违了。听母亲说,村庄里大家都

不做米爆糖了。原因能想到——现在大家不缺吃的了,想吃什么,随时可以进城买

到。

㉓母亲说,现在城里就有当街做米爆糖的,就在街边,大白天的,一锅一锅做,

不也做得好好的吗?哪有什么禁忌。

㉔我却觉得,生活其实需要一点儿仪式感。

㉕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变得缺少趣味?

㉖因为我们失去了那些门关得紧紧的、悄无声息的、甜意充盈的夜晚。

(选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陪花再坐一会儿》,有删改)

18.本文一暗一明两条线索。暗线上贯穿全文的事件是:文章的创作。明线上贯穿全

文的事件是:0(阅读全文后填空)

19.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

20.第㉓段描写的现在制作米爆糖的场景,与过去的制作场景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这种写作手法。

21.请你结合文章多处写到的“关门”细节。理解文末画线句的深层含义。

三、写作题

22.写作

踏春时,我们发现花红柳绿的色彩之美;品诗词,我们发现亦庄亦谐的语言之美,

读经典,我们发现夺魂摄魄的文字之美。舌尖上有生活之美,坚守中有信仰之美,倾

听中有理解之美陪伴中有人情之美。美,无处不在。

请你以请以“发现之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内容充实具体;书写

规范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

用“XX”代替。

四、材料题

名著阅读

(1)这些都要靠运气了!并且,希望在人心里又是这么的坚不可摧!而且,我们

还是俩人在一块儿。最后,我要再说一遍——尽管这好像不怎么可能——就算我要让

心里的所有幻想消失,就算我要“绝望”,我都无法做到了!

(2)林肯号和那个鲸类动物冲撞发生于夜里大约十一点钟左右。这么说,我们还

必须在水中游八个钟头才可以挨到日出。我们轮换着向前游,是绝对能够游到太阳出

来的。海面非常平静,我们没有感觉到劳累。有时候,我还试图让自己的眼神可以刺

破那黑黝黝的夜幕呢。然而在这样的黑暗当中,我却仅能看到我们游泳的时候自己动

作所激起来的一点儿闪光。我看见明朗而洁净的水波在我手下碎裂,如同镜子一样反

光的水面上泛起很多银白色的点缀碎块。我们好像浸泡于水银当中。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4.从选段中,你能看出“我们”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山东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这里可赏山水画卷,泰山雄伟磅礴,崂

山神秘飘渺,的突泉腾空翻涌,微山湖烟波浩渺。这里可品齐鲁风情,大运河贯通南

北,海岸线蜿蜒曲折,沿着黄河遇见海,在东营看蓝黄交汇,在青岛扬帆冲浪,在烟

台、威海的海洋牧场尽情海钓。这里可读街巷烟火,在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东昌

古城、魏氏庄园赏民风古韵。欢迎您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好客山东好品山

东”的独特魅力。

【材料二】2023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火了,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赴淄赶

烤”。最是一城好风景,半缘烟火半缘君。烧烤出圈,美在“淄”味,更美在淄博

人。他们的热情比火炉更炽热,鲁C车主刘先生自觉礼让外地车辆,暖心大姨主动为

排队游客分发灌汤包,商家店主张老板自发提供免费住所……每个淄博人都想游客所

想、尽自己所能,一个个微镜头串联出淄博这座城市的温度。

(节选自淄博市政府官网,有删改)

25.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6.假若你是【材料二】中被礼让的外地车主、正在排队的游客、被提供免费住所的

旅人,请任选一种情境,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五、默写题

27.默写

(1)古代的先贤有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官场耕耘时,敢于直指时弊、借古讽

今;退休回家,仍不忘奉献,想用自己的残年余力继续为国家效劳,请从《贾生》和

《乙亥杂诗》中选择一题作答。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箫鼓追随春社近,o(陆游《游山西村》)

(3)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4)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

歌》)

(5),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

峰》)

(6)《陋室铭》中作者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7)《约客》中写环境描写的诗句是:,

(8)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B

解析:

6.答案:B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友情”的阐述。②句是首句,引出了阐述对象

“友情”;⑤句“这储蓄”是关键信息,紧跟②句中“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

蓄”,故⑤排②在后;①从正面论述的角度,继续阐述对“友情”的理解,①句中

“不可以”与④句中“而是”具有内在关联,前后并列关系,故④排在①后;③句从

反面角度,论述“友情储蓄”,故③放在最后。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⑤①④③。故

选:Bo

7.答案:疾;轻

解析:

8.答案: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解析:

9.答案:①发明;②根本;③派、令;④于是,就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

(2)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解析:

12.答案:①每一字皆有数印;②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解析:

13.答案:①学生们卖力的献计献策;②为了给“我”治“咽炎”。③“我”带领学

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解析:

14.答案:“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

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解析:

15.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生动形象的

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蜡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17.答案: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解析:

18.答案:米爆糖的制作。

解析:

19.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爆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