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 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 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 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 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 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材料

易错题13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一一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

目录

01易错题简介

易错题型——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

易错原因——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

02易错题例析

03易错题攻略

【攻略一】看标题,明线索——标题蕴含着线索。

【攻略二】看时空,明线索——时间空间即线索。

【攻略三】看物象,明线索——物象即线索。

【攻略四】看人物,明线索----人物即线索。

【攻略五】看情感,明线索----情感即线索。

04易错题练习

★易错题型一一散文文本阅读之行文线索分析题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

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

★易错原因

1.不知如何寻找散文线索

高考材料

(2020•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建水记‘注七之四)

于坚

①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

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

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

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

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

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

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

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

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

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

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

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

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

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

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

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

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上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

高考材料

泊好汉。

④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

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

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正亮闪闪的,在锅子

中央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

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

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

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

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

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

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

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

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

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葛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菱瓜……

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

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

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

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

荫庇目充瞌睡呢。

(有删改)

【注】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高考材料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

城门,经过街道、临安饭店、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

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分析能力。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作答本题,需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把握文章内容。在空间上:由第一段可知文章首先从城外的临安

车站开始描写建水城,然后由“进入城门”“主道两旁”“街面上”“临安饭店”“穿过几条巷子"''龙

井菜市场”“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等语句可总结出作者移步换景的顺序。在时间上:既

写了“原始之城”,又写了今日的建水城,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

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昭示着这种诗意的栖居仍将延续下去。

1.看标题,明线索一一标题蕴含着线索。

看标题。有些散文的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

情感线索。

2.看时空,明线索——时空即线索。

散文中的一些时间或空间语句,有可能就是散文的线索。阅读时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往往能把握

文章的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揭示了空间线索。

3.看物象,明线索——物象即线索。

看“物”定线。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就是以“一辆纺

车”这一反复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4.看人物,明线索——人物即线索。

有些散文是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文。

5.看情感,明线索一一情感即线索。

有些散文抒情性比较强。散文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念

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

附:线索的类型及作用

高考材料

类型阐释作用或效果

时间的推移,如事情的发

时间(时线)

展、人生经历等结构方面: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地点(地线)

移步换景等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赋予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物象(物线)

情感,围绕物象展开行文

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人内容方面:

人物(人线)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文②揭示主题

感情/心理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特殊方面:

(情线)的变化来组织行文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增添诗意

以某个中心事件为中心组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

事件(事线)

织行文③时空线有使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娜姗来迟。

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

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

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滕阡陌,有青山远隐、岸

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踏上穿

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

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

滩泥洼……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咯

高考材料

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

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足,时而低翔,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

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

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

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

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

天地之间,只有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

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

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了。

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

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

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春天是丰富多彩、缤纷烂漫的代名词。这样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也洋溢在人世间。

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孩。内向

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对“结对”的那些孩子来说,这一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和我“结对”

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

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

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学校后面山上采来的,送给

高考材料

叔叔。"她一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

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喟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

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个春天都各不

相同一样,说不定你看到的这个江南的春天,还是最美的呢!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27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两次写到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第一次引出了“我”对美好春天的回忆,第二次呼

应开头,有助于升华主题。

B.文章叙述“我”与小女孩的故事,写出小女孩对“我”的感激之情,从侧面烘托“我”的仁爱之

举,表达了“我”对内向和不善言辞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像春天一样美丽的美好品性的赞美。

C.“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

和活力”,用拟人、排比呈现出一个浓烈的江南春天。

D.本文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体,展示了具体的春天和抽象的春天,笔法细腻,画面唯美,感情

真挚,让人回味。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

(1)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2)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3.(行文线索分析题)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概括其结构特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苦念北平

林海音

高考材料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

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

节啊!

春光明媚,一骑小驴,把我们带到西山,从香山双清别墅的后面绕出去,往上爬,大家在打赌,能不

能爬上“鬼见愁”的那个山头。我常常念叨“鬼见愁”那块地方,可是我从来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

春天的下午,有时风沙也很大,风是从哪儿吹来的呢?从蒙古那边吹来的吗?从居庸关外那边吹来的

吗?春风发狂,把细沙送进了你的眼睛、鼻子和嘴里。出一趟门,赶上风,回来后,上牙打打下牙试试,

咯咯吱吱的,全是沙子,真是牙磅。“牙移”是北平俗话,它常被用在人们的谈话里。比如说:

“瞧,我这两天碰的事儿都别扭,真是,喝凉水都牙磅!”——比喻事不顺心。

“大姑娘哪兴这么说话,也不嫌牙磅!”——比喻言语粗鄙。

“别用手指甲划玻璃好不好,声儿听着牙磅!”——形容令人起寒战的感觉。

“这饭怎么吃着这么牙磅!掺了沙子啦!”——形容咀嚼不适的感觉。

春天看芍药牡丹,是富贵花。中山公园的花事,先是芍药,一池一畦地开,跟着就是牡丹。灯下看牡

丹,像灯下观美人一样,可以细细地品赏,或者花前痴望。一株牡丹一个样儿,一个名儿,什么“粉面金

刚”“二乔”“金盆落月”。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无雨不怕,就是怕春风。有时一

夜狂风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样子。几阵狂风就扫尽了春意,寻春莫迟,春在北平是这样的短促呀!

许多夏季的黄昏,我们都在太庙静穆的松林下消磨,听夏蝉长鸣,懒洋洋地倒在藤椅里。享受安静,

并不要多说话,仰望松林上的天空,只要清淡地喝几口香片茶。各人拿一本心爱的书看吧,或者起来走走,

去看看那几只随着季节而来的灰鹤。不是故意到太庙来充文雅,实在是比邻中山公园的情调,有时太嫌热

闹了,偶尔也要躲在太庙里享受清福。但是太庙早早就要关门了,阵地不得不转移到中山公园去,那里有

同样的松林,同样的茶座,可以坐到很久,一直到繁星满天,茶房收拾桌椅,我们才做最后离园的客人。

最不能忘怀的是“说时迟,那时快”的暴雨,西北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一阵骤雨洗净了世间的污浊,

有时不到一小时的工夫,太阳又出来了,土的气息被太阳蒸发出来,那种味道至今还感到熟悉和亲切。我

喜欢看雨后的红墙和黄绿琉璃瓦,雨后赶到北海划小船最写意。转过了北池子,经过景山前的文津街,是

到北海的必经之路。文津街是北平城里我最喜爱的一条路,走过那里,令人顿生怀古幽情。

北平的春天,虽然稍纵即逝,秋日却长,从树叶转黄到水面结冰,都是秋的领域。秋的第一个消息,

就是水果上市。水果的种类与号称“果之王国”的台湾相比,并不逊色,且犹有过之。比如枣,像这里的

桂圆一样普遍,但是花样却多,郎家园、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却不是单调的桂

圆可以比的了。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掰两截,水都不流,才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无

高考材料

渣。鸭儿广,赛豆腐。秋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合不上嘴。它们都是秋之果。

北平的水果贩最会吆唤,你看他放下担子,一手插腰,一手捂着耳朵,仰起头来便是一长串的吆唤。

婉转的唤声里,包括名称、产地、味道、价格,真是意味深长。

西来顺门前,如果摆出那两面大镜子的招牌——用红漆一面写着“涮”,一面写着“烤”,便告诉人,

秋来了。从那时起,口外的羊,一天不知要运来多少只,才供得上北平人的馋嘴咧!

北平的秋天,说是秋风萧索,未免太凄凉!如果走到熙熙攘攘的西单牌楼,远远地就闻见炒栗子香。

向南移步要出宣武门的话,一路上是烤肉香。到了宛老五的门前,不由得你闻香下马。胖胖的老五,早就

堵着房门告诉我:”还要等四十多人哪!”羊肉的膻,栗子的香,在我的回忆中,是最足以代表北平季节

变换的气味了!

每年的秋天,都要有几次郊游,觅秋的先知先觉者,大半是青年学生,他们带来西山红叶已红透的消

息,我们便计划前往。星期天,海淀道上寻秋的人络绎于途。带几片红叶夹在书里,好像成了习惯。看红

叶,听松涛,或者把牛肉带到山上去,吃真正的松枝烤肉吧!

结束这一年最后一次的郊游,秋更深了。年轻人又去试探北海漪澜堂阴暗处的冰冻了。如履薄冰吗?

不,可以溜喽!于是我们从床底下捡出休息了一年的冰鞋,弹去灰尘,擦亮它,静待升火出发,这时洋炉

子已经装上了。秋走远了。

这时,正是北平的初冬,围炉夜话,窗外也许下着鹅毛大雪。买一个赛梨的萝卜来消夜吧。“心里美”

是一种绿皮红瓢的,清脆可口。有时炉火将尽,夜已深沉,胡同里传出盲者凄凉的笛声。把毛毯裹住腿,

呵笔为文,是常有的事。

离开北平的那年,曾赶上最后一次“看红叶”,冰鞋来不及捡出,我便离开她了。飞机到了上空,曾

在方方的古城绕个圈,协和医院的绿琉璃瓦给了我难忘的最后一瞥,我的心颤抖着,是一种离开多年抚育

的乳娘的滋味。

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不过,今年北平虽然风云依然,景

物还在,可是还有几人能有闲情对景述怀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X)

A.作者对“牙修”这一北京俗语的描写,和《故都的秋》中的“一层秋雨一层凉”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作者对北平水果贩的描写,与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C.文章从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等角度书写了北平的夏季,充满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息与生活情趣。

D.文章在对夏季的描写中选择了蝉这个意象,简洁生动,与“蝉噪林逾静”一样具有以声衬静的作

高考材料

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总领全文,以比喻、感叹等方式,定下了全篇深沉悲凉的感情基调。

B.文章书写北京的春夏秋冬,详略得当,含蓄又磅礴,含有一种特别的京味儿。

C.文章在书写琐事时饱含温情,结尾直抒胸臆,强化了对北平最深情的怀念。

D.文章语言平易明白,情切自然,读来不费劲,平常的情感与写实的描述相得益彰。

3.(行文线索分析题)优美的散文,往往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林海音的散文一线串珠、形散神聚,

请简要分析本文主要由哪些线索串联。(6分)

4.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的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

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

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

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

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同样写身在北平的闲坐喝茶,林海音用的人称是“我们”,郁达夫用的人称是“你”“我”,请简要

分析其不同的效果。(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①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

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

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

车的念头。

②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

高考材料

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

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

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

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痿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

透了。

③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

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

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

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

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④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

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

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

个大锤头。

⑤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⑥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

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

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⑦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

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

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⑧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

高考材料

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

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

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⑨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

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

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

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⑩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

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

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

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提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

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

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

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气、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

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高考材料

3.(行文线索分析题)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

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①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

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