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皖北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皖北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皖北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皖北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皖北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皖北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均存在RNAB.核糖体可分布于某些细胞器的表面或内部C.有些细胞器的膜蛋白可催化磷脂合成和酒精氧化D.线粒体上部分膜蛋白在转运葡萄糖时会发生形变2.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某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为人体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B.若图1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C.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2所示行为发生在b点之后3.以下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生物形成后,它与原物种之间能够进行杂交,因而它不是一个新物种B.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导致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种群组成,一个种群也可以由多个物种的个体组成4.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天然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催化效率往往较低。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改造天然酶,已改进酶的功能。对这一改造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B.②过程中受体菌应处理为感受态C.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生素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5.如图为某家族中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出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B.I-2、Ⅱ-6均为杂合子,且Ⅱ-4和Ⅲ-8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由Ⅱ-5和Ⅱ-6及Ⅲ-9个体,可推知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维持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存在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变化会互相影响C.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升高,主要通过血细胞吸收乳酸来保持血浆pH相对稳定D.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仅体现了分级调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凤眼莲因繁殖能力超强,吸收N、P能力非常强大,因此既可作为动物饲料,还可捕捞晒干后施于土壤,作为植物“绿肥”,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但现在却被称为“水上绿魔”。请回答下列有关凤眼莲的问题:(1)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2)作为外来物种,其种群数量呈现几乎指数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3)夏季来临,主要是蓝藻等迅速繁殖,在一些富含营养的水体中,会发生水华现象。蓝藻与凤眼莲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但两者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化“废”为“宝”,如图。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以凤眼莲为主等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__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争夺____________等。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你认为控制水华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出你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等,但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中央为绿色)预先放在黑暗中48h小时,选取植株上若干生长良好、大小相同的叶片,采用适当的方法杀死韧皮部细胞阻断有机物转移,再用不透光的黑纸遮蔽左侧叶片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用打孔器分别在叶片中的①、②、③部位取下相同面积的圆片。请回答:(1)叶圆片①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2)若将叶圆片①②③放在酒精中加热脱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能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的组别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能验证“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3)若将叶圆片①②③烘干称重,计算该植物叶片总光合速率时应该用①②的干重,而不用②③的干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材料,其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的雄性表现型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0:1:0。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2)F1果蝇中,截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3)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c);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与结论:①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②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③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10.(10分)2020年初,武汉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经检测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NCP)引起的。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研制生产NCP的疫苗和探索相应抗体的制备。回答有关的问题:(1)科研人员提出用康复者血清治疗新冠型肺炎,是因为康复者血清中存在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但该方法存在缺陷,如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针对血清治疗存在的缺陷,研究者从治愈患者捐献的血液中提取浆细胞,然后用_______诱导该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几经努力,最终生产出单克隆抗体,此种方法生产的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3)科研人员还设想将控制无限增殖的基因(记作X基因)转入人的浆细胞,构建出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用PCR技术扩增X基因的前提是需要知道______。若在浆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检测到X基因,但该浆细胞死亡或不能增殖,则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P53基因是正常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可导致肝脏细胞癌变。科学家研究发现P53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切下新鲜的肝癌组织,在37℃下用_____消化30~40分钟,用培养液制成_____在培养箱中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P53基因两侧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则获取P53基因的方法通常是_____。(3)将P53基因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并与脂质体混合,将混合物滴加至肝癌细胞上,轻轻混匀。最后筛选出含有P53基因的肝癌细胞。脂质体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4)为证明P53基因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需将两种细胞接入多孔板中,并从次日开始检测每孔的细胞总数,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请分析两条曲线分别是哪种细胞,曲线1是_____细胞,曲线2是_____细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叶绿体、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核糖体有的分布在内质网的膜上,也可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B正确;C、光面内质网的功能多种多样,既参与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磷脂、糖脂以及糖蛋白中的糖成分,光面内质网有氧化酒精的酶,有些光面内质网中还有合成磷脂的酶,C正确;D、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线粒体分解的底物为丙酮酸,葡萄糖是不能进线粒体的,线粒体外膜上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膜蛋白,D错误。故选D。2、C【解析】

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A错误;B、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B错误;C、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C正确;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于图1中的a点时,D错误。故选C。3、B【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不仅能进行杂交,还要能产生可育后代,才是一个物种,A错误;B、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C、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导致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种群发生了进化,而生殖隔离的产生,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D、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种群组成,但是一个种群只能由一个物种的个体组成,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C【解析】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改造天然酶的流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对天然酶基因进行易错PCR、分别导入不同的受体菌、筛选催化效率高的突变酶、提取相关的酶基因。【详解】A、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A正确;B、②过程中导入受体菌时,应用钙离子处理为感受态状态,B正确;C、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原-抗体杂交,C错误;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使酶的活性越来越高,D正确。故选C。5、C【解析】

据图分析,5号和6号患病,而9号正常,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要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A错误;B、据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I-2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Ⅱ-4、Ⅱ-5、Ⅱ-6均为杂合子,Ⅲ-8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B错误;C、由Ⅱ-5和Ⅱ-6及Ⅲ-9个体,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正确;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隐性遗传病的最有效途径,该病是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C。6、B【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维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不一定需要激素的作用,A错误;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互相影响,B正确;B、血浆pH的调节主要依靠血浆中存在的一些缓冲物质,C错误;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识记激素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直接繁殖能力强(或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无天敌、环境适宜等生产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竞争N、P无机盐、阳光放养草食性鱼类等其他合理建议均给分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进入人体【解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3、外来物种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如果该地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等,即处于理想条件,该种群的的数量呈现“J”型增长。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凤眼莲作为动物饲料、“绿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外来物种入侵后,由于繁殖能力强、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其种群数量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即种群数量变化呈现“J”型曲线增长。(3)水华发生时,蓝藻、凤眼莲大量繁殖,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蓝藻、凤眼莲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蓝藻是原核生物,凤眼莲是真核生物,两者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4)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水华,在漂浮水面的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与水面蓝藻等形成竞争关系,争夺阳光和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盐。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浮游藻类和鱼类的捕食关系来制约其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是通过根的主动运输,重金属在食物链中会沿着食物链富集作用进入人体,所以浮床上的凤眼莲能富集镉、汞,但不适合做家畜饲料。【点睛】本题借助生态浮床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外来物种入侵、群落中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调节种群数量、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①②①呈黄白色(不呈蓝色),②呈蓝色②③②呈蓝色,③呈黄白色(不呈蓝色)③部位的细胞结构与①、②部位的不同,材料存在差异【解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而有机物的积累可使叶片单位面积的干物重增加,采用适当的方法杀死韧皮部细胞阻断有机物转移,将待测叶片的一半遮黑,测量相同时间内叶片被遮黑的一侧单位面积干重的减少值,作为呼吸消耗量的估测值。这就是经典的“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的基本原理,测定时须选择对称性良好、厚薄均匀一致的两组叶片,一组叶片用于测量干重的积累,另一组(半叶遮黑的)叶片用于测定干重的消耗。【详解】(1)叶圆片①处于遮光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即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2)要验证“光是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则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为是否照光,因变量是是否有淀粉生成,可以通过检测叶圆片是否变蓝来得出结论,据此可知,①②对照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该实验结果是①呈黄白色(不呈蓝色),②呈蓝色;要验证“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应该设置有、无叶绿体的对照,然后检测叶圆片是否变蓝即可,符合条件的组别是②③,应该得到的实验结果是②呈蓝色,③呈黄白色(不呈蓝色)。(3)若将叶圆片①②③烘干称重,来计算该植物叶片总光合速率,根据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来分析,假设①②实验前的干重为a,则实验一段时间之后,①的减少表示呼吸速率,即a-①的干重,②的增加表示净光合速率,即②的干重-a,故叶圆片总光合速率=②的干重-a+a-①的干重=②的干重-①的干重,这时不用②③干重的理由是③部位的细胞结构与①、②部位的不同,材料存在差异,正因如此③的减少不能代表正常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故不能选用。【点睛】学会分析实验目的中包含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半叶法测光合速率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另注意关注半叶法测光合速率的适用条件。9、常1/3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和统计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亲本均为灰身刚毛,后代出现了性状性状分离,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后代雌性中没有截毛,因此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雄中灰身:黑身比例均为3:1,因此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DXd和AaXDY。【详解】(1)由于后代雌、雄个体中都有灰身和黑身,由此可见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亲本的基因型为AaXDXd和AaXDY,如果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一对相对姓状,后代的基因型为XDXD、XDXd、XDY、XdY,且4种基因型所占比例相等,则截毛基因Xd基因频率为(1+1)/(1×2+1×2+1+1)=1/3。(3)由于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所以要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需要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的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情况。如果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遗传变异,则子代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如果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子代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XrXc),则子代XcY致死,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以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抗体血清成分复杂,对于是否会引起其他问题还存在不确定性角度二:需要的血清数量比较大(血清抗体含量少)角度三:血清抗体纯度低,特异性差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PEG、离心、电激、振动等均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X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X基因的插入破坏了浆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角度二:X基因没有表达,所以不增殖【解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1)康复者的血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