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初三5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初三5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初三5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初三5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初三5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咸宁二中学初三5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C.纳米级Fe粉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D.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乙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 B.该反应中属于有机物的有2种C.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l:4 D.反应后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检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无色D.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B.氢气燃烧后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在金属资源中,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也是保护化石燃料和金属资源的表现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操A分离CaO与CaCO3固体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B鉴别NH4NO3和NaCl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加入适量的NaOHD检验:Na2CO3溶液中含有NaOH加入足量Ba(OH)2溶液,再滴加酚酞A.A B.B C.C D.D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均一稳定且是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B.氧化钙、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7.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铁、锌、钙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B.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C.健康人体血浆的pH范围是0.9~1.5D.为防止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8.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实例和微观解释都正确的是()选项实例解释A盐酸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不同种分子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A.A B.B C.C D.D9.氨基钠(NaNH2)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C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加热后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NaNH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10.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式试剂正确的是A.闻气味区分氮气和氧气B.用食盐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用水区分碳酸钙和硝酸铵D.用酚酞溶液区分CO和CO2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干燥氨气B.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C.测定某溶液的pHD.蒸发12.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布檫,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13.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A. B. C. D.14.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60°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B.若将2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C(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丙C.若甲物质为硝酸伸,则丙物质为氢氧化钙D.从甲和乙的混合物中提纯甲的步骤是①溶解,②加热浓缩成热饱和溶液,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冷水洗涤,⑥干燥15.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过量A溶解后,再进行操作a时玻璃棒的作用是。(2)工厂废液中加入过量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是(写离子符号)。(4)步骤①②③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5)铁红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写出用CO和铁红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同学将CO2缓慢通入NaOH溶液,通入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4种可能情况(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请将四种情况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入如表。编号①②③④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先发生反应①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入稀盐酸,发生反应②NaHCO3+HCl=NaCl+H2O+CO2↑.该同学向第(1)题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含HCl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同学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和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18.(8分)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处理被地下水污染的土壤,还可以用于配制牙膏,对牙齿有漂白和防过敏的作用。过氧化镁的性质过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也不溶于水,但在水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过氧化镁的制备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O2+H2O分离:得到产品。测定: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以下是某小组进行过氧化镁样品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已知:a.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b.MgO+CMg+CO↑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锰共12g,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对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g。①装置B的作用_____(填字母代号)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②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6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③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3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____(填序号)。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实验室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放置时间较长,可能发生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成分有三种猜测:有的同学认为没有变质,有的同学认为完全变质,里面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也有的同学认为是部分变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甲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里面滴几滴酚酞试液,显红色即可证明没有变质。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_____。乙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里面加入少量的氯化镁溶液,如果有白色浑浊,即可证明没有变质。你认为对吗?说明理由_____。丙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里面滴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丙同学认为没有变质。你认为对吗?说明理由_____。丁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里面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试管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显示红色,丁同学认为是部分变质。你认为对吗?_____。请写出出现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还有同学认为,丁同学过滤后,不加酚酞溶液,加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可以,请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纳米级Fe粉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有题的叙述可知是正确;D选项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是错误的叙述,还可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考点:物质的性质2、A【解析】

A、由图可知,乙为二氧化氮,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只含有一种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选项错误;C、甲为甲烷,其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选项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NO2N2+2H2O+CO2,反应后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错误,故选A。3、B【解析】

A、电解水实检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与负极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故选项错误;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C、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错误;D、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4、A【解析】

A.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选项A错误;B.氢气燃烧后不污染空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选项B正确;C.在金属资源中,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选项C正确;D.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也是保护化石燃料和金属资源的表现,选项D正确。故选A。5、B【解析】

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碳酸钙,但是得不到氧化钙,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分别加熟石灰研磨,硝酸铵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氯化钠不与熟石灰反应,可以鉴别,符合题意;C、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然除去了盐酸,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达不到除杂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加足量氢氧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生成的氢氧化钠均能使酚酞变红,无法检验碳酸钠中含有的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B。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6、A【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碘酒均一稳定且是混合物,碘酒属于溶液,选项正确;B.氧化钙、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但氧化钙遇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与二氧化碳反应,它们都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选项错误;C.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但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选项错误;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盐,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选项错误。故选A。7、B【解析】

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钙为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香烟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物质,其中一氧化碳能和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吸烟有害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C、健康人体内血浆的pH范围为7.35~7.45,故选项说法错误;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患甲状腺肿大,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8、B【解析】

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错误;B、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C、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在一定条件仍可分,故C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B。9、B【解析】

A、氨基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也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选项A正确;B、元素质量分数=,所以比较元素质量分数大小,只要比较其中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乘机即可,氢元素为:2×1=2;钠元素=1×23=23;氮元素=1×14=14,由此可以看出,氨基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B错误;C、铁在高温时才能熔化,远比钠的熔点高,选项C正确;D、根据题给信息可得,反应物为Na和NH3(液氨),生成物为NaNH2和H2,化学方程式为,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因此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选项D正确。故选B。元素质量分数=10、C【解析】

A、氮气、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能区分氮气和氧气。A错误;B、硬水、软水中加入食盐水都没有明显现象,用食盐水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B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硝酸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可以用水区分碳酸钙和硝酸铵。C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别通入酚酞溶液中,都没有明显现象。D错误。故选C。11、B【解析】

A.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因氨气能和硫酸反应,选项错误;B.滴瓶上的滴管用后不用洗涤,应直接插回原瓶,否则易导致溶液被稀释或污染,选项正确;C.测定某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呈现一定的颜色,然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pH,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会污染试剂,选项错误;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选项错误。故选B。12、B【解析】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图书室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图书损坏,符合题意;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使中毒者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不符合题意;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布檫,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水基型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13、B【解析】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氯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由于氯酸钾在加热时不断产生氧气),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在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就不变了,在没有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能是零。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14、C【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可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A正确;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将2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C(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丙,故B正确;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甲为硝酸钾,但丙不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物质,20°C溶解度小于1g,与丙不相符,故C错误;D、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从甲和乙的混合物中提纯中的步骤是①溶解,②加热浓缩成热饱和溶液,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冷水洗涤,⑥干燥。故D正确。故选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C【解析】试题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为盐和水.分析时需要抓住这两点进行分析.A、纯碱(是盐不是碱)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且生成物也不仅仅是盐和水,还生成了二氧化碳.错误.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未必是中和反应,因为反应物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如CuO+2HCl=CuCl2+H2O.错误.C、氨水是碱,可以用来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因为成本以及运输等都不合适,氨水是液体,且现在使用氨水的情况很少,还是使用熟石灰或者生石灰的较多).正确.D、中和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难溶性且有颜色的碱和酸反应就不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否,而是看难溶性碱是否溶解于酸.错误.故选:C.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点评: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为盐和水.分析相关问题时要紧扣以上两点进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5分)(1)引流(2)Fe+CuCl2=FeCl2+Cu(3)Na+、Fe2+(4)①②(5)3CO+Fe2O32Fe+3CO2【解析】分析: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可以把铜还原出来,过滤得到铜、铁.再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可以把铁除去.这时的固体中只含有铜;溶液甲中含有溶质氯化亚铁和氯化钠,溶液乙中含有氯化亚铁和盐酸向其加入过量的B,氯化亚铁全部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解: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由于目的是获得铜和铁红,所以需要在过程中铜离子转化为铜单质,根据流程可以看成铜应该出现在固体甲中,所以A就是转化铜离子用的铁粉,为使铜离子彻底转化,所以应该加入过量的铁粉.这样导致固体甲为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粉.当加入过量盐酸时,使铁粉完全从铜粉中除掉,所以固体乙是纯净的铜粉,溶液乙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剩余的盐酸.而溶液甲为氯化钠和生成的氯化亚铁.溶液甲和乙加入过量的B后生成氢氧化亚铁,说明B为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1)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故填:引流.(2)加入过量的A是铁与氯化铜反应故填:Fe+CuCl2=FeCl2+Cu(3)溶液甲中含有溶质氯化亚铁和不参加反应的氯化钠;故填Na+、Fe2+(4)步骤①②③中①是铁和氯化铜反应;②是铁和盐酸反应;③中发生两个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①②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故填①②(5)铁红(主要成分Fe2O3),所以判定出反应物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根据所学知识生成物应是铁和二氧化碳;故填3CO+Fe2O32Fe+3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玻璃棒的作用:(溶解中其加速溶解的作用、过滤中起引流的作用、蒸发中起使其受热均匀地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判断某种物质是否过量等方面的内容.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NaOH、Na2CO3Na2CO3Na2CO3、NaHCO3NaHCO3NaHCO3Na2CO3.,m(Na2CO3)=0.53g.;NaHCO3,m(NaHCO3)=0.42g【解析】

(1)某同学将CO2缓慢通入NaOH溶液,通入一段时间后:①n(NaOH):n(CO2)>2:1,少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2NaOH+CO2═Na2CO3+H2O,剩余NaOH,溶质为:Na2CO3、NaOH;②再通入二氧化碳,n(NaOH):n(CO2)=2:1,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溶质为:Na2CO3;③继续通入二氧化碳,1:1<n(NaOH):n(CO2)<2:1,Na2CO3+H2O+CO2═2NaHCO3,有部分碳酸钠,溶质为:Na2CO3、NaHCO3;④继续通入二氧化碳,n(NaOH):n(CO2)=1:1,碳酸钠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溶质为:NaHCO3;n(NaOH):n(CO2)<1:1,二氧化碳剩余,溶质为:NaHCO3;(2)据图可知:刚开始没有生成气体,说明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先发生反应①Na2CO3+HCl=NaHCO3+NaCl,当Na2CO3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入稀盐酸,发生反应②NaHCO3+HCl=NaCl+H2O+CO2↑,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HCO3;设参加反应Na2CO3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NaHCO3的质量为y,x=0.53g,y=0.42g,设参加反应NaHCO3的总质量为z,z=0.84g,该同学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中NaHCO3的质量=0.84g-0.42g=0.42g;Na2CO3的质量为0.53g。18、Mg2(OH)2CO32MgO+H2O+CO2↑取煅烧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已经分解完全ab56%abc【解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碱式碳酸镁再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2(OH)2CO32MgO+H2O+CO2↑;检验碱式碳酸镁是否完全分解,就是检验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是取煅烧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已经分解完全,故填取煅烧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则已经分解完全。(4)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生成的氧气中的水蒸气,还可以根据气泡产生的速率来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故填ab。②解:根据C装置中铜网增重1.6g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设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为x112:32=x:1.6gx=5.6g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