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或与医院接触的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感染的特征:
●感染发生的地点——医院
●感染和发病在不同阶段发生——感染→潜伏期→发病
●感染对象——病人、陪护、探视、医务人员
●
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病原体
侵袭力:侵袭扩散的能力
毒力:内毒素和外毒素
数量:数量越多感染力越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按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
(1)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感染源是病人本身。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2)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到医院内非病人本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即通过其他人或环境因素等。
2、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1)细菌感染(2)真菌感染
(3)病毒感染(4)支原体感染
(5)螺旋体感染(6)立克次体感染
(7)衣原体感染(8)放线菌感染
3、按感染的部位分类
(1)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
(3)泌尿系统(4)血液系统
(5)神经系统(6)循环系统
(7)骨和关节(8)皮肤等软组织
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医院感染的三个必备环节
感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1、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长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是感染的来源。
主要感染源有:
(1)已感染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2)病人本身的正常菌群
(3)动物感染源
(4)医院环境
2、传播途径:
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而进行的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源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媒介物传给易感宿主。(2)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病原微生物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随气流流动所致的感染性传播。*飞沫传播:
传播距离较近
*飞沫核传播:
传播距离较远
*菌尘传播:
如痰中的结核菌
(3)饮食物传播:饮用水或食物被病原体污染的传播。(4)注射传播:通过注射用具、药液及血制品的注入传播。(5)生物媒介传播: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类传播的中间宿主。
3、易感宿主:
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若把感染者作为一个总体则称为易感人群。
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因素有:
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②机体防御功能降低:*严重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其他
③长期接受某种治疗*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长期接受免疫、放射、激素的治疗*接受介入性治疗、器官移植等
④营养状态:低钙、低蛋白、低血糖、缺铁、过度节食减肥等。
⑤不良生活习惯:
⑥精神面貌:
⑦持续压力:(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治疗因素◆滥用抗菌素◆插入性操作◆输血感染◆医疗器械污染◆免疫制剂、激素类药物的大量使用
2、环境因素★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饮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宿主因素
★年龄、性别★机体防御功能★机体状况
三、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及管理(一)意义: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带来如下重大后果
1、增加病人的痛苦
2、延长医治疗程
3、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经济负担
4、原发病的治疗效果降低
5、医疗纠纷
6、医疗护理质量受到影响
7、白衣天使形象损伤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
1、医院感染的监测体系
*监测目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发生率。
*监测内容:院内各种病原体---
媒介因素---
易感人群---
感染状况---
2、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体系:主管院长---感染科---护士长
*完善管理制度:
隔离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输血制度、抗菌素使用制度、介入性检查治疗制度、医疗垃圾处理制度等。
3、医院感染的控制体系报告制度:
对散发、流行、爆发的医院感染有报告制度。
*甲类传染病:
2种:鼠疫、霍乱。报告时间2小时内
*乙类传染病:
25种:病毒性肝炎、
痢疾、
结核、
伤寒、
梅毒、艾滋病、
麻疹、百日咳、
白喉、
流脑、猩红热、
疟疾、狂犬病、
出血热、脊髓灰质炎等等。报告时间6小时内。
*丙类传染病:
10种:流感、
腮腺炎、风疹、
出血性结膜炎、
血吸虫病、感染性腹泻等。
报告时间12小时内。(2)疫情管理处罚规定
对疫情感染发生出现迟报.谎报.漏报.不报的责任人处以罚款及追究刑事责任。(3)医院感染的标准及法律依据评估诊断措施实施评价过程
(4)医院感染质控规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空气培养
如处置室细菌100个/m3以下*医护的手不可检出致病菌,菌落<10个/cm*紫外线消毒灯使用小于1000小时*高压灭菌机灭菌达标等等4、加强教育明确职责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2)掌握并执行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原则(3)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历及时查找原因,
切断感染途径,标本送检,病历上报及报卡。(5)参加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6)加强自我防护意识(7)提高慎独修养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概念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垢、尘埃和有机物,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的方法。并非杀灭微生物。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和灭杀除芽孢以外的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程度的过程。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及芽孢,真菌孢子。4、消毒剂:
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5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进入无菌范围的技术操作。
6
高水平消毒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孢.真菌.病毒等。主要有高压蒸汽灭菌和高效化学消毒剂。
7、中水平消毒法:
杀灭除芽孢以外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8、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
9、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微生物,使之消除或杀灭的方法。10、化学消毒灭菌法:
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二、消毒灭菌的种类(一)自然净化消毒法自然净化作用:指不经过人工消毒,则是通过大自然的现象逐步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自然净化消毒*
暴晒:物品在阳光直射下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灭菌作用。*冷冻、
通风、干燥、雨淋等。
(二)机械除菌应用冲洗.刷.擦.抹.铲除.通风.过滤等手段,将微生物从传播媒介上去除,达到消毒的作用。
(三)热力灭菌法目的:是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
细胞膜、促使其死亡,
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分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
1、干热灭菌法目的:是通过传导过程使物品外部首先吸收热量,再传至深部,最终使整个物品达到灭菌所需温度。
(1)干烤法适应范围:
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
不蒸发的物品。
油剂.粉剂.玻璃.金属.陶瓷等.灭菌温度与时间:
160℃2小时
170℃1小时
180℃30分钟包裹规格:10×10×20厘米开箱温度:40℃以下
(2)烧灼法适应于紧急状况下金属.搪瓷等物品消毒.(3)焚烧法适应于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污染辅料等,火焰燃烧.
2、湿热灭菌法
目的:
通过湿热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
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特点:
湿热较干热的杀菌力强。
适应范围:
金属、搪瓷、玻璃、橡胶、敷料等耐湿耐高温的物品。
(1)压力蒸气灭菌法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利用重力置换原理压力:102-137kpa
温度:121-126℃
时间:
20-30分钟
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
利用机器抽真空形成负压原理
负压力:2.0-2.7kpa
温度:132℃
时间:5-10分钟
压力蒸汽灭菌的注意事项:*消毒前清洗擦干。
*包装不宜过大30×30×30cm.*包裹材料应透气。
*灭菌包重量<5-7公斤.*放置合理、
装载量<80%。*灭菌包内、外贴放化学指示带。*安全操作、定期监测灭菌效果。*灭菌后的包裹应放在无菌柜内储藏。
(2)煮沸消毒
*水要高出物品表面2.5厘米*水沸开始计时*100℃
煮沸5---7分钟
*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浓度1-2%可提高沸点105℃。并可达到去污,防锈,杀菌的目的。(3)巴斯得消毒:主要用以牛奶的消毒
(四)辐射消毒灭菌
1、紫外线消毒:是人工制造的低压汞石英灯管,通电后汞气化放电而成紫外线,临床使用C波紫外线,波长200-275nm,杀菌最长波段为250-270nm,紫外线可以杀灭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及芽孢等多种微生物。(1)杀菌机制:*破坏菌体DNA,使其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破坏菌体蛋白质,使其光解变性。*降低菌体氧化酶的活性。*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杀菌极强的臭氧。(2)应用*空气消毒:10m2需安装30瓦紫外线灯1支。
有效距离<2米时间30--60分钟
*物品消毒:
物品表面直接照射有效距离25--60厘米时间30分钟*水及液体消毒:水层厚度<2厘米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空气消毒时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一支,有效距离<2m,30-60分钟
*物品消毒时有效距离25-60cm,时间30
分钟。
*灯管表面无尘无污垢。*紫外线对人的眼睛与皮肤有刺激可引起眼炎皮炎,应防止照射。*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20-40℃,湿度
40%-60%。*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为<1000小时/支。
*紫外线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紫外线消毒后应开窗通风。*定期监测灭菌效果。30w灯管在1m处的照射强度>90照度
/平方厘米 2、电离辐射灭菌法:
利用放射线辐射杀菌,对人体有害。
(五)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原理是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生长,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菌体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2、选择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1)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2)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
(3)性质稳定,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4)无刺激性,无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5)作用速度快作用时间长。(6)无色、无味、无臭、毒性低且用后易于清除。
(7)安全性好,不易燃烧、爆炸。
(8)用法简便,价格低廉。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选择适合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定期检测、更换、调整浓度。(4)易挥发的要加盖,应现配现用。(5)待消毒的物品应先冲洗擦干。(6)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球等。(7)消毒物品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8)凡不适于热力灭菌的物品,才可选化学消毒。
4、影响化学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消毒灭菌物品的特性:
(2)微生物的数量和存在部位:
(3)微生物本身的抵抗力:
(4)消毒剂的浓度类型和活性:
(5)物理和化学因素:
(6)有机物和无机物:
(7)暴露时间:
(8)菌体生物膜:
5、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擦拭法:
是用规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皮肤消毒
(2)浸泡法:
是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有效浓度的消毒液中,达到规定时间。
(3)熏蒸法: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4)喷雾法:是利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方法.
6、常用化学消毒剂
(93页)
三病区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
(一)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共分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可通过皮肤粘膜进入人体组织内的器具和用品。包括:手术器械、注射器具、硬式内镜、活体组织钳等。
方法选择:*高效灭菌*耐湿耐热—高压蒸汽*不耐湿热---环氧乙烷熏蒸*一般不采用化学浸泡
2、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与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的物品。
物品包括:内镜.换药器具.体温计.压舌板.呼吸机管道等。
方法选择:消毒灭菌耐湿耐热----高压蒸汽其他类可选氯制剂.酒精.碘伏过氧乙酸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只与皮肤接触的物品。
物品包括: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被服.
家具.洁具等。
方法选择:
清洁消毒清洗.擦拭.紫外线照射等
(二)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
1、对抵抗力及感染力强的细菌芽孢、真菌孢子、病毒等,选用高效灭菌法。
2、对致病性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亲脂病毒等污染物品,采用中效消毒。
3、一般细菌病毒可采用中低效消毒,如洗涤、煮沸或日光暴晒。
(三)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
1、耐热耐湿----高压蒸汽
2、怕热忌湿----气体消毒
3、金属橡胶塑料等----浸泡消毒
(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内环境:
2、医护人员的手:不得检出致病菌
<10个菌落/cm2
3、医疗器具:
*
任何医疗器具均不得检出致病菌
*进入人体组织器官内的器具必须无菌
*
接触粘膜的器具<20个菌落/100cm2
*接触皮肤的器具<200个菌落/100cm2
4、消毒液:
定期检测有效浓度并及时更换不得检出致病菌
5、高压蒸汽物品:无任何细菌生长
6、紫外线消毒
30w紫外线灯辐射强度>90照度/cm27、餐具卫生洁具无致病菌,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
8、空气*手术室产房烧伤室重症室婴儿室保护性隔离室<200个菌落/m3
无致病菌。*检查换药注射治疗室普通病房<500个菌落/m3
无致病菌。*门诊的挂号药房候诊厅等<2500个/m3
第三节手消毒一洗手与手消毒的意义二手消毒的标准及方法
(一)手消毒的标准:1类<5个菌落/cm22类<5个菌落/cm23类<10个菌落/cm24类<15个菌落/cm2
(二)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
2、任何操作前、后
3、进入特殊病房戴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
4、接触了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后
5、脱去手套后
(三)洗手方法
第四节无菌技术一相关概念
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经物理和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有菌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环境要求
1、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
2、操作环境宽敞明亮、
整洁、
消毒。
3、避免向无菌区咳嗽、打喷嚏。
4、关闭门窗。
5、有菌区、无菌区、清洁区划分合理。
(二)操作者要求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衣帽整齐。
2、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三)无菌物品要求
1、无菌物与有菌物明显标志,分别放置。
2、无菌物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3、无菌包应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为7天。
4、过期或受潮的无菌包应重新灭菌。
5、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能放回原处。6、无菌物可疑污染或已被污染,应重新灭菌7、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夹取。8、有菌物要远离无菌区。9、打开的无菌包无污染时可保持24小时。10、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给一位病人使用。
(四)操作中要求
1、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消毒的手应保持在腰部或台面以上。
3、徒手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
4、操作时不可跨越无菌区。
三无菌技术操作法(一)无菌持物钳目的:用来夹取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器具。类型:卵圆形、三叉形、长短镊子。
操作:
1、使用前护士洗手戴口罩。
2、使用时检查有效日期。
3、打开罐盖,手持钳的上端1/3处,钳端闭合、垂直向下取放。避免平持或倒持
4、钳端避免触及容器液面以上的内壁。
5、远距离取无菌物品时,连同容器移至
6、无菌持物钳只能夹取无菌物品不可他用
7、用毕,立即放回容器内。
持物钳的消毒
1、持物钳应打开轴节,浸泡在消毒容器内
2、消毒液面在钳子的½处。
3、每个消毒容器只能存放1把持物钳。
4、持物钳及消毒容器每周高压灭菌1次,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无菌状态类型:无菌合、盘、罐、储槽等。
操作
1、洗手戴口罩,以帽整齐。
2、检查容器消毒标志及日期。
3、打开容器,将盖的内面向上放置。
4、取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取后将盖立即盖严。
5、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手托底部,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容器内面。
(三)取用无菌溶液
操作
1、洗手戴口罩,以帽整齐。
2、核对溶液名称、浓度、有效日期。
3、检查容器及溶液是否完好。
4、开盖时不污染瓶口,盖内面向上放置
5、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
6、不可将辅料直接在容器内蘸取溶液。
7、倒出的溶液不可倒回容器内。
8、开启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
(四)无菌包的使用
操作
1、无菌包包扎法*将物品放置包布中央*包布下角盖于物品上并折角
*包布左右角遮盖并折角*包布上角遮盖并捆扎
2、无菌包打开法*核对名称、灭菌日期、有无潮湿或破损*平放、解系带卷放包下、按原折逐层打开。*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所需物品。
*若将包内物品全部取出,手托包底部,另手打开包并抓住四角,稳妥将包内物品放在无菌区内。
*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包扎包,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无菌包有效7天,开包的物品24小时内有效。
(五)铺无菌盘目的: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洁净、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一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有效期4小时。
1、单层底铺法
操作*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纵向打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内面为无菌区*将上层扇形折叠,放入无菌物品,拉平上层,遮盖无菌物。*上层的边向上反折。
2、双层底铺盘
操作*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的两角,从远到近,三折成双层底,将上层边外折。
(六)戴、脱无菌手套法
操作
第五节隔离技术一、隔离的概念是将传染源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一般人分开管理,以便消毒污染物,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的方法。
隔离技术:是按照各种不同传染病的消毒要求和隔离原则所实施的操作技术。
二隔离病区的管理(一)区域划分
1、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3、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杰出的区域
(二)隔离单位划分
1、以病人为隔离单位划分:每一病人的床单位,形成其独立环境。(床边隔离)2、以病种为隔离单位划分:同种疾病同一病区,与其他传染病区分隔开来
三隔离原则与隔离种类
(一)隔离原则
1、隔离病房门前设隔离标志,门口设湿式消毒脚垫、消毒泡手用具、避污纸、衣架、病房内设卫生间。
2、进入隔离室,须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鞋套,进入前做好周密计划,减少脱换次数。
3、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均视为污染物,需带出时,必须进行分类消毒。*钱、衣物、书籍等熏蒸消毒。*餐具、便器、体温计等浸泡消毒并专用*血压计、听诊器等紫外线消毒。*一次性物品毁型消毒后装入密闭袋中。
4、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必须用含氯消毒剂搅拌,1小时后,处理排放。
5、病室地面、家具每日用1500mg/L有效氯液擦拭。
6、病室每日消毒一次,消毒后通风。
*紫外线照射60分钟。*0、5%过氧乙酸20---30ml/m3,30
分钟。*1500mg/L有效氯20---30ml/m3,30
分钟。
7、如护送病人做相关检查,应事先联系,
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8、病人需解除隔离,应符合下列条件:*细菌培养连续三次阴性者。*按病程隔离期限已满着。*医生开具医嘱。
9、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的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具等所进行的消毒。
(1)病人终末消毒*沐浴、更衣,个人用品消毒后带出。*死亡病人经消毒液护理后,用浸有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用一次性尸单包裹,装入专用袋中火化。
(2)病室终末处理*关闭门窗、开桌门、摊被褥、竖床垫枕心,用熏蒸或紫外线消毒。*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室内及设施
*所用医疗器具按要求分类消毒。*经消毒的床上用品送清洗房。*病人丢弃的个人用品消毒后装入密闭袋中,送往医用垃圾站,统一处理。
(二)隔离种类
1、严密隔离适应证: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白喉非典等。
隔离措施:*病人住单间,禁止外出。*室外隔离标志明显,关闭房门。*进入病室须标准隔离穿戴。*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应严密消毒处理。
*污染辅料装袋做标记后送焚烧处理。*室内喷洒消毒或紫外线消毒,每日一次。*禁止探视与陪护。
2、呼吸道隔离适应症:可通过空气中的呼吸道飞沫传波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流行性脑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
隔离措施:*病人及工作人员均须戴口罩。*同种病人可同住一室,房门关闭。*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用物必须消毒处理*室内消毒,每日一次。
3、消化道隔离适应症: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隔离措施:*同种病人可同住一室。*医护穿隔离衣戴手套。*病室家具设备等每日擦拭消毒一次。*病室无蝇、无蟑螂、无鼠、无蚊。
*病人的食具、便器各自专用并严格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剩余食物应消毒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消毒后装入专用袋中,做标记并送焚烧处理。
4、接触隔离适应症: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皮肤或粘膜破损处而传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狂犬病、脓疱病等。
隔离措施:*同病同室。*避免握手、交换物品等行为。*医护须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处置后手消毒。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实行灭菌—清洗—灭菌处理。*病人污染的辅料应消毒后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5、昆虫隔离适应症:以昆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回归热
隔离措施*疟疾、乙型脑炎由蚊子传播,加强防蚊灭蚊的措施。*斑疹伤寒、回归热由虱子传播,病人入院后应沐浴、更衣、灭虱。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老鼠传播,医院要有灭鼠措施。*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菌痢、阿米巴痢疾是由苍蝇传播,应加强灭蝇、防蝇措施。
6、血液、体液隔离适应症:通过血液或体液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疾病。如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隔离措施*同病同室。*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时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工作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消毒后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病人用过的医疗器具,一律消毒后装专用袋中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7、保护性隔离适应症:抵抗力低易感染的病人。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病
隔离措施*视病情单间隔离或层流室隔离。*医护须进行灭菌的隔离穿戴。
*护理病人前须洗手。*患呼吸道疾患或咽部带菌者不可接触病人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入隔离区。*非层流室每日消毒一次,室内物品表面每日擦拭消毒。
8、其他隔离种类(略)
四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法穿、脱隔离衣法
复习题概念1、医院感染2、内源性感染3、消毒4、灭菌5、物理消毒灭菌法
6、化学消毒灭菌法7、无菌技术
8、无菌区9、有菌区10、隔离
11、隔离技术12、清洁区13、半污染区14、污染区15、终末消毒
简答
1、高度危险性物品指的是什么
2、一隔离病人出院后,你对其所住的病室应该做哪些终末处理
3、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什么
4、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
5、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6、使用紫外线消毒应注意什么
7、紫外线消毒的灭菌机制
8、请为消化道隔离的病人制定一份隔离计划
9、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对操作者的要求是什么
10、无菌持物钳的正确使用
11、须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哪些
12、物理消毒灭菌法包括哪些
13、化学消毒灭菌法包括哪些
14、无菌技术操作时的环境要求
论述题:试述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填空、选择题:需掌握与数字有关的内容解释概念*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或与医院接触的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
2、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长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被病原体
感染的宿主,是感染的来源。
3、传播途径:
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4、接触传播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进行的传播方式。
5、空气传播:
是以空气为媒介,病原微生物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随气流流动所致的感染性传播。
6、易感宿主:
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若把感染者作为一个总体则称为易感人群。
7、内源性感染:
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即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泌尿道、皮肤等的正常菌群。
8、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到医院内非病人本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即通过其他人或环境因素等。 *9、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和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程度的过程。
*10、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及芽孢,真菌孢子。
11、物理消毒灭菌法:
是利用物理因素作用于病原微生物,使之消除或杀灭的方法。
12、化学消毒灭菌法:
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3、无菌技术:
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4、无菌物品:经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15、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有菌区域:未经灭菌处理或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17、隔离:
是将传染源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一般人分开管理,以便消毒污染物,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的方法。
18、隔离技术:
是按照各种不同传染病的消毒要求和隔离原则所实施的操作技术。
19、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0、半污染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1、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22、终末消毒: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的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具等所进行的消毒。
23、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进入无菌范围的技术操作。简答
1、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饮食物传播、注射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2、高度危险性物品是什么#
是指可通过皮肤粘膜进入人体组织内的器具和用品。包括:手术器械、注射器具、硬式内镜、活体组织钳等。
3、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
是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生长,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菌体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有效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
(3)定期检测、更换、调整浓度。
(4)易挥发的要加盖,应现配现用。
(5)待消毒的物品应先冲洗擦干。
(6)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球等。
(7)消毒物品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8)凡不适于热力灭菌的物品,才可选择化
学消毒。
5、化学消毒灭菌的方法
(1)擦拭法:是用规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皮肤消毒。
(2)浸泡法:是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抵押卡车出售合同模板
- 新乐教育局劳动合同模板
- 2024年外墙真石漆双赢合同模板
- 小区请保安合同模板
- 2024年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协议
- 修理行业技术转让合同模板
- 废旧沥青回收合同模板
- 婚庆员工招聘合同模板
- 学校文艺汇演音响灯光保障方案
- 个人租车合同模板
- 中国船用柴油机技术发展历程
- (施工方案)墩顶吊篮圆弧段安装施工方案全解
- 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目录
- 五一劳模励志演讲会教育PPT课程课件
- 社保局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自查报告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易错题汇总
- GB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 藏外佛教文献W06n0055 大黑天神道场仪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PPT课件
- 金蝶ERP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