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关键行为描述: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建设的创新实践_第1页
师德关键行为描述: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建设的创新实践_第2页
师德关键行为描述: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建设的创新实践_第3页
师德关键行为描述: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建设的创新实践_第4页
师德关键行为描述: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建设的创新实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基于师德关键行为描述,对师德关键行为以及支配关键行为的师德观念、品质进行观测、评析与判定,让师德评价指标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测量、可观察,是解决师德评价内容笼统抽象等突出问题的可行之路。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简称“十项准则”)为基本依据,着眼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采取“扩展解释内容+关键行为描述举例”的方法,先对十项准则的原则规定进行扩展解释形成评价内容,然后对评价内容进行关键行为描述形成评价案例,为师德定性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关键词师德评价;中小学;关键行为描述举例;质性评价师德评价是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在教师个体道德的提升、学校教师团队培养以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表明,中小学校普遍开展师德评价,在“为什么评”“谁来评”“怎么评”“评价结果如何用”等评价向度上呈现清晰具体,但在“评什么”上一直较“虚”,表现为评价内容笼统、抽象,甚至凭“感觉”评价,导致评价过程失真,评价结果失准、失信。师德评价该选取怎样的内容?如何创建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怎样的评价内容与指标才能实现师德评价的价值和目标?这是当前中小学师德评价建设的重点和难题。一般认为,师德关涉教师群体的社会心理意识,无法直接触摸和测量,难以衡量和评判。但道德总要表现为行为,如果能从师德表现中找到师德关键行为,对师德关键行为进行描述、解析和评判,就能开展有效的师德评价。对师德关键行为进行具体化描述,进而建构师德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德评价内容笼统抽象等问题,而且让师德评价更具真实性、导向性、可操作性。一、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存在的突出问题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内容体系,能够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公平、科学、高效的评价并有效反馈和导向。但当前师德评价内容存在笼统抽象、突出两端、远离日常等突出问题,导致师德评价难以进行实质性评价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评价内容笼统抽象,难以进行实质性评价当前,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往往直接引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上述规范性文件是原则性规定,直接引用其规定会导致评价内容宏观、抽象、模糊,而且实用性不强,难以操作。结果是,师德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过大,难以进行实质性的评价,也导致师德评价平均主义突出,除了极个别触碰师德底线的教师被评定为“不合格”,多数教师一般被评定为“合格”。同时,众多学校的师德评价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生动鲜活的个性特征,难以指导教师个人师德行为的具体改进。笼统抽象的师德评价因缺乏实在的内容而徒有形式,最终可能演化为形式主义。(二)评价内容突出“违规”和“荣誉”两端,难以全面发挥发展导向作用师德评价应坚持发展导向,突出其引导、激励、发展、监督功能,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教师修炼高尚师德的自觉性。但实际操作中,众多学校将师德多体现在“一票否决”和“评选先进”上,重点关注“违规”和“荣誉”两端,即所谓“抓两头促中间”。如将“师德评价负面清单”作为“一票否决”项评价标准,针对少数教师踩踏师德底线的言行进行评价和处罚;再如通过投票打分,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师德优秀教师。对于大多数既没有突破底线,也没有突出事迹的普通教师,师德评价似乎与他们没有关系。久而久之,他们在面对师德评价时就会表现得“随意”和“敷衍”,不知道自身师德修养的不足和该做出的改进,师德评价的价值导向和激励作用也就难以全面发挥。(三)评价内容远离日常教育教学,难以指导教师常态化师德养成师德评价须“落地生根”,落实到教師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日常工作和常态行为中,以培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意识、有效方法和核心能力等。师德评价内容应指向日常教育教学,引导教师上好每节课、带好每个班、关注每个学生。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的师德评价因脱离多数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而流于形式,师德建设实效性不高。[1]远离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师德评价就变成了“空中楼阁”。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或不善于将师德评价与业务评价等进行融合,往往将师德评价与业务评价分开设置和实施,师德评价内容笼统抽象、表面化和碎片化,而业务评价却具体鲜活,在一定程度上诱使教师重视业务提升而忽视师德修炼。其实,脱离业务支撑的师德是空洞的,缺乏师德引领的业务是乏力的,教师师德评价理应回归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在教书育人中进行评价。研制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操作性的师德评价内容及指标,引领师德评价脱“虚”向“实”,引导中小学校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师评价,引导教师进行常态化师德养成,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师德评价改革的核心诉求。二、中小学师德评价内容指向关键行为的价值分析解决师德评价内容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入师德关键行为、对关键行为进行描述并据此进行评判是可行之路。师德关键行为是教师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突出意识或行动特征。关键行为具有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等基本特征。师德关键行为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典型行为,是每一个教师都具有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师德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教师内在的师德观念和品质的外显。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道德践行及其对目的的实现程度,是道德评判的重要现实依据。但教师的道德行为是难以穷尽的,因此在选择评价内容时,需重点把握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关键的师德行为,并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才能让师德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更具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对师德关键行为以及支配关键行为的师德观念、师德品质进行观测、评析与判定,是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与涵养的重要措施,是师德评价内容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一)指向师德关键行为,可以让师德评价显性化和具体化指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关键行为的师德评价指标,可化“内隐”为“外显”,建立起师德行为与师德观念、品质的内在联系,从外显的师德行为观测内隐的师德观念、品质等。这种具体行为化的描述,化“泛化”为“具体”,使师德评价指标可操作、可测量,教师可据此对自己的师德实践进行观察、反思、改进和自我评价,同事、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可据此对教师进行客观具体的评价。(二)指向师德关键行为,可以让师德评价促进教师知行合一师德评价既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意识,激发教师的师德情感,更要引导教师的师德行为扎根。实践中,通过外在的多元化师德教育和内在的持续性师德养成,教师的师德意识和情感有所提升,但仍迷茫于“不知道如何行动”,难以形成道德习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以来师德评价指标过于笼统抽象、教师不知道师德正反行为表现尤其是正面行为的基本样态是重要原因。指向关键行为的师德评价,应促进教师既“认知”,更“行动”,从而做到师德的知行合一。(三)指向师德关键行为,可以让师德评价导向和目标更为科学目前,很多学校将师德评价结果和教师的利益(如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直接挂钩,容易导致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表面的、功利的师德量化指标,而牺牲了自己的道德发展。[2]师德评价演变为追名逐利,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师德评价要引领教师师德养成,引导教师坚信“教育是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从而不断自我反思、总结和改进,实现日进日新。师德评价要引领职业幸福,引导教师树立教育理想,坚持立德树人,厚植教育情怀,坚定职业操守,增强职业认同,感受育人幸福,提升职业生命价值感。指向关键行为的师德评价,是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师德养成和职业幸福的有效指引和实践观照,是教师成为新时代“大先生”的指路明灯,还是基层学校开展师德培训、教师进行师德修炼的基本依据。因此,师德评价指向关键行为,是以关键行为这个“小切口”,牵引解决师德评价“大问题”,让师德评价指标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测量、可观察,带动了师德养成教育“大突破”。三、中小学教师师德关键行为描述的方法如何基于师德关键行为建立师德评价指标,实现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基本方法是大处着眼,以十项准则为基本依据;小处着手,回到教师身边、找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点,将师德关键行为进行具体描述。(一)师德关键行为描述的基本依据师德评价的依据很多,毫无疑问,十项准则是师德评价的基本依据。十项准则是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制定的教师职业行为基本规范,既有正面倡导、高位追求,也有负面禁止、底线要求。[3]因此,十项准则是师德关键行为描述的基本依据。(二)师德关键行为描述的总体方向师德关键行为发生在哪里?这是师德评价的场域问题。師德生长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师德关键行为就发生在哪里。我们认为,师德评价的场域,要回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场域及相关行动上,那就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质量检测及课后服务等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业务工作。上课大于天,最美师德在课堂,师德要从课堂里立起来。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4]因此,师德关键行为描述要聚焦课程育人、课堂教学,增强课堂育德在师德评价中的分量。描述什么样的师德关键行为?这是师德评价内容的性质问题。基于导向功能,师德评价要考虑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正面评价,是对教师众多的日常关键行为进行描述,从正向对师德表现进行评价。负面评价,是根据十项准则确定的底线要求和各地公布的负面评价清单,对踩踏师德底线的言行进行描述,往往进行“一票否决”评价。相对来说,各地和中小学校的负面评价总体上实现了具体化、显性化评价,但正面评价往往笼统抽象。因此,本文着重从正面评价角度探索师德关键行为描述。(三)师德关键行为描述的基本方法在确定师德评价指标时,依据十项准则,从“教师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自我的关系”三大向度,以“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十条规范作为维度,采取“扩展解释内容+关键行为描述举例”的方法,先对十项准则的原则规定进行扩展解释形成评价内容,然后对评价内容涉及的关键行为进行描述举例进而形成评价案例,共同为师德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取举例的方法进行关键行为描述,是因为师德关键行为并不能穷尽,而且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师和不同发展阶段或层次的教师,其师德关键行为表现不尽相同。采取举例法,可以为中小学校因校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师德评价提供案例参考,为个性化师德评价提供可能,防止师德关键行为描述变成“标准答案”。十项准则关于“自觉爱国守法”的规定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5]开发正向评价指标时,我们首先进行适当扩展,试着解释其内涵和外延。如“忠于祖国”是很原则的规定,体现的是对国家的认同、热爱和维护。我们先将其扩展解释为评价内容:忠于祖国,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把教师职业作为服务社会、致敬祖国的伟大事业。然后我们寻找教师“爱国”的校园场景及相关行动,将其行为化、具体化描述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感到自信和自豪,自觉宣传国家发展成就;积极参加织入党入团入队仪式、重温誓词等活动;参加升旗仪式和重要庆典时,唱国歌,行注目礼,脱帽,严肃庄重……扩展解释让十项准则的原则规定变得清晰明确,而关键行为描述例举让清晰明确的评价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见表1)。十项准则关于“潜心教书育人”的规定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6]开发正向评价指标时,对每个要点进行扩展解释,使评价内容丰满起来。如关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扩展解释为具体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然后从教学难度控制、课堂交流讨论、作业设计、考试评价等方面描述教学关键行为:用心研究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适中;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针对学生差异布置分层作业,根据学情进行分类批改并适时反馈;坚持多维度、综合性评价学生,不以学业分数给学生划等级并区别对待(见表2)。采用“扩展解释内容+关键行为描述举例”的方法建构师德评价指标,使师德定性评价具体化、行为化。但基于师德评价重在引导教师进行师德修炼而不是将教师分为三六九等的理念,我们未对评价指标赋权,这可能是中小学校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