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冷战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1页
4.16冷战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2页
4.16冷战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3页
4.16冷战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4页
4.16冷战课件历史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对比,西欧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力量大大削弱,美国和苏联迅速崛起。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严重对立,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在这种背景下,冷战兴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确立。“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两极的巨大压力,西欧为了自身安全和经济发展逐步走向联合,欧洲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并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二战后在美国扶持及自身努力之下,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形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二战后,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这些改革均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致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也在1991年解体。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也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打击下,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冷战的发生1.冷战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冷战的根源: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________的巨大差异。(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美国成为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社会制度3.冷战开始(1)_______年,_____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2)____________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1.背景:1948年,“__________”爆发。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英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柏林危机2.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__________”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________”或“东德”。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北约与华约对峙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做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华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________________”成立,简称“华约”。3.影响:___________形成。“北约”和“华约”建立的时间不同。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1.观察教材第76页《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了解四国分区占领的位置和柏林墙的位置。【思考提示】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参考地图上的信息作答。【答案】位置:该图从左上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英国、苏联、美国、法国对德国领土实行的分区占领。柏林墙大致是从柏林中间划分,左边是联邦德国,右边是民主德国。2.阅读教材第75页“材料研读”栏目,说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目的。【思考提示】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材料研读资料,从教材中提取信息,运用概括、归纳能力作答。【答案】目的:丘吉尔认为欧洲已经被一幅铁幕分为两部分,铁幕以西是资本主义世界,铁幕以东是社会主义世界。丘吉尔号召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力量,遏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其目的在于拉拢美国,遏制苏联,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答案】形成过程:美、苏通过一系列敌对政策和具体措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了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思考提示】结合所学知识,以时间为脉络,分别从美苏两大阵营的角度梳理史实,加以描述概括。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这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9月,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1949年,美国和西欧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与东欧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冷战的代表事件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分裂德国等。“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1.消极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积极影响(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2020·广东)1950年美国联合英、法、意、澳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委员会”,共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A.美苏冷战加剧B.两极格局形成C.西欧走向联合D.殖民体系崩溃D【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A根据材料“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委员会”“共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可知,美苏对抗扩大到了经济领域,意味着冷战加剧,A项正确;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建立,排除B项;西欧走向联合指的是欧共体的成立,排除C项;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是纳米比亚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下图漫画钱袋上的字母是“北约”的英文缩写,马鞭上的符号为“$”。其寓意是()A.美苏冷战已经拉开序幕B.美国控制北约对抗苏联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D.北约集团力量日益强大B1.(2023·甘肃模拟)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最终导致材料所说的“分裂”出现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D2.(2022·北京)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目录(部分)。其中①处应为()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西欧国家走向联合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联合国作用的增强第一章美苏的对立第二章冷战的开始※盟友变为对手※

__①__第三章两大集团的形成A3.(2022·江苏扬州)二战后,马歇尔认为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衰亡将导致政治混乱,这将让共产主义得胜。这表明他主张援助欧洲的真实目的是()A.复苏欧洲经济B.促进国际贸易C.军事对抗苏联D.遏制共产主义D4.(2022·云南)“柏林危机”爆发后,苏联只封锁了西柏林与外界的水、陆交通,留下空中通道。美英立即采取反封锁措施,但没有使用武力。最后,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除危机。材料体现出冷战的特点是()A.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B.发动战争是解决双方矛盾的唯一途径C.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D.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D5.(2022·新疆)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于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苏联随即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这导致()A.美苏冷战开始B.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C.两极格局形成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C6.(2022·江苏宿迁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