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1(内蒙古适用)_第1页
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1(内蒙古适用)_第2页
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1(内蒙古适用)_第3页
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1(内蒙古适用)_第4页
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1(内蒙古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

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谋(M〃。)求惩(chlng)罚挟(x〕c)私报复

B.发难(八成八)商埠(f必)运筹帷幄(wb)

C.怯(蹊)弱耀(或。)眼联袂(q泥)演出

D.干戈(gd)证券(利加.)亘(或八)古及今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讨嫌犯罪嫌疑廉正物美价廉

B.璧还壁立千仞影壁珠联壁合

C.洪亮声如洪钟宏富宏图大略

D.蒙昧素昧平生体味其中三昧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永垂不朽(流传)无足轻重(足够)龙童媛女(艳丽)

B.殒身不恤(抚恤)沉沦之渐(沾染)神乎其神(那样)

C.鲤为人知(少)迁延顾步(回头看)礼尚往来(重视)

D.雾失楼台(消失)不名一钱(占有)绿野阡地(南北向)

4.下列句中应填的词语是()

(1)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了精神负担。

(2)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了。

A.探明增加轻而易举B.探明增添易如反掌

C.查明增加易如反掌D.查明增添轻而易举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句是()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日前去汇报。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倒没啥意见,可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

B.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C.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我想知道明天是不是会下雨?

7.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

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8.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是从散约败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茶大

7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资本控制下的“饭圈文化”冲击了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败坏了社会风气。资本方通过对

演艺人员有组织的策划、包装和宣传制造明星,,,,

,这与“奋斗改变人生”“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等勤劳奋斗的传统道德观念是背道

而驰的,消解了社会主流价值。

①意在创造一个供粉丝消费的符号

②而非对其表演才华和艺术成就的肯定与欣赏

③宣扬的是一种不劳而获、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投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

④侧重点在艺人的娱乐形象上

A.③④②①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工。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

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8.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表五种体裁,共工30篇。郭沫若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荀子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是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荀子》一书共20卷,收文章32

篇,《劝学》是第一篇,其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劝勉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

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爱情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如《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

苇,,”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苏洵《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思厥先祖父,,,

以有尺寸之地。”

13.《国殛》选自《》,国殛的意思是。

14.《》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S.“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下九"指。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祝福》(节选),完成题。(共12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勿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

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

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样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①玩物,先前

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②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栗存在,现在总算被无

常打扫得干干净净。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③无聊生者不生,即使④厌见者

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

畅起来。

.对下列词语指代的一类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玩物②活得有趣的人们③无聊生者④厌见者

A.①③代指祥林嫂这类人,②④代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B.①代指祥林嫂这类人,②③④代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C①③④代指祥林嫂这类人,②代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D.①②代指祥林嫂这类人,③④代指鲁四老爷这类人。

工7.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瑟瑟的雪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8.表现屋内的静,衬托“我”的无聊,引出联想。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很大。

28.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进遇的无

可奈何的内疚之情。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鲁镇阔人、麻木的人们的愤恨和对祥林嫂的同情。C.这是"我”

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中的“无聊"

的意思是不同的。

工7对文中画线的“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B.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C.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D.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二)阅读《想北平》(节选),完成25题。(共18分)

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

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

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

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

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

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

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

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

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O

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

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

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

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

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

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

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又

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

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

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

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20.本文节选自写的著名散文《》。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话

剧《》等,曾因创作话则《》而被授予"”的称号。(6

分)

21••对本文第①一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想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22.第②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

是:。(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3.本文第②段中作者说“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指的是什么意思?(2分)

24.本文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寂苦”,而后面又说巴黎“太热闹”?(3

分)

2S.分析第④段中“我能摸着一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意。(3分)

(三)阅读《海洋与生命》完成26—30题。(共工。分)

海洋与生命

正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样,优越的海洋环境也限制着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

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是在陆地上诞生的。爬行类、鸟类、哺乳奥动物是由原始的海洋鱼类移居

陆地以后才慢慢进化起来的。而陆地植物则是由海洋藻类进化而来,这种移居陆地的过程,很

可能是梳迫的。由于地壳的变化和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迫使一些水生的植物

去适应新的环境。空气的比重很小,不能像海水那样浮起动植物的身体,于是陆地植物逐渐分

化为根,茎、叶。根钻通土壤吸收养料和水分,叶在空中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茎起着连接

和支持植物的作用。陆地动物逐渐进化出四肢,以适应在陆地上的奔跑。由于陆地气候干燥,

气温变化较大,于是陆地动物又进化出致密的皮肤和保温的毛发。总之,陆地的艰苦环境锻炼

了生物,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变得更加精细,更加复杂。更加完善。

26.联系上文,说说“优越的海洋环境”是指哪些。(2分)

27."这种移居陆地的过程,很可能是被迫的“一句中“被迫”的原因可能是()(2分)

A.海水由淡变成。

8.海水中生命的弱肉强食。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

D.陆地的环境比海洋更优越。

28.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2分)

A.时间顺序B.逻辑顺序C.程序顺序D.空间顺序

27文段最后一句“总之,陆地的艰苦环境锻炼了生物,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变得更加精细,更

加复杂,更加完善”,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的身体结构”的具体变化。(2分)

陆地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对这一节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一节讲了优越的海洋环境限制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的问题,与海洋孕育生命的主题相

矛盾,应删去。

&这一节讲了高等动、植物在陆地上诞生的问题,与海洋无关应删去。

C.本节文字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方向发展的限制方面,说明了海洋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所起到

的作用。

D.今天的海洋中也有一些高等动,植物在生活着,这说明海洋中是诞生高等生物的。

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从军行》,完成题。(5分)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8.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心中自不平”,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D.“铁骑绕龙城”,表明唐军誓师长安,不胜不归的决心。

32.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工分)

A.慷慨激昂8.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

33.扣住"暗”"杂"两字,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36题。(共工。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人之甚

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

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

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4.这段话出自宋代古文家(作者)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