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知识复习汇编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知识复习汇编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知识复习汇编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知识复习汇编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知识复习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必考考点知

识复习汇编(精品)

考点34: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背景: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诞生。为保卫革命成果,政府被迫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2.直接目的: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影响。根本目的:发

展社会主义经济。

3.时间: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4.内容:A、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

工业方面: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

国资本家经营。C、贸易方面:取消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鼓励和

促进私营商业的发展。D、分配制度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

按劳分配。

5.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

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

的思想。

6.影响:是苏俄历史的重大转折,经济上:调动了工农积极性,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政治上:巩固了

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世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

制上存在严重弊端。

1.经济建设成就:经济上,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进行工业化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完成第一个

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

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2.政治建设成就: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

在苏联确立,同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即“即

大林模式”形成。

3、斯大林模式: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与法制遭破坏(肃反运动)。

经济上搞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长期重视工业,忽视

农业。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利: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快速跻身于工业化强国行列。为二

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政治上高度集权,阻碍民主与法制建设。经济上优先发展重

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损害了广大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考点3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一.《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至6月,在巴黎凡尔赛宫,战

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参加会议。操纵国:英国去、美三国。

2.《凡尔赛和约》内容:①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

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

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②殖民

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③军事:禁止德

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④赔款:由协约国设

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总结:从领土、殖民

地、军事、赔款四方面限制惩罚德国)

3.《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

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旦至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引发了

五四爱国运动。

4.《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土保合约一起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

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

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华盛顿会议:背景: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

区的矛盾仍十分尖锐,美日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会议的中心议题:

中国问题

2.《九国公约》: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

独立与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其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的原则。其实质”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同支配的局面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按照新的国家力量对比确立了战

后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

回的矛盾,为二战埋下了祸根。

二.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

作用。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大萧条)。

2.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3.措施:核心措施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防止盲目生产与竞争。另外还有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压缩农

业生产,实行政府补贴;“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等。

4.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评价: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开创了

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为其他国家解决危机提供了典范。

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废除私

有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

行。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组阁,世

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建立。2.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和暴行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纳粹党制造

了“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1934年,希特勒及总统、

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自封为“元首”,正式建立了法西斯统

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实施种族

灭绝政策,二战期间屠杀了600万犹太人。

3.日本:1936年广田内阁上台,亚洲战场策源地形成。1931年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迫害中国人民的事件。

4.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特征: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考点36: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1.慕尼黑会议

①背景:希特勒政权1938吞并了奥地利,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

捷克斯洛伐克。

②内容: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签订《慕

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

国,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2.绥靖政策:概念:英法美等大国牺牲他国利益,对法西斯国家

妥协退让。目的:避战自保,祸水东引(引向苏联)。实质:纵容侵

略。顶峰:慕尼黑会议。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

略野心日益膨胀,加速二战的爆发,也极大的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

量。

二.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

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经

济危机

2.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只得对

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

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

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三.《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

作用。

《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

家迅速走向联合。

建立标志: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了《联

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作用: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并为战

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四.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作用。

L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结果:苏军胜利。意义:斯大林格

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北非战场

的转折是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是中途岛海战

2.反攻: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

战场。意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陷入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

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协调:雅尔塔会议

目的:为了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时间地点人物: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

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内容:会议确定了盟军相互配合完全击败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

在击败德国之后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

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

对日作战。

影响:协调了盟国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步伐。为战后成立联合国起

了积极作用。(注意:雅尔塔会议有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有大国强

权政治的色彩。)

4.胜利

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总攻,希特勒

自杀身亡。5月1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

事结束。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

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5.影响:给人类带来灾难;彻底改变世界的面貌,深刻地影响世

界历史的进程。

6.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启迪:

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

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挑战。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合

作,维护世界和平,求得共同发展。

考点3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战后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迎来“黄金时代代西部和南

部发展迅速。原因有雄厚的财力,广阔的国际市场,众多高新科技成

果的转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2.70年代,经济出现“潼胀”现象,原因是中东产油国大幅提

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

3.80年代,缓慢回升并逐渐好转。原因是政府采取对经济减少

干预、控制货币数量等政策。

4.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欧洲联盟(欧洲走向一体化)

1.原因:为了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

大作用,西欧逐步走向联合。

2.过程:①1951年,西欧的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

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迈出联合第一步。②

1957年,6国决定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③1967

生,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机构合并,

统称为欧洲共同体,后扩大为12国。④1993年成立欧盟。1999年,

欧元问世。目前,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趋势: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提高了欧盟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L原因:外因:美国的扶持。内因: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

政策;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努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表现: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到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

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七八十年代以后开始谋求政治大

国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考点38: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改病了)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内容:赫鲁晓夫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主要是针对

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评价:虽取得一些成绩,只是小修小补,但没能突破“斯大林模

式”的局限。

2.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改死了)

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因体制僵化陷入停滞状态。

内容:首先进行经济改革,经济改革失败后,重点转向政治改革,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

党政治”过度,导致思想界极端混乱,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

控制力被削弱。

影响: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结束。

3.苏联解体

原因: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

错误改革;外部因素是西方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过程:为阻止苏联解体,部分领导人于1991年8月19日发动了

“八一九”事件,之后国家大权转移到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手中。12

月,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正式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实

质:苏联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改变,又回到资本主义社会。

用诗来概括苏联历史“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

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级终。”

二.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东欧国家改革原因:二战后,东欧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进行

经济建设,弊端日益显露。

东欧国家改革典型:匈牙利改革(1956年,卡达尔领导)

措施: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结合起

来。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局。

结果:使匈牙利的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发展。但改革没有突破计

划经济的框架,最终陷入低潮。

总结:苏联和东欧改革的失败以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

因: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考点39: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印度独立的基本史实。

二战后,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根据蒙巴顿方案,

把印度一分为二,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英国的印巴分治政

策,是造成长期的印巴冲突的根源。

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

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成为战后非

洲第一个取得独立的国家;1952年以纳赛尔领导埃及独立,1956年,

埃及宣布将英国占领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60年,有17个非洲

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主义体系瓦解。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①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推翻亲美

政权,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②1999年12月,巴拿马人民终于

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考点40: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

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冷战政策的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使用除武装

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国家)的政策。

2.表现: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开

始。经济上:实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

组织,至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4.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二战后,超级大国争夺世

界霸权的激烈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大规模的军备竞

赛和争夺霸权是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的复杂性。

世界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后)

L原因:①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

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根本原因)。②市场经济

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2.具体表现:①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典型的有世界贸易组织

(WT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