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刘巽达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特别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和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确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慢慢生成。或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闻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常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实力;比如在将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实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探讨、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终归,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化肌理。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须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刚好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需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光明日报》2015年01月14日02版)1.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精确的一项是()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B.在生活中表达特别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C.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和顺、礼貌,有意运用长一点的句子。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2.【小题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运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常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3.【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快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或重要概念的理解实力。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依据比照原文找寻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劲不讨好;接下来就依据提取文本信息与选项比照的思路进行分析即可。题干为“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精确的一项是”A项,“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不符合题干要求,因为选项信息是最先“发难”的个例,是表现,不是概念内涵。C项,“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和顺、礼貌,有意运用长一点的句子”,这是在服务行业的详细表现,并非概念内涵。D项,“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这是后果及影响,概念内涵应当是特征,所以不合题干要求。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实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与选项加以比照。题干为“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90后说话,前缀后缀常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是现象,是表现,是详细例子,不是导致“语言癌”产生的因素。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实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提取信息的实力,筛选信息时确定要全面快速,提取比照时确定要敏感、细致、精确。要做好此类型,平常应当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推断确定,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语言癌’这一概念能快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因果逻辑关系出错。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是“击中命门”的结果,而非“快速升温”的缘由,因果倒置。故选A。【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1.有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2.有意将“主要的”(主要冲突、主要方面、主要缘由)和“次要的”(次要冲突、次要方面、次要缘由)倒置。3.有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状况的推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全部事物状况的推断)。4.有意将“前期”和“后期”依次颠倒。5.有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缘由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需同时具备多个缘由或条件)。6.有意将“确定”和“否定”颠倒。7.有意将“缘由”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8.有意将“此”和“彼”颠倒。9.有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10.有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以上“十个留意”要在详细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奇医·奇方张舟平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仲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挤眼功夫,就给弄好了。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川流不息。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嘹亮的蹄音,奔跑四方,不辞辛苦,治病救人。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宁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狺狺的惨嗥,似遭遇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装扮,军人特别敬重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适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立刻去!宋先生扫了一服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轡,腿一跨,很矫捷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宋先生是在半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松,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宋先生乜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行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似乎疗效甚微。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肃穆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副官一脸茫然。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副官稀里糊涂地去回话了。当天,有人望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后来,有人传闻,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闻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如数家珍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与八路去了。传闻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抗战成功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验,为下文详细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B.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行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C.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奇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妙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D.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5.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位宋先生“奇”在何处。6.小说最终用人们的种种传闻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B5.(1)奇在医术。阿城名医,求医问药者川流不息;接骨神技手到病除。(2)奇在医德。有一文没一文均看病给药,不求利益;从不要求请他出诊的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奔跑四方,不辞辛苦,治病救人。(3)奇在用药。医术超群,开出的药却无效,用开出的奇妙药引子讽刺棒喝汉奸。(4)奇在机灵镇静。麻五副官拿枪逼他出诊,他不慌不惧;写下讽刺挖苦麻司令的药方,从容端坐;副官质问药效,他从容对答。(5)奇在身份。表面上是名医,事实上还可能有多种身份,充溢神奇感。6.(1)丰富人物形象。用传闻交代宋先生医术之外的另一个侧面,进一步突出宋先生之“奇”。(2)释疑,使情节完整。通过传闻,交代宋先生的身份、去向,使宋先生从前的所作所为都有了合理的说明,情节发展更真实、可信。表现人们对宋先生的仰慕、赞美。(3)增加小说的传奇色调,增加可读性。用传闻而非作者干脆交代,造成真假莫辨、不行思议的效果,更富有神奇色调。【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结合文本内容“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分析可知,文中说这样做是为了练手功,与肉中拼骨未必原理相同,未必有科学依据。这样写是为了增加传奇色调。故选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细致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比照选项一一解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依据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分析这位宋先生“奇”在何处,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奇”分析留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一提,一拉,一捏,挤眼功夫,就给弄好了”,奇在医术。“求医问药者川流不息。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不辞辛苦,治病救人”,奇在医德。“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但宋先生早已经参与八路去了”“传闻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奇在身份。“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奇在用药。奇在机灵镇静。【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的结尾探究。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建。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妙愿望。最终用人们的种种传闻结尾的效果,“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但宋先生早已经参与八路去了”“传闻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丰富人物形象。使情节完整。通过传闻,交代宋先生的身份、去向,情节发展更真实、可信。增加小说的传奇色调,增加可读性。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行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行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鼎上疏言:“顷张浚出访川、陕,国力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信任,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千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古代教化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汉代始设于京师。隋朝以后所称的国子监,与太学完全不同。B.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可以代指军队。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C.除,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任命、授职。唐以来称试官或短暂代理官职为“权”。D.宸衷,皇帝的心愿。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迫北行后,金人打算立张邦昌为帝,赵鼎等人拒绝书写阐明主见的文书,躲进太学。B.赵鼎为人正直。在得知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手下将领后,他向皇上讲解并描述了王德专权杀人的事,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并干脆对王德进行了审讯。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多被接受实施。皇上不顾别人反对,将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D.赵鼎在吉阳时,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10.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行为?(2)君臣信任,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答案】7.B8.A9.B10.(1)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假如还不治罪,还有什么不能做呢?(2)君臣互信任任,自古以来没有其次,然而(张浚)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实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记,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解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我恳求带领士兵,数量不满一千,一半都是老弱,所赐给的财物又很少,举荐人的任命书刚刚下达,弹劾人的文书也已经到来。句中,“所赍”是“金帛”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CD两项;“除命”指任命书,中间不能断开,解除A项。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实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出名词等,学习过程中留意精确积累。A项,“与太学完全不同”解说错误,隋代以后将“太学”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二者虽不同,但是一脉相承,不能说“完全不同”。故选A。【9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实力。在细致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留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比照,看是否有出入。B项,“并干脆对王德进行了审讯”分析错误,是皇上吩咐赵鼎审讯王德的。原文的表述是:“命鼎鞫德”。故选B。【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实力。此题要在精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须要留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专,专权;无忌,没有忌惮;孰,什么。(2)信任,互信任任;物议,非议;窜逐,放逐。【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详细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究竟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精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确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精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留意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分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状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驾驭了这一方法,很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加文言功底,培育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全部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实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究竟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参考译文:赵鼎字元镇,是解州闻喜人。长到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樊氏教化他,(他)通晓经史百家著作。崇宁五年考取进士,回答策问时斥责章惇误国。多次升迁后出任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担当开封士曹。金兵攻陷太原,朝廷协商要割让三镇地给金人,赵鼎说:“祖宗留下的土地不行以赐予别人,有什么可商议的?”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迫北行。金人商议要立张邦昌为皇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不愿书写发表己见的文书。高宗即位,任命赵鼎代理户部员外郎,提拔为右司谏。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将领,而韩世忠也要率领军队夺取建康府衙。赵鼎说:“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假如还不治罪,还有什么不能做呢?”皇上吩咐赵鼎审讯王德。赵鼎又恳求皇上下诏书严厉所责韩世忠,而且指斥抓捕韩世忠的将领交给有关部门治罪,各位将领都肃然无声。皇上说:“肃宗复兴大业时在灵武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起先受到敬重。现在我得到你,就没有什么可愧对古人的了。”中丞范宗尹说,旧例没有从司谏升为殿中的,皇上说:“赵鼎在担当谏官时特别尽职,他提出的四十件事,已经付诸实施了三十六件。”于是升赵鼎任侍御史。赵鼎上书说:“不久前张浚出访川、陕,国力比今日强盛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的宏大功劳,陛下有砺山带河的许久誓言,君臣互信任任,自古以来没有其次,然而(张浚)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如今我没有张浚那样的功劳却担当了他的官职,(假如我)远离朝廷,不是就能避开别人的争论呢?”又说:“我恳求带领士兵,数量不满一千,一半都是老弱,所赐给的财物又很少,举荐人的任命书刚刚下达,弹劾人的文书也已经到来。我每天按皇上的心愿行事,要想陈述自己的观点已是很艰难了,何况远在万里之外呢?”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离去惋惜,御史台有人上谏要留下他。恰逢有边疆报告送来,赵鼎常常陈述用兵的大计,等到他上朝辞行时,皇上说:“你怎么能离开远去呢?我将要任命你为宰相。”九月,任命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诏书一下,满朝大臣都来庆贺他。在吉阳三年,深居简出,门生和旧日部下都不敢与他往来问候,只有广西帅张宗元时常地给他送米。秦桧知道了这件事,吩咐吉阳军每月开列存亡的报告。赵鼎派人告知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确定想要杀死我。我死了,你们就没有忧患了;不这样的话,灾祸会驾临 到我们一家人身上。”留下遗言叮嘱他的儿子,希望把他送回家乡安葬,于是绝食而死,当时是绍兴十七年,全国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哀痛。(二)文言文小段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文段,说明加点词的意思。李叔明,字晋卿,阆州新政人。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乎?”可汗为加礼。复命,迁司门郎中。(选自《新唐书·李叔明传》)(1)使:________________(2)遇:_______________(3)让:____________(4)恃:_________________(5)倨: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访(2).对待,款待(3).责怪(4).依靠,仗恃(5).高傲,不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实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快速作出推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1)“副汉中王瑀使回纥”中,“使”字做谓语,应当翻译为动词,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汉中王李瑀的副使出访回纥”,所以译为动词“出访”;(2)“回纥遇瑀慢”中“遇”字做谓语,应当翻译为动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回纥怠慢李瑀”,所以译为动词“对待,款待”;(3)“叔明让曰”中“让”字作谓语,联系前面的语境“回纥遇瑀慢”,可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李叔明责怪(他们)说”,所以译为动词“责怪”;(4)“恃功而倨”中,“恃”字带宾语“功”,应翻译为动词,联系前面的语境“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可知是“依靠,仗恃”;(5)“恃功而倨”中,“而”字是表示因果的连词,前面的语境是“恃功”,所以不难联想到“倨”的意思是“高傲”。【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考试走向看,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精确)、达(通畅)、雅(有文采)。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除了驾驭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需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参考译文:李叔明,字晋卿,是四川阆中新政人。乾元年间,当了司勋员外郎,作为汉中王李瑀的副使出访回纥,回纥怠慢李瑀,李叔明责怪(他们)说:“我们大国与你们通好,特遣贤王持符节出访。(你们)可汗,是我大唐的女婿,却依仗功劳高傲,可以这样吗?回纥可汗因此增加了礼节。回朝复命,升任司门郎中。12.阅读下列文段,说明加点词的意思。宣德三年,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高校士杨士奇、杨荣荐佐(指传主顾佐)公廉有威,历官并著风采,为京尹,政清弊革。帝喜,立擢右都御史,赐敕奖勉。居岁余,奸吏奏佐受隶金,私遣归。(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六》)(1)黜:________________(2)著:_______________(3)革:____________(4)敕:________________(5)居:_______________【答案】(1).罢官(2).显露(3).被革除(4).皇帝的诏令(5).过了【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实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详细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常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驾驭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专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更,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1)“都御史刘观以贪被黜”意思是:都御史刘观因为贪污被罢官,黜,罢官。(2)“历官并著风采”意思是:历任官职都显露风采,著,显露。(3)“政清弊革”意思是:政治清明,弊政被革除,革,被革除。(4)“赐敕奖勉”意思是:皇帝下令予以奖赏勉励,敕,皇帝的诏令。(5)“居岁余”意思是:过了一年多,居,过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家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其次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特别低落。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斗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加了诗歌的韵味。14.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答案】13.B14.①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②眷恋家乡。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③国家局势动荡、家乡物是人非,心感哀痛;④思念远在洛阳的兄弟挚友。【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实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留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精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留意细致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青袍白马’……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说法错误,“青袍白马”代指幕府生活,此句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境况。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分析概括诗歌内容要点实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来诗歌,细致阅读,分析诗歌内容,依据题目要求,概括内容要点。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缘由。分析心境“转凄凉”缘由可通过对全诗内容详细分析得出。本诗是杜甫在广德二年(764年)冬至前后所做的七言律诗。此诗为家乡未平,诗人远羁剑外,触景伤情,故借诗咏怀。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精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结合注释,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挚友严武那里做幕僚,心情特别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此联是写对家乡的思念。“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家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境况,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家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特别清晰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确定为其家乡的。而诗中的“非家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家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遇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从前可比了。此联上一句是在说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下一句在说国家局势动荡、家乡物是人非。“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棣萼指的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事实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心情: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挚友的思念。洛阳遭遇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殊地惦念它。“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这一联诗人说自己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通过这样针对内容详细分析,诗人在尾联心境“转凄凉”缘由就特别不言而喻了。【点睛】诗歌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通常是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留意结合全诗,依据选项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精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留意细致辨析。比如本题B项,“青袍白马”代指幕府生活,此句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境况。(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索,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2)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视觉描写,用夸张手法,着力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的快乐场面形成对比。(3)《游山西村》中,陆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反映出当地淳朴的民风。【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瀚海阑干百丈冰(4).愁云惨淡万里凝(5).箫鼓追随春社近(6).衣冠简朴古风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实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解答时既要留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留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精确书写出答案。要求考生平常既要留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留意字形困难字,要在平常默写时反复写,如“臾”“博”“阑”“箫”等字。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共22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白,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探讨是否应当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探讨无果而终。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D.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确定会被这里的漂亮景色深深吸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实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详细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调和语境。须要留意色调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运用类型。A项,“穿靴戴帽”比方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语境中某人的讲话没有空话套话,此成语运用正确。B项,“南辕北辙”比方行动和目的相反。语境中指各方立场不同,此成语运用不当。C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语境中指各种文房四宝汇聚,不是人的聚集,此成语运用不当。D项,“风声鹤唳”形容人在惊惶时疑神疑鬼。语境中指春天到来,春风中各种鸟儿自由啼鸣。没有疑神疑鬼的意思,此成语运用不当。故选A。【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晰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调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读者观赏作品清爽的故事,却忽视了隐藏的热忱;观赏文字的朴实,却忽视了作品隐伏的哀思,事实上近于买椟还珠。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平安。D.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最终过去了,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气勃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实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详细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调和语境。须要留意色调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运用类型。A项,“买椟还珠”比方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语境中指读者只抓住了作品中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深层的思想。此处成语运用正确。B项,“瓜田李下”比方简单引起嫌疑的地方。语境中写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没有“引起嫌疑”的含义。此处成语运用不当。C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语境中指请假长期不归,与成语中“借东西不还”无关。此处成语运用不当。D项,“涣然冰释”形容嫌疑、误会像冰化了一样,一下子就消退了。语境中指冰雪溶化,没有引申义,与“嫌疑、误会消退”无关。此处成员运用不当。故选A。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体育馆门前的“黄牛”们照旧忙活着,但与前几个赛季的东北虎竞赛门票的洛阳纸贵相比,如今的“黄牛”和东北虎队一样遭遇了经典大片《后天》中再现的寒流。B.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真是喜不自胜,正好可以火中取栗。C.殷鉴不远,见微知著。比照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训看如今我国的装备制造,它就不仅是“科技问题”,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问题”。D.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细致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简单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样,运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A项,洛阳纸贵: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依据语境,陈述对象为“竞赛门票”,不是著作,所以修饰对象错误。B项,火中取栗:比方冒危急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依据语境,强调的是消费者能够得到实惠,所以不和语境。C项,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依据语境,强调的是“知其前事便可推想将来”,不合语境,应改成“数往知来”。D项,高山仰止:比方高尚的品德。比方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依据语境,修饰的是“人品胸襟”,符合语境,正确。故选D。【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晰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调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爱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疾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赐予了一种力气。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需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将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安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行时间,为广阔旅客快捷出行供应更多选择。【答案】D【解析】【详解】辨析并修改病句。实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记,比如两面词、推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搭配不当,“发生多次……案情”,无法搭配,改为“发生多起案件”。B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要么说”小时候常常到铁路边玩;另外“火车每当……”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当改为“每当火车”。C成分残缺。修改方法,“从过去”前加谓语“经验”。【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实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推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假如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记法,比如,假如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假如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沉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假如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行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特别喜爱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半夜》曾反复阅读,始终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袱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D.3月24日上午,德国之翼航空公司一架A320型客机在法国南部坠毁,机上的150名遇难人员恐无一幸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实力。解答本题,先要熟识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殊留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接受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终“对症下药”,依据语病修改病句,留意不能变更句子的原意。A项,搭配不当,将“实施”改为“体现”;B项,偷换主语,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他”,分句“始终被翻……”的主语应是“这本书”;D项,表意不明,“遇难”意思是因灾去世,与“无一幸免”冲突。应删除“遇难”。故选C。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尽管还有人对是否存在全球变暖的事实存有怀疑,但这并不影响气候变更成为当前和今后人类发展须要面对的问题。B.面对农村老师队伍不稳定、老师聘请难度大,某市有关领导提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相关政策,满意农村学校教学须要。C.据推想,《尔雅》成书于秦汉之际,是我国最早的说明词义的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为标准来编纂的书。D.神农架第十届冰雪节以“冰雪世界·暖和运动”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充分展示了“南国雪都”神农架的独特魅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实力。解答本题,先要熟识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殊留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接受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终“对症下药”,依据语病修改病句,留意不能变更句子的原意。A项,搭配不当,“是否”和“怀疑”不照应,“怀疑”的是存在全球变暖的事实。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难度大”后加上“等问题”。C项,结构混乱,“按……为标准”杂糅了,应改为“以……为标准”或“按……的标准”。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记,比如两面词、推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细致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留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冲突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敬重,对平辈或尊长称字,如称屈平为屈原,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B.“经筵”,皇帝为讲论经史官员特设的筵席,讲官由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个词中的“事”均指政事。D.“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看法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恳求和愿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实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出名词等,学习过程中留意精确积累。B项,“皇帝为讲论经史的官员特设的筵席”说法错误,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这是御前讲席,并非为哪个官员而特设的筵席。故选B。2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的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被追赠的人多为非正常死亡。B.“六艺”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是指《尚书》。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终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依据等级次序先后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宫、商、角、变徵、羽五个音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实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出名词等,学习过程中留意精确积累。B项,“其中的‘书’是指《尚书》”解说错误,六艺指六种技能,其中“书”指书法。C项,“古代科举考试依据等级次序先后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解说错误,先后依次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项,“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变徵、羽五个音级”解说错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其中,“变徵”应为“徵”。故选A。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勒内·托姆是法国闻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探讨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绚丽多姿,是最美最美的。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好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辩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索?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要面包,更要水仙穆罕默德曾劝导人们在拥有两块面包的时候,用其中一块去换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物质上的满意之后还要用精神上的满意。去年长江高校三名高校生救人溺水事务引发了人们对于高校生是否应当见义勇为的争议。有的人竟然认为高校生因见义勇为而牺牲是一种人才的奢侈,不值得这样做。可事情的问题就在于生命的价值是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吗?高校生奋不顾身救人体现了他们作为学子舍我其谁、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而社会上一些对于高校生救人持反对的看法反映了我们当代人看问题更物质化,我们所看到、所想到的只是面包。当今都市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看待任何事物都只会用金钱的眼光去衡量。我们现在的物质水平是提高了,但我们的精神素养却照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