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的开发探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1页
【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的开发探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2页
【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的开发探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3页
【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的开发探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4页
【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的开发探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0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题目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的开发研究姓名学号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1)文化旅游资源研究。国外关于文化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较看重旅游者、旅游社区居民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看法研究,且较侧重案例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HughesH研究表明,文化旅游的核心,不仅是独特文化的展示与体验,而且是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品牌象征,以提高其附加值[1];Sánchez-RiveroM等应用潜在结构分析,研究两个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多个城镇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异[2];HunterWC考察了中国台湾南部一个社区的土著居民在民族旅游文化认同、文化表征方面的主观态度[3];RodziNI.M等提出文化旅游活动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要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4]。(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国外对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多侧重于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旅游资源规划、旅游发展战略等研究。DredgeD较早的对几类旅游目的地提出区域空间结构模型[5];StephenSmith归纳总结了平均中心点、紧密度指数、空间联系指数、旅游吸引力指数等多种描述旅游空间结构的地理学方法[6];PearceDG在谈论旅游目的地规划时,对旅游空间系统进行了划分[7];Preston-WhyteR以南非德班为例,讨论了滨海休闲空间的划分与规划[8];JinP,FuZ,BanM在分析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体系[9]。2.国内研究综述(1)文化旅游资源研究。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増加,国内关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孙国军等提出开发文化旅游类产品、开拓文化旅游类市场,加快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新通道等对策建议[10];郝煜等通过对对河西走廊边塞诗歌文化旅游进行研究[11];曾慧娟基于“点-轴”理论的河西走廊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并提出了发展措施[12];董洁等基于GIS河西走廊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及旅游潜力分析[13]。(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利用空间分析来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等。肖宏芝从河西走廊的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的旅游基础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归纳分析了影响其生态旅游发展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14];张丽霞综合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将研究数据按照时间维度以“日”为单位,对河西走廊游客量的时间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15];韩润娥研究河西走廊各地区内旅游资源禀赋、地域之间的空间差异以及未来演化趋势[16]。刘盼盼运用点轴理论,串联的河西旅游廊道“一带三区”整体发展格局[17];高强明,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性地研究了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18];刘丽娟构建了"一核、双翼、三圈"的河西一体化旅游空间结构[19]。田小波,分析了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各要素的现状特征,探讨了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模式、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0]。参考文献[1]HughesH.Redefiningcultural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3):707-709.[2]Sánchez-RiveroM,Pulido-FernándezJI.TestingHeterogeneousImageinCultural/Non-culturalTourismMarkets:aLatentModelApproach[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2012,14(3):250-268.[3]HunterWC.Rukaiindigenoustourism:Representations,culturalidentityandQmethod[J].TourismManagement,2011,32(2):335-348.[4]RodziNIM,ZakiSA,SubliSM.BetweenTourismand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3,85:411-420.[5]DredgeD.Destinationplaceplanninganddesig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4):772-791.[6]斯蒂芬·L·J·史密斯.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PearceDG.Tourismtoday:ageographicalanalysis.[J].TourismTodayAGeographicalAnalysis,1995.[8]Preston-WhyteR.Constructedleisurespace:TheSeasideatDurba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1,28(3):581-596.[9]JinP,FuZ,BanM.KarstCaveTourismSysteminZhejiangProvinceBasedonResourceRegionalAnalysis[J].ChineseGeographicalScience,2012,22(4):496-506.[10]孙国军,方昤璇,张军谋.河西走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22,37(03):124-128.DOI:10.16745/62-1110/c.2022.03.021.[11]郝煜,孙琳钰.边塞诗歌文化对当代河西走廊旅游发展的影响[J].旅游纵览,2022(17):125-128.[12]曾慧娟,饶勇.基于“点-轴”理论的河西走廊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9-16+28.DOI:10.13815/ki.jmtc(pss).2021.02.002.[13]董洁,梁青芳,杨宁宁,张雅丽,张军.河西走廊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及旅游潜力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8,30(06):82-88.DOI:10.16468/ki.issn1004-0366.2018.06.016.[14]肖宏芝.基于GIS的河西走廊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8.[15]张丽霞.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河西走廊游客时空动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DOI:10.27410/ki.gxbfu.2020.001905.[16]韩润娥,赵峰.河西走廊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趋势[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4):225-234.[17]刘盼盼,张英.基于空间结构的河西走廊旅游廊道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07):53-55.[18]高强明.丝绸之路甘肃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19]刘丽娟.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及其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24(06):56-59.[20]田小波.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研究目标(1)结合国内大循环发展趋势,明晰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特征与发展现状。(2)分析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分布及特征,探讨影响空间布局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自然、人文等因素。(3)寻找出河西走廊区域人文旅游空间分布现存问题,河西走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建议。研究思路(1)结合国内外关于文化旅游的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化旅游区,总结出文化旅游适宜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2)分析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旅游资源状况,得出河西走廊区域地理位置及文化旅游源空间分布格局,河西走廊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特征以及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3)结合河西走廊旅游空间布局及文化旅游资源分析结果,寻找河西走廊区域景观体育空间分布现存问题,全面考虑河西走廊的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对河西走廊的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图1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以“河西走廊”、“人文旅游”及“空间布局”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进行检索,整理归纳近二十年有关研究内容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获取理论依据,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知识。(2)数理统计法通过甘肃省统计局和甘肃体育局等网站搜集河西走廊区域文化旅游研究所需数据,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就河西走廊区域文化旅游类型、数量、地理位置、发展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研究河西走廊区域文化旅游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时使用相关性分析。(3)实地调查法通过观察、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河西走廊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收集相关的土地利用地图、景点分布地图、社会经济数据等二手资料,深入了解河西走廊的自然、经济、文化、旅游等情况,为河西走廊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论文提纲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1.3研究内容及方法2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特征与发展现状2.1河西走廊文旅资源依存环境2.1.1自然地理环境2.1.2社会人文环境2.2河西走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2.2.1河西走廊文化产业发展分布情况2.2.2河西走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3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分布及特征分析3.1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布局特征3.1.1平原地区数量多且集中,高海拔地区数量少且分散3.1.2沿水系线分布集中3.1.3与交通设施联系密切3.2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3.2.1自然因素3.2.2人文因素4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分布问题与融合开发建议4.1河西走廊文旅资源空间分布问题4.1.1文化产业高度集聚,空间分布不均衡4.1.2旅游资源布局分散,资源开发规模小4.1.3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不足,缺乏内在动力4.2河西走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建议4.2.1开发文化旅游类产品,开拓文化旅游市场4.2.2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文化旅游类专业人才4.2.3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开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新通道5总结参考文献具体进度安排起讫时间计划完成内容(一般可分为资料文献搜索、拟定方案(提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