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引用方式探究8200字(论文)】_第1页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引用方式探究8200字(论文)】_第2页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引用方式探究8200字(论文)】_第3页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引用方式探究8200字(论文)】_第4页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引用方式探究8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引用方式探究目录TOC\o"1-2"\h\u21016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引用方式探究 126050引言 143381.初中历史课堂引用史料教学的必要性 2106961.1优化课程资源 2269511.2丰富课堂导入 2166921.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63711.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193002.初中历史教学各类史料引用方式 3162242.1文字史料的引用方式 4226242.2图片史料的引用方式 5102952.3影像史料的引用方式 5151312.4实物史料的引用方式 6169983.初中历史课堂引用史料注意事项 6222873.1引用经典典型史料 666973.2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校正 729503.3深入挖掘史料内涵 734843.4重视学生的参与 712870结语 831546参考文献 9摘要:对于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引用,是教学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独立自主的学习打好基础。引用史料类型不同,使用的方式也有区别。对于文字史料的引用,需要教师配合学情、教学重点,进行摘引和转述;引用图片史料、影像史料时可以直接使用,或与文字史料配合使用;实物史料的引用可以借助图片和影视资料来反映,或利用校本课程实地参观。引用时要注重引用经典的史料,对史料进行辨析,深入挖掘史料的内涵,提高学生对史料分析的参与度。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史料引用引言 史料是历史知识的来源,是研究历史的依据材料,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史料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教育者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用史料进行教学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英国首先出现的。在美国,使用的是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历史资料来进行自主学习。德国的教育上作了学生需要具备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澳大利亚的教育要求历史教师做到正确辨别史料的种类。在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史料变成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工具,得到普遍使用,借此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术界,对于中学历史课堂史料引用的研究主要有如何选取和运用史料的文章;对历史教科书的史料如何运用的文章;以及史料用于教学的价值、功能、意义方面的文章。综上所述,课堂上引用史料进行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得到了不断发展。但史料在历史课堂中引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模糊了史料的准确使用。如何引用史料,在初中课堂学习上发挥出最大的效果,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根据学情,为选取合适的史料,找寻不同的引用方式,充分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史料的引用进行探究。1.初中历史课堂引用史料教学的必要性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的介入,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印证历史知识点,还可以生动呈现历史,为学生构建历史情境,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除此之外,借助史料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増强历史代入感,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活化历史课堂。可以说,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所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强。1.1优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初中历史学习主要依靠校内课程资源,如教科书和教师自身的经验。但历史是丰富的,只依靠教科书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讲解还不足以达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教材中的知识点因为史料的加入而变得深入和丰富起来。迷信权威,拘束在特定的结论中在教育中是不被提倡的,因此对于教材的内容,多方面的研究材料提供给学生比较变得十分重要的,此外还要做到引导学生活跃思考。对于史料的使用,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也在研究和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科技能和教学水平。对于校外课程资料,史料的加入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资源,如人文历史纪律片,截取适用于教学的片段,或来自博物馆的文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古代的美学。在具有乡土资源的地区,可以组织进行参观,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1.2丰富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进行教学、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为成功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有效引用史料,优化课堂导入环节,为课堂开展作准备是需要教师重视的。课堂导入环节的如果是史料可以选择历史故事,也可以采用历史人物的观点和看法,要能吸引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历史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1]例如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使用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来导入并设置提问: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要把兵权收回来?使用图片史料加上教师的转述,轻易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课堂,吸引注意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仅仅依靠回忆上节课的所学内容强行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将会变得麻木,在熟悉教师的教学环节以后对学习历史这一科目的学习变得敷衍甚至是忽视。1.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会做历史题,因为中考会实行开卷考试,知识点书上都找得到。但实际上在考试以及作业练习上,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做得出色,这个问题主要根源是在学习态度上。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兴趣是要特别考虑到的,只有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最有用的学习,教师要做好的是引导的工作,来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学生在课堂上史料研究的活动中产生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水平就会得到提升。一些史料类型,图片史料和影像史料,因其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改变学生认为的学习历史是枯燥乏味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得活跃起来。但热烈的课堂气氛不能说明教学成功了,教学中使用的史料要有趣还有效。将史料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史料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调动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主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历史的本质。1.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汤普森先生,英国的历史学家,曾批判过传统的历史教学,认为它总是在描述确定了的历史事实,而极少深入运用各种资料。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如此,课堂上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并且学生依赖老师总结的复习资料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对历史课不重视、不参与。例如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评价,许多教师直接将答案摆出来,让学生做笔记写下来,进行背诵,甚至默写,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展现。对于评价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之类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史料呈现给学生,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小组讨论和补充,再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共同完成这场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而不在于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全面。这样带着探究的教学学生就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去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升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2.初中历史教学各类史料引用方式史料在教学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在介绍历史事件、展现历史人物还是反映历史影响等方面,史料作为教学的补充,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工具来完善历史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工具来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史料进行教学按照史料的划分各有其引用方式。2.1文字史料的引用方式文字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和文艺史料。文献资料是指用文字记载的有关历史生活的资料。种类包括:正史类、别史类、地方志类、古文类等。[3]文献资料种类繁杂,内容丰富,可以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根据课堂实际来进行补充,也可以使用历史教材上的文献史料,教材的内容更符合课标要求。但文献资料引用得准确合适得靠教师的精心挑选,提升教学效果。许多文献资料的理解难度较高的,尤其是原始文献,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史料大多是文言文,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而对于初中学生,刚系统地面对历史学科,独立解读史料较为困难,所以还需要老师对文献资料进行处理。摘引和转述是教师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处理”方式的两种:摘引,就是对一些容易看懂的分散的资料,分别提取出来,再放在一起以说明某一或某些问题;转述,就是对一些难以看懂的典型的篇幅相对较长的文献资料,教师用通俗语言讲给学生听。[4]在实际教学中,摘引和转述通常是相互配合使用的。也可以利用文言文和历史著作材料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中元朝的行省制度时引用《元史·百官志》“其总政曰省……在外,则有行省……下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行中书省,……掌地方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5]《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各行省重大民政事物,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必须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的诏令,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6]对于第一则文言文,初一学生大致可以看懂,教师也可对重要字词使用红色字体标记,而第二则材料更直观地表现了行省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通过史料的引用,课堂上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文艺史料是指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资料。[7]其中包含着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历史信息,可以在历史学习上用到。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说:“如杜甫、白居易诸诗,专记述其所身历之事变,描写其所目睹之社会情状者,其为价值最高之史料,又无待言。”[8]但这类作品作者的主观意愿反应的比较多,作者也会根据现实进行改编夸大情感,因此在使用文艺史料时,要注意区分作品中的虚实。除此之外,具体使用哪些文艺史料需要在学生的学情上进行选择,还需要配合教学重点,筛选出真实度高的资料。引用时可以直接引用原作,也可以使用他人的评论侧面反映。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描述唐玄宗开元盛世局面引用杜甫的诗句《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9]既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可以引发学生对唐玄宗统治时期实施的相关措施进行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提升解读能力。2.2图片史料的引用方式图片史料,是以图片为形式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可分为原始性图片史料与再造性图片史料两种,前者包括文献、文物、人物、遗址等的照片;后者包括人物画像、时事漫画、历史画面等。[10]历史的学习需要图片史料作为重要依据,在历史教材中出现最多的也是图片史料,因为图片史料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图片史料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通常可以直接作为史料使用。图片本身值得研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可以引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补充和体现宋朝市民的生活,还可以借此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可信度和说服力与文字史料相配合。例如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唐朝手工业发达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上,这些在课堂上不能亲眼见到,都需要借助图片来展示,丝织业选取了唐代花鸟纹锦的图片,陶瓷业选取了白瓷、青瓷还有唐三彩的图片。而仅仅只有图片学生理解过于浅显,再加上文字的说明,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提升理解能力。2.3影像史料的引用方式影像史料是新型史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慢慢出现的。它包括录音、纪录片、历史影片等。录音资料是新闻或者电视频道记者去对有关历史事件的知情者或经历者的口述记录和采访。纪录片的特点是真实,在历史方面有人文历史纪律片和社会生活纪律片。历史影片狭义来说,是指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造的影视作品,存在一些虚构,广义来说是所有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影片。[11]历史影片是对历史的记录,虽然不够全面,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可以学习到一部分历史知识。影像史料可以直接展现当时发生的历史事情,所以初中的学生相比文献史料和图片史料,更喜欢影像史料。影像史料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感受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实物,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增强课堂活跃度。影像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引用也是直接作为史料使用或与配合其它史料使用。考虑到历史影片的创作性,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中时常与其它史料一起使用,用以辅助说明历史问题。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堂课知识点和内容相对简单便于记忆,学生之前也有所了解。但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之路并没有学生想象得那么容易,在课堂中若能选取一则历史记录片来反映这一事件,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提升,笔者在这一课中选取的片段来自记录片《紫荆花开》讲述香港回归之路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让学生深刻理解一国两制,增强国家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懈奋斗。2.4实物史料的引用方式实物史料是指“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留或遗留下来的前人创造历史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12]包括现在的古村古镇文化遗址,伟人故居,还有博物馆珍藏的文物。大部分的实物史料都是国家所有,个人收藏也相对困难,作为普通的历史教师将实物史料呈现在课堂上存在很高的难度。因此课堂上都是使用文物的图片或者影像资料来让学生认识,如果想实际接触文物史料还是需要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实物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三星堆遗址,它兼具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多个方面,全面讲解的话会耽误教学进度,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正确认识,因此运用实物史料时,教师要做到有所取舍,强调重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引用。总之,随着中国考古方面的不断深入,能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资料越来越丰富,引用的方式也随着教师群体的更新换代不断得到创新的发展。不同种类的史料呈现历史信息的作用不一样,所引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对于史料的引用,着重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情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大量的史料做到精选,呈现在课堂上是经典直观而又有效的史料。3.初中历史课堂引用史料注意事项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普遍使用,在教学上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和不足,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前期对史料要进行筛选和辨别,用于教学的史料不能出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进史料解读中并挖掘史料的内涵,让历史的学习更加深入。3.1引用经典典型史料初中历史课堂对于史料的引用要做到精选,引用经典典型的史料丰富教学内容,尤其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对如何学习历史处于懵懂的状态,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面对手中的教材不熟悉,教师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用典型性高的史料更有针对性。经典史料的查找可以在历年中考试卷中选取合适的史料,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做题能力。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让学生评价秦始皇的功绩常常选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13]在学习北宋的政治这一知识点时选取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14]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2对史料进行辨析和校正虽然史料丰富,对教学有很大的效果,但如此浩瀚的史料中,也存在着真伪难辨的史料,一旦引用史料失误了,学生会在认知上出现错误,不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用于教学的前期,必须运用专业知识辨别,严格筛选,尽可能选择真实可靠的原始史料信息,减少学生的迷惑,还要避免对史料的断章取义。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中对唐末农民战争知识点的史料选取有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科书“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15]还有来自香港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唐末大规模的民变,前后持续了十多年,唐朝廷再受到这样严重的打击,便加速崩溃了。”[16史料中第一则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正确看待的农民战争,可以选用。3.3深入挖掘史料内涵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解读史料十分浅显,很少思考,甚至对不重视对史料的分析,在教师使用史料进行教学时处于游离状态,只等待结果的出现,还有的仅仅只是看到课本上的结果,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没有思考的历史课堂是无效的,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会随着时间而逐步遗忘。因此作为教师使用史料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设置有效的提问必不可少。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一课,针对经济特区设计了如下问题:首先开放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为什么在广东省和福建省的这两个省份选择四个地方建立特区?在学习浦东开发区的时候,教师再进行提问,都是沿海地区,为什么上海浦东的开放时间要比四个经济特区晚?为什么上海浦东成为中国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利用中国地图,以及教材中的课后活动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的描写来让学生分析说明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挖掘出四个经济特区的优势。这样不仅做到了贴近教材内容,还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了经济特区的知识点。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3.4重视学生的参与史料如果仅仅局限于老师用于分析历史知识点是不够的,若能引导学生引用史料进行自主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16课《探寻新航路》中教师可以提供哥伦布航海的日期、路线及航海日记的片段让学生自由想象和发言,自行描述哥伦布的环球航行情况。这样不仅使课堂更加精彩,同时也为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教学中在没有设置课堂活动的前提下让学生解读史料,相比于让学生看书自己研读,学生更愿意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共同解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还存在困难,还有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学生往往不会去进行阅读和思考,并且现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对教材的掌握不够,因此教师在引用史料时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参与到史料分析中去。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相关史事有一段来自汉书的史料,问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为“凿空”。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称为“凿空”,这是司马迁比喻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这是中西方的交通要道。加深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知识点的印象。结语通过本次研究,证明了史料在课堂中的引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历史学习上的部分困难,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端正历史学习的态度。此外,还可以培养史学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开拓视野。对于史料的选取,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时需要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通过书籍、网络和平时积累,找寻史料并进行筛选,从而选择出恰当的史料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引用方式有多种,通过教师的思考与创新,将史料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行阅读、互相讨论、教师引导,逐渐加深对史料的理解,逐步培养历史解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中,史料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今国家提倡终身学习,初中学生还处于义务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