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冲刺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冲刺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冲刺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冲刺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冲刺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历史第三次模拟冲刺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下图是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的目前距今最早的小口尖底瓶。该小口尖底瓶长约10厘米,比常见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小口尖底瓶小很多,它的发现将小口尖底瓶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几百年。这表明()A.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的发现来印证B.不经过考古印证的历史记载没有意义C.考古发现能够推动历史认识不断深入D.考古是证实历史可靠性的唯一的手段2.西周的青铜器颂鼎的铭文记录有王位、授册、宣命、受册、返纳瑾璋等内容。该铭文有助于了解当时的()A.政治活动B.经济发展C.神话传说D.文字演变3.以下为汉文帝在位期间的政策。这些政策()①多次下诏减免田租和赋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②劝课农桑:汉文帝提倡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种植桑树和养蚕。③弛山泽之禁:汉文帝放宽了对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的开发限制、鼓励民间开采矿产、发展渔业等。A.是对汉武帝政策的维承B.实行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加强思想的控制D.有利于汉初社会局势的稳定4.以下文物共同佐证了南朝时期()A.粮食作物的高产B.农业技术的进步C.商品贸易的繁荣D.手工业较为发达5.他们将唐代最先进的建筑、造像、医药、园艺等技术传入日本,成就了日本天平时代的精神文化屋脊——“天平之薨”。以下属于“他们”的代表的是()A.张骞B.鉴真C.玄奘D.郑和6.宋代官方和民间的出版事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东京、杭州、成都、福建四个刻书中心,书籍的流布日益广泛。上述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造纸术的发明B.科举制的确立C.印刷术的改进D.宋词的繁荣7.元朝建立了驿站制度,这些驿站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元朝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这表明驿站制度()A.削弱了行省对地方的管辖B.有效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C.促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D.消除了边疆与内地的差距8.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提出了“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以预防为主、救灾为辅的应对灾荒的方针。这表明徐光启()A.重视经验总结B.追求理论创新C.吸收外来成果D.关注国计民生9.鸦片战争前,英商代表在英国议院听证会上抱怨“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需要因通商限于广州一口而受到限制”。这一限制被打破始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系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10.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课程开设的有英、法、俄等外语以及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等。上述课程的设置旨在()A.号召变法图存B.改变封建制度C.宣传民主科学D.培养实用人才11.罗章龙在1926年赋诗曰:“东南力战下三湘,一片降幡出武昌。千万健儿齐解甲,啸楼前面好风光。”诗句描写的是()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C.武昌起义D.武汉会战12.从1917年开始,南通大生纱厂纱布畅销,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1917—1921年共获利560多万两。这一现象得益于()A.清政府颁布的政策支持B.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C.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D.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无不是经过反复的讨论、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的。这体现了()A.人民利益得到实现B.人大代表的广泛性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政治建设的民主性14.联合国联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劳伦特·托马斯曾说,这些年来,粮农组织非常自豪地见证了中国以仅占世界9%的可耕地面积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22%人口的瞩目成就;欣喜地看到中国从早年的粮食受援国转变为向许多南半球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其他粮食解决方案的主要援助国。这体现了中国()A.持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B.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的道路D.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以下是古希腊瓶画中的人物形象。由此可知,古希腊()A.民主政治完善B.雕塑技术先进C.重视体育活动D.崇尚武力治国16.君士坦丁堡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流,使它的文化“在吸收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也不排斥西亚和远东的文化艺术”,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表明拜占庭帝国()A.只保存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注重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17.在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时,麦迪逊曾写道:“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这体现了()A.民主平等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宪法至上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18.农奴制改革后,农民为赎地支付了高额的资金,这些钱绝大部分流入铁路、矿山、工厂和银行。这说明农奴制改革()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1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者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抱有忧患意识。这主要是由于一战()A.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B.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C.推动国际联盟的成立D.促使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0.据统计,自1948年至2023年底,全球共签订了区域贸易协定591项。其中,20世纪共签署274项,21世纪以来全球共签署区域贸易协定317项。这表明()A.政治多极化显现B.贸易保护主义兴起C.经济全球化加速D.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世族大家的庄园,既是财富的创造地,又是家庭成员的居所和抵御外侵的坞堡。在这些规模巨大的田庄中,农、林、牧、渔以及手工业、商业多业并存,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图1中的陶庄园由庭院和田因两大部分组成。庭院为三进院落、即前院、中庭、后院。门外两侧绘有主仆形象的壁画。田因一侧与庭院相连,另三面有围墙,田内有田埂、水井、灌溉沟等。——摘编自河南博物院官网图11981年河南淮阳于庄汉墓出土的陶庄园材料二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因。西欧封建制度的经济单位是村社(公社),在村社(公社)里,男女数十人,彼此间大都是亲戚,分摊土地……庄因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因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小的领主可能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可以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庄园。——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图2一个庄园的图解(1)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庄园和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相似之处。(3分)(2)史料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历史的依据。你认为图1、图2所示内容哪个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2分)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秋收起义时,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时,总能力挽狂澜。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一个表格进行说明。(4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毛泽东在两次中国革命面临危机时的革命策略的共同之处,请再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一“革命策略”的具体实践。(3分)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2017年铁路营业里程5.2万千米12.7万千米铁路电气化里程0.1万千米8.7万千米高速铁路里程02.5万千米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旅客列车平均时速仅48千米,货物列车速度更慢。2002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动车组试验时速达到321.5千米,为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积累了经验。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转到以高铁为重点的时期。在此期间,在国家支持下,我国铁路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方针,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成功研制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摘编自《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铁路发展的巨变。(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铁路发展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2分)(3)如今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对此你有何感想?(1分)24.(6分)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给现实以启示或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材料第十五章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417一、焦炭城的起源417二、机械化与破坏420三、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422四、人口、工业大量集中的技术条件424五、工厂、铁路和贫民窟427六、恶劣的住房和居住环境433七、细看焦炭城436八、物极必反:市政设施的改善441九、地下城市445——摘编自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25.(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日本随即投降。二战结束。同年,参与研制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一些美国科学家以及17住诺贝尔奖得主,共同创办了《原子科学家公报》。两年后,该杂志设立了不反映正常时间的“世界末日钟”(如图),最初显示的时间为11时53分,距离零时(末日)仅7分钟,以提醒世人核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毁灭”。“世界末日钟”已经历了多次调整。下表所示是其中7次调整。调整年份调整原因调整说明1953年美国和苏联在9个月内陆续进行了氢弹试验距零时2分钟(拨快1分钟)1972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战略武器限制条约》及《反弹道飞弹条约》距零时12分钟(拔慢2分钟1980年美苏谈判无进展,民粹主义战争及恐怖主义活动增加距零时7分钟(拨快2分钟)1988年美苏签署协议,消除中程核武器,双方关系改善距零时6分钟(拨慢3分钟)1990年柏林墙倒下,冷战接近尾声距零时10分钟(拨慢4分钟)2002年全球裁减核武器进展缓慢,美国有意退出《反弹道飞弹条约》,恐怖分子试图取得核式器距零时7分钟(拨快2分钟)2007年气候变化增加核应用,或间接助长使用核武器距零时5分钟(拨快2分钟)——摘编自《“世界末日钟”的19次拨动》(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末日钟”设立的背景。(1分)(2)据材料,概括影响“世界末日钟”调整的因素。(3分)(3)据上述材料,谈谈“世界末日钟”的设立和调整有何现实意义。(2分)

参考答案12345678910CADDBCBDAD11121314151617181920BCDBCBDBAC21.(1)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自给自足性;存在剥削关系。(3分)(2)图1。(1分)图1是第一手史料,图2是第二手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