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史”一词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何为“诗史”?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外,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可以补史之阙。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于是杜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可混淆的区别。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在封建时代,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为了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往往肆意歪曲,削足适履。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学者认为杜甫是“为人民请命的人”,给他戴上“人民诗人”的桂冠,其诗被视为“时代的镜子”。从表面看,“忠君说”与“人民诗人说”针锋相对,其实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诗歌视为政教工具,要求文学自觉“服务”于政教。其实,杜甫只是以其仁者心观察社会、思考社会、再现社会,忠君爱民自然是其诗史之作的重要内涵,但其诗史之作又不是忠君爱民所能概括的。(取材于孙明君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清人对于诗史研究多有贡献。吴伟业提出了“传心之史”的说法,认为诗史并非只是写现实中存在的事实,而是还要写出现实在人心灵中的反映,通过“写心”来实现“写史”的目的。不过,“诗史”概念亦曾受到质疑。王夫之认为诗与历史是两种不同的书写体裁,如同嘴巴与眼睛不同一样,二者不能相混。他强调“以诗解诗”,或如今人所说,“诗歌如果沦为记载历史的工具,就会牺牲诗歌自己的特质”。这是用文学审美论来观察与评价诗的特性,有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之嫌。当代学者钱锺书也指出,或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记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反之,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那么,即使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根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缺漏,它也只是押韵的文件。他倡导把握作品的审美特性,反对只重视作品与历史现实关系的探究。钱锺书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别是对的,却没有相应地建立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事实上,文学的审美性与其他社会特性是有交流、对话和融合的。有意或无意地孤立审美论,就很难把握文学史的全貌。正确地认识“诗史”,是要在充分尊重文学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来认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即历史融入到诗中,而非诗成为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王国维着力区分文学与历史,以建立文学独立论,与王夫之的思路相近。但他更具有“通观意识”,看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他还指出:“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文学中的情感,不再是个人化的,而是人类化的,不再是一时的体验,而成为永久的沉思。基于此,后人可以从“实录”角度理解“诗史”。但若仅仅将“诗史”理解成是对事实的记录,就会造成对“诗史”的限制与误解。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诗史”内涵。(取材于刘锋杰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诗证史的方法在近代被完善化、系统化,取得了丰硕成果。B.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普遍观点认为是源于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C.受忠君思想的局限,杜甫不可能成为代表大众的“人民诗人”。D.学者王夫之强调“以诗解诗”,反对把诗歌与历史混为一谈。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绍虞认为,以诗证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杜诗的理解。B.黑格尔认为,历史著作即使具有诗歌的外在形式,也不能算作真正的诗。C.吴伟业认为,“诗史”并非真实的历史,“写史”是假,“写心”是真。D.作者认可钱锺书关于“文学与历史”的观点,但也指出其不足。3.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诗史”特点的一项是()A.描写和记录了现实生活 B.主要价值在于佐证历史C.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 D.所写的许多历史事件都有据可循4.请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通观意识”的理解。5.历代学者对“诗史”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或不足?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C3.B4.①“通观意识”,是指在研究中要看到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要通古今而观之。②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诗史”的内涵。5.①只重视诗史的史料价值,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②把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忽略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性。③独立地看待诗史的文学审美特性,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④能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分,但没有建立二者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受忠君思想的局限,杜甫不可能成为代表大众的‘人民诗人’”错,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从表面看,‘忠君说'与‘人民诗人说'针锋相对,其实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把诗歌视为政教工具,要求文学自觉‘服务'于政教”,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忠君”与“人民诗人”针锋相对,而没有断定“杜甫不可能成为代表大众的‘人民诗人’”。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的能力。C.“‘诗史'并非真实历史,‘写史’是假,写心’是真”错,依据材料二“吴伟业提出了……的目的”,可知吴伟业认为“写心”是实现“写史”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写史’是假,写心’是真”。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B.“主要价值在于佐证历史”错误,“诗史”可以佐证历史,但其“主要价值”是文学价值。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本段中第二句提到了“通观意识”,并解释其内涵:“看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第三句进一步指出“通古今而观之”。其意义是文章最后一句:“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诗史’内涵。”【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明确筛选信息方向:历代学者对“诗史”的认识存在的“误区或不足”。在材料一第四段筛选“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在材料一后三段筛选“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肆意歪曲,削足适履”,忽略诗人“天下意识、忧患意识”“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的创作初心。在材料二第二段筛选“用文学审美论来观察与评价诗的特性,有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之嫌”在材料二第三段筛选“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别是对的,却没有相应地建立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征途上(节选)王愿坚踏着烂泥,踏着水草,这支给兄弟连队送粮的小小的队伍紧脚紧步地走了三天。傍晚,正是草地行军最好的时候。清凉的晚风,吹散了闷人的热气。太阳刚落,西天上便出现了浓黑的乌云。暴风雨说来就来,老姚看看天色,愁闷地叹了口气,喊了声:“休息!”同志们忙起来了,寻柴草、找牛粪、生火、搞水……一堆篝火点起来了,大家围着火堆叫着、忙着。小赖伸手去扯粮袋,粮袋是扯下来了,还没来得及抖开看看,一阵风吹来,袋子却像个酒旗似的飘起来,和军号的那条大红绸子绞在了一起。轻飘飘的粮袋子,从左手掏到右手,又从右手捯到了左手,他犹豫了一阵,最后横了横心:“干脆,全倒完算了。”可是,他那举起粮袋子的手,还是停住了。小赖来到老姚身边,说:“老姚,帮我下粮去吧!”“好,就走。”老姚收拾完东西,抬头一眼看见小赖腰间的军号上溅满了泥点,还夹着老长一截草刺。他本想说什么,但一看小赖那脚步蹒跚的样子,还是闭了嘴,牵着牦牛来到篝火边上。小赖拿起粮袋,鼓起勇气对准了小碗。粮袋轻轻地抖着,炒面像群小虫子似的,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流出来,飘出一股扑鼻的香味。“好了。”老姚喊了一声。“是。”小赖应了一声,手却还在抖着。但是,才抖了几下,手腕子就被老姚那只粗大的手卡住了。小赖望望碗里,①水都没有变浑,连碗底那块疤痕也还能看清。水面上,几片小小的麸皮,随着亮亮的水泡儿在轻轻地浮动。他仰起脸低声地说:“再下一点?”“不。”“再下一点吧,”小赖举起了大拇指,随即又换成了小指,“只下这么一点点。”“不。”小赖望着老姚那严肃的神色,突然,他一把抓住老姚的胳膊,喊了声:“同志,我饿啊!”说罢,他扑到老姚怀里,低声地哭了。老姚揽住了小赖的肩膀,慢慢地低下了头。他左手把小赖抱紧了,右手扯下自己的粮袋子,悄悄地抓出一把面粉,撒在小碗里,用树枝搅了搅,然后扶起小赖,柔声和气地说:“来,我的好同志,就这么吃了吧!都吃光了,明天怎么办哪?”“要不,”他犹豫地指了指牦牛身上,“那里还有……”“什么?”老姚一愣,一把揪住了小赖的肩膀,“你,你说什么?”小赖瞟了老姚一眼。只见他一手捂住牦牛身上的粮食,胡子不停地抖着,两眼闪着逼人的光。那神情,仿佛要把他一口吞下去。“你,你要打这些粮食的主意?不成!”老姚气呼呼地说着。小赖的头勾得更低了。②“这娃娃也算是好样的了,”篝火那边有人插话了,“这,是第一次嘛……”“第一次?有初一,就有十五!”老姚盯住小赖的脸,“叫你自己说说看,为什么从昨天起,你不唱歌啦?为什么……”他用小树枝把军号敲得铛铛响;趁小赖低头看号,又向碗里扔了一小把面,“一整天,没听见你吹一次号、拔一次音!唵?”他越说火越大,声音越高,索性一按地皮站起来;刚一直腰,身子一晃,打了个真趔趄,差点倒在火堆上。他慌忙蹲下身,就势把小碗里的糊糊搅了搅,话却没有停:“呶,这顿饭,就是这些,多一点也没有。要想动这个,”他拍着牦牛背上的粮袋,斩钉截铁地说,“不成,一丁点也不成!”老姚的话停住了。③草原上一时变得很静,静得只听见火星迸裂,牦牛嚼草的声音。老姚端起小碗,放到唇边试了试,递到小赖手里,缓慢地说:“好了,快吃了吧。”小赖擤把鼻涕,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④老姚看着那张沾着面糊的嘴巴,猛地转过脸去,扬起手掌揩了揩眼泪。停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那条皮条,又从一个同志腰间抽出把刺刀,把它一截截切开。一面切,一面还叨咕着:“把这玩意儿吃了,日后有了马,使什么牵哟——”说着,脸上浮上了惋惜的神色。这工夫,小赖已经吃完了最后一点面糊渣渣,听到这话,凑过来,好奇地问:“这东西也能吃?”“能!怎么不能?我的好同志。”他切下了一小段,扔进柴炭里,用树枝拨弄着。牛皮噬噬地叫着,浮起轻烟,发出一股焦糊味儿。把烧好的一截牛皮拣出来,吹掉了浮灰,扔进小碗里煮着,他又挑了一段稍长些的,然后向小赖身边挪了挪。“看,这一截是明天早上的。怎么样,不算少吧!要赶路多吃点嘛,这叫作‘早饭吃饱’,懂不懂?”他量出了四指长的一段,刻上了一条道道,“这是中午饭,‘午饭吃少’。”他又画出了一段,比第一截少些,比第三段又稍长了一点,“晚上,吃这么多。再配上点野菜,撒点面粉,改善改善生活——嘿,‘晚饭吃好’嘛!”他画着,唠叨着,短短的皮条上刻上了五条白印子,刚好可以吃两天。小赖接过了牛皮,心里热乎乎的。“来,咱们尝尝!”老姚笑着,用刺刀挑起了那块牛皮,咬了一口。他用力嚼着,突然孩子似的叫了起来:“要得,要得,简直抵得上宣威火腿呀!”他一抹胡子,纵声地笑起来。“宣威火腿?……”小赖嗤的一声笑了。整个篝火四周,全笑了。(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风雨说来就来”,可见红军过草地时环境的恶劣及行军的艰难。B.“袋子却像个酒旗似的飘起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袋子中粮食极少的情状。C.小赖最终还是让老姚帮忙下粮,因为他怕控制不住想去偷拿牦牛身上的粮食。D.小说抓取了长征行军途中晚饭这一短暂时刻来表现主题,题材虽小却意蕴丰富。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通过水没有变浑、碗底疤痕清晰的细节描写,突显当时条件的艰苦。B.句子②“这娃娃也算是好样的了”,这说明队伍中有人赞同小赖的想法。C.句子③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环境的安静,借以反衬小赖和战士们听到老姚的话后内心受到的巨大震动。D.句子④中“沾着面糊的嘴巴”与老姚两次往小赖碗里加面粉形成呼应,行文缜密。8.本文是如何塑造老姚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写的是长征途中的故事,体现了红军怎样的革命精神?〖答案〗6.C7.B8.①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如“不成,一丁点也不成!”体现了他意志坚定、态度坚决;动作描写,如“趁小赖低头看号,又向碗里扔了一小把面”,体现了他关爱战士;神态描写,如“两眼闪着逼人的光”,体现了他守护粮食的坚决态度。②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以小赖想动用“牦牛身上的粮食”的做法,烘托老姚大公无私的精神;“整个篝火四周,全笑了”,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9.①坚持原则,纪律严明,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在食物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也坚决不动用兄弟连队的粮食。②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吃苦的精神。尽管草地环境恶劣,但这支队伍“紧脚紧步地走了三天”,不辞劳苦地给兄弟连队送粮。③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老姚吃个皮带都要讲究“吃饱”“吃好”,煮皮带“抵得上宣威火腿”,极具感染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因为他怕控制不住想去偷拿牦牛身上的粮食”错误,他主要是怕自己控制不住多下粮食。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文章重要句子的能力。B.“这说明队伍中有人赞同小赖的想法”理解错误。这是队伍中有人替小赖说情,并非“赞同小赖的想法”。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其他人物的衬托)。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如“‘你要打这些粮食的主意?不成!’老姚气呼呼地说着”“拍着牦牛背上的粮袋,斩钉截铁地说,‘不成,一丁点也不成!’”,因为这些粮食是运送给“兄弟连队”的,这些语言体现了他意志坚定、态度坚决;动作描写,如战士小赖饿哭时,老姚“左手把小赖抱紧了,右手扯下自己的粮袋子,悄悄地抓出一把面粉,撒在小碗里”,自己舍不得吃,却给小战友吃,体现了他对战士的关爱;神态描写,如当小赖想吃“牦牛身上的粮食”时,“他一手捂住牦牛身上的粮食,胡子不停地抖着,两眼闪着逼人的光。那神情,仿佛要把他一口吞下去”,体现了他守护粮食的坚决态度。侧面描写(侧面烘托):小赖想动用“牦牛身上的粮食”,老姚态度坚决“你,你要打这些粮食的主意?不成!”,用小赖的想法烘托老姚大公无私的精神;把煮着吃的皮带赞美成“宣威火腿”时,“小赖嗤的一声笑了”“整个篝火四周,全笑了”,侧面表现了他的乐观精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形象,评价作者审美倾向的能力。小说讲述的是“小小的队伍”“给兄弟连队送粮”的路上发生的故事,开头的场面描写“踏着烂泥,踏着水草”“紧脚紧步地走了三天”“暴风雨说来就来”,可见红军过草地时环境的恶劣及行军的艰难,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吃苦的精神。“轻飘飘的粮袋子”说明这支队伍本身粮食缺乏,战士小赖因饥饿“扑到老姚怀里,低声地哭了”,但是老姚“他一手捂住牦牛身上的粮食,胡子不停地抖着,两眼闪着逼人的光。那神情,仿佛要把他一口吞下去”,坚决不准别人动用兄弟连队的粮食,体现了红军战士坚持原则,纪律严明,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老姚一边煮皮带,一边给大家讲“午饭吃少”“晚饭吃好”的饮食之道,“用力嚼着,突然孩子似的叫了起来”的夸张表现,大夸皮带“简直抵得上宣威火腿呀”,表现了红军战士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①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守张嵊,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悲夫!(节选自《颜氏家训·养生》)材料二: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节选自《汉书》,有删改)〖备注〗①谗慝(tè):为奸作恶。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岁A余B会C浑邪D等降E仓府F空G贫民H大徙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被,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的“见”意思相同。B.徒,白白地,与《师说》“郯子之徒”的“徒”意思相同。C.输,交出,献纳。与《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中的“输”意思不同。D.无以,没有用来……的,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中的“无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应当爱惜生命,但为了忠孝仁义、全家济国,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B.乱世中,许多名臣贤士苟且求生却遭受侮辱,而吴郡太守张嵊和世子夫人皆为义而死,保持了气节。C.卜式上书为国效力但不求回报,这不合“人情”,但皇帝还是当即封赏了他,并让他抵抗匈奴。D.卜式后来拿出了20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皇帝从名单中认出了卜式的名字。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2)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14.卜式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B12.C13.(1)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什么那些贤明智能之士坚守操行如此困难?(2)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14.①朴实忠厚,与人无争,有仁德之心。②忠心爱国(爱国爱民),大公无私(重义轻财),不贪图高官厚禄,有治民才能。〖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岁余”为时间状语,单独成句,表示强调,在B处断开。“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是三个主谓句,在中间的E处和F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做忠孝之事而被害。/诚信而被怀疑。B.错误。白白地,同类的人。句意:还白白遭受窘迫和侮辱。/郯子这些人。C.正确。交出,献纳;运送。句意: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便都运送到阿房宫中。D.正确。句意:朝廷没有完全供给的办法。/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之远的办法。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皇帝还是当即封赏了他,并让他抵抗匈奴”错。材料二说“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意思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捐赠家财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没有“让他抵抗匈奴”。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也”,判断句;“何”,为什么;“贤智”,贤明智能之士。(2)“既”,已经,……之后;“布衣草履”,动词,穿着布衣草鞋;“岁”,年。【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上以式朴忠”可知,卜式朴实忠厚。由“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可知,卜式为帮助国家抵抗匈奴,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他还资助朝廷迁徙贫民,可以概括为:卜式爱国、轻财。由“不习仕宦,不愿也”“式不愿为郎”可知,卜式不贪图高官厚禄。由“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使式治民,有政声”可知,卜式有治民才能。由“臣生与人亡争”可知,卜式与人无争。由“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可知,卜式乐于助人,有仁德之心。参考译文:材料一:生命不能不珍惜,也不能以不正当手段来爱惜。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时,卷入招致祸难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丧生,为奸作恶而致死,在这些方面,君子(认为)应该珍惜生命;做忠孝之事而被害,做仁义之事而获罪,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保全家族,捐躯救国,在这些事情上舍弃生命,君子是不会怪罪的。自从梁朝乱离以来,我看到一些有名望的官吏和贤能的文士,面临危难,苟且求生,最终求生不得,还白白遭受窘迫和侮辱,真叫人愤懑。侯景作乱的时候,朝廷的王公将相,大部分都遭到杀戮侮辱,妃嫔姬妾,几乎没有幸存的。只有吴郡太守张嵊,组织义军反抗侯景失败,被逆贼所杀,他的言辞和神色至死都不屈服;还有鄱阳王世子萧嗣的夫人谢氏,她曾经登上房顶怒骂逆贼,被射而死。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什么那些贤明智能之士坚守操行如此困难,而婢妾之辈舍身就义反而如此容易?这真叫人觉得悲哀啊!(节选自《颜氏家训·养生》)材料二: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屈,想讲出来吗?”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贫穷的同乡人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为什么会被冤屈呢?”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有完全供给的办法。卜式又拿出了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起初,卜式不愿意做郎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上经过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齐相。(节选自《汉书》,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①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备注〗①《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登上黄鹤楼看到的中原景色,渲染了战乱频繁的萧瑟氛围。B.词人追忆昔日城内的繁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与现状形成强烈反差。C.词人想到当下尘沙弥漫的京城中到处是胡虏铁骑,引发下文的愤慨之情。D.词人从眼前景引入回忆,再写到当下社会,抒发了强烈的报国之志。16.请比较姜夔《扬州慢》与本词在手法运用上的相同点。〖答案〗15.C16.①两者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扬州慢》中,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本词将昔日汴京的繁华与今日战乱中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②都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扬州慢》中,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本词中,词人遥望中原,想象当年的花繁柳茂,凤楼龙阁,以及期待出兵北伐,杀敌报国,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③都运用了典故。《扬州慢》化用了杜牧写唐诗的诸多诗句;本词则化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典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京城中”错误。“铁骑满郊畿”中“郊畿”,指的是京城郊外王畿之地,并不是京城中。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比手法。《扬州慢》中,昔日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今日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聚焦于扬州当年的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和今日的衰败荒凉、饱受战火景象的对比;本词中,昔日的“花遮柳护,凤楼龙阁”“珠翠绕”“笙歌作”,今日的“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将昔日汴京的热闹繁华、歌舞升平与今日的萧瑟凄凉、战乱频仍形成对比。虚实结合(想象)手法。《扬州慢》中,“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是眼前的凄清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是对杜牧重游的想象景,虚实结合。本词中,“花遮柳护,凤楼龙阁”“珠翠绕”“笙歌作”是词人遥望中原,想起昔日繁华热闹、歌舞升平的想象景,“直渡清河洛”“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是词人设想胜利归来、重游黄鹤楼的想象景,“荒烟”“铁骑满郊畿”“千村寥落”是词人描写的战乱频繁的眼前景,以虚为主,虚实结合。用典。《扬州慢》中“春风十里”“杜郎俊赏”“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了杜牧的诗句。本词“何日请缨提锐旅”化用终军“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典故,表达情感含蓄蕴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写到杜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了五代后唐由盛转衰原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自然的道理。(3)小刚凝视着茫茫星空,想起古人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运行而选取的众多星宿,他不禁朗诵起古诗文中和星宿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代人有多爱花?当时,有条件的人家天天鲜花相伴,条件差点儿的也会每逢佳节买上一束,或者到山上采两把野花回来。《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记录当时采花郎街边卖花的场景,无论是城中的花店,还是路边的花摊,无一例外,都是一幅A的景象。宋代花事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也并非附庸风雅,佯装高雅之态,而是把花事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从宫廷到贵胄到平常人家,买花、卖花、种花、赏花、咏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传递友情、吟咏花事之作不胜枚举。在宋代诗词中,桃花、梅花、菊花、荷花……B。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①淅淅沥沥的春雨听了一夜,却不忘小巷里的卖花人,陆游的这句诗家喻户晓。②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连宋徽宗的《宣和宫词》中也曾提及此事。③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④虽然某些花卉花期很短,但宋代已有方法储存保鲜。花瓶里C的鲜花,让思乡之人感到无限温暖。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共建美好城市。B.他几乎天天来这里,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C.这出话剧颇受观众喜爱,我们连演了一个多月。D.这果子连皮一共三十斤,已经装好准备发车了。2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示例:A.热闹非凡B.俯拾皆是C.五颜六色19.B20.A〖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上文写宋代人十分喜欢花,无论是有条件的,还是条件差点儿的都与花相伴,买花或者自己采花,接着写城中的花店或者路边的花摊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既然人人爱花,家家爱花,卖花的生意应该十分红火热闹,故本空填写“热闹非凡”。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第二空,上文写宋人无论贵胄还是寻常人家,都与花相伴,用花传递情感,寄托思想,因而在宋代诗词中,各种各样的花儿随处可见,故填写“俯拾皆是”。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第三空,上文写宋代已经有了储存保鲜鲜花的方法,鲜花可以保持鲜艳的状态,保持原有的颜色,因而花瓶中的鲜花可以有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花朵,故填写“五颜六色”。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例句“连”表示强调,下文多有“也、都”等词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A.动词,连接。B.介词,表示强调,下文多有“也、都”等词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与例句用法及意义相同。C.副词,连续,接续。D.介词,表示包括在内。故选B。【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本空上文写花“浸润诗意”,起领起下文的作用。本空下文“淅淅沥沥的春雨听了一夜,却不忘小巷里的卖花人”是对所填诗句内容的描述;同时“陆游的这句诗”中“这”是代词,诗句应该在上文出现过。故填写在①处。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面对浩瀚天空,我们的先人认为那里除了点点星光,可能空无一物,因此称之为太空。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①,而是充满了等离子体、宇宙射线、电磁场等物质,存在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随着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进入并利用太空,太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越发紧密。就像人们需要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安排生产生活一样,为了规避太空灾害、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②,及时监测太空环境并准确预测其变化规律。人们很早就发现太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源源不断地往外喷发物质和能量,时而平缓、时而猛烈。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此起彼伏,所引发的太阳风暴不断搅动着日地太阳系空间和行星周围的环境,在太空中产生各种各样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之空间天气。太阳打个喷嚏,包括地球在内的各大行星就得“感冒”。2024年5月5日,太阳就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3级)。虽然太阳耀斑的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但是释放的能量却相当于10万甚至100万次强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亿枚百吨级氢弹爆炸。③,通常取决于耀斑的级别、持续时间和释放的能量。太阳耀斑分为ABCMX五个级别。X级是最强的级别之一,会导致无线电信号衰减或中断,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和卫星信号运输。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各处最多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X级是最强的级别,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和卫星信号传输,导致无线电信号衰减或中断。22.示例:①太空其实并不空②人们也需要预测太空天气③耀斑对地球的影响程度〖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二:(1)“X级是最强的级别之一”,不合逻辑,前有“最”,删掉“之一”;(2)“会导致无线电信号衰减或中断,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和卫星信号运输”语序不当,分句间逻辑顺序颠倒,需要调整过来,先“干扰”进而“衰减或中断”。【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面对浩瀚天空,我们的先人认为那里除了点点星光,可能空无一物,因此称之为太空”和“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可知,这里要说明的应是今人和古人对于太空“空”的认识有别,故可填“太空其实并不空”。第二空,根据原文所讲的目的“规避太空灾害、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以及“及时监测太空环境并准确预测其变化规律”可知,此处讲的是预测太空环境变化的必要性,故可填“人们也迫切需要太空天气”。第三空,结合上文确定陈述对象为“耀斑”,再根据后文“X级是最强的级别之一,会导致无线电信号衰减或中断,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和卫星信号运输”确定谈的是耀斑对地球的影响,最后结合“通常取决于耀斑的级别、持续时间和释放的能量”确定〖答案〗为“耀斑对地球的影响程度”。四、写作(6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