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概述CONTENTS什么是学前心理学人的心理实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234目录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心理学问题: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的心理现象(简称心理)。心理现象是人类最普遍、最熟悉,也是宇宙间最复杂、最深奥的现象心理现象分类
一般为了研究的方便,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分别有许多附属的方面。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注意伴随其中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能力性格
自我意识想象基础影响★★说明
对于心理现象的分类,只是为了便于研究、了解和掌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的,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彩。(二)心理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性、机制、规律和事实。1.科学心理学诞生: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构造主义——冯特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机能主义——詹姆斯格式塔主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学派)——皮亚杰人本主义——马斯洛2.心理学主要派别介绍3.心理学主要学科介绍: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二类(一)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1.儿童心理学
1882年,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了《儿童心理》,标志着儿
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成熟时期(0~18岁)儿童心理的科学。二、什么是学前心理学2.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学前儿童指3~6岁的幼儿。
广义上的学前儿童指0~6岁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本书研究广义学前儿童)
学前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二)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是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通常将学前期分为三大阶段,又将每个阶段再次细化,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儿童自身因素(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策略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类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和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都是在出生后学前阶段发生的(1)个体心理的发生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都呈现出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零乱到成体系,从被动到主动(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2.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二)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学前儿童发展观、教育观(三)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和学前教育研究
第二节人的心理实质问题:1.人为什么能产生心理呢?人的心理产生于我们哪个器官?3.为什么幼儿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会哭呢?4.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心理的器官(物质基础)是什么?视觉—眼睛
听觉—耳朵
呼吸—肺部
心理—器官?心脏?大脑?脑?
古代关于心理的说法:灵魂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是灵魂在对人起作用,灵魂在人出生时就存在于人的身体里,控制着人体的活动。(死后停止呼吸)
心脏说:在古代,认为精神现象主要发生在心脏或其他器官。(流血过多就会死去)今天,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的产物,神经系统和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一、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
人脑低级神经中枢: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和小脑(P6图1-1)高级神经中枢:——大脑(最发达(80%)
)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画图示意),表面覆盖着大脑皮质,简称皮质,展开时面积有2200平方厘米。大脑半球的表面有很多褶皱,凹陷部分被称为沟回或裂,隆起部分称为回。根据沟、回一般把大脑皮质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的结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1.大脑的主要机能:接受、分析、综合和储存和提取各种信息2.大脑两半球的特点与机能A.不对称:左半球-身体的右半边;右半球-身体的左半边
(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B.各有优势: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大脑左半球主要功能是阅读、计算、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半球主要功能是空间和形象思维,具体的体现在直觉、节奏、形象、想像、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的能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右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整个大脑的协调,促进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将有积极的意义。大脑皮质各个叶对应的功能:额叶: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
(说话)顶叶:躯体感觉颞叶:听觉枕叶:视觉巴甫洛夫关于人脑机能(心理)的研究: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与心理的关系巴甫洛夫介绍: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有机体通过脑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活动。问题:以下图片说的是反射活动吗?吃梅——分泌唾液看梅——分泌唾液谈梅——分泌唾液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有分泌唾液的现象发生,这些现象都是反射活动。提出问题:这些反射活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怎样按照反射形成的过程去分类?反射按照起源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低级的神经活动大脑皮质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钞找到食物。眨眼反射:物体或气流刺激睫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怀抱反射: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时,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坚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了扇形。迈步反射:又称行走反射,大人扶着新生儿的两腋,把他的脚放在桌子、地板或其他平面上,他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好像两腿协调地交替走路。游泳反射:让婴儿俯伏在小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会抬头、伸腿,做出游泳的姿势。如果让婴儿伏在水里,他会本能地抬起头,同时做出协调的游泳动作。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哈欠。缩手反射、膝跳反射、防御反射、排尿反射等条件反射:
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是无条件反射与无关刺激的多次结合,形成新的神经联系,通过强化而建立。
经典条件发射的建立过程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食物刺激实验第一阶段铃声刺激实验第二阶段实验第三阶段食物刺激与铃声刺激多次结合实验第四阶段铃声刺激流口水不流口水流口水流口水食物食物铃铃铃
故事:郑板桥训驴请你找出郑板桥训驴这个故事,找出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以及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条件发射的建立:无条件反射+无关刺激(强化过程)此时的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讨论: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如果条件不固定,能形成条件反射吗?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不继续强化,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消退吗?操作(工具)条件反射人物与实验斯金纳白鼠学习实验斯金纳箱聪明的汉斯19世纪90年代欧洲有一匹马,人们都管它叫“聪明的汉斯”,这匹马震惊了欧洲的许多观众。聪明的汉斯令观众称奇,因为它能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比如,如果你让聪明的汉斯将48除以6,它会把它的蹄子跺8下。聪明的汉斯实际上会除、乘、加分数、拼字,甚至会辨别音乐曲调。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条件反射的事例吗?引发条件反射的信号:具体信号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刺激为信号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等。抽象信号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由词语作为信号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特有的。课堂小练判断下列事例是无条件发射还是条件发射。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能自发地产生心理吗?(一)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镜子中的像:2.分析:心理也与像一样?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会产生同样的反映.同一个体在不同场合、时间对同一事物产生同样的反映.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人能改造自然、社会。
4.举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少妇与老妪
体验主观能动性:故事《卖伞与卖鞋》
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是卖伞的,小女儿家是卖鞋的。每当艳阳高照,老太太就为大女儿家发愁:伞卖不掉;而当阴雨连绵,她又担心小女儿家的生意无法开张。于是整天生活在忧愁之中。一位智者知道了这件事,就告诉老太太说:““你何不这样想呢?每当艳阳高照,你的小女儿就会卖出很多的鞋子;每当阴雨连绵,你大女儿就会卖出很多的伞。你应当每天都很开心呀!”老太太恍然大悟,诚恳而又高兴地接受了智者的建议,从此每天都开开心心生活了。
小结: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人的心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
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狼窝里发现两个小女孩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后来她们被送到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1929年,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狼孩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本节小结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有一位实验者把自己的孩子和一个黑猩猩一块儿喂养,黑猩猩和小孩吃一模一样的东西,同时教给黑猩猩和小孩一样的内容。数月过去后发现,自己三岁的孩子不仅学会了认字,而且能够简单的讲解故事,但是黑猩猩却无法做到。
案例一:问题:为什么黑猩猩没有学会认字和讲故事?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同卵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和健康状况都一样。用实验的方法训练他们爬楼梯,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爬楼梯。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案例二:为什么训练的早和训练的晚水平相当?
印度狼孩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大的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娜,活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她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虽然有专门的老师教她,但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的儿童,只会说几十个单词。案例三:为什么狼孩没有形成人的正常心理?问题:案例一:为什么黑猩猩没有学会认字和讲故事案例二:为什么双胞胎爬楼梯训练的早晚、时长不同,结果水平相当?案例三:为什么狼孩没有形成人的正常心理?一、生物因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一)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如人体的外貌形态、身体结构、肤色、血型等。1.遗传素质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案例一:黑猩猩和孩子一起喂养却没有学会认字和讲故事案例四:不同血缘关系儿童的智商关系研究遗传变量同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非孪生兄弟姐妹无血缘关系的儿童环境变量一起长大分开长大一起长大智商相关0.870.750.490.232.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呈现个别差异提供了物质基础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其发展优势方向也是不同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九种主要智能,个体间的九种智能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个体心理发展也呈现出个体差异。(二)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发展。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度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促使相应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者发展,但如机体尚未成熟,即使给予良性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案例二: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二、环境因素环境通常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提供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等;社会环境指社会生活条件,如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家庭状况、社会氛围、受教育状况等。(一)环境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可能性转化成为现实案例三:印度狼孩(二)环境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物质文化水平精神文明程度三、学前儿童自身因素1.学前儿童自身心理因素
兴趣、需要、意志等2.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概括成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小结生物因素(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儿童自身因素(心理因素、内部矛盾)案例分析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问题:请分析以上两人的观点,并谈谈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课堂小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因素(一)遗传素质1.遗传素质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2.遗传素质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呈现个别差异提供了物质基础(二)生理成熟二、环境因素(一)环境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二)环境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三、学前儿童自身因素(一)学前儿童自身心理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二)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第四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0102030405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作品分析法
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情境中的言语、表情、行为和动作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根据观察情境的控制情况2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根据观察者的参与性3.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辅助设备4.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根据观察时间观察种类一、观察法优点缺点资料比较真实、生动、可靠,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局限性较多,容易受到时间、观察对象、观察者自身的限制,且不适合大面积观察二、实验法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改变学前儿童的活动条件,发现由此引起的心理现象的恒定变化,以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方法就是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是指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并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并进行研究的方法。自然实验是指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或游戏等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再加以研究的方法实验法种类:三、调查法调查法是按照一定规则从一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就调查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他们)的想法或做法,整理分析并推测总体情况的研究方法。问卷法
谈话法问卷法四、测验法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如智力测验、性格测验、能力测验等。瑞文智商(IQ)测试-国际标准版五、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学前儿童的作品(如绘画、手工、沙雕、言论等),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练习题1.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访谈法B.实验法
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2.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是()。A.测验法B.实验法
C.观察法D.调查法3.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投射法 B.观察法C.测验法 D.问卷法5.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B.谈话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再见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CONTENTS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几个相关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学前儿童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23目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几个相关概念一、年龄特征(一)年龄特征的概念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普遍的特征叫年龄特征。年龄特征包括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关注以下四点:一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年龄为划分标准;二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三是每个阶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通过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但不代表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儿童都有相应的心理特征;四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学前儿童的生理有一定的关系讨论: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现在的孩子是否比以前聪明?为什么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心理发展不一样?(二)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1.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或普遍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人类知识经验本身具有一定顺序。(3)就一个群体而言,要使年龄特征发生质变,需要经过若干个世代的变迁,才能有所反映。(二)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2.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因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会出现各种差别,从而构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可变性的原因(1)社会条件不同(2)教育条件不同因此,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期康拉德·劳伦兹蒙台梭利敏感期二、关键期与敏感期
关键期关键期这一概念是奥地利著名的动物学家劳伦茨提出的,源于他所做的“印刻实验”。
劳伦兹和他的“鹅宝宝”1935年,劳伦茨首先发现,小鹅在刚孵化出来后的几个到十几个小时之内,会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会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把它当成母亲而跟着走。如果小鹅第一眼见到的是鹅妈妈,它就跟着鹅妈妈走;如果第一眼见到的是劳伦茨,就把他当成母亲,跟着他走;而当它第一眼见到的是跳动的气球时,它也会跟着气球走,把它也当成妈妈。然而,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那么过了一、两天后,无论是货真价实的鹅妈妈还是劳伦兹自己,无论再怎样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更不会认母。这说明,小鹅的认母行为能力丧失了。看来,这种能力是与小鹅特定的生理时期密切相关的。而这特定的时期劳伦茨将其称为“关键期”。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说:人类的某种行为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就需要花费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可能永远无法弥补。对于关键期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所要注意的是:①要科学地确定儿童发展各方面的关键期,而不是出于简单的推断。②要充分利用关键期良好时机,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促进发展,而不是等待自然发展。③要重视关键期对发展的作用,但不局限于此:错过关键期的儿童或成人仍可通过适宜的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敏感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速度最为迅速的时期。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现象经过一定时间便随之消失。但是错过敏感期或最佳期,不是不可以学习或形成某种知识或能力,但是比起敏感期或最佳期来说,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四、转折期与危机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五、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定义: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010203高速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均衡性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同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速度不均衡;2.同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个方面的速度不均衡;3.不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速度的不均衡1.从无意到有意;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三)从被动到主动(四)从凌乱到成体系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一)从简单到复杂(二)从具体到抽象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学前儿童各年龄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回顾:一、婴儿期(0~1岁)的主要特征(一)出生到满月1.心理发生的基础———先天的无条件反射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二)满月到半岁从满月到半岁的时期称为婴儿早期。满月之后,婴儿心理的发展仍然很迅速。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找人4.开始认生(三)半岁到周岁从半岁到周岁称婴儿晚期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坐、爬、站、走的发展)(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整体动作向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发展。②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③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④从大肌肉动作发展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2)坐、爬、站、走的发展。婴儿动作的发展存在一个口诀:“二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十站周会走”。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3.语言开始萌芽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二、先学前期(1~3岁)的主要特征(一)学会直立行走(二)使用工具(三)语言、想象和思维的发生、发展(四)独立性开始出现三、学前期(3~6岁)的主要特征(一)学前初期(3~4岁)儿童的主要特征(1)生活范围扩大(2)易受情绪控制:常常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哭,甚至全身抖动,很容易激动.等其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说理教育。认识依靠行动:在做中想、在活动中思考,例如,画画。(3)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4)思维靠行动(二)学前中期(4~5岁)儿童的主要特征1.活泼好动2.思维靠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初步有规则意识(三)学前晚期(5~6岁)儿童的主要特征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CONTENTS注意的概述学前儿童的注意12目录
问题导入
在一次小班小朋友学习儿歌“
爸爸过生日”的活动中,开始环节,教师为了引出主题,在PPT上出示一张蛋糕的图片,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猜猜今天谁过生日。”小朋友争抢着回答:“生日蛋糕!”“生日糕!”....“我吃过生日蛋糕!”随着这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像开了锅一样纷纷表达自己也吃过。于是,小朋友们都说起生日蛋糕来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为什么小朋友们没有注意到教师的提问内容?学前儿童的注意存在哪些特点?教师该如何运用这些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两点重要特性:一是注意具有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个体。二是注意具有集中性:
是指心理活动离开了一切无关事物,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现象或对象上,并保持深入下去。(二)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呆视”无关运动停止:呼吸运动变化:“屏息”看书思考: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吗?2.注意能否离开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3.心理过程能否离开注意而独立存在?(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2.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现,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3.注意本身不等于心理过程。(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010203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注意的功能7694三、注意的种类问题:刚才看到了哪几个数字?哪几种图形?图形颜色分别是什么?每个图形上的数字是多少?(一)根据注意有没有自觉目的性和意志努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0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为不随意注意,是指既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客观原因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主观原因人的自身状态(知识经验、兴趣、需要)人的情绪状态0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有下列四个主要条件(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间接兴趣的培养。(3)用坚强的意志和干扰作斗争。(4)合理地组织活动。开展学前儿童的活动时,不可能单纯依赖哪一种注意形式。一方面要利用新颖、多变、刺激性强烈等特点,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还要激发幼儿的有意注意。在活动中,应使两种注意交替运用,相互转换。使幼儿既能有兴趣地、主动积极地进行活动,又不致引起精神紧张和疲劳。关注要点: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自觉的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0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二是活动的自动化。注意种类的比较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引起原因例子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引起原因例子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客观条件主观条件防空警报声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要主观条件看书、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直接兴趣熟练程度电脑打字“盲打”注意的种类(二)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或个体内部外部注意内部注意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及其特点学前儿童注意的品质及其教育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一二三四目录五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刚出生的新生儿有注意吗?如果有注意的话?会是什么注意呢?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呢?猜猜看?(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
新生儿刚开始接触外部环境就出现无条件定向反射,这是无意注意发生的标志。
无条件定向反射主要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的,也被称为定向性注意,它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因此,定向性注意是无意注意发生的标志。(二)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继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之后出现的便是选择性注意。所谓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三)有意注意的萌芽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一)无意注意率先发展并占优势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是无意注意。3~6岁儿童的无意注意已快速发展。幼儿的无意注意已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具体表现: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很容易引他们的注意。注意很不稳定,很容易分散注意。中班儿童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已进一步发展,且比较稳定。他们的注意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集中的程度也较高。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及其特点(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幼儿前期已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进入幼儿期后,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达到1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三、学前儿童的注意品质及其教育
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在幼儿期,儿童注意的品质在良好的教育下不断发展。(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在同一瞬间内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举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特点: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广度在提高。
性别差异:女生>男生【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的案例,你认为影响幼儿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一些?
爸爸妈妈带着5岁的小明逛动物园,爸爸和小明比赛数猴子、数老虎、数孔雀……结果每次都是爸爸赢。爸爸想教小明一次数五个、数三个、数两个,可都教不会,知道为什么吗?1.生理的制约问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注意的广度呢?思考:可以从此实验中得出怎样的结论?2.注意的对象愈集中,排列越有顺序,则注意的广度越大。实验二:鹤不群株目兔转鸡立守睛待3.注意的对象间如果有内在的联系,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则注意的广度越大。鹤立鸡群守株待兔目不转睛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生理的制约(2)注意对象排列的特点(3)个体的知识经验思考:幼儿的注意广度发展如何?那么根据幼儿注意广度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幼儿园教学中应当注意什么?由于受生理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幼儿的注意广度比较小,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或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更多的方面。第二,在呈现挂图或其他直观教具时,同时出现的刺激物的数目不能太多,而且排列应当规律有序,不可杂乱无章。第三,要采用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或方法,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以逐渐扩大他们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
定义: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案例分析】教师组织小班幼儿的诗歌活动“芭蕉扇”,既没有直观的教具,也没有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幼儿朗诵诗歌,许多孩子很快坐不住了,有的幼儿在与身边的幼儿打闹,有的表现出反感的情绪。这是为什么?怎样让幼儿的注意稳定在活动中呢?第一,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说明,教育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都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分散。第二,教育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富于变化。尤其是在内容较抽象的教学活动中,方式更要新颖、生动有趣。第三,幼儿园小、中、大班的作业时间长短有别,集中活动的时长适当,活动的内容多样化。教师不能要求幼儿长时间地做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教师要做到一下几点:(三)注意的分配
定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通俗地说,就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
举例: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听课的同时又记笔记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小实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讨论一边听课一边做小动作是注意的分配吗?怎样增强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呢?首先,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其次,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至少对其中的一种动作或活动掌握得比较熟练,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比如,教幼儿跳舞时,要先教会幼儿脚的动作,然后可在舞步练习中教手的动作。再次,使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帮助幼儿懂得歌词和表演动作之间的意义联系,让幼儿既懂得歌词的意思,又理解了自己的动作所表达的意思,而且唱和跳的动作都比较熟练,幼儿表演起来就能比较协调、自如,富有感情;否则,幼儿不是忘了歌词,就是忘了动作。(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有意识地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举例:先画画,再唱歌
读完课文后看黑板特点: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什么情况下,注意的转移比较缓慢?
1、前一种活动注意紧张度高,注意转移会困难。
2、主体对前一种活动特别感兴趣,注意转移会困难。
3、两种活动没什么内在联系,注意转移会困难。
请判断下列活动中注意转移的难易:1、刚玩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马上坐下来学计算。2、幼儿在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妈妈喊他过来吃饭。3、幼儿在听老师讲完故事后,用画笔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在纸上。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一是先前活动中注意的紧张程度。二是后续活动对象的特点。三是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即分心,是被动的,是指注意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例如:上课时,个别学生被窗外的鸟叫声吸引,则发生了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
二者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有意地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而后者则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时候,不随意地改变了注意的对象。(有关任务与无关任务)注意的分配、分散、转移比较
注意的分配
注
注意的分散注
注意的转移注
√
√√√√√×√练习1.幼儿园的小朋友跳舞时手脚不能很好地协调。2.写完作业出去玩。3.上课时,有人推门而进,师生不约而同地看向他。4.小学高年级学生玩游戏的水平不亚于成人。5.大班儿童能较长时间地听讲。A、注意的广度
B、稳定性C、分配D、转移E、分散四、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一)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2.疲劳3.目的或要求不明确4.不善于转移注意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二)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6.灵活地交替吸引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7.提高教学质量五、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一)培养学前儿童广泛的兴趣(二)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内容,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三)让学前儿童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四)在游戏中训练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案例分析
实习教师张老师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在上课时带去了不少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模型等。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随意地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她想,今天的课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结果相反。
请运用所学的学前儿童注意的相关知识来进行分析。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CONTENTS感觉和知觉的概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12目录3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思考: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182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感觉”这个词使用频率很高:
感觉不太好“感觉真没意思”“我对你没感觉”“跟着感觉走”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演示实验:感受什么是感觉规则:袋中有一个客观事物,请四个同学分别通过看、闻、摸、尝反映它的属性,但是请暂时不要说出来,也不要告知她人,等待老师的询问。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感官脑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质地重量温度肤觉视觉嗅觉味觉眼舌鼻
皮肤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感官脑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质地重量温度肤觉视觉嗅觉味觉眼舌鼻
皮肤整体属性知觉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作用于感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特征。(2)感觉需要单一的感觉器官参与,而知觉往往需要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完成,并且知觉还包含其他的一些心理成分,如知觉者过去的经验以及倾向性。(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课堂练习A感觉B知觉1.我看到一朵红花。2.这朵花是红色的。3.远处传来的小火车微弱的声音。4.听到了外面有声音
190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感知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没有感知,就没有记忆、想象、思维。(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第一个以人为对象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所有的被试每天要做的事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时间尽可能长(只要他愿意)。被试有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严格控制被试的感觉输入,如给被试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进散射光,但没有图形视觉;给被试戴上纸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限制他们的触觉;头枕在用U形泡沫橡胶做的枕头上,同时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退出。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感觉剥夺实验194(一)感觉的种类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视觉1.外部感觉
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有80%来自视觉,380-780纳米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听觉听觉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可听声波感受器-----科蒂氏器官听觉现象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波形味觉适宜刺激-----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味蕾
基本的味觉:酸——舌边后部甜——舌尖苦——舌根咸——舌边前部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感受器-----鼻腔上膜的嗅细胞肤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报警系统运动感觉感受器:肌肉、筋腱、关节2.内部感觉平衡感觉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晕车、晕船——平衡器官过于敏锐肌体觉感受器: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疲劳、饥渴等(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类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与相应的感觉进行比较听到了声音闻到了气味听到了远处微弱的火车声闻到了醋味
2、按知觉的对象分:
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空间知觉对他人的知觉
时间知觉自我知觉
运动知觉人际关系知觉(一)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的能力。
A、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一样吗?(视觉、听觉)
B、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刺激物的感受性高低一样?(嗅觉)-----变化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用来测量感受性高低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1)感觉的适应
A、概念:适应是指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适应可以发生在任何一种感觉,视觉、听觉、肤觉、味觉、嗅觉等
B、举例:品茶
2.感觉的规律C、适应的表现: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也可以是感受性的消失D、适应的规律
强刺激感受性降低弱刺激感受性提高E、特殊概念:明适应:从黑暗——明亮的地方感受性降低?提高?
暗适应:从明亮——黑暗的地方感受性降低?提高?(2)感觉的对比:定义: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形成的对比就是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性对比:月明星稀相继性对比:先吃酸再吃甜,觉得......明暗同时性对比(3)感觉后象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就叫感觉后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表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和联觉现象。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食物要色香味俱全②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
盲人的触觉比较好③联觉。
暖色调、冷色调练习1.禅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厨师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3.夏天刚走进空调房觉得特别凉快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的相互影响3.感受性的训练人的感受性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提高的。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二)知觉的规律4.知觉的恒常性
四个问题1.为什么交警穿亮绿色衣服?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中间的“党”字?3.为什么一张医学X光片,我们看不懂,医生却能看出病情?4.为什么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与背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白纸黑字(2)对象的活动性:闪烁的霓虹灯(3)对象的特征是否明显:穿玩偶服在发传单2.主观因素:
需要、兴趣、情绪、知识经验1.为什么交警穿亮绿色衣服?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甚至当某些部分被遮挡或抹去时,我们也能够将零散的部分组织成完整的对象。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中间的“党”字?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把它们表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3.为什么一张医学X光片,我们看不懂,医生却能看出病情?知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的很明显,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形状恒常
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草莓是什么颜色的?
四个问题1.为什么交警穿亮绿色衣服?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中间的“党”字?3.为什么一张医学X光片,我们看不懂,医生却能看出病情?4.为什么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1.视觉敏锐度(视敏度)概念:视觉敏锐度简称视敏度,是指学前儿童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新生儿已经能看到东西,但是最佳的可视距离是20厘米左右。婴幼儿的视觉敏度,6个月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新生儿的几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中:视觉发展相对最不成熟,我国有的研究指出:1-2岁儿童的视力为0.5-0.6;3岁儿童的视力可达1.0;4-5岁后,儿童的视力趋于稳定。实验表明:5岁是视觉敏锐度发展的转折期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1)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影响视力减退的条件:(2)光线照明; (3)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 (4)坐姿不良。据研究,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患儿,经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以获得正常视力。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难以治疗有利于学前儿童视敏度发展的措施1.教室采光要充足2.桌椅高度3.幼儿与实物的距离4.教具、图片、文字的大小2.颜色视觉概念: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区分红、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第四个月比较稳定。发展:幼儿初期:正确辨认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辨认混合色和近似色;幼儿中期:不仅能区分混合色与近似色,还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能够运用各种颜色调配出自己所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颜色的名称教育建议:颜色视觉主要靠生活经验和教育视觉缺陷:色盲正常人眼中的色觉和色盲患者眼中的色觉全色盲绿色盲红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大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四种。色觉缺陷和色盲男性:6%色弱,2%色盲
女性:0.4%,0.03%色盲不自知:经验补偿(二)听觉1.新生儿听觉的发生听觉是个体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品质特性的感觉。人们在与环境的接触中,有大约10%的信息来自听觉通道。听觉在学前儿童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胎儿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听觉反应。据研究,以人声和物体的声响比较,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尤其爱听母亲的声音,而且新生儿也爱听柔和的声音。学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学前儿童辨别语音的能力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成人要重视幼儿听觉方面的障碍,尤其是“重听”现象。促进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要注意三点:一是避免噪声的污染;二是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三是通过学习言语发展听觉。2.婴幼儿听觉的发展(三)触觉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之一,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1.触觉的发生学前儿童触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其很小的时候就发展起来了,因为其从出生时起就有了触觉反应,如新生儿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但是触觉的差别感受性在学前期才开始发展起来。2.口腔的触觉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其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当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发展起来以后,口腔的触觉探索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在婴儿满周岁之前,口腔触觉仍然是他认识物体的重要手段。3.手的触觉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手的真正意义上的触觉探索在婴儿4~5个月才会出现,即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方位知觉:关于空间位置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顺序:上下---前后----左右三岁:上下四岁:前后五岁: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七岁:7岁以后才可能以他人为中心的左右特点:“镜面示范”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方位、形状、距离等的知觉。2.形状知觉:对物体几何形状的知觉。顺序: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幼儿初期: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幼儿中期: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幼儿晚期: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还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3、距离知觉:概念: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幼儿能分清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还不能正确认识。比如:绘画活动中不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的深度知觉。实验:吉布森的“视崖实验”深度知觉: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Walk&Gibson,1961)曾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视觉悬崖”(如图11-5所示)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叫也一样。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种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在出生后几个月里学来的,目前还没有定论。(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特点:在幼儿前期,人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映时间,如生物钟,即以生物节律周期来反映时间,如到点就感到饿,想要吃。之后逐渐能够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的标尺。幼儿初期:和生活事情联系幼儿中期:昨天、明天,不能理解前天、后天幼儿晚期: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仍感困难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3)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呈现“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到那个形式。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一)(二)(五)(四)(三)
观察方法逐渐掌握.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观察的细致性逐渐增强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二)激发观察的兴趣
(三)交给幼儿观察方法
(四)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再见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记忆CONTENTS记忆的概述学前儿童的记忆12目录记忆的概述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与回忆这三个环节。一、什么是记忆
从“记”到“忆”的过程。二、记忆的种类根据保持时间长短,
分
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类型保持时间容量瞬时记忆0.25-2秒大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7±2个组块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无限记忆的三个阶段示意图
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类型定义产生时间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6~12个月左右运动记忆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情绪记忆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6个月左右逻辑记忆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1岁左右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的不同内容分类陈述性记忆:指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人名、地名、定义、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是一种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出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也称为技能记忆,是指对程序性知识进行的记忆,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因此它是有程序、动作性的。【实战练习】
1.当我们从电话本上查到一个电话号码,立刻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码,但事过之后,再问这个号码是什么,就不记得了,这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程序性记忆2.童年时的某次郊游,你可能至今仍记忆犹新,这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程序性记忆3.小朋友参观世博会之后对中国馆形状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逻辑记忆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三、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指记忆的效率和速度。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指记忆的保持时间。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指记忆的正确率和精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四、记忆过程的分析记忆过程的分析识记:是把感知或体验过的东西“记”下来的过程。保持:即把识记过的材料保存在头脑里,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回忆:就是把头脑里的知识经验重新呈现或提取出来的过程,相当于把藏书从书库里提取出来。回忆又可分为再认和再现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再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课内讨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呢?学前儿童的记忆2
条件反射02
习惯化01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习惯化
是当刺激物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这就是再认。条件反射
对条件刺激物产生条件反射,即幼儿能够认识条件刺激,表明再认的存在。许多观察研究发现,新生儿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活动是当被母亲抱在怀中喂奶时,表现出寻找、张嘴、吮吸等一系列的动作反应。拓展阅读
胎儿的记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狄加斯柏对16名怀孕8个半月的孕妇朗读《帽中的猫》故事书,时间累积共5小时。婴儿出生后吸一个奶嘴同时连接一台录音机,当新生儿用一长一短的吸法时,录音机就放《帽中的猫》的录音,结果大部分新生儿都采用一长一短的吸吮法以倾听那个他们在母亲子宫内多次听过的故事《帽中的猫》。狄加斯柏认为,这是婴儿的“知觉选择”受到出生前“听觉经验”的影响所致,证明胎儿具有记忆能力。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证明胎儿后期已存在听觉记忆。
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记忆内容逐渐扩大记忆策略逐步形成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记忆提取的方式逐步发展记忆的发展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活动融资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扫描探针显微镜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去中心化身份认证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园艺学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家用空间降温装置出租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装钓鱼假饵用盒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离心压缩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机械式起重葫芦产品供应链分析
- 动物清洁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美容霜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自贡市盐化工产业发展研究
- GB/T 22890.1-2024皮革柔软皮革防水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反复线压缩法(透度计法)
- 《光伏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规程》(NBT 32039-2017)
- 从局部到整体:5G系统观-完整版
-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团队建设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文化
- 陪诊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 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课件
- 烘焙实训室设计方案
- 田径大单元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