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_第1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_第2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_第3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_第4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CONTENTS感觉和知觉的概述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12目录3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思考: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5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感觉”这个词使用频率很高:

感觉不太好“感觉真没意思”“我对你没感觉”“跟着感觉走”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演示实验:感受什么是感觉规则:袋中有一个客观事物,请四个同学分别通过看、闻、摸、尝反映它的属性,但是请暂时不要说出来,也不要告知她人,等待老师的询问。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感官脑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质地重量温度肤觉视觉嗅觉味觉眼舌鼻

皮肤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感官脑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质地重量温度肤觉视觉嗅觉味觉眼舌鼻

皮肤整体属性知觉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作用于感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特征。(2)感觉需要单一的感觉器官参与,而知觉往往需要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完成,并且知觉还包含其他的一些心理成分,如知觉者过去的经验以及倾向性。(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课堂练习A感觉B知觉1.我看到一朵红花。2.这朵花是红色的。3.远处传来的小火车微弱的声音。4.听到了外面有声音

13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感知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没有感知,就没有记忆、想象、思维。(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第一个以人为对象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所有的被试每天要做的事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屋的床上,时间尽可能长(只要他愿意)。被试有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严格控制被试的感觉输入,如给被试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进散射光,但没有图形视觉;给被试戴上纸板做的套袖和棉手套,限制他们的触觉;头枕在用U形泡沫橡胶做的枕头上,同时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限制他们的听觉。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退出。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感觉剥夺实验17(一)感觉的种类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视觉1.外部感觉

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有80%来自视觉,380-780纳米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听觉听觉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可听声波感受器-----科蒂氏器官听觉现象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波形味觉适宜刺激-----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味蕾

基本的味觉:酸——舌边后部甜——舌尖苦——舌根咸——舌边前部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感受器-----鼻腔上膜的嗅细胞肤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报警系统运动感觉感受器:肌肉、筋腱、关节2.内部感觉平衡感觉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晕车、晕船——平衡器官过于敏锐肌体觉感受器: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疲劳、饥渴等(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类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与相应的感觉进行比较听到了声音闻到了气味听到了远处微弱的火车声闻到了醋味

2、按知觉的对象分:

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空间知觉对他人的知觉

时间知觉自我知觉

运动知觉人际关系知觉(一)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的能力。

A、不同的人对同等强度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一样吗?(视觉、听觉)

B、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刺激物的感受性高低一样?(嗅觉)-----变化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用来测量感受性高低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1)感觉的适应

A、概念:适应是指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适应可以发生在任何一种感觉,视觉、听觉、肤觉、味觉、嗅觉等

B、举例:品茶

2.感觉的规律C、适应的表现: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也可以是感受性的消失D、适应的规律

强刺激感受性降低弱刺激感受性提高E、特殊概念:明适应:从黑暗——明亮的地方感受性降低?提高?

暗适应:从明亮——黑暗的地方感受性降低?提高?(2)感觉的对比:定义: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形成的对比就是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性对比:月明星稀相继性对比:先吃酸再吃甜,觉得......明暗同时性对比(3)感觉后象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就叫感觉后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表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和联觉现象。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食物要色香味俱全②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

盲人的触觉比较好③联觉。

暖色调、冷色调练习1.禅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厨师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3.夏天刚走进空调房觉得特别凉快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的相互影响3.感受性的训练人的感受性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提高的。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二)知觉的规律4.知觉的恒常性

四个问题1.为什么交警穿亮绿色衣服?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中间的“党”字?3.为什么一张医学X光片,我们看不懂,医生却能看出病情?4.为什么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与背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白纸黑字(2)对象的活动性:闪烁的霓虹灯(3)对象的特征是否明显:穿玩偶服在发传单2.主观因素:

需要、兴趣、情绪、知识经验1.为什么交警穿亮绿色衣服?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甚至当某些部分被遮挡或抹去时,我们也能够将零散的部分组织成完整的对象。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中间的“党”字?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把它们表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3.为什么一张医学X光片,我们看不懂,医生却能看出病情?知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的很明显,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形状恒常

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草莓是什么颜色的?

四个问题1.为什么交警穿亮绿色衣服?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中间的“党”字?3.为什么一张医学X光片,我们看不懂,医生却能看出病情?4.为什么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1.视觉敏锐度(视敏度)概念:视觉敏锐度简称视敏度,是指学前儿童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新生儿已经能看到东西,但是最佳的可视距离是20厘米左右。婴幼儿的视觉敏度,6个月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新生儿的几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中:视觉发展相对最不成熟,我国有的研究指出:1-2岁儿童的视力为0.5-0.6;3岁儿童的视力可达1.0;4-5岁后,儿童的视力趋于稳定。实验表明:5岁是视觉敏锐度发展的转折期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1)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影响视力减退的条件:(2)光线照明; (3)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 (4)坐姿不良。据研究,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患儿,经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以获得正常视力。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难以治疗有利于学前儿童视敏度发展的措施1.教室采光要充足2.桌椅高度3.幼儿与实物的距离4.教具、图片、文字的大小2.颜色视觉概念: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区分红、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第四个月比较稳定。发展:幼儿初期:正确辨认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辨认混合色和近似色;幼儿中期:不仅能区分混合色与近似色,还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能够运用各种颜色调配出自己所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颜色的名称教育建议:颜色视觉主要靠生活经验和教育视觉缺陷:色盲正常人眼中的色觉和色盲患者眼中的色觉全色盲绿色盲红色盲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大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四种。色觉缺陷和色盲男性:6%色弱,2%色盲

女性:0.4%,0.03%色盲不自知:经验补偿(二)听觉1.新生儿听觉的发生听觉是个体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品质特性的感觉。人们在与环境的接触中,有大约10%的信息来自听觉通道。听觉在学前儿童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胎儿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听觉反应。据研究,以人声和物体的声响比较,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尤其爱听母亲的声音,而且新生儿也爱听柔和的声音。学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学前儿童辨别语音的能力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成人要重视幼儿听觉方面的障碍,尤其是“重听”现象。促进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要注意三点:一是避免噪声的污染;二是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三是通过学习言语发展听觉。2.婴幼儿听觉的发展(三)触觉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之一,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1.触觉的发生学前儿童触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其很小的时候就发展起来了,因为其从出生时起就有了触觉反应,如新生儿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但是触觉的差别感受性在学前期才开始发展起来。2.口腔的触觉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其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当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发展起来以后,口腔的触觉探索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是,在婴儿满周岁之前,口腔触觉仍然是他认识物体的重要手段。3.手的触觉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手的真正意义上的触觉探索在婴儿4~5个月才会出现,即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方位知觉:关于空间位置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顺序:上下---前后----左右三岁:上下四岁:前后五岁: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七岁:7岁以后才可能以他人为中心的左右特点:“镜面示范”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方位、形状、距离等的知觉。2.形状知觉:对物体几何形状的知觉。顺序: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幼儿初期: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幼儿中期: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幼儿晚期: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还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3、距离知觉:概念: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幼儿能分清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还不能正确认识。比如:绘画活动中不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6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的深度知觉。实验:吉布森的“视崖实验”深度知觉: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Walk&Gibson,1961)曾进行了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视觉悬崖”(如图11-5所示)实验,后来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