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施工规范_第1页
安全施工规范_第2页
安全施工规范_第3页
安全施工规范_第4页
安全施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安全施工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的措施是落实文明施工标准,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健全管理组织施工现场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工长、技术、安全、消防、保卫、材料、环保等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二、健全管理制度1、个人岗位责任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应按专业、岗位、区片、分片包干,分别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项目经理是文明施工的第一负责人。

前面负责整个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其他个人一律负责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度。

2、检查制度工地每月至少组织两次综合检查。

要按专业、标准全面检查,按规定填写表格,算出结果。

班、组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要做到自检自清、日产日清、工完场清、标准管理。

3、奖惩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实行奖惩制度。

要制定奖惩细则,坚持奖惩兑现。

4、持证上岗制度施工现场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进入现场作业的所有机械司机、架子工、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施工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工地食堂应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有健康证。

5、会议制度施工现场应坚持文明施工会议制度,项目部每天晚上应有一次碰头会,每周六下午召开监理会议,分析文明施工情况针对实际指定措施,协调解决文明施工问题。

脚手架的管理1脚手架材质的要求1.1脚手架钢管必须使用无锈蚀、无焊接、无变形的直径为SC48,壁厚为3.5mm的同一规格的焊管,材料必须符合《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的要求。

1.2钢管扣件应使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重量不低1.2KG,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

1.3脚手板可使用钢、木、竹材料制作,钢脚手板应符合国家标准《炭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并有防滑措施;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国标《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中Ⅱ级材质规定(200mm宽、50mm厚、长度不小于2m)。

1.4脚手架杆底座、垫木。

垫木应采用(200mm宽、50mm厚、长度不小于两跨,且不小于2m)的木材;底座应采用15015010mm的钢板,在中心点焊接长度100mm钢柱或套管制作。

1.5所有建筑物外脚手架,必须按双排脚手架搭设。

2脚手架的方案编制和审批2.1编制搭(拆)脚手架专项方案内容要全面,措施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绘制的脚手架搭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连墙件和剪刀撑必须符合JGJ130-200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编制的专项方案必须经本单位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符合要求后方可实施。

2.2在搭拆脚手架前,作业单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脚手架搭拆作业票,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3操作人员上岗条件的要求搭设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关部门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的登高搭设的架子工上岗证,并且身体健康、无恐高症、癫痫病、高血压等病症。

4脚手架施工技术要求4.1脚手架在搭设前,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先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要容全面、有针对性,必须针对脚手架的搭设方法、要求及操作人员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书面交底双方签字确认,而且具有可操作性;4.2脚手架的基础要夯实、平整,然后铺设200mm宽、50mm厚、长度不少于两跨的通长垫木,再在垫木中心按照尺寸弹立杆位置线(立杆间距1.5米),放置钢板底座;立杆应垂直稳放在底座和垫木上,立杆、大横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并且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邻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毫米,各接头的中心至主结点的距离不得大于步距的1/3。

架体上的扣件螺丝必须拧紧,严禁用其他材料绑扎,更不能钢木混搭。

4.3搭设第一步脚手架时,应每隔5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设置可靠后方可拆除,在搭设完一步架后,立即按要求设置连墙件,连墙件可按方案二步三跨或三步三跨成矩形或梅花形进行设置,脚手架应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且高出操作层1.2米或一步架。

4.4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纵向在上横向在下,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标高上时必需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5架体剪刀撑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一道剪刀撑(转角处必须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隔15m设置一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大于6跨,且不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并且不少于3个扣件,端部不少于100MM。

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

4.6主结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4.7脚手架在塔设时严禁将外径48mm和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4.8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严禁搭接。

4.9一字形、开口形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4.10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4.11对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4.12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者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4.13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4.14拆除脚手架时严禁将各构配件抛投到地面。

4.15剪刀撑、横向斜撑塔设应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4.16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5.上人斜道的搭设上人斜道搭设宽度不得小于1米,坡度比为1:

3,斜道转角处应设置休息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斜道的宽度,在斜道上每隔300mm设置5030mm的防滑条一道。

斜道及平台内侧边设置180mm的挡脚板,斜道两边1.2m高的位置设置扶手,并在距斜道平面上方500-600mm处设置一道横杆。

上人斜道要与脚手架分开设置且必须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对安全网的要求1密目式安全立网的设置要求1.1密目式安全网在使用前必须要三证齐全,密度不低于2000目/100c㎡,网体各边缘固定眼距离不大于400MM,密目式安全网进场时必须由监理现场见证取样,并将样品封存,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部门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2密目式安全立网应张挂在脚手架的内侧,上下边用专用尼龙绳与大横杆缠绕固定在一起,左右的接缝也必须用尼龙绳连接,封闭必须严密平整;2水平网(大眼网)要求及设置2.1大眼网要用耐候性强的材料制成,同一张网的同种材料、规格和制作方法须一致,外观要平整;2.2网的宽度不小于3m(1.5m),重量不超过15kg(8kg),菱形或方形网目,网目边长不得大于80mm;2.3网体纵、横向应设有筋绳,筋绳分布应均匀合理,边绳与网体连接必须牢固,筋绳固定端长度应不小于0.8m,横向相邻两系绳间距应不大于0.75m,网长度方向中间部位(3m网设3根筋绳、1m网设1根筋绳)。

深基坑(沟槽)施工的安全(一)深基坑(沟槽)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是造成深基坑(沟槽)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基坑(沟槽)安全监督应先从深基坑(沟槽)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的审查着手进行。

对深基坑(沟槽)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查,许多地方采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提前介入审查深基坑(沟槽)支护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方案方式,对深基坑(沟槽)施工安全条件进行监督。

(二)深基坑(沟槽)施工的安全监督应以重点抽查为主。

深基坑(沟槽)施工的安全监督应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如: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为依据,以总承包单位安全部门对深基坑(沟槽)施工全过程进行自查自检为主,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重点抽查方式进行。

根据深基坑(沟槽)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的特点,深基坑(沟槽)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可分为深基坑(沟槽)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三个阶段的安全监督。

1.深基坑施工前的安全监督深基坑(沟槽)施工前应对深基坑(沟槽)施工开工安全条件进行审查。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基坑(沟槽)施工单位及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资质检查。

由于在安全监督实践中大多数基坑支护的施工单位既是施工单位又是设计单位,因此,对资质的核查是防止无证设计和施工造成支护体系出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必要措施。

(2)用于深基坑(沟槽)施工的安全、文明施工经费的核查。

主要核查建设方与施工方是否按规定签署了拨款协议、确定了拨款金额、拨款日期。

(3)深基坑(沟槽)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的核查。

主要从施工现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落实情况入手,核查深基坑(沟槽)施工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

(4)深基坑(沟槽)施工方案、支护体系设计的审查、咨询评估情况的核查(包括因故进行了变更的设计计算书、施工方案的签字、审批情况)。

主要确定深基坑(沟槽)施工方案和支护体系的设计计算是否经上级技术部门签字、审核批准,并由专家委员会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估通过。

(5)深基坑(沟槽)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调查情况的核查。

由于深基坑(沟槽)施工对邻近建(沟)筑物、道路、地下管网的影响极大,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殃及黎民百姓,因此,对基坑周边环境的调查、地下管网的调查、邻近建(构)筑物现状的调查记录或留存图片是深基坑(沟槽)施工前必须认真完成的主要工作之一,这对分析预报深基坑(沟槽)施工过程中的险情、避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尢其重要。

主要核查其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6)深基坑(沟槽)施工机具完成性能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的核查。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施工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

因此,核查设备的完好性和用电系统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7)深基坑(沟槽)施工出现险情时的应急抢险措施核查。

由深基坑(沟槽)施工的安全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灾难性的,补救困难,因此必须本着预防为主的精神制定经上级审批同意的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措施,尽可能减小事故损失。

2.深基坑(沟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主要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经施工单位技术部门批准且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估通过的深基坑(沟槽)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降水方案、监控方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程等技术文件,对深基坑(沟槽)施工过程进行重点抽查。

主要包括:

(1)支护体系的施工质量的抽查。

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基础施工安全、保证不发生重大坍塌事故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对支护体系的施工质量进行抽查。

抽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a.锚杆现场抗拔试验报告(验证锚杆的设计或求得锚杆的容许拉力)。

b.支护结构的完整性检测报告(如检测支护桩桩身是否断裂、严重缩颈、离析和夹泥等)。

c.锚杆压浆记录(包括压浆压力、压浆持荷时间等)、砂浆强度报告。

d.预应力锚杆的预应力张拉记录。

e.支护结构的强度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等。

f.其他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检测的项目的检验报告等。

(2)深基坑(沟槽)施工过程中各种监控记录及其定量分析结论的抽查。

主要包括:

a.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记录及定量分析(包括位移速率和累积移量的计算、位移时间变化曲线、位移速率增大的原因分析等)。

b.支护结构关键部位、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记录及定量分析(包括沉降和沉降速率的计算、对比分析等)。

c.肉眼巡视和裂缝观测记录(如桩顶冠梁裂缝、临近建筑物裂缝的发展情况,严重的基坑渗漏、管涌等)。

d.降水井抽水量及含砂量检查记录。

(3)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其他安全情况的抽查:

a.施工顺序的抽查(如分层开挖、分层喷锚,人工挖孔桩的分段开挖、跳桩开挖等)。

b.深基坑(沟槽)施工过程中坑边荷载的抽查(一般情况下,本地深基坑支护设计时,如建设方未提出特殊要求,坑边荷载均按10kN/m<sup>2</sup考虑)。

c.基坑临边防护抽查(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要求,深度超过2m的基坑应按高处作业规范设置临边防护)。

d.人员上下专用通道、喷锚施工时搭设的临时支架的稳定性、挖土机械位置以及人工挖孔桩孔内通风、照明、应急设备等的抽查。

3.深基坑(沟槽)施工完工后的安全监督主要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深基坑施工方案、支护体系设计文件、监控措施及方案等,对交付使用的深基坑(沟槽)安全情况进行抽查,直至基础施工土方回填完毕为止。

主要包括:

(1)深基坑(沟槽)有关工程记录、图纸、工程水文地质报告,设计变更资料、检验资料、监控记录与分析结论,支护体系验收资料等的移交及后续监控工作转移落实情况等。

(2)各种监控记录及定期分析结果(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

(3)坑边荷载(原材料的堆放、临放设施、机械设备等)是否超过设计要求的荷载和距离等。

(4)深基坑(沟槽)的暴露时间是否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时间等。

为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行业标准及《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地方标准及建工集团等上级部门要求规定,制定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临时用电安全安全管理人员管理:

1、所有施工单位必须合理配置专职暂电操作人员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操作人员(暂设电工),暂设电工必须持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作业。

并按期参加年审及相关的安全培训。

2、暂设电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穿好绝缘鞋,戴好安全帽,作业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高压操作必须先检查安全工具、绝缘垫、绝缘台、绝缘拉杆、绝缘靴、绝缘手套等,使用工具必须使用带有绝缘手柄的工具,绝缘拉杆、绝缘靴、绝缘手套应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4、需要上杆工作时,检查脚扣和安全带,必要时戴好绝缘手套。

脚扣和安全带应做到各部位灵敏可靠安全,并且绝缘。

5、高压停电操作时,必须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步骤应为验电、停电、验电、放电、装设临时接地线、装设遮拦、悬挂标示牌。

在开关手柄上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志,在遮拦上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志。

6、高压操作时,先穿好绝缘用具再进行操作,操作时不能少于二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合闸时,配电柜操作应先合隔离开关,再合断路器,停电时顺序相反。

跌落式熔断器先合两个边相,再合中相。

有风时,先合上风口,再合下风口,再合中相,停电时顺序相反。

7、杆上作业时,穿好合格的脚扣,系好安全带,戴好手绳。

大的料具用小绳系好,小的料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上下传递,递完料具后,要离电杆3米以外,禁止上下投掷料具。

8、施工现场暂电人员经常对配电箱内的闸具进行检修及清扫工作,检修时应做到:

a)必须停电,严禁带电工作;b)悬挂停电检修标志牌或派专人看护;9、检修人员必须服从组长或负责人的统一指挥。

10、暂设电工人员对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电缆的走向和上级变压器的情况,必须掌握熟悉,对特殊部位加强巡视,对漏电开关经常检查试验,达到灵敏安全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设备设施管理: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执行三项五线制。

必须实行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和TN-S保护系统。

12、施工现场使用的电闸箱,按照临时用电平面图所标位置砌筑平台,并搭设防雨及防砸棚,周围设围栏,刷红白相间油漆。

箱内闸具安装牢固,工作灵敏安全可靠,不能带病操作。

电缆及胶皮线必须由箱下方进出,穿管保护并单独固定好,所有电闸箱统一编号,每个电闸箱必须能上锁。

电闸箱漏电开关必须由指定厂家生产,所接设备必须挂牌标示。

13、电焊机必须标明现场统一编号,负责人姓名等。

一次线长度不能大于5米,二次线长度不能大于30米,要压好线鼻子,连接牢固,严禁使用T型螺栓压线。

一、二次防护罩齐全,达到双线到位,电焊机保护线压实,必须安装焊机专用保护器。

14、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制度,严禁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2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电闸箱内应保持清洁,闸箱内不准堆放任何杂物。

闸箱闸具不准破损露铜,严禁一闸压双路。

15、现场必须实行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合理,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

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上安装的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100~50mA,开关箱安装漏电保护开关的漏电动作电流应为30mA以下,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秒。

16、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经,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黄绿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使用黄绿双色线作为负荷线,不得混用。

17、施工现场使用小型电动工具,电缆线必须使用皮护套铜芯电缆,中间不能有接头,严禁乱拉乱扯,车辆来回碾压。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符合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必须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秒的漏电保护器。

现场照明:

18、施工照明灯具露天装设时,应采用防水式灯具,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3米,室内照明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4米,严禁使用移动式碘钨灯照明。

施工结构、宿舍及工具房内,应使用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的低压照明。

低压照明必须使用双绕组型二次线圈变压器,铁芯、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保护接零,一、二次侧应分别装设熔断器,一次线长度不应超过3米,并有防雨及防砸措施。

以上所有照明都应装设漏电保护器。

电缆敷设:

19、施工现场电缆采用暗敷设,电缆沟深不能少于0.7~0.8米。

电缆上下方要垫10厘米厚的细沙,沙层上盖红机砖或盖板,再用细土填实。

电缆走向需设电缆标志桩,电缆上方不能有建筑物及堆放材料。

20、电缆、胶皮线架空时,应沿着墙壁或电杆敷设,两头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