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中考2024年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中考2024年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中考2024年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中考2024年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中考2024年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中考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我国最早建立县制的朝代是()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县制起源的理解。选项A,夏朝时期,国家的政治体制尚未健全,县制尚未出现,故A项错误。选项B,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由诸侯管理地方,县制尚未出现,故B项错误。选项C,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即在地方设立郡和县两级行政机构,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这是我国最早建立县制的朝代,故C项正确。选项D,汉朝时期,县制已经得到巩固和发展,但并非最早建立县制的朝代,故D项错误。2、汉武帝时期,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的官职是A.丞相B.刺史C.御史大夫D.司隶校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监察的相关史实。选项A,丞相是秦朝开始设立的最高行政官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是专门负责监察的官职,故A项错误。选项B,刺史是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立的官职,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与题目要求的“中央设立的官职”不符,故B项错误。选项C,御史大夫是秦朝时期开始设立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向丞相和皇帝举劾违法官吏,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监察制度,又设立了司隶校尉这一新的监察官职,故C项错误。选项D,司隶校尉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强化监察制度而在中央设立的官职,负责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项A,强学会是维新变法时期重要的维新派政治团体,并非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项A错误。选项B,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但并非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项B错误。选项C,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项C正确。选项D,国民党的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但并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项D错误。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选项A,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故选项A正确。选项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后虽然存在,但不是最主要的矛盾,故选项B错误。选项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后虽然存在,但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故选项C错误。选项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不符,故选项D错误。5、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因治理黄河水患有功,被皇帝亲自命名为“河间郡王”,他是()A.李冰B.王景C.杜甫D.李绩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选项A,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唐朝时期的黄河水患治理无关,故排除。选项B,王景是东汉时期的水利工程专家,他成功治理了黄河,使黄河在随后的800多年里未发生大改道,但这与唐朝时期不符,故不选。选项C,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治理黄河水患无关,故排除。选项D,李绩,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初名将,与李世民一同平定四方,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因其功,被封为英国公,累封至司空、太子太师,被唐高宗李治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李绩在唐朝初年确实参与过黄河水患的治理,并因功被唐高宗李治封为“河间郡王”,故D项正确。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这里“存天理”实际上是指()A.维护专制统治B.修养封建道德C.强调天人合一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选项A,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等,这些封建伦理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因此“存天理”实际上是在维护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选项B,虽然“天理”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但“修养封建道德”只是“存天理”的一个方面,不是其本质目的,故B项错误。选项C,“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存天理”的直接目的不符,故C项错误。选项D,“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中认识论的基本命题,指通过探究万物以获取知识,与“存天理”的直接含义不符,故D项错误。7、历史上“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北宋与辽B.北宋与金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选项A,公元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力主议和,于12月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故选项A正确。选项B,公元1120年,北宋和金订立“海上之盟”,相约夹攻辽朝。金太祖发兵攻辽,辽天祚帝逃入夹山。公元1122年,宋徽宗派童贯、蔡攸联金攻辽。故选项B错误。选项C,南宋和金在公元1141年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故选项C错误。选项D,公元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双方维持和平局面。史称“庆历和议”。故选项D错误。8、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A.交子B.会子C.关子D.飞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纸币交子的相关知识。选项A,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初是由民间发行的,由于信用高,被广泛使用,后来由官府回收发行。故选项A正确。选项B,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会子有铜版印刷、钞版印刷等,会子也是南宋和金朝纸币名称之一。故选项B错误。选项C,关子,是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因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屯兵需用钱,由户部发行的一种带息证券。故选项C错误。选项D,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唐宋的汇兑券。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出现,始由商贾自行发行。故选项D错误。9、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合作,它们分别发生在()A.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B.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D.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两次合作。选项A,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即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即1937年至1945年,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辛亥革命时期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时期,此时国共两党尚未成立,故不存在合作,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处于敌对状态,国民党军队发动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辛亥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尚未成立,故不存在合作;北伐战争时期虽然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但只涵盖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没有包括第二次合作,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10、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的这一主张()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反对封建礼教束缚D.倡导文学形式的革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选项A,胡适主张的是文学形式的革新,即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非直接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故选项A错误。选项B,胡适主张的是文学上的革新,并未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且新文化运动是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并未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选项B错误。选项C,胡适的“文学革命”主要是针对文学形式而言的,即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更贴近普通民众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而非直接反对封建礼教束缚,故选项C错误。选项D,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直接体现了对文学形式的革新要求,使文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故选项D正确。11、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他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B.传播中国的佛学C.游览日本美丽的风光D.寻找佛教圣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真东渡的史实。选项A,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佛教文化,而非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故A错误。选项B,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抵达,他在日本不仅讲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故B正确。选项C,鉴真东渡并非为了游览日本的风光,而是为了传播佛教,故C错误。选项D,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传播佛教,并非为了寻找佛教圣地,故D错误。12、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C.新四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选项A,中国工农红军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通称,他们与抗美援朝无直接关联,故A错误。选项B,八路军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同,故B错误。选项C,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同样与抗美援朝无直接联系,故C错误。选项D,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科举制度的完善也为社会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经济上,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繁荣发展,尤其是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文化上,唐诗、唐画、唐乐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材料二:明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内阁作为皇帝的辅助机构。然而,内阁的权力有限,皇帝实际上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在经济上,明朝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受到限制。文化上,明朝实行了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士人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小题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答案:政治上,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度完善,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繁荣发展,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文化上,唐诗、唐画、唐乐等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2、材料二中提到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并设立了内阁。这一变化对明朝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并设立内阁,使得皇帝直接掌握了国家大权,加强了皇权。然而,内阁的权力有限,只能作为皇帝的辅助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僚机构的膨胀,但也使得皇帝在决策时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唐朝和明朝在文化和经济政策上的差异,并简要说明这些差异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唐朝在文化上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创新;而明朝则实行了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士人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经济上,唐朝重视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而明朝则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这些差异对各自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的开放包容政策和重视商业发展的策略为其带来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而明朝的专制统治和重农抑商政策则加速了其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崩溃。第二题阅读材料:材料一:明朝初期,为巩固中央集权,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起初内阁大学士仅备顾问,无实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地位逐渐提高,到明朝中后期,内阁大学士已实际参与决策,虽然名义上仍非法定宰相,但“首辅”之权已与宰相无异。材料二:清朝入关后,沿用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在中央集权方面更为强化。雍正时期,为处理繁重的政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最初仅为皇帝处理军务的秘书班子,后来职权范围扩大,逐渐发展为皇帝亲掌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军机大臣均由皇帝亲自选任,对皇帝绝对服从,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问题:1、明朝初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原因:朱元璋为加强皇权,防止丞相专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影响:丞相制度的废除加强了皇权,但也使皇帝政务繁忙,促进了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后世的政治体制变革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一,简述明朝内阁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答案:变化:从最初的仅备顾问、无实权,逐渐发展到实际参与决策,内阁大学士(特别是首辅)的权力逐渐增大。原因:随着明朝中后期皇权的旁落,皇帝需要依靠内阁来协助处理政务;同时,内阁大学士凭借自身的才能和皇帝的信任,逐渐在政治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3、比较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异同点。答案:异: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其地位随着皇帝与内阁大学士的关系而变化;清朝军机处则是皇帝亲掌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选任,对皇帝绝对服从,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同:两者都是皇权强化的产物,都服务于皇帝的集权统治;同时,两者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权与相权(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与调整。第三题阅读材料清朝乾隆年间,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史称“康乾盛世”。然而,这一时期的盛世背后也隐藏着诸多危机。乾隆帝在位期间,虽然文治武功皆有所成,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同时,官僚体制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逐渐激化。问题1、简述“康乾盛世”的主要特点。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繁荣时期,主要特点包括: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显著进步;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疆域辽阔,乾隆帝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盛世背后也隐藏着闭关锁国、官僚腐败、土地兼并等危机。2、分析乾隆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乾隆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防止外来势力的干扰和渗透;二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需求不高。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国内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不利于思想文化的进步和科技创新。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盛世之下亦有隐忧”的理解。答案:“盛世之下亦有隐忧”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康乾盛世”背后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虽然乾隆年间中国社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潜在的问题和危机。这些隐忧包括闭关锁国导致的与国际社会的脱节、官僚体制的腐败和效率低下、土地兼并和农民生活的困苦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享受盛世带来的繁荣和安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潜在的问题和危机。第四题阅读材料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舞台上,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但两者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封建王朝的余晖中,遭受了列强的轮番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为亚洲强国,不仅摆脱了封建束缚,还成功实现了现代化转型。以下是对这一时期两国变革的简要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