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区某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1页
江西省临川区某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2页
江西省临川区某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3页
江西省临川区某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4页
江西省临川区某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共20题;共40分)

1.(2分)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南北主

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A.早期国家势力不断扩张B.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

C.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D.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

2.(2分)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能够反映这一

时期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是。()

A.青铜器和甲骨文B.史学和文学

C.书法和绘画D.雕刻和石窟

3.(2分)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幅历史大事年代示意图,“?”处没有完成。请根据图示帮

他们完成正确选项()

秦统一六国,秦朝建立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2年公元元年

A.秦朝灭亡B.西汉建立C.文景之治D.七国之乱

4.(2分)“风沙霜雪十三载,城郭山川万二千”“两度被囚匈奴境,血泪挥洒汉家秋”。这些诗句体现

的是()

A.张骞通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

C.鉴真东渡日本D.玄奘西行天竺

5.(2分)当唐太宗看到考生排队鱼贯而入考场时,不由高兴道:“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诗人赵瑕

亦一语破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里是对哪一制度的评价()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宗法制

6.(2分)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编写的《诸蕃志》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言皆海国之

事”,但作者并未到访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只是向来华的外国人多方询问。《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

当时()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B.繁华的都市生活

C.泉州市舶司的设立D.繁荣的海外贸易

7.(2分)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

题是()

|割香港岛|台湾回到]I香港]澳门:习近平同

I给养国|I祖国,怀抱II回,归||回归||马英九会晤|_

]842年194541997年1999年5o15年

A.体制改革B.钢铁长城C.国家统一D.民族团结

8.(2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动力之源。下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的民族

精神是()

A.勇于探索追求真理B.改革创新积极进取

C.艰苦创业顽强拼搏D.不畏强暴英勇反抗

9.(2分)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①《南京条约》②火烧圆明园③《马关条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列强的侵略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D.抗日战争

10.(2分)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新文化运动二皿、-办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京汉铁路

兴起五四运动成立召开工人大罢工

III,1I

1915年1919年1921年1922年1923年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1.(2分)以下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②淞沪会战③七七事变④台儿庄战役⑤平型关大捷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⑤③④D.①⑤③④②

12.(2分)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

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

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能赢得和平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3.(2分)“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

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4.(2分)“它是新中国在国际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

器……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它”是()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一带一路”倡议

15.(2分)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

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B.专制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16.(2分)《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

A.希腊的早期社会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法制建设D.两河流域的文明

17.(2分)“企鹅”原是欧洲人最早对北大西洋地区一种海雀的称谓,后欧洲人在南半球海域发现了

与“企鹅”体态样貌非常相似的鸟,也将其命名为“企鹅”。18世纪时,欧洲学术界决定把北半球的“企

鹅”改名为“大海雀”,“企鹅”遂成为南半球此种海鸟的专属称谓。“企鹅”称谓的演变深刻反映了

()

A.洲际物种交流兴起B.地理大发现的深入

C.世界市场逐步形成D.进化论思想的传播

18.(2分)它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将王权置于议会的

法权之下。同时,它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19.(2分)《全球史》认为:“1916年不仅牵连了,全球,,还蝴蝶效应般地影响着,一战,战后的百年政

治格局。”如果把1916这个年份作为坐标点,最可能出现在这个坐标点上的是()

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

C.不列颠空战D.莫斯科保卫战

20.(2分)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

权,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

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会上的失败,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

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一战B.《凡尔赛条约》

C.华盛顿会议D.大国推行霸权主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共4题;共40分)

21.(10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

们的探讨活动中。阅法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

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利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位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继续探索】

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

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

资本主义轨道。

【以史鉴今】

(1)(2分)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这是指什么改革?

(2)(2分)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

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3分)材料三、四的都属于什么事件?材料三、四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得什么制度在

中国建立起来。

(4)(3分)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理解、感悟和反思历史。请说

说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22.(8分)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某校九(1)班

进行有关探究。

【就地取材】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

广大工人为了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摘自部编版九上《世界历史》

图1图2

【感悟思想】

材料二: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利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

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3分)分别写出图1和图2两部著作的名称和作者,谈谈图2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3)(3分)图2与材料二中的“它”有何关系?请用史实说明“它”在中国如何得到充分检验的?

23.(10分)经济发展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

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1955年7月,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

化的速度,各地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9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

社。

材料三:……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

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

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2分)据材料一的文件,我国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此运动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2)(2分)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当

时农业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另外两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3)(3分)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

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4)(3分)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

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材料三:

图一: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图二:工商业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1)(2分)材料一中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得力于国家采取的哪一项措施?农民获得“属于

自己的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2分)你从表格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3)(2分)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列举这一时期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成就

一例。

(4)(3分)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对哪一领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5)(3分)当时对该领域采取的主要改造政策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B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

南北主干道的钟家港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方的

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北方传统作物粟米、枣核,说明良渚时代,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交流的现象,

故选B项。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时代,而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

仅从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的粟米7粒、枣核1粒无法证明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排除C项。

材料仅能说明南北方居民存在交往,得不出北方是当时经济中心的结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良渚古城遗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

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

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商至西周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人们又将这一时

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

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从商朝开始。故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反映当

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文化。难度适中,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即可作答。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现在的西安,史称

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B符合题意,B项正确;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被迫投降,秦朝灭亡,排除A项;

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时期,排除C项;

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邦建立西汉。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风沙霜雪十三载,城郭山川万二千”“两度被囚匈奴境,血泪挥洒汉家秋”

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途中

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A

项正确;

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东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鉴真东渡日本是在唐朝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玄奘西行天竺是在唐朝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认识。

5.【答案】B

【解析】【分析】A.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按照才能选拔人才,使得许多读

书人可以通过考取功名做官,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察举制,不符合题意;

D.宗法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细心读材料,读懂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

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还是要注意对题干信息的理解。

6.【答案】D

【解析】【分析】据题干“来华的外国人多方询问”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海外贸易繁荣,有许多外

国人来华,《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繁荣的海外贸易,D项正确;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与《诸蕃志》的编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根据“《诸蕃志》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编写的内容多与外国有关,与繁华的都市生活没

有关系,排除B项;

《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繁荣的海外贸易,有许多外国人来华,与市舶司的设立没有直接关

系,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C

【解析】【分析】据表格可知,表格反映的是香港被英国割占以及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1999年回

归中国;台湾1945年回归中国;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些内容都是反映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

A项题干史实没有涉及改革,不符合题意;

B项钢铁长城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国防领域,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国家统一是他探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团结方面的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

祖国统一大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表格。

8.【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虎门销烟”“黄海海战”,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

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坚强意志,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率致远舰撞向日军旗舰

被击中而牺牲,他们身上都体现出强烈的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D项正确;

科学家身上具有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与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A项;

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容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改革创新与林则徐、邓世昌不

符,排除B项;

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是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精神,艰苦创业与

林则徐、邓世昌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英雄爱国精神的认识。

9.【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

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1895年的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

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因此这四个事件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项正确;

近代化探索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排除B项;

题干所述事件属于外国的侵华战争,并非内战,排除C项;

抗日战争指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

政治舞台,新民主民主义革命由此开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出现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由此可见,年代尺反映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排除C项,B项正确;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学习

西方的不断深化,排除A项;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指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到1927年国民党右派反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排除

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

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②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年8月,③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④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⑤平型

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9月,故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⑤④。

B项①③②⑤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答案】D

【解析】【分析】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

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

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

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

识。

13.【答案】B

【解析】【分析】由材料“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

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可知,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

济发展落后,人民生产水平低,这可以用来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重

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14.【答案】A

1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

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可知,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君权神授,A项正确;

专制主义多指君主专制、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

想,这些都不是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均不是题干主旨,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o

【点评】此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难度适中,理清题干主旨,认真分析题意即可作答。

16.【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

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雅典的民主政治,主要是政治上的民主,不符合题意;

C.罗马的法制建设,《荷马史诗》是希腊的,不符合题意;

D.两河流域的文明,《荷马史诗》是希腊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

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企鹅’原是欧洲人最早对北大西洋地区一种海雀的称谓,后欧洲人在南半

球海域发现了与‘企鹅'体态样貌非常相似的鸟,也将其命名为‘企鹅18世纪时,欧洲学术界决定把

北半球的‘企鹅'改名为‘大海雀‘,’企鹅’遂成为南半球此种海鸟的专属称谓。”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

对企鹅的认识深化,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地理

大发现的深入,B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对企鹅的认识神化,没有涉及洲际物种交流兴起,排除A项;

题干未涉及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进化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地理大发现的认识。

1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

权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出自英国的《权利法案》。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

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通过这一文献,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利,A项正确;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B项;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献,强调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

侵犯等内容,排除C项;

《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排除D项;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权利法案》的认识。

19.【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16年不仅牵连了,全球,,还蝴蝶效应般地影响着,一战,战后的百年政

治格局。”结合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

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凡尔登战役以法国的胜利告终,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

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

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根据材料时间即可判断,A符合题意;

马恩河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不列颠空战是1940至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与材料时间不

符,排除C;

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与

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

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均势政策”“美国

不甘心在会上的失败,在欧洲扶植德国“,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签订

的《凡尔赛条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与题干中“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

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相符,同时,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能实现领导世界的野心,在欧洲扶持德

国。因而,题干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B项正确;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与题干中“法

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不符,排除A项;

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

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

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与题干中“法国对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不符,排

除C项;

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是题干中现象的根源,而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巴黎和

会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答案】(1)改革:土地改革

(2)重工业;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4)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

③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

④要注意过敏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⑤稳中求进。

【解析】【分析】(1)改革: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可知,刘少奇所说的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指的是土地

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

(2)行业:根据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位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

知,重工业发展的最快;

发展规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1953年到1957年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

业,所以促进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

(3)事件:根据材料三中的“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材料四中的“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这两个事件都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转变;

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4)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可知,如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

律,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

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等。

故答案为:

(1)改革:土地改革

(2)重工业;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4)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

③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

④要注意过敏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⑤稳中求进。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

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

级队伍的壮大;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

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3)关系:因果关系。检验: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时

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最新理论成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了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

欧洲蓬勃兴起。”可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根据材料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1和图2两部著作的名称和作者《资本论》和

《共产党宣言》;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

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3)根据材料二“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利实践性在中国得到

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可知,图2与材料二中的“它”有因果关系

。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

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与

意义。

23.【答案】(1)运动:土地改革。阶层:农民。

(2)转变: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从私有制到公有制)。内容:对手工业、资本主义

工商业改造。

(3)理想:工业化。规划:一五计划。

(4)注意的问题: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要遵循客观经

济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

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

颁布《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