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_第1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_第2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_第3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_第4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安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安徽专用)

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制作历史知识小卡片也是学好历史的一种方法,在如图知识卡片的空白处填写的正确内容应是()

隋朝

建立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

都城:长安

朝代特点:_______________

A.制礼作乐,封邦建国B.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C.统一国家,科举取士D.开辟丝路,沟通中外

【答案】C

【详解】根据知识卡中的内容“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

国家,开创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项正确;制礼作乐,封邦建国的是西周,西周实行礼乐制度,

地方上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修筑长城,焚书坑儒的是秦朝,排除B项;开辟丝路,沟通中外的是西汉,

排除D项。故选C项。

2.“到了隋朝,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黄河流域,南方成了新的经济中心。但政治中心却依然留在

北方,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在南北朝分裂时期还不算问题,但再次实现大一统后,隋朝必须解决。”由

材料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

A.促进对外交往B.加强南北交通

C.强化边疆治理D.显示国力强盛

【答案】B

【详解】根据“但政治中心却依然留在北方,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在南北朝分裂时期还不算问题,但

再次实现大一统后,隋朝必须解决。”和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钱塘江。全长27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邪沟、江南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ACD项不是其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3.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材料表明唐太宗()

A.注重虚心纳谏B.勤俭治国

C.重视国民生计D.唯才是举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以看出,唐太宗这

段话充分说明了他重视国民生计,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和

租庸调制,使农民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C项正确;ABD项内容都与唐太宗有关,材料中没有涉及,

排除ABD项。故选C项。

4.从下列表格可知,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

皇帝措施治世局面

唐太宗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贞观之治

唐玄宗对吏治、军事、税收、文教等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开元盛世

A.社会环境的稳定B.贤臣能将的辅助

C.社会经济的发展D.与时俱进的政策

【答案】D

【详解】根据“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对吏治、军事、税收、文教等制度进行

一系列改革”可知,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而出现了贞观

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实行合理的

政策,所以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由此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是统治者实行

与时俱进的政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和唐玄宗采取的治理措施,不能说明社会环境的稳定,排

除A项;题干并没有反映贤臣的辅助的信息,排除B项;“政治、法律”等没有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

C项。故选D项。

5.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

是()

①人力翻车②楼车③曲辕犁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这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B

项正确;三国时发明翻车,西汉发明楼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

象出现在()

A.隋朝B.唐朝C.商朝D.西汉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

北方邢窑盛产白瓷,南方越窑产青瓷,所以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那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

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唐朝,B项正确;其它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下图中的文物史料生动再现了唐朝妇女的日常活动,这些史料折射出唐朝()

图1《弈根仕女图》图2《女子骑马雕塑》图3《唐朝女子打马球》

A.妇女地位的提高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生活水平的提升D.高超的科技水平

【答案】B

【详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B项正确;题

干反映的是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与妇女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生活水平的提升,排除C

项;题干没有涉及科技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8.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作一个抛物线形状(如图所示),那么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黄巢起义D.唐蕃会盟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A项正确;藩镇割据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排

除B项;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比标志,排除C项;唐吐蕃会盟反应的是

唐朝和少数民主之间的友好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宋朝时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之所以当时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宋朝实行了怎样

的政策()

A.重文轻武B.轻视武备C.削弱丞相权力D.国家安定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军”反映宋

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不是反映轻视武备,排除B项;材料与

削弱丞相权力无关,排除C项;宋朝并非国家安定,排除D项。故选A项。

10.漕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当时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

场所,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交流频繁,这说明宋辽议和()

A.使得宋朝财产损失巨大B.使辽与西夏获巨大利益

C.促进了民族间经济交流D.导致宋辽隔阂完全消除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交流频繁”可得出宋辽

议和促进了民族间经济交流,C项正确;“使得宋朝财产损失巨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使辽与

西夏获巨大利益”从题干无法体现,与题干中“宋辽和平,交流频繁”不符,排除B项;“完全消除”说法

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3年上映的电影《满江红》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电影结尾全军复诵”……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将观众的情绪再次点燃。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我们从岳飞的《满江红》中读出

两宋之交的时代最强音是()

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满江红》这首词表达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

雄气质,表现出岳飞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B项正确;词中也表达出对敌

人的仇恨,但与“最强音”不符,排除A项;对人民生活的同情、统治者的腐朽在词中未被明确表达,排

除CD项。故选B项。

12.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下列图片

中反映宋代商业繁荣的是()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盛世滋生图》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城的商业繁荣情况,C项正确;《雨中耕作图》反映的是农耕

情况,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唐代的民族关系,排除B项;《盛世滋生

图》反映的是康乾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

13.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是()

①“瓦子”里有人在说书《西游记》②城里有景德镇精美的瓷器出售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进行购物④海外贸易繁荣,有专门的机构加以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为贸易交流和携带

方便,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海外贸易繁荣,设有专门的机构市舶司加以管理,

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

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西游记》是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

说,在南宋看不到,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统计表。表中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黄河流域占比长江流域占比珠江流域占比全国总人口

汉平帝元始二年75%23%2%约5900万

宋神宗元丰元年35%58%7%约9000万

A.对外贸易拓展B.南方经济发展

C.国土面积扩大D.北方社会安定

【答案】B

【详解】根据表格结合所学可知,汉朝是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超过南方,人口也比南方多,魏晋南

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唐朝中朝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宋朝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人口占比也大于北方,B项正确;对外贸易扩展不是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宋朝时期的国土

面积并没有扩大,排除C项;宋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并立,社会并没有安定,排除D项。故选B项。

1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

是()

A.率军攻灭南宋B.开发江南地区

C.完成全国统一D.统一蒙古草原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铁木真统

一蒙古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D项正确;忽必烈率军攻灭南宋,开发江南地区,完成全国统一,排

除ABC项。故选D项。

16.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繁杂的政务和大量奏札,自非一个人的精力所能料理,因此设置四辅官,协助处

理政务。后又设置殿阁大学士批阅奏章,只做顾问。该现象反映了()

A.地方权力的削弱B.君主专制的强化

C.重文轻武政策实施D.君臣关系的融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四辅官,协助处理政务。后又设置殿阁大学士批阅奏

章,只做顾问。”可知这些措施使明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

没有体现重文轻武,北宋强调重文轻武,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君臣关系的融洽,排除D项。故选B

项。

17.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斗争的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因为起义军(

A.推翻了明王朝B.活动范围非常大

C.建立农民政权D.倡导“均田免赋”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把中国农民斗争的

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D项正确;推翻了明王朝、活动范围非常大、建立农民政权不是原因,排除ABC项。

故选D项。

18.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意在说明()

清朝年号年代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168127.92

乾隆十八年1753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3.56

A.人口增长缓慢B.人地矛盾突出

C.耕地不断扩大D.官僚体系腐败

【答案】B

【详解】观察表格数据可知,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

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

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

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人地矛盾突出表现为人均

耕地面积较少,B项正确;表格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排除A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

推移,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反映不出耕地面积的变化,也反映不出清朝官僚体系的腐败情况,排除CD

项。故选B项。

19.清代乾隆帝指派学者方苞编定明清两朝名家所写的八股文,定名《钦定四书文》,刊行全国,供赴考举

子阅读。据此可知,清代()

A.大力普及文化教育B.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C.科场丑闻屡禁不止D.思想观念发生转变

【答案】B

【详解】清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字狱。材料中说明清代制定八股文,显然是加强思想文化控制表

现,B项正确;材料中措施主旨不是普及文化教育,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加强思想控制,不是说明科场丑

闻屡禁不止,排除C项;此时期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20.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

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

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故D项正确;《水浒传》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

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与材料不符,

故A项错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与材料不符,

故B项错误;《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与材料

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项。

第n卷

二、辨析改错(共10分)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J”;错

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改正:

[](2)唐朝书法名家辈出,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宋的文学家苏轼,词风豪迈飘逸,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元朝的昆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窦娥冤》,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1分)“李白”改为“杜甫”;(1分)

(2)[X](1分)“欧阳询”改为“颜真卿”;(1分)

(3)[V](2分);

⑷【X】(1分)“昆曲”改为“元曲”;(1分)

(5)[X](1分)“《窦娥冤》”改为“《牡丹亭》工(1分)

【详解】

⑴根据所学可知,朝诗人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李

白”改为“杜甫

(2)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故题干表述错误,应

把“欧阳询”改为“颜真卿”。

(3)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的文学家苏轼,词风豪迈飘逸,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故题干表述正确。

⑷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的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故题干表述

错误,应把“昆曲”改为“元曲”。

⑸根据所学可知,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是《牡丹亭》。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窦娥冤》”改为“《牡丹亭》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4分)

22.(20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根本。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说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说明。(6分)

(2)根据《元朝疆域示意图》,为巩固统治,元朝在地方上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2分)

(3)《清朝疆域示意图》中的C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乾隆时期面对该地区贵族的叛乱,采取了怎样

的措施?(4分)

(4)为加强对图二中A地管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

(2分)清朝在图二中B地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请写出该条约名称。(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4分)

【答案】

(1)开明;(2分)文成公主入藏(或和亲);少数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4分)

⑵行省制。(2分)

(3)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分,答出2点即可)

(4)设置驻藏大臣;(2分)《尼布楚条约》。(2分)

(5)民族关系融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国家发展要求实行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4分,答出2点即可,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

(1)民族政策: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采取的

是一视同仁的态度,这说明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由于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拥戴,少数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行政制度:分析图一《元朝疆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在地

方上推行行省制度。

(3)措施:分析图二《清朝疆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C地为新疆。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

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

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措施:分析图二《清朝疆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地为西藏。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

辖,除了先后册封了西藏当地的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外,1727年,清朝又在西藏设置

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B地为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地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

黑龙江流域,为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

约》。

⑸联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融洽的民族关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

行叙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关系融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国家发展要求实行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

23.(14分)科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

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

着其永恒的魅力。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2分)

材料二:明清时期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技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集大成的科技著

作相继问世...

(2)请写出明清时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两部。(4分)

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时期的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

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

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

推动社会发展。

——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制约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因素。(4分)

材料四: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发展科技有何建议?(4分)

【答案】

⑴特点: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2分)

(2)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4分,答出2点即可)

(3)因素: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

(4分,答出2点即可)

(4)建议:重视人才;重视创新;重视教育等。(4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

⑴特点:根据材料一“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可知,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

是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

(2)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有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宋应星

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

(3)因素:根据材料“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

殿堂……同时,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可知,八股取士

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受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制约了明清时期

科技发展。

⑷建议: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重视人才,重视创新,重视教育等。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邮票上的历史名人(部分)

邮票上的名人设计为邮票图案的理由

他是唐朝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应日本僧人邀请曾6次东渡

日本,前5次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苦过度而双目失明。但

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______

B.郑不口

他是明朝抗倭名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

爱国主义者。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浙

东抗倭。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能

征善战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

军民与倭寇激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他领导的抗倭

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c.___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邮票上的历史人物的名字。(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指出将其设计为邮票图案的理由。(8分)

(3)综合材料,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4分)

【答案】

(DA:鉴真(2分)C:戚继光(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