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一张港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碑匠崖
张港
“那个……那啥,你问碑匠崖呀?那你算是问对人了,这我知道。在早呀,这儿不叫
碑匠崖,叫白粒子。
“效子?”
“戒子就是陡立高耸的大石头,石头山。”
“咋叫的碑匠崖呢?”
“说这话呀,那是小鬼子进东北的第十二个年头。俺们这儿呀,来了抗联五团。抗联
打仗厉害,这不奇,奇的是啥呢?奇的是五团有个碑匠。我说大记者,你经多见广,你听
说过部队有碑匠的吗?”
“碑匠,就是石匠呗。”
“不不不,那可不对,碑匠是碑匠,石匠是石匠,两码事儿。石匠打个碾子塞个磨,
抠个马糟子啥的。碑匠可不是。碑匠,头一样得力气大,能把大石头翻得来倒得去。二是
识文断字,跟你们记者一样,是识字分子,不识字咋刻字?三是能攀山,为得块好石料,
什么悬崖绝壁都得上去。”
“你问部队要碑匠干啥?那用处可大了。打仗哪能不死人?有人牺牲了,碑匠就打个
石碑,记下姓名。五团有大事,碑匠也塞出文字,埋地下留给后人。”
“没有碑可望时,碑匠就骑上马,跑出几十里,刻块石头,再跑回来。这可热闹了!
日本鬼子大队人马冲那一块石头去了。你说咋的,石头上的字是‘中国人一齐打日本',
末了的字是‘五团’。团长说:'一个碑匠,顶得一支队佐,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
“啥?他叫啥名呀?”“别打忿,你听我说呀。”
“有这么一天呀,碑匠正琢磨事儿,团长、政委走来了,二人争吵得厉害。碑匠听明
白了。啥事呢?上边下了令,要打下白石镇。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多,不扔百八十条人
命是拿不下来的,可军令如山。怎么打?他们争的是这个。”
“第二天一早,碑匠不见了。有人想起,昨晚吃饭就没见这人。”
“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天黑打白石镇,必胜。”
“啥意思呢?不管啥意思,备马备枪,打白石镇。”
“水往东西流,话分两头说。摞下五团说碑匠。这头呢,碑匠爬上白弦子顶上,用大
绳把自己顺下。就挥大锤,使大钎,刻出两个大字,一个字有一铺炕大。”
“白弦子下就是俺们屯。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慢慢看明白了,俩字:抗日。”
“曜一一这家伙,厉害!抗日抗上了白石破子。
“‘抗日’俩大字刻得了,大绳上吊着的碑匠冲屯里反复喊:'全来瞧全来看一一打
走日本王八蛋一一'”
“人人抿嘴笑,相互嘱咐着;'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
“白石壁上的碑匠,一边把字往深处扩,一边唱上了二人转:'刘为大来关某我为二
呀,涿州范阳你是老三哪……'"
“这么折腾,日本人能不知道吗?日本兵用迫击炮,照白粒子就是猛轰,可是,炮弹
上去,打个出溜儿滑就掉地上了,弦子上只留个白点儿。”
“炮弹打得火星子乱迸,碑匠照样扩字。还唱:'想当年大哥无食他把草鞋卖呀哈
——二哥我身担着豆腐盘一一’”
“炮这么打,人还有个活命?有敢看的说,人肉一块一块往下掉,掉了大腿掉胳膊。
不说了,不说了。白崖壁成了红崖壁。”
“别哭呀丫头。你一哭,我不好往下讲了。”
“怎么打炮,‘抗日’两个字还在。你想想,有这么俩大字明晃晃立着,日本鬼子哪
受得了?镇里的日本兵全调来了,一齐开枪,子弹一打一个白点儿,跟碑匠的塞子似的。
子弹打光了,算是看不出字了。”
“再说五团这边。老乡跑来报告石崖刻字的事,团长心痛得一脚踢翻一块大石头,就
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政委说:'碑匠这是引出镇里的鬼子,让咱们打空城,拿下白石
镇。,”
“后来?后来那还用说?拿下了白石镇呗。子弹,炮弹全打石头我子了,没子弹的日
本兵,那还扛收拾?”
“完了?没完。没过多长时间,你说咋的,白桂子上又出字了!比上回的‘抗日’还
大。这回刻的是'消灭小日本‘。”
“打哈尔滨来了日本工兵,吊绳子打上炮眼,一炮一炮,炸掉了‘消灭'和'小'。
‘日本'俩字不敢炸了一一炸‘日本'那不成了自己炸自己?”
“还没完。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
本'。”“日本人还是得炸呀,这回连‘日本'俩字一块堆儿炸个利索。”
“人人传说,‘日本’都炸了,小鬼子要完蛋了。真的,没过多长时间,日本鬼子投
降了。”
“你问碑匠叫啥名呀?让我咋说呢?头一个,后来知道是姓耿,名就不知道了。第二
个是谁,都不知道。第三个就更不知道了。反正是中国人,没留下姓名呀,你就记这事
吧。”
“没完,没完,还有事。我说呀,你们记者说话顶用,跟大领导说说,这碑匠崖,老
这么光着板儿也不中呀,还得刻上字呀!还得刻上字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中老人说,碑匠与石匠并不相同,原因在于碑匠能识文断字,一个碑匠,顶得上
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
B.文本中团长、政委之所以争吵,是因为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又多,会造成大量的伤
亡,又不得不打,对具体的打法有分歧。
C.文本中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当即决定备马备枪攻打白石镇,这说
明团长对碑匠的信任。
D.文本中碑匠悬吊在石崖上,唱着二人转,刻着抗日口号,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日本兵,
为大部队攻打白石镇赢得时间。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碑匠并未正面出场,而是借助老人的讲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让读者认
识到碑匠鲜活的形象。
B.文中老人在讲述白石镇情节时,采用平叙方式详细叙述五团如何打下白石镇,意在表
明作战的艰难。
C.文中'别哭呀丫头”这处描写,一方面说明老人故事讲述得很生动,另一方面也说明在
这场战斗中碑匠牺牲得惨烈。
D.小说主要写了抗联队伍中特殊的战士一一碑匠。他们身上展现的高贵的品质,对生活
在当下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3.小说中出现了多次的在石碑和石崖上写字”或'想要刻字”的内容,请找出类型不同的
三处并分析其作用。
4.小说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请简要分析本文在讲述故事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途马
张港
风微云高日丽,草青花红羊肥,最好时节到草原了。红马白马菊花马,左五六右七
A,低头啃草,他蹶子撒欢儿。老牧人毕力格觉着日头爷在后背挠痒痒,就想眯上一觉。
胯下马的马脖子一抬一弯,嘶鸣出怪调。毕力格揉眼一望,啊呀一一不得了,苕条丛那儿
倒着个人。
毕力格打马驰去,果然是个人。黑袍黑帽,抽搐得腰一弓一弓,一滚又一翻,咬牙又
咧嘴。毕力格将人弄进白毡房,换衣裳,搓红花,灌热奶子,捋脖筋抻大腿。这人脸渐
红,五官也正了。毕力格认出了:莫不是卜奎城天增号的王掌柜?
是是是,免贵姓王。王掌柜对毕力格又抱拳又施礼,说这是救命之恩,不是您老人
家,命就扔荒甸子了。
王掌柜转转脑袋伸伸腿:伤只在皮肉,疼的可是心,花大钱买的大白驹,它扔下我跑
了,也不知去了哪儿了。
王掌柜掏出钱,摆成两摞,一摞谢老人家,再一摞是要买一匹好马骑回城。
毕力格摇了头,说:一把草药一碗奶子,上不了秤盘也扯不开量尺,芝麻星点儿个事
儿,能拿钱说话?要马那中,钱你揣回去。
救了命又送马,这哪儿使得?
也不是卖,也不是送,只是借你用一程。
王掌柜千恩万谢:定归还,定归还,完璧归赵,不差你一根马毛。
毕力格带着王掌柜走出毡房,唤来一匹紫骚老马。
看这马,俄毛倒刺,瘦骨嶙峋。王掌柜眼睛可就在大马群里"摸上了,心里想,膘情
好齿口好的大马有的是,偏偏借我这么一匹马!但话没出口。
毕力格对马唱:马识途,识途马,送客人回到家。一边唱一边唤马捎进辕子,抹上笼
头,搭上三花。白了王掌柜一眼,接着唱:马贵皮下骨,马宝精气神,好马千里能识途,
好亲好马自家人。毕力格抱了两三抱干草:酸浆子消火不着病,碱草吃了骨头硬,捞刀秧
小叶樟,百里千里稳当当……毕力格拍拍马背,摸摸马鼻梁,跟王掌柜说:有着伤,就甭
骑了,这些草,足够吃个来回,你就躺车上,不用吆喝,别用鞭;来去我都交代了,这马
顺当带你到卜奎城,一到家你就松了缰,它自个儿就能回来,省得你二百里地再折腾一
趟;草在车上,足够了啊,足够了。
王掌柜嘴上说:有这等好马?有这等神马?自己能回来?千恩万谢,说了些滴水之恩
涌泉报的话,上车回城。
小雨一场草深一层,毕力格扳着手指头算:都这老些天了,咋不见马回家。怕是道
上……也就二百里的脚程,不能啊……不敢想,越想越怕。可借出去了又上门讨要,事又
不亮堂,等吧。
云压月风敲门。毕力格又扳了手指头,心上翻花乱滚,像有人一大把一大把地火上添
柴。得进城!不进城找马,非憋出盘蛇疮火汴子不可。毕力格进得城里,七拐八拐寻到天
增号。怎么看大匾大字也是'大增号”,毕力格前门后门转来转去,抽鼻子扯耳朵也没迈门
槛。
第二天一早,毕力格又来到天增号,踩点儿似的转悠。伙计上下打量他,说:你转两
天了,看衣着是草地来的,你是一一叫那个毕力格?
是,正是。
快快,里边请!里边请!
毕力格问:这可是天增号?
您这话说的,那还能假!大匾上明明写着字。
可是,怎没听到我的马声?
王掌柜已经出来,行礼作揖,千恩万谢:马就在后院,只是想喂上膘长些肉再放回
去。
见到马,王掌柜拍着马前胛后尻说:专人伺候着,一没套过车,二没搭过鞍。俺有
钱,挑好的,补养,猛喂。
毕力格大惊大乍高跳脚:咋成了这样!
眼前这马,毛尖浸油,肋骨让肉填得满满。识途马微微对毕力格打个响鼻,继续低头
吃料。
王掌柜一百个一千个要毕力格留下吃饭。毕力格抚摸马耳,抚摸马鼻,眼仁儿由黑变
红,一巴掌擂桩上,拽开缰,拉马走人。
车摇晃着,毕力格疲惫欲睡,放任那马小步慢走。走了一程,毕力格一睁眼:这哪儿
是回家的路?毕力格怒气攻心,扯马回天增号。
毕力格立门外大叫:你们喂了什么?这马废了!
伙计躬身道:红谷子,整麦粒,黄成水,枸杞汤……俺掌柜叮嘱,这马瘦得不行,大
补才是。
毕力格一脏蹲儿跌地上:好好个马,让你们补成废物,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3月)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毕力格救助王掌柜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位经验丰富的老牧人,且为人重义轻利。
B.王掌柜见到老马后,殁出口”和'嘴上说”的话不同,说明他内心瞧不起毕力格。
C.'云压月风敲门”,既描写了云低风急的夜色,也暗示毕力格内心的紧张与焦虑。
D.小伙计猜到毕力格的名字,并热情邀请他进门,表明王掌柜没有忘记报恩的承诺。
6.下列对小说语言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景物描写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动静相称,色彩明丽,委婉含蓄地展现了草原自由
自在、阳光暖溢的和谐图景。
B.文中'上不了秤盘也扯不开量尺”摘鼻子扯耳朵”等口语化表述,契合草原人特点,使
小说读来更具地域特色。
C.全文人物对话省略了引号,这种表述方式使叙述者、阅读者和小说角色间距离更贴
近,情感表达更自然,节奏更流畅。
D.小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画线处连续几个动作描写,形象再现毕力格见
到老马时的复杂心情,极具画面感。
7.小说讲述毕力格将老马交给王掌柜时,多次写到干草,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8.小说标题'失途马”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日格窃贼
张港
呼日格翻译过来是称”。叫桥的地方必有河,有河的地方必有鱼。
刘一竿在城里钓界数得上第一,故人称竿",这回,刘一竿要超越自己,再铸辉
煌,非钓到更大、更稀有的鱼不可。一竿天不亮启程,骑摩托往远了跑:奇迹在远方,在
别人到达不了的地方。
刘一竿口渴心躁时,飘来蒿子灰的味道,阵阵煮苞米的浓香。往前看,一座小村庄,
家家烟囱扯出长长的灰色飘带,车前子、马蔺花画出一条小路。刘一竿进村了。
没有栅栏围墙,家家通通透透,挂挂红辣椒对联一样在房门两旁,瓜蔓爬上碱土墙,
爬上褐色的草屋顶,门口卧着懒洋洋的黄狗,红肚燕儿探出檐头,有人唱着歌,牛羊拥挤
着,跑出红云。
一个提奶桶婆婆脸对肩彭刀老汉,乐得前仰后合,听不懂说着什么。
一竿上前,弯弯身子说:‘大婶儿,想找口水喝,”
婆婆侧侧耳朵,笑笑,摇头又摇头。老汉也是摇头。
哦,他们听不懂我的话。一竿张大嘴一扬脖儿,比划出手捏杯子的姿势。婆婆取只
碗,捱一下奶,送刘一竿嘴上,又箍一碗等他喝完续上。
一竿喝个透,老汉琢磨着一竿的家什,笑笑,比划出甩竿的样子。一竿点点头,笑
奖,比划出提竿的姿势。老汉指一个方向,伸出大拇指。明白了,那个方向是出鱼的好地
o
一竿鞠躬告别,朝那个方向去了。
一座小桥,一湾清水,无边芦草,摩托不能去了。一竿把摩托推小桥下,看看四方无
人,择柳丛密处,折一枝又一枝,盖严实车子。再看看,四方无人。一竿往河边去了,
找到了甩竿的好腕子”,这儿,必有大鱼,怎么看都有大鱼。
怪了耶!换了面食,换了蚯蚓,鱼脊在水面翻花,却不咬钩。不咬就是不咬。刘一竿
累得没了筋骨,急得毒火攻心,就是不咬。
看看太阳,一竿对自己说:我刘一竿,今儿要跌大跟头,要把脸丢这儿。一看表,得
回程了。一竿心沉沉,嘴苦苦。
走走走,一竿嗅到鲜鱼的腥味。寻味而去,看着一个临时存鱼的苇席鱼囤。
鱼囤中,全是奇鱼全是大鱼,鲜活着。一竿这种人,见这场景,惊讶得不行。
四周无人,再看也是无人。一竿想起关于钓鱼的相声,他脚一躁,'丢了的脸,回来
了!”就拣着挑着往网兜里装。
得鱼忘筌,一竿看不到那藏车的小桥了。青苇茫茫,东西南北,全一个样。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到害怕时,一竿舍下脸,喊起来:格■人吗一一有人吗一一”最后喊出漱命”。
一只小船儿一条汉子,摇晃来了。一竿说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小桥了。汉子不答,舍
船上岸,示意一竿跟着走。
桥到了,车尚在。刘一竿得胜回城。
要让人人知道刘一竿钓得大鱼,钓得奇鱼。
儿子正写作业,孩子拿张白纸,上面一个大大的‘窃”。
'爸爸,这个字,下边是七还是提土?”儿子问。
一竿感觉,孩子的眼睛怪怪的,像是嘲笑,又似有恨恨的暗骂。
半夜,一竿睡魇着了,惊叫:‘窃贼!抓窃贼!”
上班开会,刘一竿忽的心乱,感觉背后全是指头在指指点点。时时有个声音:刘一竿
是个小偷,偷鱼的窃贼。
懊悔、恐惧,刘一竿再也不能承受了,他决定到那个小村,向人家说明,赔礼道歉,
给人家鱼钱。
刘一竿费了很大劲得知这个小村庄的名:呼日格。知道与呼日格的人语言不通,一罕
特意请了翻译。
到了呼日格,刘一竿见人一个大鞠躬,村人围上来指指点点,像看大熊猫。一老人上
前,与翻译对话。
翻译说着说着,手脚齐上,比划起来了,左拧右晃搔脑袋。刘一竿急了:糊呀!怎
么卡壳灭火了?”
翻译憋得脸通红,还是左拧右晃搔脑袋。
刘一竿说:你不是老翻译吗?你是怎么了?”
翻译一跺脚,说:他们说的是方言,”
方言怎么的?”
他们的语言,没有‘偷’这个单词,”翻译说。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三人称叙述的基础上,小说还利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来带领读者走进人物内心,
如。找到了甩竿的好洲子’,这儿,必有大鱼,怎么看都有大鱼”。
B.大量使用短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如'J座小桥,一湾清水,无边芦草,摩托不能
去了“,结构简单,句意明晰,简洁明快,既可节省笔墨,又有一语中的的效果。
C.刘一竿偷了别人鱼囤中的鱼,回家后十分懊悔、恐惧,最终决定去赔礼道歉。推动他
转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他的良心发现,也有孩子与同事客观上带给他的压力。
D.作者引用崔颖的诗句,主要是为了表现刘一竿日暮时分在青苇茫茫的河边找不到藏车
的小桥,难以回家的那种无奈与焦急的心理,同时也有戏谑的意味。
10.小说通过较多的情节反转,使故事一波三折而又别具深意。如开头交代刘一竿在城里
钓界数得上第一,但在呼日格却一条鱼都没钓起来。请从文中再找出三个类似的情节反转
的例子。
11.'民风淳朴”是呼日格最突出的特点,小说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此特点的?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马师
张港
草原上,最大的本事是相马,敖亚齐是顶级的相马师。别人说的好马,他会摇头;别
人看的劣马,他能点头。马之优劣,得听敖亚齐的。老的少的,当官为民,见敖亚齐必下
马步行。牵来马求敖亚齐相看,那得给票子,不能白看。
其实,敖亚齐过着最苦的白子:一是滴酒不能沾一一喝过酒的人,即使清醒,看马也
带情绪,易有偏差;二是不能看赛马一一还没赛,他已看出冠军亚军,比赛等于白开水,
一点儿味道也没了。
敖亚齐相马无数,自家毡房却没有一匹马。要是敖亚齐骑匹二等马,那成了啥?就是
骑了一等马,再有匹更好的马打身边过一过,那敖亚齐脸往哪儿放?
这年那达慕,骑手、好马全去了。在敖亚齐眼里,大草原,就是空空荡荡,就是啥也
没有。
敖亚齐难受得如胸膛钻进了老鼠,就在草地上散心。忽地,他看到一匹骗马,上下前
后细看,大惊失色:这马,皮相中品,骨相中上,神相却是上上。敖亚齐看出来了,这骤
马能下出千里驹。
没用几个钱,敖亚齐就牵回了这匹骗马。敖亚齐找了最好的公马与舞马交配。头胎马
驹就是上上,可是并非极致。二胎,却产下龙种马。相马无数,百年不遇,这是敖亚齐所
见的最好的马。敖亚齐从眼看胆,透鼻见肺,由耳入肾,视舌识肝,掰牙得脾,喜得快要
疯狂。他为小马取名“隆”,意思是风。
隆长到两岁口,敖亚齐开始吊马。天天让马跑出透了汗,然后喂个半饱,再将马头拴
高,让它够不到草,让它眼睛只看远方。这就是吊马。
吊出来的隆,肋骨条条根根,却透着悍威与龙气一一这只有敖亚齐看得明白,别人还
以为这马废了。雨天无人,敖亚齐打马狂奔,然后测它的鼻息、心跳。敖亚齐喜的是,长
成的隆,不仅好在速度,不仅好在耐力,不仅好在勇气,敖亚齐最得意的是这样的马配出
的驹子,匹匹是好马,个个是良驹。这马,金子化水饮它也值。敖亚齐仿佛看到了另一个
敖亚齐。
敖亚齐爱马如子,也下得了狠手,因调教得法,隆日渐出息。骑手们也看出了隆的厉
害,全等待着,将来配自己的母马,或买到隆的后代。
这天,敖亚齐驯马急停步法。猛跑一阵,一个双提缰,隆前蹄立起腾空,落地是纹丝
不动。猛跑一阵,单撇拉缰,隆一个直弯,敖亚齐纹丝不动,正得意时,隆一个前失,摔
在地上。被甩到空中的敖亚齐知道,隆踩破了豆鼠子洞一一这不是马的错。
敖亚齐摔得不轻,起了几次没有起来,好像骨头不行了。敖亚齐看马,隆看看躺地的
骑手,转向一棵结荚的黄茜,吃上了。
敖亚齐心里忽一下子,疼得要出膛了:好马这时应该卧地帮助主人上马,或是奔跑回
去找人施救,可它却这样。
敖亚齐辗转反侧,夜夜无眠:调教了一辈子马,看透了五脏六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
----马德。该死!该死!
马性天然,改易极难。敖亚齐思来想去,失德之马,再怎么好也不能养了,趁早出
手。再心疼,也得割肉。
敖亚齐卖马,消息风一样传遍草原。可是,敖亚齐出价太高,人人叹息,人人摇头。
这天,来了个汉子,这人叫巴图,也是出名的相马师。
巴图并不多语,也不相马,一手付钱一手牵马。
敖亚齐对围观的人得意地说道:“终有识马人。值这个价。”看隆头也不回,步步走
远,他忽然心如刀绞,冲巴图喊:“好好待它一一好好待它一一百年一遇的良种一一”
没有了隆,敖亚齐心里空荡荡的,对着拴过隆的桩子发呆发傻。
这天,敖亚齐去镇上抓药,远远见一匹拐蹄马,马上是个眼熟人。近了一看,敖亚齐
大吃一惊:
“这不是买我马的巴图吗?”
“这不是敖亚齐吗?”巴图也认出了敖亚齐。
敖亚齐笑笑:“我说巴图,怎么这个模样?怎么骑这路马?”
“日子没过好呗。”
“你买下我的好马,那可是大钱啊!那不是大钱吗?”
“我买你的马,可不是为钱。”
“不为钱?”
“敖亚齐,我问你,你那马,是不是摔过人?是不是失过德?”
“那也是好马,配种的好马。”
“配种?好马?当天就让我宰了。这缺德马,要是传种下去,草原会成什么样子?”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指出敖亚齐相马术高明,为后文写敖亚齐发现骗马
的不凡以及训练隆做铺垫。
B.敖亚齐对待隆的态度由开始见到隆时的狂喜,到训练隆时的用心,再到卖掉隆之后的
失落,可以看出他对隆的喜爱。
C.敖亚齐是草原上顶级的相马师,但是因为在驯马时下手较狠,经常不让马吃饱,最终
导致隆成为失德之马,让人惋惜。
D.巴图买隆时不相马,也没有与敖亚齐讲价,但实际上巴图在买走隆之前已经对其有所
了解,也想好了如何处理它。
1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巴图还是敖亚齐?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港
在使弓用箭的年代,齐齐哈尔东城壕有家门户,号“曲直堂”。曲直堂是造弓的,将
最直的木料弯曲成弓,弯曲的弓射出最直的箭,要不咋叫曲直堂?
曲直堂传人包老汉,正与儿子给弓摞劲儿,大门外不时好声的叫嚷。
一大群人,立门口喊叫,还招呼四邻街坊男女老少。
是老熟人老主顾带兵的佐领塔格拉。包老汉拱手:“这不是神箭佐领塔格拉,出了啥
事?”
塔佐领指自己鼻子尖说:“你还能认得出我?我还有脸么?我还有鼻子眼睛么?我的
脸丢没了,一张脸掉地上,砸得脚面生疼。我,我我没脸了呀!”
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这叫哪门子神箭?这叫带兵的
佐领?哈哈大笑,一传俩,俩传任,佐领塔格拉确实没脸了。
塔佐领当众人调转舞弄手上的弓:“我说老包头儿,你自己老眼睛看看,这是你的手
造的弓。大家看明白了,毛病在他的弓,不是我塔格拉射得不准。”
老包头接弓一看,心咯噎一下子:这把弓,用的不是通心木,是偏心木。偏心木做的
弓,阴天下雨,走了形,箭就不准了。错在自己。
街坊邻居哈哈大笑,指点老包头。
老包头脑袋轰轰响: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
了。
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牌匾说:“曲直堂这任字是不是得摘下?”
看热闹的嚷嚷:对对对。
老包头喊儿子孟和:“搬梯子!”
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上手!摘!”
儿子孟和哭丧着,手够着牌匾,塔佐领发声了:“免了,免了,免了,我也就是要个
理,找回自己的脸面,不是真摘牌子。”
塔佐领走了,人就散了,事也就了了。
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大门口撮着。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
哪能太过分,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牌匾上老包家。
老包头走了,说是去找通心木。
通心木是啥?那是七枝八杈的南山柞里笔直到顶、一茎通天、没疤没节的材料。通心
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大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
燥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
孟和说什么也不留牌匾,他说:爹走时留下话了,要牌子,他会自己去取。
塔佐领没招,只得扛回牌匾,心里老不是味,老不得劲儿了。
一年,两年,老包家不见有人出入,也问不出老人家去处。塔格拉总想解释解释,也
不得机会。
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觑着脸去拍门,出来的不是包家人,是生人:这家换主
儿了,房子转手了。
塔佐领带兵回来,上弓鞍市逛悠,我的妈呀,市上摆着亮斧大锯,是老包头的。又上
市场,老包家的刨子铿刀也上了地摊。这老包头他是咋了?
射手么,塔佐领天天练射,其实,那张让他丢过脸面的包家弓,是按塔佐领臂长、力
气造的,确实是好弓,只要不正着瞄准,偏上一偏,照样射出好箭。塔格拉早已经射出人
人称赞的好箭。
这一天,塔佐领在院子练射,有人拍打门环,声声急急。
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我的妈呀,
这不是,这不是那老包头么?
老包头身后一张大弓,两手捧给塔佐领。塔佐领接弓一看,这可是头一回上眼的、天
下无双的、花鬼脸通心木良弓。
老爷子道:“这弓要是中用,牌匾,还我。”
城边一座茅草小屋,门上挂着“曲直堂”牌匾。但是,曲直堂不再制弓了,因为老包
头没了干活的床子,没了干活的家什,也没了干活的力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12期)
15
A.作者在小说开头介绍了曲直堂名称的由来,为下文展开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情节做了
铺垫。
B.塔佐领闹事的第二天,曲直堂”牌匾出现在他家门口。情节峰回路转,增添了文章波
澜。
C.塔格拉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在人前丢了颜面,所以跑到曲直堂要摘了这块招牌,挽
回面子。
D.小说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语言,塑造了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民族
风格。
16.请结合小说,分析老包头的形象特征。
17.作者主要通过塔格拉的视角从侧面来描写老包头寻找通心木艰辛的过程,请结合小说
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原因在于碑匠能识文断字,一个碑匠,顶得上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以偏
概全,碑匠与石匠不相同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碑匠还需要力气大,能攀山。
2.B“采用平叙方式详细叙述五团如何打下白石镇,意在表明作战的艰难”分析错误。五团
如何打下白石镇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叙述。而且敌人已经被碑匠调走,作战也
并不艰苦。
3.①小说中部队要碑匠在石碑上鎏出文字是为了留给后人当作纪念。
②小说中抗日战争期间几位碑匠多次在石壁上刻字是在积极抗日,彰显了碑匠们的爱国精
神。
③小说结尾处老人要求在碑匠崖上刻字,表明在当下也要传承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爱国精
神。4.①现实和回忆的交织的形式讲故事。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碑匠,而是通过一个老人
的回忆,将碑匠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②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女记者与老人的问答讲述碑匠的经历,使叙事节奏
紧凑情节集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③小说从对碑匠崖”的询问切入,引出碑匠的故事,入题新颖。
⑤讲故事的语言风趣幽默,以口语和说书性的语言讲述紧张的抗日故事,行文张弛有度,
极具感染力。
5.说明他内心瞧不起毕力格”错。原文说‘壬掌柜眼睛可就在大马群里釐摸上了,心里
想,膘情好齿口好的大马有的是,偏偏借我这么一匹马!但话没出口”王掌柜嘴上说:有
这等好马?有这等神马?自己能回来?千恩万谢,说了些滴水之恩涌泉报的话,上车回
城”,王掌柜见到老马后,殁出口”和'嘴上说”的话不同,是因为他虽然认为毕力格借他
这样一匹拿不出手”的马而有些生气,但最终没好意思说出口,又因为毕力格救了他一
命,他出于礼貌,也必须说一些感谢的话。
6.A"委婉含蓄''错。开篇景物描写'直截了当”地展现了草原自由自在、阳光暖溢的和谐图
景,而非喽婉含蓄
7.一是提到干草的构成和作用,交代识途马为什么吃干草,暗示下文老马被精料养废的
原因;二是两次交代干草的数量足够,表达他对老马的关切以及对王掌柜的不放心,也为
老马失途埋下伏笔。
8.①矣途马”与职途马”谐音,点出老马失去识途本领成为失途废马,含有惋惜之意。
②‘失途马”含有对违背规律、自作聪明者的讽刺与批判,揭示小说主题。
9.C“也有孩子与同事客观上带给他的压力”错误。原文中'儿子正写作业,孩子拿张白
纸,上面一个大大的窃爸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海门市2025年高三模拟试题数学试题试卷解析
- 2019-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与设备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 2025深圳市设备供应合同范本
- 2025租房合同协议书样本参考
- 餐饮外出营销方案范本
- 光伏 项目 合同样本
- 2025光纤买卖合同范本
- 2025中外合作开发合同(电子产品)
- 商场钢网架施工方案
- 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的措施计划
- 市政道路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山东《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规范》
- 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数学
- 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续审申请表Ⅴ
- (完整版)英语四级词汇表
- 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反思
- 2024年消防宣传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导手册
- 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思潮与政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挂靠租车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国壁球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