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我知与知我_第1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我知与知我_第2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我知与知我_第3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我知与知我_第4页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我知与知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知与知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一一《庄子•养生主》

总论

本专题探讨“知”与“我”,《庄子》内七篇中,“知”是最核心的

概念,《逍遥游》首章谈大知与小知,《养生主》开篇讲“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知”的问题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庄子将“知”分为

感官之“知”、探究事物规律和关联的“知”以及有明确价值取向的“知”。

但不管什么层次的“知”,都与作为主体的“我”有关,从“我知”到“知

我”,前者代表个体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后者本质上则是探

究个体对于客观世界的意义,是哲学性的思考。自矜一知一能的人,满足

于自己有限的知识,而真正明达有境界的人则能超越“知”的有限性,看

到其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反思自我在认识世界时的精神修养,追求改

造自我的灵魂,更好地认知世界。

一、文化阐释

“我知”强调个体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既包括“知”的内容,也包括

“知”的态度、方式,“我知”的过程是个体在不断习得过程中对自我的

丰富和完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冯唐也认

为要“知己、知人、知世”,故“知世与知己”体现了个体不同的价值取

向,也体现着个体对世界和人生的智慧与经验。生活中每一种“知”的行

为背后都体现着一个来自“我”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本身并无绝对

优劣之分,但却有人生境界高低的区别。

个体在生命不同阶段对于事物的“知”的变化也是一个体现“我”

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是在不断反思总结过往生命历程中发现自我、回

归自我的过程。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

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悟表面上是“知”的变化,实质

上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与回归,体现为一种弃决外界喧嚣、重归心灵安

宁与自由的人生抉择。

关于“我知”与“知我”,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1.“我知”与“知我”的行为方式背后体现了个体怎样的动机与

意义?

2.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有限的个体生命该如何超越“知”的

局限性?

3.“我知”的背后所体现的有明确价值取向的“知”是否有优劣

之分?

4.“我知”的过程中是如何折射出“我”的丰富和完善的?

5.,“我知”与“知我”能否统一?如果出现矛盾,该如何选择?

二、教材指津

人类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但同时,人类所有的

感情、思想、行动的背后也是个体追求人生意义的体现。德国心理学家

阿德勒说: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对生命的渴求,物质的、精

神的,都不可改变地和这一奋斗连在一起。个人的奋斗是追求完美的奋

斗。在这方面高中语文最新部编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必修上

册第一单元《哦,香雪》中香雪对现代文明的渴求,反映了传统农耕文明

在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震荡与渴求;第二单元《“探界者”钟扬》中

钟扬对科普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体现了人物在“知世”过程中责任与

担当的精神品质,同时,对于钟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拓展生命的高

度和广度。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中伟人毛泽东对于“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

探问则是个体对作用于世间的意义的叩问和思考;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

《哈姆莱特》个体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体现出的对高贵的灵魂生

命的迷茫与思索,这些都能反映出人类对外部世界探求的心理,是“我知”

的体现。而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是古代荀子对于学习的作用、意

义和学习方式的思考;选择性必修中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些文章则为我们提供

了人类在“我知”的进程中的行为方式。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儒家和道家关于“知世与知我”的思考

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印记,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如《〈论语》十二章》

中对于“君子”人格特点的不同阐释,可看到儒家眼中的“君子”是“仁

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仁人志士,立志于匡世济民。他们待人宽厚“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己严格“克己复礼”,有志于学而不为一己之私,

心怀天下大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对“君子”人格养成

的期待这一“知”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儒家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当家国大义和个人情感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如革命志士

林觉民般“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抑或是公而忘

私如焦裕禄般“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无惧病魔,献身兰考,巍然屹立于百

姓心中”;抑或是在疫情面前如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从中可见,儒家的“知”的背

后有一个舍弃“小我”“私我”,成全“大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以外显,也可以在“在明明德,亲民,止于

至善”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知与我”在儒家的文

化中是彼此成就、互相促进的存在。

当然,在提到儒家文化中“知与我”互相促进的同时,不得不提到道

家文化中对于“知”的存疑,对于“我”的强调,如老子在《道德经》三

十三章中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对于儒家“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中对于认识他人的关注,老子的思想中对

“我”的认识才是重中之重。庄子更是在《五石之瓠》中谈及“小知与

大知”的区别,“有用和无用”之辨,对于世俗眼中实用价值“或以封”

的鄙薄中,可见,其对事物“无用之用”所带来的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

综上所述,道家所追求的“知”并非是世俗实用经验的积累和传递,而是

一种超越世俗之上的“道法自然”“自由无所侍”的人格境界,即在儒家

“大我”之外的“无我”的精神境界,也即“知与我”的目的是“无知无

我”,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

无论是儒家对超越“小我”的“大我”的追求,还是道家“无知无我”

的生命回归,儒道思想对于“知与我”的思考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至今

仍可见其影响。无论是乱世中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勇于担当,还是盛世

中文化传承者淡薄名利、倾听心灵的声音,在“我知”与“知我”的碰撞

中,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音符,获得属于自己心灵的富足和

完善。

五、拓展阅读

名言警句

1.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2.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

的。——雨果

3.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

识。一一梭罗《瓦尔登湖》

阐释与不断追寻新知相比,以上三则在“知与我”的思考中更

侧重于强调自己的未知,这并不是对自我的否定,恰恰是在传达一种当下

众人所缺失的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真实自我的发

展与完善,即追寻自己的应知,这也是生命真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1.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一一孟子《孟子•尽

心上》

2.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一一鬼谷子《鬼谷子》

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一一孔子《论语》

4.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一一庄子《庄

子•齐物论》

5.康德与不可知论: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著名的“不可知论”,

他认为人类无法认识事物本身的本质,只能认识到我们自己对事物的感

知和理解。这一观点揭示了人类在哲学和意识领域的无知

阐释诸子学说虽多有不同,但同样强调在知的过程中对于真

正自我的发现,相较于知人与知世,在孟子看来,万物与“我”在精神上是

相通的,“人皆可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只是普通人往往被外物

迷失本性,”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鬼谷子对于知人

始己的看法与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三十三章)的观

点有相近之处,同样强调对自我的认知与发现是认识了解他人的基础,不

同的是鬼谷子的学说更多强调在知人的基础上更好地用人以利己,老子

则更关注自我的认知是否能达到“道”的境界。孔子的“四毋”更多侧

重于儒家君子在人与己相处中的道德修养,不主观臆断、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庄子则主张跳出“是非”“彼此”的自我认知局限,以一种接近“道”

的视角回归生命的本源,探寻生命的真谛。

资源链接一

有我与无我

1.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节选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

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

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

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

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

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

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

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2.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

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

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

之士能自树立耳。

资源链接二

自我的发现与永恒

1.梭罗《瓦尔登湖》节选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

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虽然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

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

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取过它的冰,然而它本身却没有变

化,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我反倒变了……这儿,去年冬天被砍

伐了一片森林,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同

样的思潮,又涌上来了。还是同样水露露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

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

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

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我从它的水面上又

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湖,是你吗?

2.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节选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梁宗岱译)

资源链接三

钱理群《“知我者”走了,我还活着---悼念富仁》《文艺争鸣》2017

年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