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1页共sectionpages91页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学游戏(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能结合“数”介绍自己的幼儿园、生活或者兴趣爱好等,能准确描述自己曾经玩过的玩具和数学游戏。2.借助积木开展小组拼搭比拼游戏,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在分享与数相关的活动中,培养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借助游戏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介绍自己和幼儿园的相关信息。【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游戏较多,并且对生活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渴望了解世界奥秘的思维,在幼儿园阶段,小朋友经常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因此大多数学生可以快速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以逐步适应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在游戏活动的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1.师生相互问好。2.导语: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大家走进小学校园。二、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一:介绍我和我的幼儿园【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用数字介绍我和我的幼儿园,提高数学兴趣和数学意思。】1.问题一:你能用“数”介绍你自己吗?学生交流。2.问题二:你能用“数”介绍你们幼儿园吗?学生交流3.问题三:你在幼儿园里玩过哪些形状的玩具?学生交流4.问题四:你你最喜欢的数学游戏是什么?说一说,玩一玩。学生交流任务二:数数比比【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初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与少的含义。】游戏一:报数拿球。要求:拿对一次得一颗,比比谁得到的多。游戏二:报数画图。要求:一位同学说一个数,小组其他成员用不同方式画出相同的图形。3.游戏三:你会数出10个花片,摆成不同的样子吗?要求:数出10个小花片,摆成不同的图案。游戏四:先画一画,再和老师手上的比一比。要求:画绿花,要比红花多。任务三:搭搭拼拼【设计意图:通过拼搭游戏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一:下面的车是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搭成的?看一看,搭一搭。交流:你搭的车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各用了多少块?2.活动二:你还想搭出什么?先想一想,再搭一搭。交流:你搭出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各用了多少块?3.活动三:下面的图画漂亮吗?选择其中一幅,用彩纸拼一拼。4.活动四:你还想拼出什么?先想一想,再拼一拼。交流:说说拼了什么?是怎样拼的?三、总结评价—拓“延伸”1.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跟大家交流一下。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数学游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不足之处:刚开始同学还不太熟悉,配合不太协调,过一会就能活动到一起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数学游戏(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通过围“草地”活动,初步感知面的含义,初步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直线最短。2.通过“理物品”活动,建立分类意识,培养分类能力和整理能力。3.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围出“草地”,会分类整理。【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面的大小。【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相互了解,在学习游戏中能够相互配合,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在游戏中大家玩得很开心,同时知道了数的存在,拼搭出很多漂亮的图案。2.这节课我们继续做数学游戏。(板书课题)二、新知探究—习“方法”任务一:围“草地”。【设计意图:任务引领,通过围“草地”活动,建立面的意思。】1.活动1:小清在钉子板上围出了一块“草地”,你能围出比这块更大的“草地”吗?学生汇报成果。2.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围出一块“草地”,另一人围出一块更大的“草地”。3.活动3:在草地上修一条公路,把两座小房子连起来,可以怎样修?学生交流:3.比一比谁修的最短?小结:直线公路近。任务二:理物品【设计意图:通过整理物品,理解分类的含义,能分类整理书包。】提问:你在幼儿园整理过活动角的物品吗?是怎样整理的?学生交流。提问:你的书包里有哪些书本?看一看,分一分。交流:把文具放在文具盒里,把花片放在学具盒里。把水杯放在旁边的袋子里,把纸巾放在……提问:你的玩具和衣服各是怎样摆放的?三、总结评价—拓“延伸”1.课堂小结:数学游戏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个数学游戏?哪些同学游戏玩得好?哪些同学说得清楚?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数学游戏【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分类整理,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整理书包的时候,个别同学书包很乱,通过整理学生体会到了快乐。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1~3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1~3各数的含义,知道1~3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3个数。2.借助计数器、小圆片、小棒等学习用具,表示出1~3各数,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正确用1~3表示图中物体的数量,并准确认、读这3个数,掌握数序。【教学难点】能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书写数字1~3。【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及日常生活中,由于经常接触1、2、3各数,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点数数量在3以内物体的个数,但对于3以内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3以内数的组成学生虽然也有所了解,但掌握不够熟练。写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握笔姿势需要纠正,加上刚刚练习书写,灵活性较差,所以要想把1-3写规范,需进行一定的指导与练习。【教学过程】一、情境“探究”1.导语:同学们,老师要求的学习用具你们准备好了吗?2.同坐互相检查学具准备:5个同样大的圆纸片和5根小棒3.提问:你喜欢踢足球吗?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1、2、3。(板书课题)二、学习“方法”任务一:认识数字1、2、3,理解基数含义【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有哪些事物,理解基数含义,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1.课件出示例1情境。数一数,认一认。2.认识1~3。(1)分别从图中找到数量是1、2、3的事物。(2)提示这里1、2、3,我们可以用数字1、2、3来表示,也可以用手指、小方块或小圆片来表示。3.理解基数1、2、3。(1)例如“1”不仅可以表示一付足球架、一顶帽子、一个足球,还可以表示一座大楼、一个梨、一张桌子等。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1、2、3来表示!也可以从我们教室里找一找。任务二:规范书写数字1、2、3【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拨数,理解数序,能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书写数字。】1.用计数器表示1、2、3。(1)除了用小棒,我们还能用计数器表示1、2、3各数。交流:每个数加1就成为下一个数。要点:这些数字还可以用小方块来表示。(2)理解数序。从前向后数:1、2、3、4、5。从后向前数:5、4、3、2、1。2.学习1、2、3的写法。介绍田字格,注意: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儿歌巧记:“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书写要领。“1”从右上方起笔,到左下方收笔。写时略倾斜,不要写成竖直的。“2”由一笔完成。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写到左下角,碰线,再向右拉平。“3”由一笔完成。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向右碰线,略成半圆,再向中间,在虚线停止,转向右下方碰线,再向下碰线,弯弯地到左线为止。上下都是大半圆圈,但下面比上面大。3.归纳。易错提示: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三、达标练习—活“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教材P13想想做做第2题。2.教材P13想想做做第3题。3.教材P13想想做做第4题。4.(拓展练习)按顺序填数。从前向后数:123从后向前数:3215.(易错题)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四、总结评价—拓“延伸”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2.学习评价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板书设计】 认识1、2、3【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是让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并数一数图中事物的个数,从而认识1~3。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数一数,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学课上练习书写的时间过少,致使有些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教学建议: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充分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序,并让学生多练习写数字,在写数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认识1~3【教学目标】1.会数、会读、会写1~3,能用这三个数来表达和交流,懂得它们是有大小(多少)的、有顺序的。2.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绘画等活动,把握数的内涵,增强数感,感悟每个数的模型意义。3.联系生活情境,在数的运用中发展数学思考,培育数学思维,体验数学价值。【教学重点】理解1~3的意义,能认、读、写1~3。【教学难点】会用1~3表示事物的数量,掌握1~3的顺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复习旧知,数一数这些事物各有几个,可以怎么表示?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数一数,认一认,图中有什么?数一数,认一认。图中都有什么?数量都是多少?认识4和5认识4:小朋友、毽子、黄花这些事物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根手指或者4个小正方体来表示。再列举出身边数量是4的事物,如:()。认识5:蝴蝶、苹果、红花这些事物的数量都是5,都可以用5根手指或者5个小正方体来表示。再列举出身边数量是5的事物,如:()。3.拨一拨,写一写拿出计数器,边拨边写,3添上1是4,4添上1是5。-5的正确顺序是:1、2、3、4、54.4--5的书写认真观察数字,并在田字格上描写““4”像小旗迎风飘“5”像弯钩勾东西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1.数一数,连一连。4452.各有几根?写一写。 3.照样子涂一涂。4532145321补画出缺少的花。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几和第几【教学目标】1.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说明物体有几个或是第几个。2.感受“几”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指的是按顺序排列的位置;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方法,初步积累观察事物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辨析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初步形成学习自信心,发展语言表达与交往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几”和“第几”。【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准确区分“几”和“第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复习巩固:各有几根?写一写。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出示主题图观察图片,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规定好“从前往后”的顺序,标出每个人都排第几。思考:5人和第5一样吗?明确概念: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第5,表示事物的排列顺序。思考:戴帽子的小朋友排在第几?他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如果从后往前数,他又排第几呢?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住在第()层。住在第()层。有()只猴,是第()只。填一填。游在最前面,排第□游在最前面,排第□。排第□。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排第1?谁排第2?下山的动物呢?上山的动物有()只,()排第1,小狗排第()。下山的动物有()只,老鼠排第(),()排第2。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1.“1.“几个”表示有几个;“第几个”表示特定的那一个。2.第几是有方向性的。【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认识0【教学目标】1.结合观察和交流活动,理解0的具体含义。2.能正确读出0,能规范书写0。3.结合具体的实物初步感受0~5的排列顺序,体会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掌握0~5的顺序。【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情境下0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这几个小朋友分别套中几个?画一画,写一写。用小整体代表套中的圈的数量,画一画,再在田字格中写一写。小结:一个也没有,用()表示。2.0的读写。0读作:()认真观察并且描写0:3.试一试,写出每只小猴子面前的盘子里还剩下几个桃子。4.按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依次是0,1,2,3,4,5……注意:从0开始,说明0是起点。5.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0?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填一填,读一读。131343.先接着涂一涂,再填一填。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认识=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认识=和>、<,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3.理解符号所蕴含的简单思想,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正确使用=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观察图片,思考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跳绳的有几人?拍皮球的呢?比一比。一个对一个,正好同样多,可以用“=”连接。上下两条横线一样长。读作:3等于3。2.打篮球的有几人?和跳绳的比一比。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读法和写法。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比一比,填一填。数一数,比一比。比一比。填一填。5.哪种颜色的线最长?拓展练习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65以内的加法【教学目标】1.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2.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加法算式,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模型意识。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加法算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观察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看情境图,说说一共有几人。原来有3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1,2,3,4,5,一共有5人。2.你能用图表示出题意吗?试着圈一圈。3.用1个表示1人摆一摆。像这样,几个添上几,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表示。4.3人添上2人是5人,可以用加法表示。列示为:3+2=5你知道上面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一起读一读吧!读出加数和和。这个算式读作:读作:3加2等于5。5.怎样计算3+2呢?方法一:数一数从3接着数,4,5。3+2=5。一个数加几,就接着这个数往后数几个数,数到几,和就是几。6.你能再讲一个3+2=5的故事吗?例:我原来有3支彩笔,姐姐又送给我2支彩笔,我现在一共有5支彩笔。你还能讲出哪些?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吧!7.说说小男孩两只手里一共有几个气球。出示图片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求小男孩两只手里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求3个添上0个是几个,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0。提示:1个气球也没有,用0表示。8.想一想,怎样计算3+0呢?用1个表示1人摆一摆。数一数小男孩两只手里的气球,1,2,3,共有3个。所以3+0=3。3和0相加,就是3什么也没加,还是3,所以3+0=3。9.想一想,这样的算式你还能说出哪些?注意:0和几相加,几和0相加,结果还是几。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画一画,算一算。2.先摆一摆,再写出和。3.画一画,填一填。4.看图列式计算。看图讲加法故事。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75以内的减法【教学目标】1.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及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口算被减数在5以内的减法。2.通过说明列减法算式理由和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发展观察、判断、推理等初步的能力。3.体会现实情境里有数学内容,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认真书写、细致思考等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会读、写减法算式。【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看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观察主题图,说说还剩几人。(1)原来有5人,走了2人,还剩3人。(2)5人去掉1人是4人,再去掉1人是3人。你能用图表示出题意吗?试着圈一圈。3.用1个表示1人摆一摆。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也就是走了2人。像这样,几个去掉几,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表示。4.小结5人去掉2人是3人,可以用减法表示。列式为:5–2=3你知道上面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一起读一读吧!这个算式读作:5减2等于3。5.怎样计算5–2呢?一个数减几,就从这个数接着()数几个数,最后数到几,结果就是()。想加算减6.你能再讲一个3+2=5的故事吗?7.想一想,怎样计算2–0呢?想一想,这样的算式你还能说出哪些?知识小结:任何数减0,还得()。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是()。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1.画一画,算一算。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差。看图列式计算。算一算。看图讲故事。例:我折了()个千纸鹤,送给了奶奶()个,还剩()个。我有()个草莓,送给了爷爷()个,还剩()个。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认识6~9【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将数量抽象成数的过程,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认、读、写6~9各数。2.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3.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教学重点】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认、读、写6~9各数。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相同事物可以用不同单位来计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复习巩固再把这些物品的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出示例1主题图,数一数,认一认。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知道些什么。注意:数出事物的数量是几,就用几来表示。一类一类地数图中的事物,可以用指着数、点着数等方法数出各类事物的数量。2.你能用不同方式表示出图中各事物的数量吗?试着用“实物”--“手指”--“方块”--“数”这样的顺序来表示图中的数量。数量是6、7、8、9的事物可以分别用数6、7、8、9来表示。3.6还可以表示什么?7,8,9呢?4.8只手套还可以怎样表示呢?一只一只数,8只手套可以用8来表示。人有两只手,需要戴两只手套,两只手套也叫一副手套,如果将这些手套一副一副数,是4副手套,就用4来表示哦!试一试,看数接着画。试一试,填一填。鞋子一共()双,一共()只。知识小结(1)数量是6~9的事物,可以用6~9各数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几,就用几来表示。(2)数量相同的不同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3)相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计数。8.拨一拨,写一写。99876比较6--9的大小课件出示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颗数珠?数一数,计数器上有()颗数珠添上1颗是()颗数珠。结论:5添上1是6,6大于5,5小于6。6>55<6用同样的办法比较其他数字的大小。10.知识总结(1)6、7、8、9都是由前一个数添上1得到的。(2)相邻的两个数中,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少1。(3)6~9各数从小到大是6、7、8、9。(4)根据数的大小关系,我们还可以知道5的后一个数是6,6比5大1,即6=5+1;6的后一个数是7,7比6大1,即7=6+1……数都是由很多个1累加而成的。借助数轴掌握6~9各数的顺序。填一填,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发现:7在6的后面,8的前面。6在5的后面,7的前面。9在8的后面。8在7的后面,9的前面。11.6--9的顺序数轴上的数从前往后看,依次增加1。6~9各数从小到大是6、7、8、9。12.6~9各数的写法。(1)观察“6”像什么?在田字格上练写“6”。(2)观察“7”像什么?在田字格上练写“7”。(3)观察“8”像什么?在田字格上练写“8”。(4)观察“9”像什么?在田字格上练写“9”。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数一数,填一填。看图填空。3.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5和8之间有()大格,5和1之间有()大格,所以()离8近一些。4.照样子填一填,再比较大小。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得数是6~9的加法【教学目标】1.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加数相同的除外)。2.会正确计算得数是6~9的加法算式。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感悟加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正确计算得数是6~9的加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感悟加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口算。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你能看图说一个数学故事吗?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出示教材主题图,说说一共有几人?情境解读: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轮滑!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轮滑练习,有的小朋友正在滑,还有的小朋友练习累了,坐在椅子上休息。2.说说一共有几人?4人正在滑,2人正在休息。4人和2人,合起来是6人。2人和4人,合起来是6人。3.你可以画图表示出题意吗?用1个表示1人,试着画一画。把4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列出算式4+2。把2人和4人合起来,可以列出算式2+4。4.计算4+2和2+4方法一:数数01230123458679从4接着数,(5),(6),4+2=(6)。01230123458679从2接着数,(3),(4),(5),(6),2+4=(6)。方法二:交换加数的位置观察4+2和2+4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在这两道算式中,加数相同,和也相同,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像这样,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这就是加法的一图两式。5.说说一共有多少个轮滑桩?红色轮滑桩6个,蓝色轮滑桩1个,求一共有多少个轮滑桩,就是将两部分合起来。把6个和1个合起来,可以列式6+1。把1个和6个合起来,可以列式1+6。6.计算6+1和1+6和计算4+2的方法相同。发现:得数是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与得数是6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算一算。看图计算。3.先接着画一画,再写出和。根据图片列算式,并且思考再讲一个用这道算式计算的故事。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6~9减几的减法【教学目标】1.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减数和差相同的除外)。2.会正确计算6、7、8、9减几。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意义,感悟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正确计算6、7、8、9减几。【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意义,感悟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口算。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你能看图说一个数学故事吗?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出示教材主题图,说一说,写一写。一共有6人,正在滑的有4人,休息的有()人。一共有6人,休息的有2人,正在滑的有()人。说一说分别要求什么。从6人中去掉4人,是2人。从6人中去掉4人,是2人。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也会不同。2.你能用图表示出题意吗?从图中可知,“一共有6人”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在滑的4人”,另一部分是“休息的2人”。一共有6人,休息的有2人,正在滑的有()人。用1个表示1人,试着画一画。从6人(总数)中去掉休息的2人(一部分),可列出减法算式。6-2=()小结:“一共的数量”里去掉其中一部分的数量,用减法计算。4.怎样计算6减几的算式呢?方法一:接着倒数从6接着倒数,5,4,3,2。6–4=()。从6接着倒数,5,4。6–2=()。方法二:根据加法来推导减法的结果知识小结:根据一幅图中的信息,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这就是减法的“一图两式”。根据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被减数相同,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两道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同。提示:7、8、9减几的计算方法与6减几相同。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看图列式计算。列式计算。3.先接着画一画,再写出差。4.根据图片列算式,并且思考再讲一个用这道算式计算的故事。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4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9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3.联系生活情境,在数的运用中发展数学思考,培育数学思维,体验数学价值。【教学重点】能计算9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口算。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你能看图说一个数学故事吗?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出示主题图,说说一共有多少盆花。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原来有4盆花,女孩运来3盆,男孩又运来2盆,一共有几盆花?应该怎样列式呢?2.用1个表示1人,试着画一画。根据画的结果,可以列出算式4+3+2求一共有多少盆花,就是把原有的4盆、运来的3盆和有运来的2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认识连加算式像4+3+2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叫连加算式。连加算式里至少有两个“+”。4.怎样算4+3+2?方法一:接着数一数4+3表示从4接着数3个数,5,6,7,所以4+3=7;再加2,表示从7接着数2个数,8,9,所以4+3+2=9。明确运算顺序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上第三个数。方法小结:计算连加算式时,可以先在前两个数的下面画上横线,把算出来的得数记在横线下面,然后用这个得数加第三个数。读连加算式时,只要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每一部分。怎么读连加算式?4+3+2=9读作:4加3加2等于9。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部分。出示例5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图中可以知道,原有8朵,筐里放着先摘下的3朵,女孩又摘了1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几朵”。应该怎样列式呢?从原有的8朵中去掉筐里的3朵,再去掉手里的1朵,求还剩几朵,用减法计算。用1个表示1人,试着画一画。列式为:8-3-17.认识连减算式像8-3-1这样,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是连减算式。连减算式里至少有两个“-”。方法一:倒着数一数8.8-3表示从8接着倒数3个数,7,6,5,所以8-3=5;再减1,表示从5再接着倒数1个数,4,所以8-3-1=4。明确运算顺序三个数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知识小结:从总量里去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可以列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9.8-3-1=4读作:8减3减1等于4。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部分。10.小游戏:我摆学具,你说算式。11.想想做做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说说图中的意思吗?车上原来有7人,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用1个表示1人,试着画一画。车上原来有7人,下车2人,从7人中去掉下车的2人要用减法;又上车3人,和车上的人合起来要用加法,所以列式为:7-2+3像7-2+3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是加减混合算式。加减混合算式里既有“+”又有“-”。结合前面算连加、连减算式的经验,画一画、算一算。7-2表示从7接着倒数2个数,6,5,所以7-2=5;再加3,表示从5接着数3个数,6,7,8,所以7-2+3=8。13.明确运算顺序加减混合计算,先将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14.7-2+3=8读作:7减2加3等于8。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部分。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看图列式计算。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1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能正确分类,进而抽象出立体图形。2.能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3.在滚一滚、堆一堆、拼搭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图中物体各是什么形状?分一分,说一说。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分一分,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看一看,说一说立体图形的样子。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一样大。圆柱直直的,有一个弯弯的面,上下一样粗,两端是圆圆的、平平的且一样大的面。3.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4.找到刚才学过的几种形状的积木,在木板上滚一滚。你能发现什么?5.观察积木运动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会滑下来,圆柱和球会滚下来,球滚得快一些。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在斜面上只能滑动;球是圆滚滚的,可以滚动;圆柱横着放可以滚动。6.思考:哪种形状的积木容易堆?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易于拼搭堆放。圆柱有弯弯的面,不容易堆。球圆滚滚的,最难堆。7.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比较稳定,可以放在下面,长方体竖着放比较高;圆柱横放时容易滚动,应该竖着放;球放在最上面。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下面物体形状分别是什么形状?连一连。2.数一数,填一填。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2图形的拼搭【教学目标】1.在动手拼组的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经历拼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联系生活情境,在数的运用中发展数学思考,培育数学思维,体验数学价值。【教学重点】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下面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组起来吗?怎样拼组又高又稳呢?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例2(1)把2个完全一样的拼在一起,可以怎样拼?拼成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我把一个放在左边,另一个放在右边。我把一个放在下面,另一个放在上面。我把一个放在另一个的前面。(2)用3个完全一样的拼一拼,可以拼成什么形状?(3)用4个完全一样的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先拼一拼,再说一说。(3)用4个完全一样的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先拼一拼,再说一说。至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试着拼一拼。至少用8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用左边的积木能拼成右边哪一个物体?圈一圈。2.把左边的物体分一分,在右边圈出来。3.拼一拼,数一数。用下面的积木放一放。5.你说我拼。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110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10的过程,能正确熟练地数出10并能正确地读写。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发展推理意识。3.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教学重点】理解10的含义,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填一填。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观察情境图,数一数。9人添上1人,是几人?用小方块代替小朋友摆一摆,数一数。9添上1是十。生活中经常把十个物体分为一组。你还见过十个一组的物品吗?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十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摆小方块理解“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10个一是1个十按顺序读一读。越往后,数越大。10在9的后面,10比9大。10和以前认识的数有什么不一样?0~9用一个数字表示,是一位数。10由1和0两个数字组合成,是两位数。10怎么写呢?左半格写1,右半格写0。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看图填一填。3.按顺序涂一涂、填一填。4.填一填,读一读。5.在○里填“>”“<”或“=”。填一填。读一读下面的诗,你发现了什么?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9添上1是10,数量是10的事物都可以用10来表示。10个一是1个十。10以内数的顺序是0、1、2、3、4、5、6、7、8、9、10。10在9的后面,10比9大。10是一个两位数,由1和0组合成。【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2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目标】1.从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能根据一幅图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能进行比较。3.初步感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节日到了,各民族的小朋友们载歌载舞,你能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吗?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红队有4人,蓝队有6人。一共有()人。3.你能从不同角度叙述图意并列出相应算式吗?蓝队有6人,红队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6+4一共有10人,红队有4人,蓝队有多少人?列式为:10-4一共有10人,蓝队有6人,红队有多少人?列式为:10-6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称为一图三式。你能计算出上面这些算式的结果吗?方法一:借助摆一摆方法二:接着数或接着倒数5.观察上面的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6.试一试把10个圆片抛一抛,写出算式。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看图列算式计算。4.算一算。圈一圈,填一填。每班分2个,够分给()个班。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3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会用10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会用10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2.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看图列算式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知道黄队有5人,蓝队有5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方法一:画图想用小正方形代表人,画一画,摆一摆。把黄队的5人和蓝队的5人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解答吗?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弄清楚知道什么、求什么。可以画图想。根据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试一试一共有10人在打篮球,黄队有5人。蓝队有多少人?要求蓝队有多少人,就要从10里去掉5。从10里面去掉5,应该用减法计算。3.思考:上面两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1题,知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分别是多少,要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计算。第2题,知道总数和一部分,要求另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计算。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1.先说说知道什么、求什么,再列式计算。(1)原来有2个苹果,又买来8个。一共有多少个?提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就要把原来的2个苹果和又买来的8个苹果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2)原来有10个排球,小丽拿走3个。还剩多少个?提示:要求还剩多少个,就要从原来的10个排球里面去掉拿走的3个。所以要用减法计算。2.一共有9只鸡,公鸡有6只。母鸡有多少只?提示:要求母鸡有多少只,就要从一共的9只鸡里面去掉6只公鸡。所以要用减法计算。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1.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先看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列式解答。2.要求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3.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要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4求加法里的未知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列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2.感受求加法算式中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初步获得一些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3.在操作与交流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感受求加法算式中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初步获得一些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读儿歌,巧记10的组成。数一数,这个盒子有几个格子?盒子里又有几个桃子?盒子里有()个格子,已经放了()个桃子。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1.出示例4主题图,思考:再放几个是10个?列式为:8+()=10方法一:看图数一数再放2个是10个,()里填2。方法二:接着数一数从8接着数2个数是10,()里填2。方法三:想减法算加法10-8=28+()=102.试一试,在花坛左边添上几盆就和右边同样多?4+()=6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想想做做2.看算式,画画填填。3.连一连4.算一算,填一填。解决问题擦桌子的添上几人,就和扫地的同样多?擦桌子的添上几人,就和扫地的同样多?学习任务四:课堂总结,素养达标。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2.素养评价(1)自我评价(2)小组评价3.课后作业(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2)预习下一节。设计意图: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和对自己的评价,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板书设计】算式中,不知道的数就叫做未知数;求加法里的未知数,可以用看图数数、接着数去求,也可以用减法去求。【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animal friends Lesson 2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城镇化并购重组基金资金监管协议
- 《总复习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 Unit 3 Sports Lesson 2 Let's practic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年学习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方案 (合计3份)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乘法含答案
- 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 2025年度东莞市入学积分制教育培训机构招生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咖啡连锁店转让与区域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应届毕业生就业安置与跟踪服务协议
-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3课《国旗国旗真美丽》说课稿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查房课件
- GB/T 44255-2024土方机械纯电动液压挖掘机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 DL∕T 1785-2017 电力设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导则
-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英语》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融合教育完整版本
- 产品研发指导专家聘用协议书
- JT-T-1210.1-2018公路沥青混合料用融冰雪材料第1部分:相变材料
- 2024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参考答案
- DL-T5493-2014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年03月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系统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120人笔试历年典型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含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