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1.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C.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2.“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3.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4.第欧根尼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历山大大帝很想与他结识,多次派人去请他,他说:“雅典到马其顿,和从马其顿到雅典,距离一样。”第欧根尼这句话A.抨击了政府权威 B.渗透自然法精神C.维护了雅典民主 D.突显了公民意识5.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如曾国藩所说,“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外交方针的转变,表明A.洋务运动推动政府施政方针的改变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C.传统“夷夏”思想彻底被抛弃 D.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政治6.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石渠阁皇家图书馆召集萧望之、刘向等诸儒讲《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这主要体现了A.儒学对君权的制约 B.皇权专制不断强化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学术氛围宽松自由7.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8.“它的经济力渗透深广,它的军事武力征服各地;世界的绝大部分,都屈服在它的脚下。它的人口不断增加,增至全人类的三分之一。它的主要国家,更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舞台所在。”“它”具体是指何时的欧洲A.15—16世纪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9.古希腊文对历史的定义是“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下列符合这一定义的是A.《荷马史诗》《历史》 B.《史记》《历史》C.《汉穆拉比法典》《史记》 D.《吉尔伽美什》《史通》10.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新的国际格局建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有①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②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③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新发展④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做出贡献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新时期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是否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来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单纯从社会制度出发,不再简单以意识形态画线,不再继续划分敌、我、友”。决定新时期中国外交选择的根本因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B.单纯的意识形态画线C.和平外交的思想D.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2.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13.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14.如表是1780—1851年,英国某项商品的进口数量统计曲线。该商品最可能是A.茶叶 B.煤炭 C.棉花 D.羊毛15.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6.“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前12世纪B.前11世纪C.前10世纪D.前9世纪17.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三幅作品都体现了A.理性主义精神 B.现代主义精神 C.批判主义精神 D.现实主义精神18.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C.伏尔泰的思想D.孟德斯鸠的思想19.“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 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20.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包括①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②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③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④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这反映A.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B.十月革命改变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C.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D.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22.下列材料描绘的内容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3.据记载,1935—1942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150余家,平均每年建厂19个;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9家,1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资本总额5202万元,为民国前期新式工业资本总额的28倍。这表明抗战时期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B.抗日根据地建设效果明显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D.政府加大中西部发展投入24.民国初年,民族工商业向资本集团化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一些大的公司集团。如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荣宗敬、荣德生的荣氏企业等在民初都已发展为规模庞大的公司集团。这些集团的成立A.表明民族工商业经营环境根本改善B.有效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C.得益于当时政府政策的扶持与保护D.是应对军阀混战的自保举措25.“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这种机构设置始于A.秦朝 B.唐朝C.元朝 D.明朝26.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该文件的发布A.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B.配合了工业领域大跃进运动的展开C.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D.成为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27.1906年7月,中国福兴汽水公司特别刊登声明:“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故此特行出示声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本公司不能再为容忍,必须与彼等相见于法庭之上。”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B.民族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压制C.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D.恶性竞争导致民族经济破产28.武王灭商以后,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此外,还封纣子武庚禄父。从材料看,西周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A.开发国家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B.安抚旧贵族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C.勾连旧贵族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D.构成对殷人的合围之势提高王权29.从八大到十一大,新中国在对外关系布局中始终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放在首位。从十二大到十七大,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成熟、稳定的外交布局。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政策或方针是A.“一边倒” B.和平发展 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0.“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之地。”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非洲和美洲土著意味着灾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救济政策体系——摘编自范勇《宋代社会救灾制度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的启示》材料二晚清以降,出现了严重威胁社会安全的流民问题。晚清政府实施了一些救助措施如蠲缓(免征或缓征赋税)放赈等,但苦于国家财力支绌而贫苦无业之民却愈养愈多,深感“养民无术”。一些有识之士借鉴西方国家的救济经验,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端在于“有养无教”,并认识到“重教”在社会救济中的积极意义。当冯桂芬了解到荷兰设有养贫、教贫二局,极力主张摒弃中国传统的消极救济方式,学习西方“养教并重”的积极救济方式。1907年,晚清政府民政部门针对从前轻教养的弊端,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设立工艺所“兴养立教”,将“教养并重”推向全国。——摘编自岳宗福《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救灾政策的特点及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救灾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32.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材料二《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33.近代以来,人民主权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智愈开者,则其国势愈强,英、美各国是矣。民智之始何基乎?基于学校。民智之成何验乎?验于议会。夫学校与议会,相联络、相终始者也。故学校未成,智识未开,遽兴议会者,取乱之道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898)材料二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藉以破坏民国。──《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材料三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民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确立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具体主张。新中国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进行了哪些制度建设?(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体现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工业化实现,从而减少了机器的进口,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就对苏俄进行了技术封锁,故A项错误;1937年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正在缓解,故B项错误;机器进口量的大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时注意时间信息“1937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完成了工业化,因此减少了机器进口。2、D【解析】据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被称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故D项正确;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没有被否定,也是人类文明的构成部分,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借鉴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学生应该从世界的角度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开创人类文明的新道路”的结论。3、C【解析】
略【详解】工业化浪潮能影响到北美而无法影响距离更近的非洲,而北美的美国实行与欧洲同样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这说明制度对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4、B【解析】
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大帝的邀请,指出君主与个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是平等的,体现了自然法精神,B项正确;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居高临下的邀请,回复中体现了人文精神,针对的不是政府权威,没有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也没有突显公民参政意识,ACD三项错误。5、A【解析】
材料“守定和议,绝无更改”“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清政府的外交即曾国藩所谓……”体现出了清政府的对外议和的思想,而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对外主张影响到了清政府,故A项正确;B项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彻底”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没有学习制度,只是学习器物,排除D项。6、B【解析】
依据材料中“亲称制临决”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中的“制约”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选项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D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B。7、B【解析】
据材料“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可知,工人的阶级意识在增强,故B正确。材料只提及工人阶级维护阶级利益,未涉及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故A错。英国政党政治逐渐成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党制的逐步完备,故C错。此时的工人运动,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诞生的,故D错。8、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此时的欧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C正确;A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排除;18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排除;20世纪中叶,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D与材料不符。9、B【解析】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多次实地考察,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历史》的作者希罗多德曾遍游埃及、两河流域、黑海北岸,考查民情寻访历史遗迹,符合“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故答案为B项;《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排除A项;《汉穆拉比法典》不是历史著作,排除C项;《史通》是唐朝刘知己的史学评论著作,排除D项。10、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在新的国际格局建立中,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新发展,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做出贡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11、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后更加注重政策“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外交政策的出台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选项D正确;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选项B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和平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思想,并未发生转变,其并不构成影响外交政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12、D【解析】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故选D;材料只能反映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但并未体现中外对比,故A错误;商周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来源于工匠的生产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产物,故B错误;青铜器在当时主要作为礼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工具,C排除。13、D【解析】
根据材料“1854年6月”“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材料中的体制便利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从而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D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1854年6月”“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14、C【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780—1851年”可以联系此时间段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英国工业革命是以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而发明机器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英国大量进口棉花,纺纱织布,再将布运到世界各地销售,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所必需的原料,排除。15、A【解析】
根据材料“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C选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反映的是一种经营方式的改变,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6、B【解析】
材料“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反映的是武王伐纣,分封诸侯。结合所学,武王伐纣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即公元前11世纪,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17、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梅杜萨之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法国政府的无能,《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批判了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格尔尼卡》用立体主义的手法批判了法西斯和战争带来的灾难,所以三幅绘画都体现了批判主义精神,因此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并非三者的共性,排除。故选C。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法国大革命中民众直接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这一理论理论来源是卢梭倡导的“社会契约论”,即当君主统治严重违背人民利益时人民有权解除社会契约推翻君主统治,因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而非君主,所以答案选B,A虽然反对君权神授,但主张君主专制,C项主张开明专制,D主张三权分立。考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点评: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积极吸收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认为国王统治民众,管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他和民众所签订的一份契约,其实也就是人民将权力授予国王。因此“社会契约”思想不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观念,同时也能说明当国王统治不当时人民起来推翻国王统治的合法性,或者是人民革命的正当性。19、B【解析】
苏联援建的项目多布局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布局一方面迎合了资源的分布,有利于发展,另一方面布局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利于维护国防安全,故选B;东北只是布局地区之一,没有体现中心地位,排除A;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该布局兼顾资源分布与国防安全,并不仅仅是协调经济发展,排除D。故选B。20、B【解析】
从材料中的“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可以看出,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排除含有③的A、C、D项。21、D【解析】
材料“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表明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故D项正确;中国劳工的觉醒、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改变和民主、革命在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在材料未体现,排除ABC三项。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所说的“烧生铁精以重柔铤”,“以柔铁为刀脊”,对应的是将生熟铁一起冶铸的灌钢法,B项正确;①栏中“江南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挹且注”,相对的是唐代的灌溉工具筒车,而非翻车,③栏中“越窑”、“翠色”指的是青瓷而非白瓷,④栏中“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描绘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不是海上丝绸之路,ACD三项错误。23、C【解析】
材料表述的是抗战时期陕西的工厂数量及资本总额较民国前期有较大发展,陕西位于西部地区,因此能说明西部地区近代化建设的成就。故C项正确。材料仅记载了抗日时期陕西的工业情况,无法比较区琙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故A错误。抗日根据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主要在农村,而工业主要在城市,因此工业的发展不能说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陕西工业的发展,未体现政府的举措。故D项错误。24、C【解析】
民国初年,民族工商业公司集团能够建立与民国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C项正确;民族工商业经营环境并未根本改善,这主要是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现象与军阀割据混战无关,D项错误。故选C。25、D【解析】
天子直接管辖六部,这是明朝废除丞相之后出现的情况,选项D正确;秦朝没有六部,排除A;唐朝和元朝的六部隶属于丞相,排除B、C。26、A【解析】
由材料信息“1960年11月”“队(相当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等”可知,该文件的发布是为了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失误,这有利于扭转当时农村的经济形势,故A正确;大跃进运动的展开是在1958年,故B错误;农业生产的快速持续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错误。27、A【解析】
材料“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从侧面说明当时汽水在社会上销量较大,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故A正确;“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并不能说明其就是外国企业,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故C排除;材料中的福兴汽水公司并没有破产,故D错误。28、B【解析】西周分封这些人是旧贵族,分封旧贵族是安抚他们然后到达巩固西周的统治的目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次要目的而非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旧贵族与周天子不存在血缘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对殷人的合围而是安抚他们,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9、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由毛泽东时期的革命外交转变为新时期的“无敌国”的外交,中国的外交越来越成熟。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在国际交往中一直遵循这些原则,并把它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一边倒”是建国初期的方针,排除A项;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并非中国外交方针,排除B项;“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题干“一以贯之”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30、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成为连接欧、亚、美洲的桥梁,西欧人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但对于非洲和美洲土著却意味着灾难,①②④说法正确,B项符合题意;轮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500年前后的世界联系中不会轮船的身影,③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是错误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体系完备;救灾和防灾相结合;赈灾政策多元化;政府救灾为主;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成因:战乱较多,灾荒频繁;统治者注重社会稳定和社会控制;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影响。(2)演变:由“有养无教”到“养教并重”(或答:由消极救济到积极救济)。影响:推动中国救济体系近代化;客观刺激民间救济兴起;对后世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参考;利于引导国人学习西方。【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宋代救济政策体系”,有“灾前”、“灾时”、“灾后”三部分,可知其体系完备;由“兴修水利”,“完善粮食仓储”,“荒年募兵”,“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多方筹集赈灾经费”,“收养贫困人口,医治贫困病患,埋葬贫困死者”等信息,可知宋代救灾具有以政府为主,将防灾和救灾相结合,结合行政与经济手段,推行多元化政策等特点。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复杂,战乱较多,灾荒频繁,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比较注重社会稳定和社会控制,还有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成了宋代救灾的时代特点。(2)演变:根据材料二中“一些有识之士借鉴西方国家的救济经验,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端在于“有养无教”,并认识到“重教”在社会救济中的积极意义”,“主张摒弃中国传统的消极救济方式,学习西方‘养教并重’的积极救济方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救灾思想经历了由消极救济到积极救济,“有养无教”到“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培训
- 高中教师自我提升计划
- 班级特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计划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徐州工程学院《图形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饮料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三篇
- 预算执行总结报告计划
- 销售管理中的时间管理技巧培训
- 工业厂房拆迁改造工程合同三篇
- 从微电子器件到纳电子器件
- 大型造纸厂施工组织设计
- 九年级组工作计划5篇
- 主动脉夹层PPTPPT课件
- 标识标牌制作工艺流程
- 多维阅读第17级 Superkid Heroes课件
- 第14章单层工业建筑设计
- 铁路物资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y=a(x-h)2+k说课稿
-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
- 两部制电费计算公式附功率因数查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