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淮海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淮海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淮海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淮海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淮海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淮海中学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为2005年5月孟加拉国达卡数千穆斯林示威者要求美国惩办亵渎《古兰经》的美军人员。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古兰经》是孟加拉国的政治纲领B.孟加拉国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C.《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D.穆斯林凭借《古兰经》与美国抗衡2.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3.梁启超主笔《时务报》期间,该报销量几个月间即达到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严复也评价“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这表明A.近代报业开始在中国兴起 B.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主流意识C.大众传媒助推了思想解放 D.维新思想受到社会普遍欢迎4.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B.大力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5.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这表明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B.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6.观察如图,该漫画所反映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的广州 B.洋务运动时的天津C.“新政”期间的北京 D.进入民国后的上海7.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民族工业举步维艰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茂新和福新公司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英、法、南洋的新加坡、吕宋等地,每年出口量达五、六百万包。这表明当时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逆转 B.国内面粉生产技术不断创新C.政府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D.民族企业发展空间得到扩展9.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的建立者是A.赵匡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忽必烈10.如表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导致原料进口增加 B.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增强C.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 D.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11.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传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 B.汉代C.唐代 D.宋代12.“取借史家研究成果之理论,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并未预言某事将会发生之意。”王尔敏此话意在表明:A.论从史出 B.鉴往知来 C.以古鉴今 D.史由证来13.近年有报刊报道:“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的游客。……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这段话肯定了马克思A.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B.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深刻分析C.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D.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无私奉献14.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A.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教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现象15.如图所示矛盾由哪一场战争直接引发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16.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 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7.1931年9月25日,日本《读卖新闻》称“帝国政府于满洲并无领土欲求,我所期待的是帝国臣民安居乐业,以资本与劳力获得参加地区开发机会”。据此可知,这篇报道的实质是A.掩盖日本政府的侵略野心B.推脱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责任C.为全面侵华进行舆论宣传D.强烈反对对伪满洲国的批评18.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让他们在两国国籍中选择一个。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这一举措A.导致了同印尼关系的恶化B.反映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D.旨在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19.商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占卜显兆吉凶皆由他亲自制定,在甲骨文中的反映就是经常出现“王占曰”。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神权实际服务于王权 B.商王权力高度集中C.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D.君权神授思想盛行2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 B.中国 C.世界 D.宇宙21.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22.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21日宋美龄广播了蒋介石的《告印度人民书》英文稿。文中说,中印两国人民命运相同,因此应并肩作战。他同时要求英国能够“不待印度人民有任何的要求,从速赋予印度国民以政治上之实权”,使他们能发挥精神和物质无限之伟力。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反映了A.抗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英、印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C.远东事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D.中印对日作战已经转入反攻23.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规定科学家的最低工资为1200卢布,最高工资为4800卢布。同年,《关于改善科学家状况》还规定,供给科学家的口粮增加到500份,专家可以免去与自己业务无关的各种义务,如义务劳动和服兵役等。这些措施旨在A.调动科学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B.配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缩小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 D.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4.1912年元旦,发表在上海《申报》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A.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 B.维护了社会道德的底线C.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D.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25.东汉后期以来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然而世道颓废,名士们都“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身价"。这反映了东汉末期A.人才名与实相背离问题突出 B.道家思想受到大族重视C.儒家思想影响地方官员选拔 D.贵族阶层普遍崇尚技艺26.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于1791年颁布宪法,其中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A.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 D.否定了君主的专制统治27.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这反映出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 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28.近代西方人怀念古希腊、罗马,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罗马A.具有悠久的历史B.成为古代实践民主、法治的摇篮C.出现了梭伦、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D.扩张为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2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 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 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30.凡须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一致同意的每项命令、决议或表决(关于休会问题除外),须送交合众国总统,该项命令、决议或表决生效前,须由总统批准,如总统不批准,则按照关于议案所规定的规则和限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凡总统不批准的命令、决议或表决均不生效B.该规定充分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该规定起到了杜绝美国总统滥用职权的作用D.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力制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1940年6月3日,美国鉴于英法式器在敦刻尔克丢失殆尽,决定将首批军火以私营公司名义转卖给英法。11月5日,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为冲破法律障碍,说服国会和人民,他连续发表讲话。他说:“就是从美国防御的自私观点出发,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大英帝国保卫它自已。”1941年3月,《租借法草案》由总统签署生效,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品”。其适用范围后来逐渐扩大到40余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一个俄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摘編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租借法》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的影响。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诸里正(乡里管理户籍者)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各罪止徒三年。知情者,各同里正法。(不觉脱漏增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有文簿者,主典为首。佐职以下,节级连坐。)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剐籍、异财者,徒一年。——《唐律》卷十二《户婚》(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33.孔子应该是世界人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韩称孔子应是“世界人”汉字属东亚共同财产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赵东一最近出版《东亚文明论》一书。书中提出汉字属于东亚文明的共同财产,并强调东亚的几个国家同属汉字文化圈。赵东一在书中对东亚文明的儒、道、佛进行了说明。他在第一章就提出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孔子是哪国人?”他解释说,孔子原来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是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的时候了,为此东亚人应该共同努力,就像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一样。报道还称,赵东一在书中将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划为“东亚文明圈”成员,并表示东亚文明是所有“东亚文明圈”成员的共同财产。赵东一强调,虽然东亚各国还存在历史和领土纷争等政治问题,但通过共同制定大学课程和加强人员交流等,首先实现“东亚文化共同体”还是有可能的。——摘自2010年7月13日《环球时报》第3版(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如何从“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的?(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关于孔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孟加拉国信奉的伊斯兰教,《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C正确;孟加拉国的政治纲领并不是《古兰经》,A错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是沙特阿拉伯,B错误;材料是维护伊斯兰教尊严,不是利用《古兰经》抗衡美国,D错误。2、A【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3、C【解析】

梁启超主笔使得《时务报》畅销,严复也夸赞其“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可见梁启超通过《时务报》积极宣传维新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业开始在中国兴起,A项错误;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而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B项错误;维新思想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故选C。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主要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A项正确;发展“人民资本主义”、拓展世界市场和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做法,在此之前即20世纪中期美国就已经开始实施,不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才有的“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BCD三项错误。5、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指的是暴力革命。列宁提出“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表明巴黎公社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经验,故B正确;“唯一形式”说法绝对,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C错误;“完全接受”说法绝对,故D错误。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在民国建立以后,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中山装和旗袍,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时和“新政”时期,都不会出现售卖“中山装”和“新式旗袍”的现象,ABC三项错误。7、D【解析】

根据“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可知,材料反映了纺织分离的现象,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表现,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民族工业,A错误;孟买棉纱质优价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冲击了手工纺纱业,是造成“纺”“织”分离的原因,“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体现出“纺”“织”分离,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BC不属于实质,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联系所学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分析解答。8、D【解析】

本题以一战期间我国面粉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面粉不仅畅销国内。并且远销国外,说明民族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得到拓展,D项正确;材料现象虽有利于改变对外贸易的状况,但不能说明得到逆转,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市场扩展,不是技术创新,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态度,C项错误。9、C【解析】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故C符合题意;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故A不符合题意;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故B不符合题意;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义政策影响下,17—18世纪英国对欧洲大陆进口的制成品减少,原材料增加,进面促进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说明重商主义推动了制造业发展,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英国对欧洲大陆的贸易依赖在减弱,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体现了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无法得出对欧陆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的结论,故D项错误。11、B【解析】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属于“外儒内法”。符合材料“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B正确;A主张法家思想;C和D都是儒家思想。12、B【解析】

“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的意思是历史急要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又要研究影响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推断未来,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经济的不景气促使人们努力去寻找原因,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因此马克思成了“大明星”,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经济不景气”这一原因无直接关系,故AC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思想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4、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现象,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故选D;AC两项均不能体现社会底层民众的心理变化,而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故这两项均不是主要依据,排除;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甲午战争后登上政治舞台,但很快以失败告终,并未在近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取得较大的成效,排除B。15、B【解析】

图中所示是一战后的国际形势,即美国企图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谋求霸主地位,遭到英国的反对,且德国妄图复仇,法国希望严惩德国,B正确;普法战争与美国、英国无关,A错误;冷战发生于二战后,C与材料不符;二战后美国成为霸主,资本主义世界唯美国马首是瞻,D错误。1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其他学说并没有消亡,而是常被儒学借鉴和糅合,A项正确,B项错误;佛教不是由本土思想演化而来,C项错误;汉代已经建立儒学正统地位,D项错误。17、A【解析】

材料中《读卖新闻》表面上强调日本在满洲没有领土野心,但实际上妄图掩盖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东北,欲把东北变成其殖民地的野心,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题干中“实质”的要求,排除;九一八事变时,日本是局部侵华,还未发展到全面侵华的阶段,排除C项;当时还未建立伪满洲国,排除D项。18、D【解析】

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材料中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加入印尼国籍,目的就是发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D正确;据材料“1955年,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签订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可知,这是两国政府的约定,不会导致与印尼关系的恶化,A错误;据所学可知“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B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还主动劝说部分华侨放弃中国国籍”信息可知,不能增强华侨对祖国的认同,C错误。19、A【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商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负责吉凶的占卜,表面上看出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实质上是商王通过神权为王权服务的,故选A,排除C;商王实行内外服制度,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思想,D错误。20、B【解析】顾炎武提出“亡天下”是指民族危机下中国,“亡国”是指改朝换代,B正确;A错误;当时中国士大夫思想中还没有世界和宇宙的概念,C和D错误。2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权。所以选D。22、A【解析】

抗战时期中国领导人出访印度,强调两国合作,表明支持印度民族解放的外交立场反映出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英印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具体“远东事务”和“国际社会”的关系,C项错误;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刚刚成立,中印对日作战还不具备反攻条件,D项错误。23、A【解析】

苏俄的做法是优待科学家,这有助于调动科学家建设国家的热情,A正确;1919年尚未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B;对科学家的优待与缩小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无关,排除C;题干未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24、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祝词》提出不但要革新道德、学术,而且也要革新服饰风格,这表明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在此之前道德底线并未被突破;C、D两项都被包含在A选项中,不能全面的概括材料信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A【解析】

本题以古代选官制度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东汉后期以来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但“重德”竟最终演绎成重视虚伪与无用的道德行为,这说明汉末名士们名与实相悖问题突出,A项正确;“道艺”并非是指道家思想,B项错误;材料中的选才并非限于地方官员的选拔,且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影响,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说法过于绝对。26、C【解析】

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故选C;17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17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7、B【解析】

根据材料“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可知,执掌决策职能的中书省地位上升,封驳诏奏权力逐渐分散,说明君权进一步加强,相权受到削弱,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书省地位上升,没有体现中书省决策权扩大,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宰相权力的削弱,而不是其议政职能的加强,D项错误。28、B【解析】

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为人类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直接或间接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响,又对世界近现代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故B项正确。悠久历史不是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原因,A错误。杰出政治家和庞大帝国也不是导致西方人怀念根源,故C和D项错误。29、C【解析】

由材料“衷心归顺成藩属”“西洋番弟听朕诏”,说明太平天国将西方国家视为藩属国,继续坚持传统的宗藩外交,故C符合题意;传统的宗藩外交并非近代平等外交,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天平天国幻想英法代其推翻清王朝,故B不符合题意;天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西方国家的基督教存在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0、D【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制约,故选D项;A项表述不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的内容,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制衡,“充分体现”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杜绝”的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德国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猖獗,使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受到打击;二战爆发后,英法遭到重大失利;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威胁到美国的海外利益。(2)影响: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使受援国依赖于美国,加强了战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解析】

(1)依据材料“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来看,德国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猖獗,使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受到打击;依据材料“从美国防御的自私观点出发,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大英帝国保卫它自已”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爆发后,英法遭到重大失利,而且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