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单选题1.北宋仁宗宝元年间官吏达13445人,宣和年间官吏已达30000余人,而到了庆元年间更达40000人。北宋这一状况()A.导致财政负担重 B.完善了中央机构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提升了官员素质2.唐代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主要是因为()A.人口数量的增加 B.选官制度的改革C.政治环境的改变 D.经济结构的变化3.中国古代吏治腐败会出现花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最早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4.读图,下图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A.军事监察财政 B.财政监察军事 C.监察军事财政 D.财政军事监察5.宋与金政权之间民间往来十分密切,官方在边界“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材料中“场官”的主要职责是()A.领兵作战 B.维护贸易 C.批复奏章 D.强买强卖6.“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7.《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据此可知,三司设立的主要功用是()A.规范地方行政 B.分散中枢权力C.提升监察能力 D.抬高文官地位8.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状况的描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阁臣之职,止是票拟”②“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③“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④“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两府”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9.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A.没有增加政府的收入 B.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C.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 D.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10.宋朝文臣武将的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漫画反映出宋朝()A.实行崇武抑文政策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11.宋代,官员多数官与职分离,官员的本来职务,由另外被“差遣”的官员担任。同时,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宋统治者这样做的初衷是()A.分散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地方政府职能12.史载,王安石变法时期,青苗法规定“五户以上为一保”,即彼此先商量好要借多少钱,大家互相担保。但在执行过程中,官府却强令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等级民户摊派青苗钱。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富户。这说明()A.北宋守旧势力异常顽固 B.变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变法存在危害百姓现象 D.北宋朝廷无视民间疾苦13.《全宋文》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体制调整 B.科举制度完善 C.重文轻武国策 D.守内虚外策略14.962年,宋太祖下令,地方各州的死刑案件都要报告朝廷,由刑部复查。973年,朝廷委派通过科举考试被录取的文官出任各州管理司法的官员。这些举措旨在()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C.践行“重文抑武”方略 D.体现国家对立法重视15.南宋和金朝签订绍兴和议后,尽管宋金之间仍有零星的战争,但这在较长时间里维持住了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根据和议内容,南宋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之为()A.岁币 B.岁赐 C.岁贡 D.岁赏16.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各知府公事需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方可实行。此诏书旨在()A.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B.削弱州府权力C.把财政权收归中央 D.加强中央集权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相对落后的鲜卑族学习中原汉族,以谋求进步的一场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在政治上,改革依照已有官制传统,将官员按一定标准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种,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在经济上,将土地按功能分为桑田、露田两种。……同时在授还土地时对鳏寡孤独还给予适当的照顾。为了便于学习汉族,拉近与汉族世家大族的关系,孝文帝下令“拓跋”改姓“元”;“独孤”改姓“刘”等。孝文帝还曾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摘编自胡明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剖析》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三百二十八《安焘传》(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十月)时在京诸军出戍还营,教阅多废忘。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劝沮之,人人奋励。——(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据材料一回答这是什么改革?(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实质。(3)从材料三看王安石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4)综上所述,你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的编写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而且“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摘编自秦海霞《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和政治内容的把关。从195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教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威性、国家级的全学科教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摘编自郭戈《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国家统一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政治上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北宋统治有何影响?(3)宋仁宗是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后结果如何?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朝廷要诗赋而专考经义;熙宁八年(1075年),由王安石主持编纂的《三经新义》颁行全国,为士子应考所必读,但经义取代诗赋只是过渡阶段,王安石设想的最终目的是要取消科举考试,通过学校升贡来选拔人才。王安石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一道德”的高度,“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而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王安石认为以往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只会诵读章句、吟诗作赋。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他所急需的是能够经世致用的人才,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科学校逐渐设立。王安石希望士子们结合现实,探究其中的经邦济世之道,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谈。——摘编自《王安石的科举改革与北宋古文运动关系疏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科举改革的目的及其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安石科举改革进行整体评价。
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人们对当兵有不同的态度,总体来看唐朝较为重视,宋朝相对较为轻视,这与宋朝采取的崇文抑武的政策有关,反映了宋时期政治环境的改变,C项正确;宋朝相较唐朝人口数量增长,但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唐宋两朝的选官制度都是科举制,排除B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故选C项。3.答案:D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据图可知此为北宋的中枢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财政;枢密院掌军事;台谏(御史台和谏院)掌监察,故D项正确。A,B,C项对应错误,均排除。5.答案:B解析:设在宋金边界的“场官”管理的是榷场事务,榷场是宋金之间进行经贸往来的场所,所以“场官”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贸易,而非领兵作战和强买强卖,故选B,排除AD;批复奏章是皇帝和中央决策机构的权力,排除C。故选:B。6.答案:B解析:由材料“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可知,作者主要肯定了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B项正确。“澶渊之盟”不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说明“澶渊之盟”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不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排除C项;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7.答案:C8.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宋、明、清(中国)。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阁臣之职,止是票拟”是明朝的内阁;②“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唐朝的三省六部;③“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是清朝的军机处;④“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两府”是宋朝的二府。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9.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可以看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强制的现象,官员从中获利,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项正确;材料中韩琦没有青苗法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观点,韩琦主要表达出青苗法在实际过程中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青苗法对农民管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D1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官员多数官与职分离”“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及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通过官职分离和分割权力的方式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分散地方权力是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方式,A项并非目的,排除A项;分散权力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项;官职分离和分散地方权力并非为了完善地方职能,而是通过分散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地方官府想方设法地多放贷款,多收利息,不惜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收钱时若贫户无力偿还就向富户索取,将贷款的负担转嫁给富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危害百姓现象,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守旧势力对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故排除A项:材料现象说明青苗法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故排除B项;青苗法的实施背离了其初衷,并非宋廷无视民间疾苦,故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政治制度。选择A:据“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和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方式来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有关,属于政治体制的调整。排除B:材料主要涉及宋朝的冗官现象,科举制度完善与冗官现象的出现无直接联系。排除C:重文轻武不一定会造成冗官现象。排除D:守内虚外和冗官无关,宋朝冗官主要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的。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地方各州的死刑案件都要报告朝廷,由刑部复查”、“由朝廷委派通过科举录取的文官出任各州管理司法的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有利于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权力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重文抑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权力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南宋和金朝签订绍兴和议后;南宋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可知,反映的是南宋对金称臣的历史信息,南宋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辽宋“澶渊之盟”规定宋辽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排除A项;西夏对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排除B项;岁赏主要指古代中原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一种手段,排除D项。故选C项。1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通判是宋代在地方设置的监督知州的官员,其职责是防止地方官员专权,“各知府公事需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方可实行”,目的是防止地方专权,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宋朝为了防止武将干政而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派文官担任地方官员,此诏书涉及知州和通判的关系,但未涉及武将权限问题,排除A项;设通判主要是为了监督知州,州府的权力并没有被削弱,排除B项:将财权收归中央的是设诸路转运司通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排除C项。17.答案:(1)商鞅变法(2)内容:进行官制改革;推行均田制;改汉姓;讲汉话。实质:少数民族领袖实施的封建化改革(3)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4)改革应当顺应历史的潮流;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解析:(1)改革:根据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可以判断出是商鞅变法。(2)内容:根据材料“改革依照已有官制传统,将官员按一定标准分为九品”可归纳出进行官制改革;根据材料“将土地按功能分为桑田、露田两种”可归纳出均田制;根据材料“‘拓跋’改姓‘元’”可归纳出改汉姓;根据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归纳出讲汉话。实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运动。(3)成效:根据材料“中外府库,无不充衍”“上初置内教场,训练有法”可归纳出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4)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改革应当顺应历史的潮流;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18.答案:(1)背景:宋代重文统治政策和科举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理学的兴起发展,儒学的世俗化、平民化;印刷技术的发展。(2)意义: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彰显社会主义与制度优越性;为后来的教材编写提供经验借鉴、人才基础。解析:19.(1)后果:军队战斗力削弱;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积贫积弱”)(2)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半柔性到柔性器件用于安全监测与伤口治愈研究》
- 插秧机课程设计
- 《支付宝盈利模式研究》
- 相架角板课程设计
-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 《污损脱附型防污涂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 液压课程设计吧
- 瑜伽呼吸放松课程设计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松鼠驯养训练课程设计
- 长笛演奏风格探析课程设计
-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 电影第一出品单位变更协议模板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3瑞幸员工合同协议书
- 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带答案)
- 大气数据测试仪校准规范
- 升降柱 施工方案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