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1.1938年3月,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整理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筑铁路、公路,加辟航线”。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这些举措()A.表明抗战战略相持阶段已经到来 B.体现了国民党持久抗战的意图C.反映出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 D.保障了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2.1937年至1944年夏,八路军、新四军以不足全中国抗日兵力6.7%的力量,抗击了64%的侵华日军,消灭90多万的日伪军。材料表明()A.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取得了巨大胜利C.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得以初步形成 D.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3.日记作为第一手史料,不同于出版的书籍,除能反映撰写者的性格外,还能反映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1948年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没)之命运。心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沦陷 B.东北全境即将解放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D.基本解放华北地区4.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了日本()A.重视与英美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反共掩饰侵华战争的意图5.据下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表(部分)时期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上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翻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A.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农民的根本利益C.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D.巩固和发展根据地6.1938年,周恩来撰文说: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谘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他的主要意图是()A.纪念辛亥革命胜利 B.实现国共两党合作C.加强抗日力量联合 D.宣传革命统一战线7.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发生在抗战的防御阶段 B.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D.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8.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使日、伪军的兵力深陷在敌后战场上。用毛泽东的话说:“敌人原欲摧毁敌后战场,再攻正面战场,但是不可能了,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这反映出()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9.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图所示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政权形式是()A.苏维埃政权 B.军政委员会 C.边区政府 D.人民政府10.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方面不断制造蒋介石被杀的谣言,蒋介石活着的消息公开后,依然没有停止。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日本()A.情报搜集工作滞后 B.意欲乘机占领东北C.为营救蒋介石造势 D.企图加剧中国内战1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国民党领导人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2.中共中央进驻陕北初期,可供参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很少,而且多为外文书籍。1939年2月,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将马克思主纳入学纳入干部教育课程,并主持编著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一时间带有中国本土话语的哲学著作纷纷问世。这一变化()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更新C.提升了根据地民众的文化素养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13.《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年满16岁的,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之区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A.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B.奠定人民共和国理论基础C.作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 D.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1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阶段。下列发生在“局部抗战”阶段的是()A.中共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B.中共组织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C.中共积极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1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八一宣言”的号召动员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6.自2017年春季起,中小学现行统编历史教材都采用了“抗日战争十四年说”,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这就进一步强调了抗日战争()A.国共合作的合法性 B.中国抗战的正义性C.中共抗战的艰巨性 D.民族抗战的整体性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处理世界问题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但在东方利益上,英、法支持日本的要求,自不待言,英首相甚至说英日关于同意日割占山东的谅解协定是神圣的。威尔逊为了能通过他的国联盟约同日本作了交易,把中国当做牺牲品。(1919年)4月30日“三巨头”在没有中国代表团参加的情况下,大会最后通过了日本代表提出的对德和约中的山东条款。——摘编自杨公素《中华民国外交简史》材料二三大盟国(中、英、美)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了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据《开罗宣言》(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在处理世界问题上”提出的方案。当时英、法、美三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英、美两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8.[抗日战争与根据地廉政建设]材料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虽然实现了向抗日转向,但是其政治腐败、官员腐化问题仍然难以遏制,成为了实现凝聚全民族抗日力量的一个严重障碍。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郑重提出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根据地先施行,然后再按照民主政体要求,逐步改造国民党这个专制政体,最终建立民主廉洁政府的目标。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推行了“精兵简政”政策,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降低行政成本。在思想界,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强调改进干部作风要特别注重克服“发财思想,贪污腐化思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大力倡导模范践廉,在政权建设上注重制度约束,通过加强财经审计监督,颁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法律文件,扩大监督主体,形成各级参议会监督、群众监督、政府机关内部监督等监督体系等措施,完善廉洁政府的制度保障。在延安时期,对廉洁政府的构建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摘编自魏继坤《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开展根据地廉政建设的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和中国西部的工业不是政府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不是沿海沿江地区工业向西部的拓展和转移,而是沿海沿江工业较发达地区来必避免占领而发生的带有明显避难、位移和抗敌性,是靠“战争之手"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这种特殊性虽然可以一时刺激西部地区的近代工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可能正常、稳定和有步球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抗战时期西部工业发展虽有虽有战争强化的假本繁荣,但也推动社会进步,为日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创设一些条件和留下一定的基础,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摘自《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还及其对大后方工业的影响》(诸葛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井销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历史作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在这次事变(九一八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统治的争斗……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材料二: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指出:“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摘编自《八一宣言》材料三: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同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事宜,同意“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基本主张,并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保证。为了尽早实现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还主动积极动员国民党内各种势力停止反蒋,一致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得以实现。——摘编自王凤志、钱家慧《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所作的努力,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的抗战。选择B:根据材料“193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和内部资源的调配,体现了国民党持久抗战的意图。排除A: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材料中的内容是国民政府发展交通事业,并非实行经济统制。排除D:保障后方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作用,而材料仅涉及交通运输。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选择A: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在抗战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与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排除B:中共主要是领导敌后战场作战。排除C:C项指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D: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进程。选择B:据材料“1948年”“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没)之命运”并结合所学可知蒋介石担忧的是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东北守军基本将要被全歼,说明东北全境即将解放。排除A: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在194?年6月,时间不符。排除D:华北地区的基本解放是在平津战役胜利后,且与材料中“东北全军”的说法不符。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选择D:依据材料“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东亚”可知松井石根假借反共产主义、维护东亚和平,掩饰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排除A:从这一声明无法得出日本重视与英美保持友好关系。排除B:题干并未涉及日本对西方媒体的看法。排除C:材料中松井石根的言论意在美化日本的侵略行径,并非真正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选择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这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以争取农民对红军的支持;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以团结各阶级支援抗战;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这时期的土地政策是“耕者有其田”,以争取农民对解放军的支持;由以上可知,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择C:“孙先生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联合多方的革命策略表达肯定,意在强调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排除A:材料中周恩来是借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采取的措施表达联合抗日的重要性,而非纪念辛亥革命胜利。排除B:1938年,国共两党已经实现合作。排除D:革命统一战线不符合材料时间,本题时间中建立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选择D:由图片及其图例可知抗日战争期间的这次战役发生在华北地区,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据此可知这指的是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打破了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排除A:百团大战发生在战略相持阶段,而不是防御阶段。排除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而不是百团大战。排除C: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是太原会战,而不是百团大战。8.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根据材料“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深陷在敌后战场”“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游击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D项正确;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表述正确,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抗战初期的主战场是正面战场,排除B项;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9.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陕甘宁”“冀鲁豫”“晋察冀”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根据地都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政权形式是边区政府,因此C项正确。10.答案:D解析: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193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B项;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通过的十大纲领和决定,标志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并结合所学可知,党在延安时期哲学教材的问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党的七大,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非中国传统哲学,排除B项;材料提及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干部,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普选制,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故选A项;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排除B项;中共设立边区政府,作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排除C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阶段的区别。选择C:局部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前,1936年西安事变属于局部抗战阶段。排除A: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是在全国抗战阶段。排除B、D: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中共开展百团大战,1945年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时间上都属于全国抗战阶段。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共政策调整。选择B:据材料信息可知,瓦窑堡会议中决定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变化是因为日本侵略推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排除A: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C:“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1日发表的,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这一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与材料时间不符。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十四年抗日战争。选举D:中小学现行统编历史教材以“抗日战争十四年说”取代八年抗战的说法,意味着增加了局部抗战的内容,使得抗战历程更加完整,所以能够更加鲜明地体现民族抗战的整体性。排除A:国共合作的合法性不影响抗战的时间长度。排除B: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不影响抗战的时间长度,无论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都是正义性的。排除C:抗日战争不是只有中共参与,拉长时间不是为了强调中共抗战艰巨。17.答案:(1)方案: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实现世界和平,以维护各国的主权与利益。对华政策:牺牲中国的殖民政策。(2)变化:材料一是牺牲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满足日本的侵略扩张欲望;材料二则表明要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要求日本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原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18.答案:(1)⑴国民党腐败问题严重,不利于团结抗战⑵洛川会议提出建立廉洁政治⑶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2)中国共产党开展根据地廉政建设有利于团结国民党进行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降低行政成本,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之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要从这几个角度作答,首先是团结国民党继续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后考虑行政成本问题,要降低成本。(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结合抗战的背景得出有利于团结国民党抗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结合政建设属于民主政权建设,得出有利于巩固发展抗日民主,为之后的政权建设提供借鉴。19.答案:(1)原因:①在大后方(内地)重建国防工业基础,以支持抗日战争;②在大后方(内地)迅速建设新工业基础,以支持战时中国经济。(2)作用:①促进了大后方(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②为大后方(西部地区)迅速建立起工业基础准备条件和奠定基础;③有利于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④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解析:(1)据材料“而是沿海沿江工业较发达地区为避免占领而发生的带有明显避难、位移和抗敌性,是靠'战争之手’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内迁是在战争的特殊背景下,一方面为重建国防工业基础抗日需要,另一方面是发展内地工业,支持战时中国经济的需要,可得在大后方(内地)重建国防工业基础,以支持抗日战争;在大后方(内地)迅速建设新工业基础,以支持战时中国经济。(2)据材料“虽然可以一时刺激西部地区的近代工业的发展”可得促进了大后方(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为日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创设一些条件和留下一定的基础”可得为大后方(西部地区)迅速建立起工业基础准备条件和奠定基础;结合所学,近代以来中国工业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工业内迁到西部地区增强了内地的工业发展,可得有利于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结合所学,此时处在抗战期间,工业内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业被日军占领,得以继续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可得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20.答案:(1)变化:从反蒋抗日到主张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背景: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2)努力:积极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改编红军;动员国民党内的各种势力一致抗日。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候,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从国家与民族大局出发,及时调整抗日方针,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这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根本的保障。(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本题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