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富阳区重点名校初三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文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下列关于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幼根的生长只依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C.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D.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种子2、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毁坏了鬼针草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C.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D.帮助鬼针草传粉3、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出球小动脉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都含有尿素B.大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C.重吸收作用发生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D.在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4、从目镜中看到物像是()A.缩小了的倒像 B.缩小了的正像 C.放大了的倒像 D.放大了的正像5、下列实例与运用的生物技术匹配正确的是()A.“多莉”羊的诞生一转基因技术B.太空南瓜的培育一组织培养C.酸奶、泡菜的制作一发酵技术D.试管婴儿的培育一克隆技术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C.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了神经D.神经元的突起末端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7、“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城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每个城里人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A.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B.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D.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8、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B.遗传和变异现象不能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C.遗传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D.变异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上出现9、黄瓜以其色泽翠绿,肉质鲜嫩,清脆爽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黄瓜的花为单生花B.结不出果实的黄瓜花都是雄花C.黄瓜的植株为雌雄同株植物D.黄瓜花的传粉需要依靠昆虫等动物的帮助才可能完成10、“引体向上”是一项体育运动。下列关于人完成该项动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C.需要多系统的配合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11、小玉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后,判断这个细胞是植物细胞。他作出此种判断的依据是()A.有细胞壁.叶绿体 B.有细胞壁.细胞膜C.有细胞质.细胞核 D.有细胞膜.细胞质12、下图的A~D中,最能体现细胞分化的是()A.A B.B C.C D.D13、通过以下植物器官繁殖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马铃薯的茎B.玉米的种子C.椒草的叶D.番薯的根14、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里有脊柱C.体表包着坚韧的外骨骼D.足触角等分节15、下列四幅图线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C. D.16、下列关于人在吸气时膈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膈肌舒张,膈顶下降 B.膈肌舒张,膈顶上升C.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D.膈肌收缩,膈顶上升17、小明同学建立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图(见下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哪类植物()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C.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18、在探究菜青虫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是操作过程是()A.对菜青虫从卵开始隔离饲养B.直接使用从野外捕来的幼虫C.实验叶片和滤纸片应当一样大D.最好将其先饿饲一段时间19、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B.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D.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0、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水循环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D.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只在白天进行21、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A步骤1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B步骤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C步骤3在一个培养基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D步骤4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A.A B.B C.C D.D22、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分别是()A.肺静脉和肺动脉 B.肺静脉和主动脉C.主动脉和肺静脉 D.下腔静脉和主动脉23、同在一个草场,牛吃草长牛肉,羊吃草长羊肉。牛和羊吃了同样的食物确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其根本原因是(遗传和变异)()A.牛和羊的新陈代谢方式不同B.牛和羊的消化吸收功能显著不同C.牛和羊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D.牛和羊的细胞大小和形状不同24、如图为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B.若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的物体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D.刚从电影院出来时,瞳孔由小变大25、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B.细胞数目增多C.细胞体积增大D.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26、墨西哥、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本世纪初曾经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研究表明,该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侵入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称为抗原B.将患者进行医学隔离治疗,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C.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这一行为只能预防消化道传染病,而对预防流感这类呼吸道传染病是无效的D.甲型H1N1流感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特点27、近年来多地PM2.5指数较高,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B.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非雾霾天气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D.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28、下列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是()A.绿孔雀 B.褐马鸡 C.野鸭 D.麻雀29、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是白细胞的500﹣1000倍,个体比白细胞小,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人血涂片,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为了能观察到白细胞,应进行的操作是()A.移动载玻片B.放大光圈C.调节反光镜D.换上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30、血液流经后,血浆中的代谢终产物都会减少的一组器官()A.心脏和肺B.大肠和胃C.肾脏和肺D.肾脏和大肠31、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32、桃花开花时期,如果遇上连绵阴雨,结果率会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传粉不充分B.光合作用不充分C.呼吸作用不充分D.肥料吸收不充分33、毛桃个小味差,水蜜桃个大味甜,桃树种植户将一段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所结果实的情况是()A.接穗上只结水蜜桃 B.接穗上既结水蜜桃又结毛桃C.接穗上只结毛桃 D.砧木上只结水蜜桃34、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移植前须做配型实验,配型成功方可移植.从免疫角度来看,被移植的器官属于()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疫苗35、上世纪中叶,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DDT,致使DDT进入海洋,并在很多海洋生物体内积累。根据食物链的积累作用,下列处于同一食物链的生物体中,DDT含量最高的是A.浮游植物B.企鹅C.浮游动物D.鳞虾36、“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飞沫、粪便污染的手、毛巾、食具等日常接触传播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据专家介绍,由上述病毒引发的病人康复以后会具备相应的免疫力,但还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引起手足口病的EV71病毒属于的_____,患病的婴幼儿属于_____。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这属于_____;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_____。若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研发成功,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的注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_____,它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银海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封锁令,对非洲猪瘟疫区进行封锁,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简称: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传染人,但对猪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由于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研发出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据资料可知,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_____,它没有细胞结构,必须_____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非洲猪瘟的猪属于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对养猪场进行高温消毒属于_____。如果以后成功研发出非洲猪瘟疫苗,人们可通过给猪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进入猪体内的疫苗相当于_____,猪将获得_____免疫。38、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个鸡蛋、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______。(2)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_________,淀粉在小肠内被消化成_______后进入血液。(3)图中,气体b是___________,它在人体血液中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运输。(4)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我们的呼吸会加深加快,对此起调节作用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5)如某人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红细胞,可能是图中A_________作用异常所致。39、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2)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____。(3)比较B和E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____;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4)动物C在个体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____。(5)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6)动物F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7)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0、图中甲为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图,乙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甲图中,②模拟的器官是_____,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乙图中,⑤表示的结构为_____。当④处丁_____状态时,表示吸气过程。当吸气时,图中⑤都鼓了起来,空气中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图中⑤,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山体外。整个过程中,血液变化是由_____。
参考答案1、A【解析】
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种子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伸长,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详解】A.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苗的根,正确。
B.幼根的生长是依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错误。
C.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叶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错误。
D.雌蕊中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错误。
故选: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2、B【解析】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④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2)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必须借助动物、风等来传播种子: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实际上是帮助鬼针草传播果实、种子。【详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针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故选:B。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传播途径多,它们的形态结构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B【解析】从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含氧量没有减少,仍然是动脉血)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是因为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滤过到了肾小囊腔内.而出球小动脉中含有的尿素等废物与入球小动脉中的差别不大,A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都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B错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会发生重吸收作用,C正确;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D正确4、C【解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详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故选C。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
(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2)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3)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4)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详解】“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不是转基因技术,A错误;
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属于改变生物的基因进行育种,B错误;
酸奶、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获得的,因此采用的是发酵技术,C正确;
“试管婴儿”的诞生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属于有性生殖,而不是克隆技术,D错误。掌握常见的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例子,注意搜集相关的资料。6、A【解析】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据此解答。【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故A错误;B、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故B正确;C、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故C正确;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D正确。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B【解析】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人类的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详解】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空气,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A不符合题意;
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B符合题意;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C不符合题意;
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D不符合题意。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8、A【解析】试题分析:遗传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一种遗传现象;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的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运用概念去判断生物的基本现象。9、B【解析】试题分析:一朵花种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两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叫单性花,单性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的雄花.在花的结构中只有雌蕊的子房才能够接出果实和种子,雄花不能结果俗称谎花,黄瓜属于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结不出果实的黄瓜花不一定都是雄花,有可能是雌花,雌花如果没有经过传粉、受精也不会结出果实。考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10、A【解析】试题分析:A、做“引体向上”时,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的协作完成,A错误;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正确;C、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11、A【解析】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所以说动植物细胞的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所以小玉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她判断该是植物细胞,作出判断的依据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两个结构,故A符合题意。12、D【解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ABC表示细胞分裂、D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详解】图中ABC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ABC表示细胞分裂过程;D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D表示细胞分化过程。所以最能体现细胞分化的是D。D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特点。13、B【解析】试题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受精卵的形成,马铃薯的茎、椒草的叶、番薯的根,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无性生殖,玉米用种子,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有性生殖,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有性生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14、B【解析】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为无脊椎动物。【详解】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节肢动物的背部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符合题意。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5、B【解析】试题分析:。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当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故选项B符合题意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16、C【解析】试题分析: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考点:呼吸运动。17、D【解析】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甲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乙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是蕨类植物;丙有茎和叶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是苔藓植物。考点:植物的分类18、B【解析】试题分析: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两块滤纸的大小、性状、颜色要相同;要在同一时间、地点(或者环境)做实验;做重复实验等.解:A、对菜青虫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A正确;B、直接使用从野外捕来的幼虫,不能说明菜青虫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B错误;C、实验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目的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叶片的性质不同,其它皆相同,C正确;D、将其先饿一段时间有利于菜青虫取食,如果不饿取食行为不明显,影响观察,D正确.故选B.考点:探究菜青虫取食的特点.19、D【解析】
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详解】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A错误;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因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①,减弱呼吸作用②,C错误;①光合作用和②呼吸作用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0、D【解析】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A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正确;C、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去,C正确;D、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以及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D错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直是重要的考点,要理解掌握。21、B【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A、由表内步骤1可知,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B、由步骤2可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故B符合题意。C、由步骤3可知,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这是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故C不符合题意。D、由步骤4可知,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是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探究蚂蚁的行为,中等题,属于理解层次。22、A【解析】
(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房连的是静脉血管、心室连的是动脉血管,简称:“房连静、室连动”。【详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见,“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该血管是肺静脉;“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该血管是肺动脉。故A符合题意。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3、C【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牛肉是牛细胞内的决定牛肉的基因控制的,羊肉是羊细胞内的决定羊肉的基因控制的。据此回答。【详解】牛和羊新陈代谢方式与性状无关,所以不符合题意;牛和羊消化功能与性状无关,所以也不符合题意;牛和羊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决定肉质的基因不同,所以牛和羊的肉质不同,符合题意;牛和羊的细胞大小和形状不同不能决定牛和羊的性状,所以也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故选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4、A【解析】
图中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详解】A.1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若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A正确。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过度变凸,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不易看清远处物体,2晶状体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有折光作用,B错误。C.4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视觉,C错误。D.从漆黑的电影院出来时,人的瞳孔应该是由大变小,以减少眼睛进光量,D错误。故选:A。掌握眼球主要结构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25、D【解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详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进一步构成植物体.
因此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
故选D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共同结果.26、C【解析】试题分析:侵入人体的甲型HIN1流感病毒可以称为抗原,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A不符合题意;将患者进行医学隔离治疗,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B不符合题意;手可能会成为病原体的载体,从而通过手到达健康人.洗手,这一行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能预防消化道传染病,也能预防流感这类呼吸道传染病,C符合题意;甲型HIN1流感属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D不符合题意。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特点。27、B【解析】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A正确;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它的含量与雾霾天气无关,B错误;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C正确;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D正确。28、B【解析】试题分析: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我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左右。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考点: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29、A【解析】试题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具有细胞核;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据此解答.解: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而白细胞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万﹣﹣30万个.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视野中观察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所以,放大光圈,调节反光镜,更换高倍物镜都没有用,只有移动装片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故选A考点:观察血涂片.30、C【解析】
排泄的三条途径,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解答。【详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故选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排泄的三种途径。31、C【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详解】由分析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不是叶绿素,A错误;由分析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B错误;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成植物体的自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同时释放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C正确;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所以应合理密植,D错误。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2、A【解析】
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详解】桃花是虫媒花,桃花开花时期,如果遇上连绵阴雨,导致蜜蜂等昆虫外出活动减少,以及花粉被雨水冲落等原因,从而降低了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桃花开花时期,如果遇上连绵阴雨,结果率会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传粉不充分。人工辅助授粉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33、A【解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能保持接穗性状的稳定。【详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将水蜜桃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毛桃的砧木上,接穗上只结水蜜桃。故选: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嫁接能保持接穗性状的稳定。34、A【解析】试题分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移植到人体内的植入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故选A。【考点定位】理解掌握抗体、抗原的概念和特点。35、B【解析】选项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鳞虾→企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企鹅。因此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企鹅。36、病原体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抗原特异性免疫【解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EV71病毒能使人患病,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该病的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病的婴幼儿属于传染源。(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3)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若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研发成功,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抗原,它只对“手足口病”疫苗病毒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7、非洲猪瘟病毒寄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抗原特异性【解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是易感人群。【详解】(1)据资料①可知,非洲猪瘟的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2)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所以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非洲猪瘟的猪属于传染源。(3)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封锁、扑杀”属于控制传染源,对养猪场进行高温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如果以后成功研发出非洲猪瘟疫苗,人们可通过给猪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进入猪体内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猪体后,会刺激猪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非洲猪瘟病毒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猪将获得特异性免疫。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免疫的功能和特点可正确解答。38、水、无机盐、维生素口腔葡萄糖氧气氧合血红蛋白线粒体脑干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解析】分析:(1)淀粉在口腔能进行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淀粉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葡萄糖,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Ⅰ是原尿,A肾小球,B肾小管,Ⅱ是尿液。解答:(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2)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a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3)图中气体b是氧气,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这是因为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是在细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处理个人劳务合同3篇
- 2025年浙江嘉兴市海宁市城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鞋类产品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健康保险连带担保协议4篇
- 2025年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个人果园生态旅游开发与承包经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贷款担保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门窗五金件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办学校学生宿舍维修与设施更新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门禁系统节能环保改造合同文档4篇
- 第22单元(二次函数)-单元测试卷(2)-2024-2025学年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含答案解析)
- 蓝色3D风工作总结汇报模板
- 安全常识课件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江苏省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表格型解题技巧讲解(含练习题及答案)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保安公司市场拓展方案-保安拓展工作方案
- GB/T 15843.2-2024网络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2部分:采用鉴别式加密的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