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7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时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6百家争鸣;7~8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聊城调研)《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 ()。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 B.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完成中国第一次文明转型,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铁犁牛耕等新生产工具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答案为A。答案A2.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知B项正确。答案B3.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说明 ()。A.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解析春秋末年,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轮番称霸,A不正确。当时“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C不正确。社会大变革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思想界十分活跃,D不正确。孔子之所以不被重视,主要在于其思想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选B。答案B4.(·泰安调研)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解析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符合庄子的为人处事的原则。答案B5.(·青岛开发区月考)“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材料强调: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是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答案A6.(·潍坊调研)“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持这一观点的人物是()。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黄宗羲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节选自《孟子·离娄下》,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所以选B。答案B7.(·日照模拟)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解析本题以孔子在历代王朝的地位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答案C8.(·广州摸底)“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荀子发展的儒家思想解析据材料“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可知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从此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答案CB组提升练9.(·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三次模拟)“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饰邪》)“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罚敬信,民虽寡,强。”(《六反》),这两段材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法治强国思想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解析材料强调赏罚分明,符合法家思想。答案B10.(·潍坊调研)“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持这一观点的是 ()。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董仲舒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视父子兄弟与君臣犹己之身,即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这正好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故答案为A。答案A11.(·青岛调研)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故答案为D。B项说法材料无体现;C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答案D12.(·日照调研)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1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吸纳道家、法家等思想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新儒学倡导“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不敢废汉而自立……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名义”应主要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故答案为A。答案A13.(·青岛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近现代西方哲学史》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1)如果要探究材料一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问,可以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宗教因素等方面加以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直接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文化交流、思想解放、思想武器等方面加以归纳。第(3)问,可以从思想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等角度加以归纳。第(4)问是开放式试题,对于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相互借鉴,平等对待,继承发展,不断创新。答案(1)方面: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立场与愿望;耶稣会传播环节及其影响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2)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言之有理即可)(3)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答出两点即可)(4)处理:不同文化应相互学习借鉴,平等对待,共同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14.(·陕西五校联考)《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了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体措施回答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做法。第(2)问,根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