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英国《每日邮报》2019年7月17日报道: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了《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自2015年以来,全球饥饿人口已经持续上升了3年。2018年,全球有超过8.2亿人营养不良;非洲情况尤其令人不安,那里的饥饿率持续上升。在东非,约有30.8%的人口营养不良,是世界上饥饿率最高的地区。在亚洲,也有大约12%的人口正在面临饥饿。1导入新课1.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尚品格的写作方法。3.学习袁隆平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学习目标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段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1导入新课学习人物通讯“写了什么”: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怎么写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为什么写”:培分析理解能力本文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为虚,“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这里特指稻谷丰收,突出了袁隆平的科学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为实,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及其所获得的奖项。题目解说写作背景

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2021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年世界粮食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81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

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沈英甲发表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走进文本:概括典型实例及理解袁隆平的精神品质。

阅读课文,了解文中的典型实例。结合文本中的四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写了袁隆平哪些典型事例?概括典型事例一般方法

要素归纳法: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事篇目人物人物身份选取的典型事例人物精神品质作者倾向《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农业科学家1.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认真严谨一丝不苟2.挑战无优势论,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3.写信反驳“三不稻”,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高质”坚持真理实事求是4.做梦、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心怀天下,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高度赞扬袁隆平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劳动品质。请同学们梳理典型事例,概括人物精神品质,填写以下表格:2.根据以上筛选、概括的信息,用两到三个恰当的形容词完成下面的填空: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

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

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

的寻梦者。喜看稻菽千重浪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严谨认真的实践者坚持真理的捍卫者创新韧性的研究者心怀天下的寻梦者工作态度道德操守学术品格理想志向(1)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2)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3)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4)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一系列动词突出表现袁隆平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2诵读感知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这一过程说明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发现特异稻(欣喜)-一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一分析研究(自信)-一发现真理(收获)。2诵读感知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2诵读感知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第三部分“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围绕什么来写?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部分说明了袁隆平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来写。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2诵读感知面对谣言,袁隆平持怎样的态度?面对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这封信最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用事实,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充分地否定了那些谣言,捍卫了事实和真理。2诵读感知第四部分“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本文多处运用数据,请找出来并谈谈他们的作用。

这些准确的数据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2诵读感知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3深入探究“怎么写的”: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3深入探究要点一:细节描写比如“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的观察起来”,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其他比如: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3深入探究要点二:具体、典型的事例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3深入探究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要点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3深入探究要点二: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事不断地穿插议论。3深入探究“为什么写”要点:全面地记叙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号召我们学习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3深入探究1.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点: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3深入探究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是“中国的脊梁”。理由是: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②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③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3深入探究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个小标题“曾记否

都中流击水”典型事例1:1961年7月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时意外找到“天然杂交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