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化学适应性练习试卷(新课标I)2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6分)
L(6分)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1
B.氯分子的电子式:口:
C.氯离子(C「)的结构示意图:,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1
2.(6分)中药透骨草中一种抗氧化性活性成分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B.苯环上的一澳代物共5种
C.Imol该化合物最多与4molNaOH反应
D.该分子中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面
3.(6分)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
ANaCl(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加水、过滤
BCaO(CaCO3)
CCu(Fe)加过量C11SO4溶液、过滤
DH2SO4(HNO3)加Ba(NO3)2溶液、过滤
A.AB.BC.CD.D
4.(6分)胆矶C分O4・5H2。可写[Cu(H2O)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胆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氧原子都采取sp3杂化
B.氧原子参与形成配位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
C.C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l
D.胆研中的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分步失去
5.(6分)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处于同一主族,丫
的单质与W、X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反应可置换出W的单质,
Z-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XW与WZX中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简单离子半径:Y>Z>X>W
C.X与W、丫均可以分别形成两种二元化合物
D.X与W、Z形成的化合物均有强氧化性,可作消毒剂
6.(6分)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t电极(a)JZ——1Pt电极(b)
oKOH溶液
A.NH3在电极a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溶液中K卡向电极b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3与。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7.(6分)以酚麟为指示剂,用O.lOOOmokLT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二元
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6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比如A?」的分布系数:6(A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6(H2A),曲线②代表6(HAD
1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
C.HA一的电离常数Ka=L0Xl(/2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2c(A2-)+c(HA-)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钢具有广泛用途。黏土机矿中,钢以+3、+4、+5价的化合物存在,还包括钾、
镁的铝硅酸盐,以及SiO2、Fe3O4.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可由黏土钗矿制备NH4Vo3。
MnO:浪渣①速液②遽渣③遽渣④速液⑤
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口「2+3+.2+
金属离子Fe3+FeAlMn
开始沉淀pH1.97.03.08.1
完全沉淀pH3.29.04.710.1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氧化”需要加热,其原因是o
(2)“酸浸氧化”中,VO卡和VC)2+被氧化成VO2*,同时还有离子被氧化。写出
VO*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
(3)“中和沉淀”中,钢水解并沉淀为V2O5-XH2O,随滤液②可除去金属离子K+、Mg2+、
+
Na>,以及部分的o
(4)“沉淀转溶”中,V2O51H2O转化为铀酸盐溶解。滤渣③的主要成分是o
(5)“调pH”中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0
(6)“沉钢”中析出NH4V03晶体时,需要加入过量NH4CL其原因是o
9.(15分)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A>、
铁电极石墨电极
O.lOmol-^F&CSO^
1
0.10mol-LFeS04
1
.0.05mol-LFeSO4
回答下列问题:
(1)由FeS(V7H2O固体配制O.lOmokl/iFeSCU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
(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之
一
一
F厂
二
匚
一
一
,
三
.
「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
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if)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作
为电解质。
oo8-92-182-1
阳离子uX107(m-s】・V阴离子u°°X10/(m-s-V
-1)-1)
Li+4.07-4.61
HCO3
Na+5.19-7.40
NO3
6.59Cl7.91
K+7.622-8.27
so4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电极
溶液中。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OSmori/L石墨电极
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铁电极反应式
为。因此,验证了Fe?+氧化性小于,还原性小于o
(6)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C>4溶液中加入几滴Fez(SO4)3溶液,将铁
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
10.(14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一般还含有C2H6等烧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
料。
(1)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AH1,相关物
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C2H6(g)C2H4(g)H2(g)
燃烧热△!!/(kJ-mol-1560-1411-286
T)
①△Hi=kJ・mol1。
②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
③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下(p)发生上述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
率为a.反应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
物质的量分数)。
(2)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应如下:2cH4c2H6+用.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
r=kXc,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
①设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为门,甲烷的转化率为a时的反应速率为r2,则「2=门。
②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增加甲烷浓度,r增大
B.增加H2浓度,r增大
C.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
D.降低反应温度,k减小
(3)CH4和CO2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
其原理如图所示:
固体电解质(传导CP-)
V碳
•氧
•氮
①阴极上的反应式为O
②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体积比为2:1,则消耗的CH4和C02体积比为o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5分)
11.(15分)钢是由铁碳组成的合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我国建设港珠澳大桥
时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请结合铁、碳两种元素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CH2。中心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CCh之一的空间构型为。
(3)配合物Fe(C0)5的熔点-20℃,沸点103℃,其分子结构如图1.下列关于Fe(CO)
5说法正确的是。
A.Fe(CO)5、CO都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
B.Fe(CO)5中F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C.ImolFe(CO)5含有lOmol配位键
D.其固体属于分子晶体
(4)碳酰月井(结构如图2所示)是一种新型的环保锅炉水除氧剂。
①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o
②碳酰脱可以由碳酸二甲酯(ECO和脱田2HQ反应制得,则产物中除了碳
酰朋之外,另一种产物为。
裱酰脱
(5)某种离子型铁的氧化物晶胞如图3所示,它由M、N方块组成。则该氧化物中Fe2\
Fe3\-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dg・cnf3,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参数a为nm(用含d和NA的代数式表示)。
o配铁离子
O秩离子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2.有机碱,例如二甲基胺(/)、苯胺(X—7)、毗咤(X—/)等,在有机
合成中应用很普遍,目前“有机超强碱”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下为有机超强碱F
的合成路线:
已知如下信息:
①H2C=CH2
C1史、
^>=NR
②Cl+RNH2资
③苯胺与甲基毗咤互为芳香同分异构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o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o
(3)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o
(4)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o
(5)D的结构简式为=
(6)E的六元环芳香同分异构体中,能与金属钠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
积之比为6:2:2:1的有种,其中,芳香环上为二取代的结构简式为。
2021年高考化学适应性练习试卷(新课标I)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42分,每小题6分)
1.(6分)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1
B.氯分子的电子式:冠
■
287
C.氯离子(C「)的结构示意图:力
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1
【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B.氯气分子中氯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
C.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氯乙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是碳碳双键。
【解答】解: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
数为37,故表示为C1,故A错误;
••••
B.氯气分子中氯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故其电子式为故B正确;
C.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故C
错误
D.氯乙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是碳碳双键,故其结构简式为CH2=CHCL故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电子式、离子结构示
意图、原子的表示方法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
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2.(6分)中药透骨草中一种抗氧化性活性成分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B.苯环上的一澳代物共5种
C.Imol该化合物最多与4molNaOH反应
D.该分子中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面
【分析】A.由结构可知,含酚-OH、碳碳双键、-COOC-;
B.苯环上含5种H;
C.酚-OH、-COOC-及水解生成的酚-OH均与NaOH反应;
D.苯环、双键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
【解答】解:A.由结构可知,含酚-OH可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可发生氧
化反应、-COOC-可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苯环上含5种H,则苯环上的一澳代物共5种,故B正确;
C.酚-OH、-COOC-及水解生成的酚-OH均与NaOH反应,则Imol该化合物最多与
5moiNaOH反应,故C错误;
D.苯环、双键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且可能与-COOC-及后面的苯环共面,则最多
共面的碳原子一定大于7个,故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
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3.(6分)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
ANaCl(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加水、过滤
BCaO(CaCO3)
CCu(Fe)加过量CuSO4溶液、过滤
DH2so4(HNO3)加Ba(NO3)2溶液、过滤
A.AB.BC.CD.D
【分析】A.生成NaOH,引入新杂质;
B.CaO与水反应;
C.铁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D.硝酸钢与硫酸反应。
【解答】解:A.加入氢氧化钙,生成NaOH,引入新杂质,应直接加热盐酸除杂,故A
错误;
B.CaO与水反应,影响被提纯物质,故B错误;
C.铁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且生产硫酸亚铁,可除杂,故C正确;
D.硝酸钢与硫酸反应,影响被提纯物质,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
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差异以及实验的合理性、可行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
4.(6分)胆矶CuSO4,5H2。可写[Cu(H20)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0
下列有关胆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氧原子都采取sp3杂化
B.氧原子参与形成配位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
C.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l
D.胆帆中的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分步失去
【分析】根据结构示意图中氧原子是否都是饱和氧原子,存在O-Cu配位键,H-0,S
-O共价键和Cu、O离子键,胆矶属于离子晶体以及胆矶晶体中水两类,一类是形成配
体的水分子,一类是形成氢键的水分子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A.氧原子并不都是sp3杂化,该结构中的氧原子部分饱和,部分不饱和,
杂化方式不同。从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出发,硫酸根离子中S和非羟基O之间除了形成1
个。键之外,还形成了反馈TT键。形成it键的电子不能处于杂化轨道上,。必须保留未
经杂化的p轨道,就不可能都是sp3杂化,故A错误;
B.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O-Cu配位键,[Cu(H2O)4]SC>4与H2O存在氢键,但
氢键不是化学键,故B错误;
C.Cu是2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Is22s22P63s23P63dI°4sl失去4s、3d能级上各一个电子生成铜离子,故铜离子价电子电
子排布式3d)故C错误;
D.由于胆研晶体中水两类,一类是形成配体的水分子,一类是形成氢键的水分子,结构
上有着不同,因此加热过程中胆研中的水会分步失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间作用力、杂化轨道、化学键类型等知识,注重了对物质结
构中常考考点的综合,题目难度中等。
5.(6分)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处于同一主族,丫
的单质与W、X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反应可置换出W的单质,
Z一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XW与WZX中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简单离子半径:Y>Z>X>W
C.X与W、丫均可以分别形成两种二元化合物
D.X与W、Z形成的化合物均有强氧化性,可作消毒剂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丫处于同一主族,丫
的单质与w、X形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反应可置换出W的单质,
该二元化合物应该为水,则W为H,X为0,丫为Na元素;Z-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
定结构,其原子序数大于Na,则Z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W为H,X为O,丫为Na,Z为Cl元素,
A.NaOH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而HC1O只含有共价键,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
离子半径:Z>X>Y>W,故B错误;
C.0与H可形成水和双氧水,0与Na可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故C正确;
D.O与H形成的水分子不具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
推理能力。
6.(6分)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KOH溶液
A.NH3在电极a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溶液中K+向电极b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3与。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4e+2H2O=4OH一
【分析】a极通入氨气生成氮气,说明氨气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则b为正极,正极上
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结合电极方程式解答该题。
【解答】解:A.a极为负极,NH3在电极a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故
A正确;
B.因为b极为正极,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溶液中K卡向电极b移动,故B
正确;
C.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3价,O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
NH3与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故C错误;
D.则b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被还原,溶液为碱性环境,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2+4e+2HoO=i4OH,故D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O、N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正负极,再结合反应
物、生成物及得失电子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结合电解质特点,为
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7.(6分)以酚酸为指示剂,用0.1000mol・LT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二元
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数6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比如A2一的分布系数:6(A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3(H2A),曲线②代表6(HAD
1
B.H2A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
C.HA-的电离常数Ka=LOX10
D.滴定终点时,溶液中c(Na+)<2c(A2-)+c(HA-)
【分析】A、曲线①一直在减小,曲线②在一直增加,且两者相加等于1;
B、溶液的pH发生突变时,滴有酚醐的溶液发生颜色变化,到达滴定终点,即NaOH和
H2A恰好完全反应;
C、HA-的电离常数Ka;
D、滴定终点时6(HAD=0,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H+)+c(Na+)=2c(A2-)+c
(OH)。
【解答】解:A、在未加NaOH溶液时,曲线①的分布系数与曲线②的分布系数之和等
于1,且6曲线①一直在减小,曲线②在一直增加;说明H2A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
+2+-
存在电离平衡,即H2A=HA+H,HA^A+H,曲线①代表6(HA);当加入用
1
O.lOOOmol-L的NaOH溶液40.00mL滴定后,发生NaHA+NaOH=Na2A+H2O,HA的
分布系数减小,A?-的分布系数在增大,且曲线②在一直在增加,在滴定终点后与③重
合,所以曲线②代表6(A2'),故A错误;
B、当加入40.00mL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发生突变,到达滴定终点,说明NaOH和
H2A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2NaOH+H2A=Na2A+2H2O,n(NaOH)=2n(H2A),c
(H2A)O.lOOOmol/L,故B错误;
C、由于H2A第一步完全电离,贝ijHA-的起始浓度为0.1000mol/L,根据图象,当VNaOH
=0时,HA「的分布系数为0.9,溶液的pH=l,A?的分布系数为0.1,则HA「的电离平
衡常数KalXlO?故C正确;
D、用酚醐作指示剂,酚麟变色的pH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OHD>
c(育),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H+)+c(Na+)=2c(A2-)+c(OH)+c(HA),则
c(Na+)>2c(A2-)+c(HAD,故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和pH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阅读题目获取
新信息能力等,熟练掌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影响原理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与综合运用知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曲线①②③是解题关键。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帆具有广泛用途。黏土机矿中,钢以+3、+4、+5价的化合物存在,还包括钾、
镁的铝硅酸盐,以及SiC)2、Fe3O4.采用以下工艺流程可由黏土机矿制备NH4V。3。
MnO;遽渣①避液②遽渣③遽渣④遽液⑤
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2+3+-»R2+
金属离子FT7e3+FeAlMn
开始沉淀pH1.97.03.08.1
完全沉淀pH3.29.04.710.1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氧化”需要加热,其原因是加快酸浸和氧化反应速率。
(2)“酸浸氧化”中,VO卡和VC)2+被氧化成VO?*,同时还有Fe?+离子被氧化。写出
VO+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VO++2H++MnO2=VO2++Mn2++H2。。
(3)“中和沉淀”中,帆水解并沉淀为V2O5-XH2O,随滤液②可除去金属离子K+、Mg2+、
Na+、Mn2+,以及部分的Al3+和及3+。
(4)“沉淀转溶”中,V2O5RH2O转化为机酸盐溶解。滤渣③的主要成分是Fe(OH)
(5)“调pH”中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NaAl(OH)4=AI
(OH)33+NaCl+H?O。
(6)“沉钏中析出NH4VO3晶体时,需要加入过量NH4CL其原因是利用同离子效
应,促进NHaVO上尽可能析出完全。
【分析】黏土机矿中,钢以+3、+4、+5价的化合物存在,还包括钾、镁的铝硅酸盐,以
及SiC)2、Fe3()4,加入稀硫酸,使Fe3C)4生成Fe3+和Fe?+;加入MnCh氧化还原性的Fe?卡
3+2+
成Fe3+;VO+和VC>2+成VO?*,SiO2成为滤渣①,滤液①含有:Fe>VO2\K\Mg>
Mn2\Al3+;滤液①加入NaOH溶液至pH=3.0〜3.1,中和过量的硫酸并沉淀Fe3+,使
23+
机水解并沉淀为V2O5-XH2O,得滤饼②,除去滤液②M/+、K\Mg\Na卡及部分Fe>
Al3+;滤饼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至pH>13,沉淀转溶得滤液③,滤液③含有丫2。5。
xH2。生成VO3-和溶于碱的AI(OH)3生成的AI(OH)屋;滤渣③为Fe(OH)3,滤
液③加入盐酸调pH,Al(OH)4-生成Al(OH)3即滤渣④;滤液④含有VO3一,加入
NH4cl沉机的产物:NH4Vo3;和滤液⑤NaCl溶液;
(1)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2)加入氧化性物质可除去具有还原性的离子;依据电子转移守恒和元素守恒写出离子
方程式;
(3)根据某些离子沉淀的pH,找出相应沉淀的离子;
(4)Fe3+溶液呈强碱性时转化为Fe(0H)3;
(5)加入酸沉淀离子Al(0H)4生成Al(0H)3;
(6)NH4cl溶于水电离出NH4+,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利用等离子效应。
【解答】解:(1)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加快酸浸氧化的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加快酸浸和氧化反应速率;
(2)加入氧化剂MnC>2,除了氧化具有还原性的VO卡和VC>2+,还可以氧化还原性的Fe?+
为Fe3+;以便后面步骤一次性的除去Fe元素;酸浸氧化VO+转化为VC^,根据电荷守
恒和电子转移守恒得出:在酸性条件下,+3价的矶化合价升高2生成+5价,MnC>2中+4
价的镒化合价降低2生成+2价,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O++2H++MnC>2=
+2+
VO2+Mn+H2O,
2++++2+
故答案为:Fe;VO+2H+MnO2=VO2+Mn+H2O;
(3)“中和沉淀”中,滤液①加入NaOH溶液至pH=3.0〜3.1,中和过量的硫酸并沉淀
3+2
Fe'+和AI,使机水解并沉淀为V2O5-XH2O,得滤饼②,除去滤液②Mi?+、K\Mg\
Na卡及部分Fe3+、A产,
故答案为:Mi?*、Fe3+®Al3+;
(4)滤液①加入NaOH溶液至pH=3.0〜3.1,中和过量的硫酸并沉淀Fe3+,使乳水解
并沉淀为V2O5,XH2。,得滤饼②,
故答案为:Fe(OH)3;
(5)滤液③含有V2O5-XH2O生成VO3-和溶于碱的Al(OH)3生成的Al(OH)J;
滤液③加入盐酸调pH,Al(OH)4一生成Al(OH)3即滤渣④;化学方程式为:HCl+NaAl
(OH)4=Al(OH)3I+NaCl+H2O,
故答案为:HCl+NaAl(OH)4=Al(OH)3I+NaCl+H2O;
+
(6)“沉帆"中析出NH4VO3晶体时,NH4VO3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为:NH4(aq)+VO3
_+
(aq)UNH4Vo3(s),需要加入过量NH4CI,NH4cl溶于水电离出NH4,增大c(NH4+),
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NH4V03尽可能析出完全。
故答案为:利用同离子效应,促进NH4V。3尽可能析出完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题目难度中等,掌握每步的除杂和分
离目的等,明确由工艺流程写出相应反应是解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阅读题目获取新信
息的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综合运用知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5分)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⑴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mol・L」FeS0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
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if)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KC1
作为电解质。
阳离子1rxi(A(m2.s-1«V阴离子1rxl()8/
1)-1)
Li+
4.07HCO3-4.61
Na+5.197.40
NO3
Ca2+6.59cr7.91
K+7.622-8.27
so4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石墨电极
溶液中。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O.OZmoPL1.石墨电极
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0.09mol/L。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铁电
极反应式为Fe-2e=Fe2+。因此,验证了Fe?+氧化性小于Fe3+,还原性小于
Feo
(6)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C>4溶液中加入几滴Fe?(SO4)3溶液,将铁
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取少量活化
液,加入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两滴硫氧酸钾溶液,看是否变红,若不变红,说明
已经活化完成。
【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
璃棒、容量瓶。
(2)盐桥中的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排除了碳酸氢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迁移
率尽可能的接近,硫酸根离子的电迁移率与其它离子的相差较大,KC1的阴阳离子电迁
移率相差最小;
(3)铁电极失去电子,铁电极是负极,石墨电极是正极,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所以阳离子向石墨电极移动。
(4)铁电极反应:Fe-2e-=Fe2+,铁电极增加0.02mol/L,根据电荷守恒,石墨电极反
应Fe3++e^=Fe2+,则石墨电极增加0.04mol/L,原溶液是0.05mol/L,现在变为0.09mol/L;
(5)铁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Fe-2e-=Fe2+,石墨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反应:Fe"+e
-=Fe2+,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Fe3++Fe=3Fe2+,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
以氧化性:Fe3+>Fe2+,同理还原性Fe>Fe2+
(6)对铁电极活化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氧化膜反应完成后,铁单质把三价铁还原,所
以只要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含有三价铁离子就可以了。
【解答】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量
筒、玻璃棒、容量瓶。图中给出的有托盘天平、烧杯、量筒;
故答案为:托盘天平、烧杯、量筒;
(2)盐桥中的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排除了碳酸氢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迁移
率尽可能的接近,故选KC1;
故答案为:KC1;
(3)铁电极失去电子,铁电极是负极,石墨电极是正极,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所以阳离子向石墨电极移动;
故答案为:石墨;
(4)铁电极反应:Fe-2e-=Fe2+,铁电极增加0.02mol/L,石墨电极反应Fe3++e-=Fe2+,
根据电荷守恒,则石墨电极增加0.04mol/L,变为0.09mol/L;
故答案为:0.09mol/L;
(5)铁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Fe-2e-=Fe2+,石墨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反应:Fe3++e
=Fe2+,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Fe3++Fe=3Fe2+;所以氧化性:Fe3+>Fe2+,还原性Fe>
「2+
Fe
故答案为:Fe3++e=Fe2+;Fe-2e=Fe2+;Fe3+;Fe;
(6)对铁电极活化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氧化膜反应完成后,铁单质把三价铁还原,所
以只要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含有三价铁离子就可以了,取少量活化液,加入洁净的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两滴硫氟酸钾溶液,看是否变红,若不变红,说明已经活化完成。
故答案为:取少量活化液,加入洁净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两滴硫氟酸钾溶液,看是否
变红,若不变红,说明已经活化完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书写、离子
的检验等知识点,属于学科内综合,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0.(14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一般还含有C2H6等煌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
料。
(1)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C2H6(g)=C2H4(g)+H2(g)AH1,相关物
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c2H6(g)c2H4(g)比(g)
燃烧热△!!/(kJ-mol-1560-1411-286
①△Hi=+137kJ・mol1。
②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减少压强(增大体积)。
③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下(p)发生上述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
率为a.反应的平衡常数Kp=_L(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义物
质的量分数)。
(2)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应如下:2cH4c2H6+%.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
r=kXc,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
①设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为ri,甲烷的转化率为a时的反应速率为r2,则r?=1-a
rio
②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增加甲烷浓度,r增大
B.增加H2浓度,r增大
C.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
D.降低反应温度,k减小
(3元田和C02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
其原理如图所示:
电极B
固体电解质(传导
V碳
•氧
•氢
①阴极上的反应式为CO2+2e=CO+C>2一。
②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体积比为2:1,则消耗的CH4和CCb体积比为6:5。
【分析】(1)①燃烧热是指Imol燃料充分燃烧生成温度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写出乙
烷、乙烯和氢气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根据盖斯定律,合并方程式得C2H6(g)—C2H4(g)+H2(g)△Hi=+137kJ・moli
②根据反应的特点,是一个气体计量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就是
使化学平衡右移,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体积);
③利用三段式求出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和各物质量,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压强
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求出反应后各物质的分压;Kp求解;
(2)①根据反应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r=kXc,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C(CH4)
为甲烷的即时浓度,代入数据求解;
②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该反应,根据速率方程为:r=kXc,看出速率与甲烷的浓度成正
比,与氢气的浓度无关,速率常数k受温度影响;
(3)CH4和C02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
2-
其原理如图所示:由图象知阴极:CO2+2e=CO+O,
阳极甲烷变成乙烷、乙烯和水,再根据电荷守恒,和电解池中离子的移动解题。
【解答】解:(1)①燃烧热是指Imol燃料充分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利
用燃烧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1
I乙烷的燃烧:C2H6(g)+3.5O2=2CO2(g)+3H2O(1)AH=-ISeOkJ-mol
1
II乙烯的燃烧:C2H4(g)+3O2=2CO2(g)+2H2O(1)AH=-UHkJ.mol
1
III氢气的燃烧:H2(g)+0.5O2=H2O(1)AH=-286kJ«mor
1
根据盖斯定律,I-II-III得C2H6(g)—C2H4(g)+H2(g)△Hi=+137kJ«mor
故答案为:+137;
②C2H6(g)UC2H4(g)+H2(g)△Hi=137kJ・molT是一个气体计量数增大的吸热反
应,提高该反应平衡转化率,就是使化学平衡右移,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升高温度、减小
压强(增大体积)等;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大体积);
③设容器中通入乙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
C2H6=C2H4+H2
开始m0m
变化amamam
平衡m-amamm+am
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榴美容行业数据报告
- 《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管理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课件
- 2025合同模板短期住宿预订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模板健身器材采购合同书范本
- 三毛的散文《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读后感
- 经济复苏课程标准解读
- 房地产行业智能楼盘销售与服务平台
- 生物实验技术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
- 电子信息产业硬件创新与软件开发方案
- 建筑学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试题及答案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天津财经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 教学防灭火新技术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 电磁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天津大学
- EIM Book 1 Unit 10 Don't give up单元知识要点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改革开放与新时代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同济大学
- 《塑造打胜仗的团队系列 8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敦煌的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浅谈心理学在促进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 JJG 913-2015浮标式氧气吸入器
- GB/Z 20308-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总体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