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六国论》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授课时间:课时安排请根据实际教学计划决定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目标:

-让学生理解《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重点:

-《六国论》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教学难点:

-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式和生僻词汇的理解

-对文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苏轼的文学风格

4.教学准备:

-课文《六国论》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

-多媒体教学设备

5.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入《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

2)文本讲解(15分钟):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问题,如文章结构、论证方法等。

4)小组分享(5分钟):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总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知识点。

6.课后作业:

-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六国论》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思考等。

三、教学评价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六国论》的论证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课文观点进行合理的评价。

2.文化认同:通过学习《六国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3.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苏轼的文学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4.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5.沟通与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和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增强沟通协作能力。

6.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信息素养。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六国论》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篇文章是苏轼对战国时期六国覆灭的历史进行评论,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学生需要了解苏轼的生平以及他当时的处境,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重点二: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例如,“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句话中的“非……不……”结构,表示否定判断,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这种句式。

重点三: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六国的覆灭、赂秦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避免灭亡三个角度进行论述。学生需要理解这种论证结构,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重点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对课文进行鉴赏和评价。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式和生僻词汇的理解。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的“故”字的用法,表示因此、所以,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这些句式和词汇。

难点二:对文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学生需要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文章中的六国争霸、赂秦等事件。

难点三: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苏轼的文学风格。苏轼的文章以挥洒自如、幽默风趣著称,学生需要通过反复阅读和分析,培养对苏轼文学风格的鉴赏能力。

难点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学生需要将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日常表达中,这是一个实践过程,需要反复练习和指导。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六国论》的文本,以及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需要准备教材中的相关注释和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辅助材料: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与《六国论》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战国时期六国地图、苏轼的画像、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短视频等。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室可以布置成分组讨论区。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实验教学。此外,确保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以方便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5.教学工具:教师需要准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和讲解。同时,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件演示。

6.学习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课文翻译、解析、练习题等。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7.网络资源:教师需要确保教室内的网络畅通,以便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网络链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六国论》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六国论》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六国论》教学目标和《六国论》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六国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六国论》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六国论》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六国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六国论》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以及课文结构,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六国论》的重点,强调文中的复杂句式和生僻词汇,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六国论》的论证过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六国论》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六国论》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六国论》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六国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六国论》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六国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六国论》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六国论》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六国论》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六国论》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例如,可以提供苏轼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赤壁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苏轼的文风和思想。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学科的前沿动态,如历史上的其他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论文,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发展和应用。

3.可以布置一些与《六国论》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六国争霸的历史小论文,或者设计一份关于苏轼的生平介绍海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团活动或学术竞赛,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本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知识和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众表达能力。

5.可以与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文化遗址进行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鼓励学生阅读与《六国论》相关的历史经典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让学生了解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和经典作品,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7.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时事分析能力。

8.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线上学习平台和论坛,如历史学习网站、历史学科QQ群等,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学习和进步。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请简要概括《六国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六国论》主要从六国的覆灭、赂秦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避免灭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例题2:请简述《六国论》的论证结构。

答案:《六国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六国的覆灭入手,分析其原因;第二部分从赂秦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提出如何避免灭亡的建议。

例题3:请分析《六国论》中的论证方法。

答案:《六国论》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归纳论证等方法。如通过对比六国和秦国的不同策略,指出六国失败的原因;通过举例说明赂秦的后果,强调其危害性;通过归纳总结,提出避免灭亡的建议。

例题4:请简要概括《六国论》中的历史观点。

答案:《六国论》认为六国覆灭的原因在于内部腐败和外部战乱,而秦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其政治稳定、军事强大。文章强调了统一的重要性,认为六国如果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秦国,或许能够避免灭亡。

例题5:请分析《六国论》中的语言特点。

答案:《六国论》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文章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通过排比强调了赂秦的危害。同时,文章还运用了设问、反问等疑问句式,引导读者思考,加深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例题6:请从《六国论》中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论证过程。

答案:以“弊在赂秦”为例,文章首先指出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兵不利,战不善”,接着通过列举历史事实,如“燕太子丹之入秦也,荆轲为之劫秦王”,说明六国在战争中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然后文章分析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弊在赂秦”,通过对比六国和秦国的不同策略,指出六国因贿赂秦国而失去了取胜的机会。最后,文章总结认为六国如果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秦国,或许能够避免灭亡。

例题7:请简要分析《六国论》中苏轼的历史观。

答案:苏轼在《六国论》中表达了一种历史悲观主义观点,认为六国覆灭是必然的,因为它们内部腐败、外部战乱,无法抵抗强大的秦国。同时,苏轼也表达了对统一的渴望,认为如果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秦国,或许能够避免灭亡。这种观点体现了苏轼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例题8:请从《六国论》中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语言特点。

答案:以“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为例,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赂秦的危害。同时,句子结构紧凑,逻辑性强,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题9:请简要分析《六国论》中的历史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答案:《六国论》中的历史观点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强调的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思想,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章对内部腐败的批判,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政治稳定。

例题10:请从《六国论》中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论证方法。

答案:以“弊在赂秦”为例,文章首先指出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兵不利,战不善”,接着通过列举历史事实,如“燕太子丹之入秦也,荆轲为之劫秦王”,说明六国在战争中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然后文章分析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弊在赂秦”,通过对比六国和秦国的不同策略,指出六国因贿赂秦国而失去了取胜的机会。最后,文章总结认为六国如果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秦国,或许能够避免灭亡。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六国论》,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苏轼的生平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分析了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六国论》的理解,也提升了我们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课堂小结中,我们要强调以下几个重点:

1.《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篇文章是他对战国时期六国覆灭的历史进行评论,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2.《六国论》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六国的覆灭、赂秦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避免灭亡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3.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例如,“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句话中的“非……不……”结构,表示否定判断,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这种句式。

4.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归纳论证等方法。如通过对比六国和秦国的不同策略,指出六国失败的原因;通过举例说明赂秦的后果,强调其危害性;通过归纳总结,提出避免灭亡的建议。

当堂检测:

1.请简述《六国论》的主要内容。

2.请简述《六国论》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