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初三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轩邈(miǎo)踌躇(chú)叱咤风云(zhà)颔首低眉(hàn)B.睥睨(pì)黝黑(yǒu)鳞次栉比(jié)锐不可当(dǎng)C.执拗(ào)荫庇(yìn)恪尽职守(kè)强聒不舍(guō)D.黝黯(àn)拮据(jū)锲而不舍(qì)坦荡如砥(d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A项正确,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无误。B项有误,“锐不可当”的“当”应读“dāng”,表示抵挡、阻挡的意思,此处为挡不住之势。C项有误,“执拗”的“拗”应读“niù”,表示固执、不驯服的意思。D项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表示雕刻的意思,此处指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真可谓日新月异。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C.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D.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一句,他就有十句话等着反驳你,真是巧言令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A项正确,“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与句意相符,用于描述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B项有误,“抑扬顿挫”原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后多用来形容诗、文、演唱等声音高低曲折,节奏分明,有停顿转折,与句意不符,因为此处描述的是小说情节的变化,而非声音的变化。C项有误,“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此处用于描述他看轻别人,属于望文生义,应改为“妄自尊大”或“自高自大”。D项有误,“巧言令色”指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含贬义,此处用于描述小明喜欢狡辩、反驳的行为,但并未体现其伪善或虚伪的一面,属于用错对象。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的花园里,花儿们争奇斗艳,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选美比赛。B.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打篮球,个个精神饱满,活力四射。C.他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是停滞不前,这让他感到很沮丧。D.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读者读后大呼过瘾。答案:C解析:A项“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符合语境;B项“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符合语境;C项“停滞不前”指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指不发展,与“学习很努力”相矛盾,使用不恰当;D项“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符合语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B.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C.夏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D.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改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C项搭配不当,应将“夏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夏天”。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B.这条河流经沙漠,河水更加显的浑黄,沧桑也同样显在沿河两岸的原野上。C.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D.天空是暗蓝的,新月是乳白色的,孤独的船儿,朝天躺着,像是死在星光灿烂的海洋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B项中“显的”应为“显得”,“显的”中“的”为助词,而“显得”中“得”为补语的标志,故B项错误;C项中“拂地”应为“拂地”,“拂”有轻轻擦过的意思,与“绿杨”搭配恰当,而“佛”指佛教或佛像,与句意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中“朝天躺着”应为“朝天躺着”,“朝天”指向着天空,与“躺着”搭配恰当,而“潮天”指潮湿的天空,与句意不符,故D项错误;A项没有错别字,故A项正确。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要与群众打成一片,________党的优良传统。②“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_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③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一度________很美的乡村,现在已面目全非。A.发扬树立风闻B.发扬树立闻名C.发挥竖立风闻D.发挥竖立闻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①句,“发扬”指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挥”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领导干部要发展和提倡党的优良传统,应选“发扬”,故排除CD。②句,“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竖立”指使物体与地面垂直而立。此处语境强调的是“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又一里程碑,应选“树立”,故排除A。③句,“闻名”指有名;“风闻”指由传闻而得知(没有确实的根据)。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这个乡村曾经一度有名,应选“闻名”。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7、请将下列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1)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答案:会当凌绝顶(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3)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答案:海日生残夜(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李商隐《无题》)答案:蜡炬成灰泪始干(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6)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羌管悠悠霜满地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这些名句都出自著名的古诗词作品,要求考生不仅要熟记这些名句,还要能够准确书写,注意避免错别字的出现。(1)此句出自杜甫的《望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此句意为“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2)此句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西湖的美丽景色,此句通过“早莺”和“新燕”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3)此句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此句通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描写,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4)此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全诗以“无题”为题,寄托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此句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无私奉献。(5)此句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之情,此句通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憧憬。(6)此句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全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此句通过“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描写,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战争的无奈。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标题:温暖的灯光街角的老书店,是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当夜幕降临,一盏昏黄的灯光便会从半掩的木门中透出,照亮了门前一小块青石板路。这灯光,对我来说,不仅是指引方向的光亮,更是心灵的慰藉。店主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李”。老李的头发已经斑白,但眼神依然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爱书如命,书店虽小,却藏书丰富,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诗集散文到科普读物,应有尽有。我常在下晚自习后,穿过几条街巷,来到这家书店。一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和书页特有的味道,那是知识的味道,让人心安。老李总是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专注地阅读着手中的书。见我进来,他会抬头,微微一笑,那笑容温暖而慈祥,仿佛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有一次,我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十分低落。那天,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奔书架,而是坐在了门边的一张旧木椅上,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夜色。老李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异样,轻轻走过来,递给我一杯热茶,坐在了我的旁边。“孩子,每个人都会有低谷的时候,但只要心中有光,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老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话语像一股暖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我抬头,正好对上他那双充满鼓励的眼睛,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老李的话和那盏温暖的灯光。它们像两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无限的力量和勇气。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答案: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在一家街角老书店里,通过与店主老李的交往,感受到了来自书籍和人情的温暖,这些温暖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成为了前行的动力。2、分析老李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案:老李是一位慈祥、热爱书籍、善解人意的老人。他爱书如命,书店虽小但藏书丰富;他能够洞察人心,在“我”低落时给予及时的关怀和鼓励;他的笑容温暖而慈祥,让人感受到来自长辈的关爱和温暖。3、文章标题“温暖的灯光”有什么含义?答案:“温暖的灯光”在文章中有多重含义。首先,它指的是老书店门前那盏昏黄的灯光,它为夜晚的行人指引方向,给予人安全感;其次,它象征着老李的关爱和鼓励,如同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人心;最后,它代表着书籍和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灵慰藉和力量,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第二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标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答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是为了表达“我”对生活的绝望和母亲对“我”的关心与期待。母亲想带“我”去看花,是想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但“我”的拒绝让母亲感到失望和无奈。母亲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我”和妹妹,她希望我们都能好好活下去,而“看花”则是她未了的心愿。因此,“看花”在文章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情感纽带,连接着“我”和母亲之间的爱与遗憾。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答案: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慈爱、坚强、乐观、细心、体贴入微的人。她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容忍儿子的暴怒无常,并试图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儿子。即使自己身患重病,她也从未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痛苦和绝望,而是用乐观的态度去鼓励儿子。她对儿子的关爱无微不至,从悄悄躲出去听动静,到央求儿子去看花,再到临终前的遗言,都体现了她作为母亲的深情与伟大。3、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通过“扑”、“抓”等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在“我”情绪失控时的紧张和急切,以及她对“我”深深的爱护和关怀。同时,通过母亲的语言描写,“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简短而有力,既表达了母亲对“我”的鼓励和安慰,也体现了她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乐观。这些描写方法共同塑造了母亲的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首词上片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清,又表现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点明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词的下片抒情,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展现的画面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画面描述:戍边将士们饮下一杯浊酒,却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然而眼下外患未除,功业未建,回家遥遥无期。他们不禁悲从中来,只能任凭霜华洒满大地,愁绪涌上心头。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及戍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全词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词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深忧虑。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去国怀乡(离开国都)(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湖面上(或月光下)浮动着的金光,好像跃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作者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甲文通过描写阴雨和晴朗时岳阳楼景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则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以下小题。林冲,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林冲上山后,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结果林冲与青面兽杨志打得难分高下。王伦企图让杨志也上山来,以制衡林冲,却被杨志拒绝。当晁盖等上山入伙时,又托词推拒,林冲在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王伦,将他杀了,吴用等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林冲辞之。推晁盖为大头领,开拓了梁山的局面。此后,林冲屡建战功。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林冲被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在途中,他被谁所救,免遭杀害?答案:鲁智深(或花和尚)。简要概括林冲“火并王伦”的原因。答案:林冲上梁山后,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并要林冲献投名状。林冲与杨志不打不相识,王伦企图让杨志上山制衡林冲,但被杨志拒绝。晁盖等人上山入伙时,王伦又托词推拒,引起林冲不满。在吴用的智激之下,林冲火并王伦,将其杀死。结合原著,简要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答案:林冲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如他在被高俅陷害后,仍然幻想能够重回东京,恢复旧职;二是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如在火并王伦后,他并不想做梁山之主,而是推举晁盖为大头领;三是救弱济贫的仗义精神,如他在野猪林救下鲁智深,在梁山上多次救助弱小,参与攻打高唐州等战斗。这些性格特点共同构成了林冲这一复杂而真实的文学形象。五、写作题(50分)题目:请以“成长路上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有细节描写,并能体现成长的主题。写作示例:成长路上的那盏灯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盏灯,它或许来自亲人、朋友,或许来自某个瞬间的自我觉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穿越黑暗,走向光明。对我而言,成长路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