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专题27历史03网络构建02阶段特征01命题趋势04时空线索05梳理预测易混易错知识拓展核心素养得分速记考向预测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2024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02把握趋势,找准方向不迷路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美苏“冷战”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命题角度:大国关系/世界格局。命题点:冷战的背景、标志、影响(考查重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命题角度:合作共赢/思想智慧/民生/经济。命题点:二战后美日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启示(考查重点);欧洲联合的背景、过程与意义(考查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背景、意义。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命题角度:工业化/民生/危机与应对。命题点:苏联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考查重点);东欧剧变的背景与表现;苏联解体的影响。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命题角度: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解放。命题点: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考查重点);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政治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1955年的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国家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的要求。经济方面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科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专题概览,精准角度寻规律构建体系,明确时空有线索冷战表现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杜鲁门主义(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华约组织(1955年)经济军事政治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冷战”知识点1-1:美苏“冷战”考点一
美苏“冷战”概念原因目的形成过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控制其他国家,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时间实质影响冷战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序幕开始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华约的成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苏联解体是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知识点1-1:美苏“冷战”易混易错形成过程发展基本形成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1947年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概况影响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联邦德国”或“西德”)1949年10月—苏占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民主德国”或“东德”)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时间目的实质影响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西欧社会秩序②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①分裂:1945年雅尔塔会议:分区占领德国②统一:1990年美苏“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冷战的原因,并说明“行动和反行动”的表现以及带来的影响。研习:二战后美苏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加剧,再加上双方对权力的争夺,最终引发了冷战。双方的行动和反行动主要表现在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这种情况导致欧洲和德国分裂。知识点1-1:美苏“冷战”历史解释形成过程高潮最终形成结束北约成立时间成员国文件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北大西洋公约》华约成立时间成员国文件影响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历史上的对峙军事集团一战前—三国同盟vs三国协约二战时—轴心国集团vs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vs华沙条约组织区分冷战开始-1947-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形成-1955-华约成立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1991-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以美国为首;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以苏联为首。它们是两个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知识点1-1:美苏“冷战”易混易错影响积极消极③在对峙局面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逐渐发展壮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①美苏势均力敌,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对抗,在客观上有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②霸权主义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造成德国、朝鲜等国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同时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将社会主义国家排斥在外。①20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侵略越南②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③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冷战”知识点1-1:美苏“冷战”易混易错时间特点
原因重大事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美攻苏守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苏攻美守1.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2.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双方实现有限缓和1.苏联经济负担沉重2.美国成为最大债务国,西欧、日本的竞争1.柏林墙的修建;2.古巴导弹危机1.尼克松访华2.美从越南撤军3.苏军占领阿富汉高潮特点:
.1.苏联从阿富汗撤军;2.柏林墙被拆除;3.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互有攻守美苏“冷战”的特点重点突破知识拓展1.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等国与苏联的关系发生变化,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2)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3)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德国分裂是英、美、法、苏等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2.知识比较:重要的国际条约、文献杜鲁门柏林墙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在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军事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体系……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摘编自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据材料概括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变化。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变化: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体;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原因: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02读图学史:根据下图,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美苏争霸——星球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观点:美苏冷战威胁世界和平发展。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展开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双方相互敌对,进而发展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此外,美苏冷战还造成德国和朝鲜半岛分裂。综上所述,美苏冷战造成军备竞赛的升级、局部战争和国家分裂,威胁世界的和平发展。考向01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命题角度:大国关系/世界格局)【例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任何一个伟大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材料表明美国的主要目的是()A.干涉他国内政 B.构建和谐世界C.全面称霸世界 D.遏制共产主义【变式1-1】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宣读了国情咨文,提出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宣称世界已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宣布美国要“援助”各国“自由人民”,抵制“极权政体”对他们的种种侵犯活动。这篇咨文的出台,标志着(
)A.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B.两极格局的形成C.北约的建立 D.冷战的开始【变式1-2】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发生了由美国倡议60个国家加入的奥运史上最大的“抵制事件”,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为此,苏联纠集其东欧盟友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以安全问题为由回应了美国。美苏两国针锋相对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的体育发展水平差距太大 B.二战动摇了美国的优势地位C.国家战略对立和社会制度差异 D.东欧国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CC料反映美国要担负重大责任,其目的是全面称霸世界美国的真正目的是称霸世界本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只是他的一个借口,不是主要目的考向02
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命题角度:大国关系/世界格局)【例2】(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冷战初期的国际秩序实质上只有两极,西方联盟基本上唯作为盟主的美国马首是瞻。”材料中的“西方联盟”指的是(
)A.国际联盟 B.北约 C.世界贸易组织 D.华约【变式2-1】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欧美国家的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彻底打破。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德国的分裂【变式2-2】1956年,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三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经过几年的讨论,协商召开不结盟会议事宜。这里的“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国际联盟和联合国C.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北约”和“华约”CDB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个集团的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原因目的联合过程欧共体欧盟根本-为了振兴经济以提高国际地位现实-面临着苏联威胁和美国政治控制与经济渗透,联合成为各国需要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联合有利于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协调一致,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知识点2-1:欧洲的联合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欧洲地位的变化知识拓展原因内因外因表现影响积极消极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②美国扶持③战争的刺激: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知识点2-2:日本经济的发展考点2-3:美国经济的发展知识链接:在克林顿理政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纪后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新经济”出现标志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背景经济全球化基础知识经济主导信息技术内容三个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三个主要特征(1)经济知识化;(3)经济全球化。(2)经济网络化;目的实质发展影响消极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失业保险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英、法、联邦德国先后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积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应兼顾效率与公平考点2-4:社会保障制度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阶段时间概念起源19世纪中叶产生20世纪现代福利国家的起源成功实践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高峰六七十年代缩小规模80年代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福利国家知识拓展异同比较:战后日本、西欧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与启示知识拓展项目日本西欧美国不同点获得美国的扶持,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欧走向联合发展,成立欧洲共同体美国战后确立霸主地位的政策要求相同点都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制定恰当的政策,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启示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国际合作;要大力发展教育,重视科技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知识拓展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①关系变化: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美苏冷战。②变化原因: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相悖③史实联盟-二战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召开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①马歇尔计划②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发展,从而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研习:根据材料可知,高级公共机构指欧洲煤钢共同体。它推动欧洲出现了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趋势。问题:“高级公共机构”是指什么?这一机构推动欧洲出现了什么趋势?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①1993-欧盟成立②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③有利于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①经济发展特点:增长速度较快
②原因: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通过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封建因素;重视发展科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等。日本由战败屈服的形象一变成为经济巨人,促使人们欢呼它的战后复兴是一个“经济奇迹”……它的复兴归之于以往成就的遗产;归之于追求成功实现现代化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归之于未曾料到的偶然机遇。——[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问题:为什么说日本经济复兴是一个“经济奇迹”?哪些因素推动这一奇迹的出现?研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战后是一片废墟,但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迅速发展,70年代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复兴的原因主要是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国家上下的建设决心,以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02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美元取代英镑;美国发起和筹建“关贸总协定”等)。(3)资本主义内部调整,走向整体联合(欧共体→欧盟)。(4)资本主义外部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如: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跨国公司、推动生产全球化)。(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福利国家”制度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社,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出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然而,“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了社会惰性,降低了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福利国家”制度有利有弊,政府在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时,一定要从真正的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③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023.历史论证观点:欧洲从对抗走向联合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还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二战后欧洲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从欧共体到欧盟,从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1993年欧盟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欧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有力推动了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4.项目学习:欧洲国际地位的变化从欧洲国际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合作才能共赢;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发展经济、科技等,提高综合国力。考向01
欧洲的联合(命题角度:合作共赢/思想智慧)【例1】(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经济强国战略和社会市场经济。到1970年,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955年的3.9%上升到7.5%,迅速成为经济大国,在西方被誉为“经济奇迹”。这表明联邦德国(
)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C.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联邦德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式1-1】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欧盟的成立有利于(
)A.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变式1-2】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为此,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了(
)A.欧盟 B.欧洲煤钢共同体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BDD不能表明材料并未提及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考向02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命题角度:民生/经济)【例2】(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这反映的是(
)A.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变式2-1】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A.实现社会人人平等 B.缓和了社会矛盾C.造成人口增长过快 D.缓解了财政危机【变式2-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日本,有以下哪些表现(
)①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②军费开支不断增加③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④美国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BBA材料反映美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反映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成立是在美苏冷战期间冷战期间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是在1967年东欧经济政治中国交往影响经济互助委员会时间目的影响1949年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有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知识点3-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推广考点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俄国国家名称的演变:1917年十月革命前是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是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至1991年,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91年后,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时间主要措施结果问题1953年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一定程度冲击苏联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1964年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畸形发展。1985年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等。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知识点3-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从总体上说,只是在苏联模式的范围内,对苏联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叛逆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间原因影响实质启示20世纪80年代末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源);②改革失败;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1991年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影响。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结束。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成资本主义制度。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区分冷战:1947-1991两极格局:1955-1991知识点3-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留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赫鲁晓夫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从总体上说,只是在苏联模式的范围内,对苏联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叛逆者。马克思主义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巴黎公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巨大实践尝试发展挫折理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知识拓展项目中国改革开放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结果结果不同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苏联模式的进一步僵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1)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中苏改革的比较知识拓展跛脚的巨人①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②代价:苏联解体③教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结合本国的实际,进行改革和建设,不能照搬他国模式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因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与苏联的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及启示。原因:苏联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权,加重了经济困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启示:改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02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及教训(1)相似之处:①从原因分析,根本原因都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引起的严重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②从实质分析,都使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③从时间分析,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④从影响分析,都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削弱了社会主义力量。(2)教训:①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②要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必须结合国情,坚持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要抓好执政党建设,关键是政治思想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考向01
苏联的改革与变化(命题角度:工业化/民生/危机与应对)【例1】(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变式1-1】20世纪后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居民都要学习俄语,但20世纪的最后几年他们却纷纷放弃俄语,改学英语。这一变化源于(
)A.工业化水平提高 B.福利制度的健全C.欧洲一体化启动 D.国际格局的变化【变式1-2】据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从8.5%下降到了5.9%,农业总产值从4.3%下降到了3.2%。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苏联整体国力不断衰退 B.军备竞赛拖累经济建设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传统苏联模式难以持续DDC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崩溃1960年美国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比较归纳亚洲万隆会议时间地点特点成果影响中国贡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形成“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知识点4-1:万隆会议考点四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中国贡献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总理过程兴起高潮继续发展意义1951-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埃及爆发革命,次年,纳赛尔成立埃及共和国1960-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非洲年”1962-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1990-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1)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2)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点4-2:“非洲年”【知识拓展】非洲独立历程古巴独立目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背景概况历史上的反殖民运动18世纪—美国独立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印度民族大起义20世纪—“非洲年”、古巴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摆脱美国政治经济控制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2)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并加以控制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定条约,规定美国将逐步归还运河主权,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移交。知识点4-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易混易错】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和非洲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拉丁美洲人民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2.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直至壮烈牺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甘地在印度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知识拓展周恩来总理①1956-万隆会议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③第一次由亚非国家举行的国际会议④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团结了亚非国家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在团体和个人都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非殖民化运动就已经开始席卷非洲了。而非殖民化本身也是冷战的一部分……面对共产主义的威胁,这些国家也没有精力展开打击苏联代理人的战争。—[英]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问题:“非殖民化运动”指什么?这一运动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研习: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非殖民化运动指非洲独立运动,这一运动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二战后殖民国家普遍衰落,另一方面与冷战有关,苏联为了对抗欧洲,支持非洲独立。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0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1)持续时间长:延续了近半个世纪。(2)波及范围广:遍及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3)取得成果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却设备和装置产品供应链分析
- 动物辅助疗法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宠物推车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刺激益生菌生长的膳食补充剂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剃胡膏产品供应链分析
- 河南省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含解析
- 厚纸板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电动锯产品供应链分析
- 数据处理设备用印刷电路接口卡产品供应链分析
- 创意雕塑艺术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校园绿化病虫害防治服务合同2024年
- 2024-2030年中国烟熏香味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3-2024学年北京东城区初二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公司基金会合作协议书范本
- 教学课件2《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 2021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建筑施工安全)》真题及答案
- Module 10 Unit 1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英语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 2024内蒙古水务投资集团招聘53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四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竞赛(调饮师)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含答案)
- DL∕T 1215.4-2013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第4部分现场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