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碳的多样性
,一题国
侯氏制碱法是由我国化学工程师侯德榜先生所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打破了
当时欧美对制碱业的垄断。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
化钱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
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
誉,得到普遍采用。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
〜殳题
问题L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进行氨化,再通入二氧化碳,可制得小苏打。在生产过程
中能否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饱和食盐水先进行氨化,再通入二氧化
碳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素养角度一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提示:不能;使溶液形成碱性环境,以吸收更多的CO?而生成浓的NHiHCOa溶液,便于与NaCl生
成小苏打晶体;NL+COz+LO+NaC1~NaHC03I+NH,C1。
问题2.根据侯氏制碱法原理,实验室制备纯碱(NazCOj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
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C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HC03固体,加料完毕后,
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晶体。用少量蒸储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坨
烟中,灼烧2小时,得Na2C0:t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什么?静置后为什么
只析出NallCOa晶体?用蒸储水洗涤NaHCO:;晶体的目的是除去哪些杂质?(素养角度——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
提示:目的是使反应充分进行;NaHCO:,的溶解度最小;目的是除去NaCl、NH,C1、NHMXh杂质。
问题3.如何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素养角度一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提示: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是否
有白色沉淀生成。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Na2CO;
(提取副产品)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填上述流程中
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5)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H+
A.增大N4的浓度,使NH£1更多地析出
B.使NaHCCh更多地析出
C.使NaHCQ,转化为NaiCOs,提高析出的NH,C1纯度
【解析】(1)生产纯碱的方法称侯德榜制碱法;其中副产品是NILC1,用途为作化肥或电解液或
焊药等。
(2)沉淀池中生成NaHCO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C02+H20+NaCl~NH.Cl+NaHCOsI或
:
NH:)+C02+H20~NHiHCO:,、NHiHCOs+NaCl---NaHCO3I+NHtCl»
(3)煨烧炉中是使NaHCO:,分解生成Na2C0:t,流程中X物质是C02o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I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
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5)在析出小苏打的母液(主要含NH£1、NaHCOj中,再通入NH,并加入细小食盐颗粒从而使
H+
N4的浓度增大,使母液中残留的NaHCOs转化为Na£03,而提高析出的NH.C1纯度。
答案:(D侯德榜制碱法作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2)NIl3+C02+H20+NaC1~NH,Cl+NaIIC03I
:
(或NH3+C02+H20~NH4HC03,
NH,HCOs+NaCl---NaHC0;sI+NH£1)
(3)C02
⑷I过滤
⑸A、C
碳的多样性
<♦一图全贯通体系脉络♦)
金刚石
单质.石墨
C60
氧化物产继丁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L温室效应
酸性: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溶解性: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稳定性: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m与酸反应的速率:碳酸氢钠快
固体:加热方法
鉴别广―
【溶液:加氯化钙
♦数字化巧记核心要素♦>
1.牢记同素异形体的性质
(1)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2)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熟记4个寓子方程式
。25
(1)CJ+2H=U0+C02to
0§
(2)HC'+H''_H20+C02to
。2豕
(3)C°+Ca-~=CaCO;,lo
0§O2f
(4)HC0+0H=~H.O+C°o
3.明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关系
①COz+HzCh②适量H+
Na2C0,①固体加热;②适量OH-NaHC0:1
碳的多样性
1.(2020•澄迈模拟)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
饱和
A通入C02,溶液变浑浊\”(‘。溶
液
Na2SiO3
B通入C0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02至过量,浑浊消失
溶液
Ca(C10)2
(:通入C0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溶液
通入C0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0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澄清石
1)
液,又变浑浊灰水
【解析】选B„由于NazCO,的溶解度大于NaHCO:的溶解度,Na2C03+C02+H20~2NaHC0a,因而会析出
NaHCOa晶体,A项正确;B项,CO:,通入NazSiOs溶液中生成沉淀H2SiO3,HSiO,与CO;,不反应,浑浊不会
消失;C项,C02+Ca(C10)2+H20—=CaC03l+2HC10,溶液变浑浊后加入品红溶液,被I1C10氧化褪色;D
项,首先C02+Ca(0H)2CaOU+HQ,继续通C02,生成可溶于水的Ca(HC0M再加入足量的NaOH,
则:2NaOH+Ca(HC()3)2==CaCO,;+Na2C03+2H20,溶液又变浑浊。
2.(2020・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分寓CO,和CO并干燥,图中止水夹c、d分别接两
球胆,现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为使实验成功,甲、乙、丙分别盛放的溶液是()
ANaHCO,饱和溶液;12mol-L'盐酸;18.4硫酸
B.Na£。,饱和溶液;2moll硫酸;NaOH饱和溶液
C.NaOH饱和溶液;20101工'硫酸;18.4mol-L:硫酸
D.2moll'硫酸;NaOH饱和溶液;18.4mol-L硫酸
【解析】选良根据COe、CO的性质可以判断必须先将C0,吸收,后收集CO,最后再将CO?释放出来
并收集。A项中NaHCCh饱和溶液无法吸收C02,因CO?在NaHCO;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B项中
NaOll饱和溶液会吸收C0“无法收集到CO?。
C项中关闭b、c,CO。与NaOH饱和溶液反应得到Na£0:“打开d收集CO,收集结束后关闭a、d,打
开b、c,NazCOs与喇反应又得到CO”D项无法实现C(kCO的分离。
【归纳提升】确认混合气体(CO、COJ中含有CO气体的实验设计方法
ABCDEF
各装置的作用是
A——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0:气体
B——检验混合气体中C0;.是否除尽
C----CO还原CuO:CO+CuO=^u+COz
D——验证CO的氧化产物C02
E——除去尾气中的C0?气体
F——除去尾气中的CO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确定混合气体中含有CO气体的实验现象是B中无明显现象,C中的物质由黑色变成光亮的红色,[)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的多样性
题组1夕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1.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方法中正
确的是()
A.分别用砂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
B.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
C.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
D.先将两种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解析】选解小苏打NaHCOs分解生成Na2c0"H4和CO4有Na£。、残留,A项错误;纯碱和小苏打
的火焰颜色均为黄色,B项错误;二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均有CaCO,沉淀生成,D项错
误。
2.(2020•衡阳模拟)Na£0”又名苏打,NaHCOs又名小苏打,俗名相近,但二者在性质上有着区别。下
列有关Na£0.,和NaHCO:,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4cODNaHCOs
B.相同温度下,0.1moll'盐溶液的pH:NasC03>NaHC03
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OKNaHCOs
D.相同温度下,0.1mold?盐溶液分别与0.1mol-L1HC1反应的剧烈程度:NazCODNaHCQ,
。2鼠
【解析】选D。热稳定性:NazCODNaHCCh"正确;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情况下,C5的水解程
O
度大于HC0J,0.1mol-L’两种盐溶液的pILNazCQONaHCCUB正确;相同质量的两种盐与足量的
HC1反应产生出气体的量是Na£0KNaHC0:,,C正确: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情况下,碳酸氢钠与盐
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剧烈,D错误。
...................〈归纳提升〉
I
I
1.鉴别Na2c。3和NaHCOs的四大方法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加热「无明显变化的是Na2CO3
固体一L放出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
体的是NaHCOj
(2)相同条件下利用反应速率不同
固体反应广产生气泡速率快的是NaHCCh
(或誓速率L产生气泡速率慢的是NazCO,
溶液)一滴加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
产生「NaHCO3
气泡L滴加盐酸开始不产生气泡的是
Na2cos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
BaCl溶液广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
溶液或Ca互溶液L不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NaHCOs
(4)利用溶液的碱性不同
.酒测相同浓度「PH大的是Na2cOs
介溶液的PHLPH小的是NaHCO3
2.Na2CO3,NaHCOs与酸反应的定・比较
⑴速率:相同条件下,NaHCO:放出曲的速率比Na£O,快。
(2)耗酸量:等质量或等物质的量的Na£O,与NaHCO,.均为前者耗酸量多。
(3)CO2生成量比较
①等物质的量的Na£Q,、NaHCO: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0?的量相等。
②等质量的Na£Oa、NaHCOa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HC。;产生的CO2多。
③等物质的量的HC1与足量的Na£O"NaHCQ.分别反应,NaHCO,产生的CO;:多。
题组24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图象
3.(2020•岳阳模拟)向NaOH和NaC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C0:’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
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2?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J+2W==C0J+HQ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0:,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解析】选C。向NaOH和Na£0:,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OH先与稀盐酸反应。在0~3范围内,
、。2了,。q、
先发生OH+H1120,后发生C+HHC,A错误;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0Q0Q
HCJ+H,---H2O+CO23B错误;因@~0.4范围内发生的反应是H'+HC0=CO2t
f
+H2O,n(C02)=0.01mol,n(H)=n(C02)=0.01mol,所以a=0.3,C正确;由碳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
O2<Oo
n(CJ)=n(COj=0.01mol,在0~a范围内,生成0.01molHC°消耗0.01molHC1,则
NaOH消耗0.02molHCl,n(OH)=O.02mol,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0”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l.D
错误。
4.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0口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0?气体与HC1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i的溶解和HC1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①I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i
②H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aL和NaHCO”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③n【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II和Na2c05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IV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KOs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解析】选A。图象I中从0点即开始产生C0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①正确;图象H
中0a段消耗HC1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1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3和NaHCO;,,且二者的
n(Na2CO3)1
物质的量之比为71=1,②正确;图象W中,段消耗HC1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1
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0“③错误;图象IV中,0a段消耗HC1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1的量,
n(Na2cO3)1
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NaOH,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九('0°")=1,④错误。
,-----------------〈归纳提升〉-------------
I
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Na£0:,、NaHCO,与盐酸的反应
。2m0o
(1)向Na£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第一步:C§转化为HC无气体产生;第二
O
步:HC0§与H反应产生C0”消耗HC1的体积与产生CO?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HCU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IIC1的体积与产生C0,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OH、Na£。,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1的体积与产生C0: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
示(设NaOH、Na2c设的物质的量之比x:y=l: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4)向NaahNaHCO:,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1的体积与产生CO。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
所示(设Na2cOs、NaHCO”的物质的量之比m:n=l: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题组35碳酸钠、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测定
5.(2020•衡水模拟)过碳酸钠(Na£0,)是一种很好的供氧剂,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C0,+4IICl,_4NaCl+2C0,t+0/+2HQ。市售过碳酸钠一般都含有碳酸钠,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
品(只含NaKO;和Na£Oj的纯度,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以下两种方案实施:
足量稀
nrrm操作①样品盐酸Bq操作③
方案一■:祥晶一--------------->溶液------->
6ig操作②
(1)操作①和③的名称分别为、
(2)上述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有(填操作序号)o
(3)请简述操作③的操作过程o
方案二:按下图安装好实验装置,Q为一塑料气袋,随意取适量样品于其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
稀盐酸滴入气袋中至充分反应。
(4)为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盐酸前必须关闭,打开(填长"%”或
“KJ)。导管A的作用是
(5)当上述反应停止后,使A、K处于关闭状态,凡处于打开状态,再缓缓打开络。B中装的固体试
剂是,为何要缓缓打开K,?o
(6)实验结束时,量筒I中有xmL水,量筒H中收集到了ymL气体,则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是O
【解析】样品称量可以得到样品质量为mg,加入稀盐酸溶解后,过滤得到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
发结晶得到氯化钠,称量得到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叱go
(1)操作①为称量固体质量,操作③为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
(2)固体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需要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结晶,过程
中需要玻璃棒搅拌,受热均匀,上述操作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有②③。
(3)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方法是加热蒸发结晶,具体操作为得到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用
玻璃棒不断搅拌到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得到氯化钠固体。
(4)实验开始后,反应产生的C02.0,使气球变大,将广口瓶中气体排出,水进入量筒I中,所以量筒
I中水的体积即为产生的CO?、0:的体积,所以滴稀盐酸前必须关闭K、(打开降为使分液漏斗
内液体顺利流下,应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所以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上下的压强,使
液体顺利流下。
(5)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量筒H中排出液体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缓缓打开K1,让生成的二氧化
碳能充分被B中碱石灰吸收,使量筒内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6)量筒I中有xmL水,则仇、0:的总体积为xmL,量筒II中收集到了ymL气体,则0?总体积为
ymL,则反应2Na3C0,+4HCr~4NaC1+284+04+211。生成的二氧化碳为2ymL,碳酸钠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为(x-y-2y)=(x-3y)mL,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2y:(x-3y),则Na£0i与碳酸钠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y:(x-3y),故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2yx122122y
2yx122+(x-3y)x106x100%=53x-37yxl00%o
答案:(1)称量蒸发结晶(2)②③
⑶得到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到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
余的水分得到氯化钠固体
(4)K“K2K3平衡分液漏斗上下的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5)碱石灰让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充分被B中碱石灰吸收,使量筒内收集到纯净的氧气
122y
⑹53%-37yxi00%
【加固训练】
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
C.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同
D.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选D。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的热稳
定性;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同。
2.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为测定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所示装置来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纯碱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储水溶解,得到纯碱样品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bg;
④通过分液漏斗滴入6mol-L'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o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用托盘天
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O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测量结果将(填“偏高”“偏
低’或‘不变")。
⑷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解析】(1)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样品质量较大。
(2)根据U形管的增重计算纯碱的质量,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与水蒸气进入
U形管。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因盐酸有挥发性,使U形管的质量增
重,测量结果将偏高。
(4)步骤⑤的目的是将反应产生的CO,全部赶入U形管中。
(5)步骤⑦的目的是保证产生的CO。被充分吸收、减小误差。
(d-b)
(6)U形管反应前后质量增加(d-b)g,n(COj=44mol,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
106(d-b)
44aX100%o
(7)也可以向一定量的纯碱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溶液,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答案:(1)样品质量较大(2)防止空气中的C0;与水蒸气进入U形管(3)偏高(4)将反应产生
的C0,全部赶入U形管中(5)保证产生的C0:被充分吸收、减小误差
106®-b)
。
(6)44X100%(7)向一定量的纯碱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BaCk溶液,经过滤、
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归纳提升卜-----------------
I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
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
中的热效应等。(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
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4)解题步骤
根据差量类别(固
方程式的右边分析反应前后某物理体质量、气体体积、
注明差量量的变化量物质的量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分析反应引起的差量代入数据计算
氮的循环
,一题典II的)
磷化氢,又名磷烷,分子式为PL,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储存于钢瓶内的液化压缩气体,
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空气中磷化氢气体达到2ppm以上就会造成人畜中毒。化
学性质活泼,能与氧气、卤素发生剧烈反应;通过灼热金属块生成磷化物,放出氢气;还能与
铜、银、金及它们的盐类反应。
匕殳题
问题1.如何书写用PHJ和烧碱反应制取PM的化学方程式?(素养角度一一证据推理与模
型认知)
提示: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可知用PIM和烧碱反应制取PH,的化学方程式为
PHiI+NaOH^=PH:it+NaI+H20,
问题2.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吸收PHs时的化学方程式:24CUS0I+11PH3+12HQ^=8Cu3PI
+3HFO4+24H2SO”中氧化剂是什么?当吸收2.2molPH3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素养角
度一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提示:根据方程式可知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1价,因此CuSO,是氧化剂。每消耗24
2.2
molCuSOi,转移24mol电子,所以当吸收2.2molPH:,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24
mol=4.8molo
问题3.氧硫化碳(COS)可替代磷化氢而被用作熏蒸剂,粉末状的KSCN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
可得到COS和两种硫酸氢盐,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如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
式?(素养角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提示:粉末状的KSCN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COS和两种硫酸氢盐,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1:1: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两种硫酸氢盐应该是硫酸氢钾和硫酸氢镂。则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KSCN+2fm(浓)+^0:=KHSOi+NHiHSOi+COSt»
L次磷酸(H3P0”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05
A.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3P02==H+H2P乙
B.NaH2Poz是次磷酸的正盐,其水溶液呈中性
C.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9NaOH^==3Na;lP02+PH:1t
+3H20
D.利用(H3P0J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1molH3Poz最多还原4molAg+
【解析】选I)。中强酸的电离方程式应用可逆号,则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H3POzH'+HF02?,故A错误;NaH2PO2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故B错误;白磷出)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PL和Na&PO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t+3NaOH+3H2O==3NaH2P02+PH3t,
故C错误;次磷酸(H3POz)中0为-2价,H为+1价,则P为+1价,其氧化产物为H3PO.,,磷酸中P
的化合价为+5价,故1molH3PO2最多还原4molAg',故D正确。
2.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与水反应产生高毒的PH:,气体(熔点为-1320C,还原性强、易自
燃),可用于粮食熏蒸杀虫。卫生安全标准规定: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计)的含量低于0.05
mg•kg】时算合格。可用以下方法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
【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一PH3的产生与吸收一转移KMnO,吸收溶液一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
定。
【实验装置】C中盛100g原粮,D中盛有20.00mL1.12X10,mol•L'KMnO,溶液(压SO,
酸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原粮最好先打成粉末,其原因是
(2)磷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方法是
(3)A中盛装KMnO,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B中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
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乌,防止;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4)D中PIh被氧化成磷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1)仪器C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原粮打成粉末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反应充分进
行。
(2)依据题干信息磷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磷化氢;利用装置特征关闭K、打开K2,用
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
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用加热法。
(3)依据装置图中的试剂分析判断,高铳酸钾溶液是强氧化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
焦性没食子酸先和碱反应,再和氧气反应可以吸收氧气;若不吸收氧气,PH,会在氧气中燃烧;
准确测定PH:,的含量,需要用高镒酸钾溶液全部吸收,避免产生较大误差,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保证PIh全部被吸收。
(4)P&被酸性高铳酸钾氧化成磷酸,高镒酸钾被还原为镒离子,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原
04A2
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5PH3+8Mn+24H'^~5H3P0.,+8Mn+12H20o
答案:(1)三颈烧瓶使原粮中磷化物与水充分反应
⑵Ca:R+6HO==3Ca(0H)2+2PH3t关闭打开小,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
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跖用压差法;
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用加热法]
(3)氧化装置C中生成的PH,吹出PL,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溶液吸收
—
4s2
(4)5PH3+8Mn+241T~=5H3P0i+8MnM2H20
氮的循环
◎一图全贯通体系脉络♦>
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NO
国R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区半与Mg反应生成氮化镁
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月酸反应生成钱盐—
,催化氧化生成NO
氨气还与氧气反应会多任中燃烧生
成氨气
里.与氯气反应
证[wcuo反应
与水反应:氧的水溶液是氨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受热分解
IIR钱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及
其钱根离子的检验:加强碱.
化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合
物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用Cu与浓硝
酸反应制取
T氧化物匕
无色气体
一氧化氮[与弱气反史
一用Cu与稀硝
〔酸危应莉取
弱酸
亚硝酸
既有辄化性又有还原性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常温使铁.铝钝化
’与金属反应
侬邃里邕色也与非金属反应
与某些还原性
化合物反豆
不稳定性:见光受热分解.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数字化巧记核心要素♦)
1.把握两种大气污染物
S0,导致酸雨;NO、导致酸雨或光化学烟雾。
2.熟记氨的三种性质:氨极易溶于水,氨水的碱性和氨的还原性。
3•把握NB三种检验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冒白烟、
蘸有酚酥的玻璃棒变红色。
4.辨析钱盐两个“特例”:盐类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镂盐。镂盐受热都易分解,但不一定产生氨
气。
O
5.熟记硝酸三点注意事项: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不生成也;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HNO"N0'在
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6.熟练运用四种计算方法: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法。
7.熟记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2N0+0,---2N023N02+H20---2HN0,+N0
Ca(OH)2+2NH,C1=^=CaCl2+2NH31+2HQ
Cu+4HN0a(浓)==Cu(NO。2+2N021+2HQ
3Cu+8HN0,(稀)---3Cu(NO。2+2N01+4HQ
C+4HN03(浓)=^=C021+4N021+2HQ
氮的循环
题组14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i.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
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B.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向海洋中排放含N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4的含量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还原,反应得到铁根离子最后通过硝化作
用得到硝酸根离子,因此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②,A、B项错误;反硝化作用是指反硝
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变为氮气的过程,不一定有氧气参与,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硝
Q-U+
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中排放含N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4的含量力
项正确。
2.一氧化氮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参与调控了众多生物学过程,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
是()
①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②NO是亚硝酸的酸醉③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
质还原的产物④NO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可变为红棕色
A.全部B.①③④
C.②®®D.①④
【解析】选及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它可以是还原产物,如HNO-NO,也可以是氧
化产物,如NHLN0;HN(X的酸酎是N203;N0是无色气体,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02O
【归纳提升】NO知识再拓展
(1)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0式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2)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中毒原理与CO类似。
(3)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0,与吊0,存在下列平衡:2N0?—NO。
题组2夕氮氧化物溶于水的定量判断
3.如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体积NO和n体积。洞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
m
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乙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
NOO
/2
A.3:2B.2:3C.8:3D.3:8
【解析】选C。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NO+3Oz+2HQ-4HN0*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
m
红棕色,说明剩余气体为NO,则可知乙体积的NO与n体积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由方程式得关系
m
式4:=3:n,解得m:n=8:3。
....................................4归纳提升1..............…;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问题分析
无论是单一气体(NOJ,还是NO、NO、0。中的两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
3N02+H20~2HN03+N0,2N0+0/~2N0“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0或02,不可能是N02o
⑴若NO和。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0+30z+2HQ---4HN03(4:3)o
(2)若NO,和0z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02+02+2H20---4HN03(4:1)
题组35氮氧化物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4.(2020•大连模拟)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
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0为氧化剂,1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t
C.NO和O,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催化剂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0+0z+4C0-4C0z+Nz
【解析】选D。A项,反应中NO、均为氧化剂,岫为还原产物;B项,N2不是污染成分;C项,NO与
没有催化剂存在下就可以发生反应。
5.氮氧化合物(用NO,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N0、的性质特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
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
催化剂
(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如,4NH3+6N0-△―5N2+6H20,写出氨气转化N0;•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O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①N0,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O
②N0与N0: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
是O
【解析】(DNHs和N0,反应生成附和IL0,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Nz,其质量之比是4:3。
(2)①生成两种钠盐,必须是N0:的歧化反应,依据量的关系可知两种盐分别为NaNO,和NaNO”②N0
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NO二中氮的化合价为+4价,二者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钠盐,依
据电子守恒可知,钠盐中氮的化合价为+3,即为NaNO“
催化剂
答案:(D8NH3+6NO2―-7N2+12H,04:3
(2)02NO2+2NaOH==NaN0:1+NaN02+H20
②NaNOz
【归纳提升】常见的N。、尾气处理方法
(1)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J,或N0,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
为无毒气体(N,和CO?)。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2)球液吸收法
: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02+N0+2Na0H---2NaN02+H:>0
NO?、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02)Sn(N0)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0x
的处理。
氮的循环
题组16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I.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的性质不
相对应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解析】选D。向滴有酚酥的NaOH溶液中滴入硝酸,溶液红色褪去,利用的是硝酸的酸性。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
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K,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装置C中产生时,关闭
Ko
(2)在完成⑴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2
- 广东诗莞市高二数学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笔顺期末复习
- 【2】66144+AIGC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 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生物医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德阳中学2025年高三调研测试(二)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大连市达标名校2025届中考猜题卷(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数字音频处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零月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数学奥秘揭秘-揭开数学背后的奥秘
- 温度传感器Pt100-阻值-温度对照表(方便实用)
- 《幽门螺杆菌检测》课件
- 《云南土壤类型》课件
- 小儿肝脏间叶错构瘤课件
- 2022智慧园区设计、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30道智能驾驶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护林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标)
- 住院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
- 说课-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