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93.010P411404Guidelinesforconstructionandmaintenancetechnologyofspongecityconstruction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1404/T34—2024 I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基本规定 35材料检验 76建设项目施工与验收 117海绵设施施工与验收 8海绵设施运行维护 41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验收批、分项、分部工程划分表 58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1附录C(资料性附录)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65附录D(资料性附录)设施工程运行调试记录 73附录E(资料性附录)海绵设施日常巡视维护 74 79DB1404/T34—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由山西省长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化技术专家组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陕西西咸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雨人润科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维全、马越、姬国强、孙学良、张庆宏、侯精明、李晓路、李亚敏、胡艺泓、薛萌、袁萌、贺文静、闫攀、沈林亚、周科、王芳、张晨、唐宇飞、李东来、李冰雪。1DB1404/T34—2024本文件规定了长治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海绵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长治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豁免清单项目除外)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1286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141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6管井技术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5007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32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21144混凝土实心砖GB/T23851融雪剂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5032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1033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502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903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1130沉井与气压沉箱施工规范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定2DB1404/T34—2024CJJ68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605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SL223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3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648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757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CJ/T24园林绿化木本苗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209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CJJ/T311模块化雨水储水设施技术标准CJ/T326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JG/T376砂基透水砖CJ/T400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NY/T1253植草砖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海绵城市spongecity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3.2海绵设施spongefacility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发挥“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雨水设施。3.3功能验收acceptanceofspongefunction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完工后,应按照设计目标及竣工图,对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化利用等设计目标进行验收。3.43DB1404/T34—2024海绵城市专项竣工验收completionacceptanceofspongespecialproject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分项工程进行海绵功能、施工质量、景观效果的综合验收。3.5单位工程unitwork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单元项目。3.6分部工程divisionwork按专业性质、建(构)筑物的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的工程实体。3.7分项工程subdivisionwork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划分的工程实体。3.8检验批inspectionlot按相同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抽样检验使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4基本规定4.1施工4.1.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应符合GB/T50326的规定。4.1.2施工进场前,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合同、设计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地下管网资料等踏勘施工现场,了解现场的地上地下障碍物、管网、地形地貌、土质、控制桩点设置、红线范围及现场水源、水质、电源、交通等情况,依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管理程序进行审批;b)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做好现场复核,发现现场与设计文件和勘察报告不符,应及时上报调整;c)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应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的规定;d)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4.1.3施工单位应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各项施工管理制度,留存相关管理记录。4.1.4施工现场应按照“绿色施工”的相关要求落实“四节一环保”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扰动和影响。4DB1404/T34—20244.1.5施工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经过审批的有效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施工过程发现不合理或设计有疑问的,应及时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主动沟通,未经批准的设计变更不得施工。4.1.6施工中应建立技术、安全交底制度,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详尽的技术安全交底,并形成文件。4.1.7施工中应加强施工测量与试验工作,按规定作业,内业资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按照总平面图及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高程和坐标控制点,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b)各个单位工程应根据建立的工程测量控制网进行测量放线;c)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互检双复核,监理单位应进行复测;d)对高程控制点及控制坐标应设保护措施;4.1.8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植物等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本导则第5章相关要求。4.1.9施工单位应统筹施工工序,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开展施工,避免土方反复开挖及回填。4.1.10施工过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各项警示标志、预警系统建设,避免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4.1.11在具有湿陷性黄土区域施工时,应符合GB50025中的相关规定,编制并落实避免造成湿陷影响的具体施工措施。4.1.1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相关仪器设备应按设计和技术说明书要求安装,仪器设备基础、机座、支架、工作台应符合设计和设备安装要求。4.1.1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应全面落实海绵理念,发挥海绵效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保证道路、广场等铺装面与绿地之间的设计高差关系,确保雨水径流能够顺利转输至绿地内的海绵设施;b)应对海绵设施的平面尺寸、下沉深度、土壤及相关填料、进水口及溢流口高程等严格管控,确保设施调蓄容积满足设计要求;c)应对雨水管网、溢流排放系统的高程顺畅衔接,保证场地内在设计重现期标准下的排水安全;d)应保护透水铺装的表面清洁,避免交叉施工造成面层污染;e)应确保植物栽植不破坏场地竖向,避免影响海绵设施汇水范围及滞蓄功能。4.1.1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将高程控制做为施工过程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施基准点、变坡点、基准线、特征线、汇水片区分水线等控制点应与设计图纸一致;b)雨水立管断接施工应保证末端排放口与下游设施有效衔接;c)设施与周边场地的竖向衔接应自然顺畅,地形回填区域高程应考虑土壤沉降因素,确保设施服务范围内的径流能进入相应的设施;d)应合理控制海绵设施的溢流口标高和设施(植草沟、透水铺装等)的排水坡度,确保地表雨水径流顺畅;e)应做好绿地海绵设施与市政雨水管渠系统的竖向高程衔接;f)溢流雨水径流排放应与雨水管渠各排水节点有效衔接,保障排水安全。5DB1404/T34—20244.2验收4.2.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照GB55032的第4章规定执行。4.2.2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制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并应由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实施。以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工程立项的项目应按照单位工程管理,常规项目内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按照分部工程管理,具体可参见附录A划分。施工现场情况与附录不同时,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确定。4.2.3工程质量验收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关键分项工程及重要部位可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施工、设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员进行验收。b)各分部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并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将分部工程验收资料报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组织机构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再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专项验收,专项验收时应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同时向相关质量安全监督站申请监督。4.2.4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应进行过程检验、验收:a)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进场检验和使用前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b)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各专业工程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验收,所有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顺序进行,按照本标准附录B相关要求记录备档。4.2.5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a)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b)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人员进行隐蔽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隐蔽验收文件。未经监理单位验收,施工单位不得组织后续施工;c)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过程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d)工程的外观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4.2.6海绵设施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a)经返工重做或更换配件、设备等的验收批,应重新进行验收;b)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验收批,应予以验收;c)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验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验收批,可予以验收;d)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文件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e)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工程,严禁验收。4.2.7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质量验收记录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a)验收批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导则附录B填写,填写时应具有现场验收检查原始记录;6DB1404/T34—2024b)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可按本导则附录B填写;c)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记录、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导则附录C填写。4.2.8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a)建设项目海绵专项设计文件须取得海绵城市主管部门审查合格报告书或意见书。未通过图纸审查的工程项目不予验收;b)施工单位已完成施工合同约定的所有工程内容,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现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c)工程资料文件随工程建设进度同步形成,真实反映工程建设活动和工程实际情况。4.2.9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向行业管理部门提出专项验收申请(参见附表C.6组织海绵城市专项竣工验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及运行管理单位应参加竣工验收。4.2.10建设单位在组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重点查验是否按图施工、施工质量及运行效4.2.11建设单位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功能有效性负责,应对项目设施效果进行评价或后评价,编制自评报告,评价方法可采用模型模拟、数据监测、现场评价等手段。4.2.12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写明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落实情况,将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工程所在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应将有关文件及技术资料归档交付运行管理单位。4.2.13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将相关验收的文件和技术资料各自立卷归档(含电子版),并由建设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备案机关备案。竣工验收归档资料清单,应包括以下内容:a)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b)海绵专项竣工图纸;c)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证明文件;d)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施工记录;e)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功能检测记录、试验记录;f)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g)专项验收意见书(参见附表C.7);4.3维护4.3.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投入运行后,应明确管理责任单位和运行维护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能力要求。4.3.2海绵设施的运行维护包含日常巡视检查、汛期巡查及常规定期维护。4.3.3海绵设施维护责任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对海绵城市重要设施设备进行标识、登记;b)应对海绵设施设备进行巡查、清理、养护和维修工作;7DB1404/T34—2024c)应对海绵设施设备功能进行检测、评估、维持和修复;d)应合理配备运行维护人员,运行维护人员应定期开展安全和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于重新上岗的运行维护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e)设施运行与维护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应配备齐全,设备和用品应定期检验,并建立档案;f)应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和措施。4.3.4运行维护单位应做好汛期来临前和汛期期间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管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汛期来临前,对各项设施进行全面巡查;b)汛期期间,定期检查设施运行状况,重点巡查问题、隐患易发部位及区域,及时维护检修;c)大风、暴雨、冰雹等特殊天气预警发布后,应重点检查雨水口、调蓄池、排水泵站等设施是否功能正常。4.3.5运行维护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设施设计资料、施工及验收记录、维护人员档案和培训记录、巡视及维护记录。有条件的运行维护单位宜建设智慧化运维管控平台,提高运行维护的水平和精度。4.3.6涉及人身安全的海绵设施的缺损应立即修复。4.3.7海绵设施维护责任人应根据巡视情况,分析原因,制定维护方案。维护人员应根据维护制度,完善维护人员档案和培训记录、巡视记录、维护计划、维护方案和施工、验收记录。4.3.8不同类型海绵设施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绿色屋顶、透水路面、下沉绿地、雨水花园、高位花坛等渗、滞、蓄类设施运维重点对积水时间、滞蓄空间、渗透性能、结构完好性、垃圾与淤堵、植物等进行检查与修复;b)雨水湿地、滞留塘、雨水桶(罐)、蓄水池等蓄、净、用类设施运维重点对结构完好性、调蓄空间、设备运行情况、垃圾与淤堵、进出水水质、植物等进行检查与修复;c)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生态护岸等转输排放类设施重点对结构完好性、排水能力等进行检查与修复。4.3.9城市雨洪行泄通道及易发生内涝的道路、下沉式立交桥区等区域,以及城市绿地中湿塘、雨水湿地等大型调蓄设施应设置警示标识和报警系统,配备应急设施及专职管理人员,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撤离,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4.3.10运行维护单位宜在海绵设施的显著部位设置宣传牌,介绍海绵设施的名称和作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和监督海绵设施的运行维护。同时应设立警示标语及告示牌,防止公众私自改变设施用途或私自拆除设施等违法行为。4.3.11运行维护单位在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制止并上报主管部门。a)向设施内倾倒垃圾、废渣、废料等废弃物;b)未经允许在设施汇水范围内进行各类施工活动;c)擅自接入其他管道;d)向设施内排放污水;e)擅自在塘内抽水和引水等行为。5材料检验8DB1404/T34—20245.1一般规定5.1.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采用的工程材料及辅料主要是指与渗水、排水、防水相关的骨料、管材、管件、织物、碎石、土壤、植物等。其他材料的检验按照现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5.1.2材料、构件和设备进场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b)应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核查记录应纳入工程技术档案。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c)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随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检验。当复验的结果不合格时,该材料、构件和设备不得使用;d)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厂家、同类型、同规格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当获得产品认证或连续三次见证取样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检验批的容量可扩大一倍,且仅可扩大一倍。扩大检验批后的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按扩大前的检验批重新验收,且该产品不得再次扩大检验批容量。5.1.3材料贮存应符合下列规定:a)透水砖现场堆放时,应采用不易污染材料苫盖,防止透水砖的污染,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b)塑料制品堆放温度一般为5℃~40℃,应远离热源及带有腐蚀性试剂或溶剂场所;室外堆放不应长期露天暴晒,堆放附近应有消防设施(备);c)塑料检查井、蓄水模块、土工布、塑料渗透管等材料堆放在指定的有围挡的场地,分类码放,并有专人看管;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堆放时必须垫稳、防止滚动,堆放高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或者生产厂家要求;d)绿色屋面种植基质进场后应集中码放,应避免雨淋;散装种植基质应有防尘措施。5.2透水路面材料5.2.1透水混凝土质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CJJ/T135的规定。5.2.2透水砖质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GB/T25993的规定。5.2.3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应符合CJJ/T190的规定5.2.4缝隙式透水砖、结构性透水砖质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a)面层的性能应符合GB/T21144、CJ/T400的相关规定;b)植草砖的尺寸偏差、强度等级、质量等级等技术要求应符合NY/T1253的规定;c)普通型透水砖的接缝宜采用中砂填缝,中砂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4684的规定Ⅱ类技术要求的规定,其砂的含泥量应小于3%,泥块含量应小于1%;d)缝隙型透水砖的接缝宜采用碎石填缝,碎石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4685的规定中Ⅱ类、5mm~10mm单粒级配技术要求的规定,其碎石含泥量应小于1%,泥块含量应小于0.2%。5.2.5透水路面找平层可采用细石透水水泥混凝土、中砂、粗砂或碎石等材料,厚度宜为20mm~30mm,并应符合GB/T14684、GB/T14685的规定。9DB1404/T34—20245.2.6透水路面基层应采用强度高、透水性能良好、水稳定性好的透水材料,宜采用级配碎石或者透水混凝土,并应符合CJJ1、CJJ/T135的规定。5.2.7透水水泥混凝土采用再生骨料性能指标应符合GB/T25177的规定。5.2.8原料中添加防冻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材料应符合GB50119的规定。5.2.9透水面层采用聚合物的应符合CJ/T544的规定。5.3防水、防渗材料5.3.1透水土工布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7638、GB/T17639的规定。5.3.2防渗土工膜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7643的规定。5.3.3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性能应符合GB/T35468的规定。网状交织型排水板的抗压强度≥50kN/m2,表面开孔率≥95%,通水量≥380cm3/s,其性能指标与技术要求应符合JC/T2112的规定。5.3.5带自粘层防水卷材的自粘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GB/T23260的规定。5.3.6施工缝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或止水胶、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和预埋注浆管须符合设计要求。5.3.7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技术要求应符合JG/T193的规定。5.4塑料管材、雨水口及检查井5.4.1渗透管管材应由生产商提供成品管道,其材料性能指标除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渗透管管材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管材弹性模量及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e)渗透管技术参数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渗透管的技术参数开孔孔径mmkN/mDB1404/T34—2024孔孔孔管孔孔孔5.4.2软式透水管的性能应满足JC937的要求。5.4.3塑料检查井的性能应满足CJJ/T209的要求,并应满足以下要求:a)井壁筒的环刚度不应小于4kN/m2;b)下人检查井的井壁管内径(井径)不应小于800mm,应安装防坠落装置;c)井深大于1.5m时,应设置爬梯;d)井盖应符合GB/T23858的有关规定;e)检查井连接使用的橡胶密封应配套供应,性能应符合GB/T21873的规定。5.4.4渗透井井底及井壁下部应为透水材料或有透水孔,孔径不宜大于10mm,渗透层外包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200g/m2土工布。5.4.5功能性检查井井体尺寸、构造等,应满足设计要求,符合下列规定:。a)沉泥井井壁管内径(井径)不应小于500mm,井底座沉泥槽深度不应小于200mm;b)渗透井井底及井壁下部应为透水材料或有透水孔,孔径不宜大于10mm,渗透层外包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200g/m2土工布。5.4.6雨水井箅应符合CJ/T130、CJ/T212、CJ/T328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5模块化蓄水池5.5.1塑料模块原材料应符合GB/T12670、GB/T11115等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5.5.2塑料模块性能指标应符合CJJ/T311的要求。5.5.3硅砂砌块原材料应满足应符合GB175、GB/T14684、GB/T14685、GB8076的要求。5.5.4玻璃钢蓄水池原材料聚酯树脂应满足GB/T8237的要求,玻璃纤维应满足GB/T18370的要求,结构用无缝钢管应满足GB/T8162的要求,整体技术性能应满足CJ/T409的要求,覆土厚度增加时应采取相应的结构防护措施。DB1404/T34—20245.6土壤、植物5.6.1土壤应满足以下要求:a)种植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J/T340、CJJ82的规定;b)盐碱地的土壤不能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和海绵功能,土壤改良方法应符合CJJ/T283的规定;c)土壤渗透系数应大于5×10-6m/s,渗透系数不满足要求采用换填介质的,换填介质应采用试验配置并满足种植土要求。5.6.2植物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a)进场苗木品种、数量、外观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b)土球应符合设计要求;c)进场苗木应满足植物检疫相关要求。5.6.3土工椰网、灌支护垫及相关锚固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JT/T513的相关规定。5.7其他材料5.7.1绿色屋顶种植容器材质应无毒、无污染,耐紫外线老化,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相关标准确定。种植容器的外观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承载能力、排水能力、耐久性能等应符合产品标准,并由相关检测机构提供产品检测合格报告。5.7.2滴灌、微喷灌工程相关材料应符合GB/T50485中的有关规定,喷灌工程相关材料应符合GB/T50085中的有关规定。5.7.3雨水罐宜采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半成品应进场验收。6建设项目施工与验收6.1施工准备6.1.1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实行自审、会审制度,有新工艺要求时应及时按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6.1.2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核场地与周边用地的地形竖向、水文地貌、管线分布以及地质、土壤、植被等情况,发现与设计文件和勘察报告不符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6.1.3应对施工场地内受到影响的内、外市政雨水口、检查井、管道、线缆等既有设施进行保护,建造或安装临时排水、保土及既有管道线缆保护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6.1.4应对场地保留树木采取施工保护措施。6.1.5应做好冬季、雨季施工时,材料的防冻、防雨及成品保护工作。6.1.6渗透设施施工前应按地勘报告复核地下水水位、土壤渗透性能及周边建(构)筑物基础埋设条件与安全防护要求,复核数据应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得到确认后方可施工。6.1.7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场地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DB1404/T34—2024a)高程控制测量应与上下游雨水管渠、生态沟渠、周边道路、河湖水体控制网协调;b)设施的平面尺寸及调蓄高度,河湖水体的行洪高度及调蓄高度的测量误差应为正误差;c)施工过程中,应校测设施上游汇水分区完成面标高、汇水面积、进水口位置、数量及标高,应保证低洼处不积水且设施收水顺畅。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告知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调整;d)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调节塘、渗透塘、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宜在上部(底部)轮廓线、微地形的高点和低点处设置控制桩,并应在木桩上标出对应的设计标高,用于验收设施的调蓄容积和内部微地形雨水径流方向;e)应校验海绵设施溢流口、管渠排水口与下游雨水设施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衔接;f)当雨水径流主要依靠地表坡向汇集和排放时,应控制场地整体竖向,明确地表排水的主要坡向,保证排放路径连贯;g)在项目各分部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应对室外场地的平面和竖向进行测绘并形成测绘报告,作为竣工验收资料。6.1.8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测量复核书面报告,经监理工程师签字核验后,作为放线测量、建立施工控制网、线、点的依据。6.2建筑与小区6.2.1施工6.2.1.1建筑与小区建设项目施工应复核下列内容:a)建筑屋面雨水断接设置消能措施,保证排放口与下游设施有效衔接;b)场地道路雨水进入绿地应设有消能和截污措施;c)场地汇水面积、场地竖向、渗透和溢流情况满足设计要求;d)改扩建项目中应复核海绵设施与地下管网的竖向衔接;e)改扩建项目中应复核种植屋面的承重能力。6.2.1.2在既有地下车库、人防工程等项目上进行海绵设施施工时,不应对既有地下建筑结构防水层造成破坏,既有防水层以上300mm范围内禁止使用机械施工。6.2.1.3改扩建项目因居民、管理单位等因素造成设计变动的,应进行修改设计并补充施工组织设计,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实施。6.2.1.4项目的竖向、找坡方向和水流方向应按设计图纸施工,项目溢流排放设施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有效衔接。6.2.1.5改扩建项目地表施工宜先施工完成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硬质地面后并采取覆盖保护措施,再施工园林绿地内海绵设施,便于竖向、找坡方向和水流方向的控制。6.2.1.6改扩建项目,应采取措施对既有建筑和设施进行保护。6.2.2验收6.2.2.1建筑与小区项目的场地竖向应满足雨水径流组织的转输和收集要求。6.2.2.2建筑屋面雨水应采取有效的断接措施,使屋面雨水先进入小区绿地的海绵设施中滞蓄或进入调蓄设施中,溢流雨水进入市政管网,不宜直接将建筑屋面雨水排入市政管网中。6.2.2.3高位雨水径流承接处的消能设施应安装到位并能有效发挥作用。6.2.2.4污染性的汇流面雨水在进入绿地前应经过截污净化处理,以避免污染物对绿地造成负面影响。6.2.2.5雨水转输系统的竖向正确,雨水组织转输过程顺畅,无管网混、错接情况。6.2.2.6小区内溢流雨水应顺畅地通过总排口排出。6.2.2.7雨水回用设施齐全,符合设计要求,且运行良好。DB1404/T34—20246.2.2.8小区绿地内植物生长状况应良好。6.3城市道路6.3.1施工6.3.1.1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施工应复核下列内容:a)应复核竖向标高,确保雨水经路缘石开口汇入绿地;b)应复核道路雨水入水口的截污和消能措施,确保发挥功效;c)改造项目施工前应复核原有行道树、涵洞、电力通讯杆线、地下管线等位置,并应做好保护措施;d)应复核并保护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灯等设施的基础。6.3.1.2城市道路项目的海绵设施及排涝措施施工时应综合考虑地面散排、地面渗透、地下管道汇流等多方面因素,保证排水通畅。6.3.1.3城市道路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处理后表面应清洁、无积水,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结构层施工。6.3.1.4城市道路路基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封层封闭。封层未实施前,应采取相应路基防渗措施,径流雨水下渗不应对道路路面及路基造成损坏,防渗做法应满足下列要求:a)城市道路中间隔离带或周边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应根据设计或现场道路防护等实际需要,设置防渗砖墙或防渗混凝土墙等设施,墙体结构与做法应满足设计要求;b)全透水结构路面下的排水盲沟应与道路排水系统采用检查井连接,雨水口与基层、面层结合处应设置成透水形式,利于基层过量水分向雨水口汇集,雨水口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防渗土工布于路基表面。6.3.1.5城市道路项目各透水结构层施工时,应做好已完成工程的保护和路面找坡。6.3.1.6道路中间隔离带、侧分带、绿化带施工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衔接,中间隔离带具有海绵功能的绿化带应按图纸要求做好各个结构层,并应有效汇集道路雨水、存储雨水。6.3.1.7改扩建道路应综合原道路性能,结合新增的透水道路结构层,做好交界面处理,应按照设计要求在交界面及新增结构层增加封层,应采取渗水排水措施,保证改建后道路的海绵功能。6.3.1.8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软土、盐渍土、粉性土等特殊地质区透水路基的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验槽制度;基底地质情况、路基置换厚度及范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6.3.1.9市政桥区改造或桥区增加调蓄池工程,施工作业前应对既有桥台、墩柱、挡土墙等构筑物以及重要既有管线进行施工安全评估。6.3.1.10市政排水项目中雨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雨水泵站、调蓄池、行泄通道、污水处理厂/站和附属设施等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6.3.2验收6.3.2.1城市道路的竖向条件应使雨水顺利汇入海绵设施内,路面排水坡度应均匀顺畅,且预处理设施效果明显。6.3.2.2挡水堰设置合理,满足挡水、翻堰功能。6.3.2.3市政管网连接正确,无管网混、错接情况。6.3.2.4路缘石开口应能顺畅地汇入雨水。6.3.2.5位于海绵设施内的溢流井安装符合设计要求,高程衔接顺畅,满足溢流功能。6.3.2.6海绵设施内植物生长状况应良好。6.4城市绿地与广场DB1404/T34—20246.4.1施工6.4.1.1城市绿地与广场建设项目施工应复核下列内容:a)应复核基址场地及毗邻区域自然水体、湿地、低洼地和植被的保护措施;b)应复核场地及毗邻区域是否存在暗塘;c)应复核地下水径流方向,防止施工切断地下水源;d)应复核场地及周边关联区域雨洪排涝设施的关系,做好保护利用及雨水设施的有效衔接;e)应对地形、标高及表层植物进行复核,对施工区域内需要保留的植物进行保护,挖土标高不应造成拟保留树木根茎裸露,填土标高不应高于树木根茎5cm。6.4.1.2城市绿地与广场项目宜优先进行给排水管线与海绵设施土方工程施工,再进行地表工程施工。6.4.1.3绿地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地表300mm~500mm的种植土进行收集再利用。6.4.1.4地表工程施工宜分区分块,先施工完成园路透水地面系统后再完成地上各项建筑、设施、绿化种植等工程,先行完工的海绵设施应加强成品保护。6.4.1.5绿地与广场项目的竖向、找坡方向和水流方向应按设计图纸施工,溢流排放设施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排涝除险系统有效衔接。6.4.1.6具有客水消纳功能的绿地,竖向应与外围汇水区地形标高平顺衔接,进水口消能做法和水质处理设施应按设计要求施工。6.4.1.7设有雨水利用设施的绿地或广场,其雨水调蓄和净化设施、通风设施应安装到位并正常发挥作用,且方便开展日常维护工作。6.4.1.8为保证山体防洪安全,山体公园应先施工截洪沟、雨水拦蓄设施、护坡和水土保持设施。6.4.2验收6.4.2.1城市广场中雨水滞蓄、收集设施应与整体景观协调一致。6.4.2.2广场地面坡度应均匀顺畅,收水口形式及位置应合理布置,雨水管渠的纵坡设置应保证雨水收集和转输的顺畅。6.4.2.3设有雨水利用设施的广场,其雨水调蓄和净化设施应安装到位并正常发挥作用,且方便开展日常维护工作。6.4.2.4具有调蓄功能的城市广场在雨季滞蓄雨水时应设有安全警示标识并安装到位。6.4.2.5广场海绵设施内植物生长状况应良好。6.4.2.6客水在汇入城市绿地前应经预处理设施净化,不得直排绿地。6.4.2.7绿地水体的水质保障措施应有效发挥作用。6.4.2.8采用雨水灌溉绿地时,应设置净化设施保证其水质满足GB/T18920的规定。6.4.2.9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绿地,在强降雨时必须保障场地排水安全,地表竖向排水和雨水排放措施必须保证良好运行。6.4.2.10城市绿地内植物生长状况应健康良好。6.5城市水系6.5.1施工6.5.1.1城市水系建设项目施工应复核下列内容:a)应复核与自然河湖、水系相邻绿地施工期间极端天气情况的安全保障措施;b)应复核现有驳岸稳定性,并在施工中保护原有自然驳岸,栽植岸边植物保持自然状态及稳固河岸;c)应复核滨水植被缓冲带的竖向标高和坡比,防止施工中水土流失。DB1404/T34—20246.5.1.2涉水工程应依照导流、围堰、清淤、水工建筑物等施工顺序组织实施,应符合以下规定:a)宜在枯水期或非汛期施工,并应在汛期前施工至安全部位。需度汛时,对已建部分应采取防护措施;b)施工导流设计应系统考虑初期导流到后期导流施工全过程中的挡水、泄水、蓄水、导流建筑物封堵与供水、度汛、通航等问题;c)施工围堰布置应满足围护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的要求、堰体与岸坡或其他建筑物的连接要求、堰基和基础开挖边坡的要求、水力条件及防冲刷要求;d)清淤、闸坝设施及水工建筑物施工宜在非汛期进行,跨汛期施工应满足所在地汛期调度要求;e)滨水空间、河道沿岸施工期间宜采用临时性围堰或沙袋围挡等措施防止冲蚀破坏,应保护容易产生冲蚀、淤积的河湖水体驳岸等设施;f)应根据土石方平衡方案,结合场内、场外交通组织,合理选择渣场或转运场地;g)河湖水体清淤工程应对清出的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底泥临时堆放和清运不应对环境和水体造成二次污染;h)施工期间应对排入水体的溢流口和排水口的出水水质进行监测,不应超过受纳水体水质管理目标。6.5.1.3基坑排水的初期排水总量与抽水强度应结合降雨量、围堰、岸坡对渗透稳定性的要求确定,排水设备应设置备用及可靠电源。6.5.1.4高边坡开挖应采取自上而下的施工程序,不应二次削坡;对有支护要求的边坡每层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坡顶设置截、排水沟的边坡,应先完成坡顶截、排水沟的施工,再进行边坡开挖。6.5.1.5河湖水体改造项目采取临时排水措施时,应保护已开挖的永久边坡面、附近建筑物及其基础免受冲刷和侵蚀破坏。6.5.1.6对有行洪功能河湖水体设施,施工期间不应影响河道行洪能力,防止产生冲刷破坏。6.5.1.7水生植物种植应考虑不同品种生长环境的需要,以及涉水工程水位变动情况等因素实施,宜在非汛期实施。6.5.1.8行洪河道内淹没区应设置警示标识。6.5.2验收6.5.2.1雨水通过总排口进入湿地时,应先经过截污处理设施预处理,不应直接排入湿地内。6.5.2.2应控制水系周边植被缓冲区的植物配置比例,应利于雨水水质净化。6.5.2.3湿地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植物搭配、净化填料等应配置合理,保证有效发挥湿地的净化功能。6.5.2.4河湖水系水质改善明显,水环境质量达到目标要求。6.6市政排水项目6.6.1市政排水项目中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工程应符合GB50268的规定。6.6.2钢筋混凝土调蓄池、泵站的土建施工应符合GB50141的有关规定。6.6.3道路行泄通道的施工应符合CJJ1的有关规定。6.6.4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应符合GB51221的有关规定。6.6.5市政桥区改造或桥区增设调蓄池工程,应在施工作业前对既有桥台、墩柱、挡土墙等构筑物以及重要既有管线进行施工安全评估。DB1404/T34—20246.6.6施工期间涉及排水管线临时迁移的,应做好施工现场管理。雨污水管网不应混、错接,应控制测量误差,保证管道按照设计的坡度和标高接入下游排水设施。6.7项目验收6.7.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根据所属项目的工程性质执行本导则4.2节相关规定,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6.7.2项目竣工验收前应进行功能验收,功能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对场地平面、竖向关系、外排水量和水质等方面进行验收,具体应包括下列内容:a)海绵设施内部竖向、项目内部竖向及与外部设施竖向关系;b)海绵化改造项目内原有排水设施与改造后海绵设施之间的竖向和衔接关系;c)设施渗滞能力和蓄排能力;d)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控制率、总排口外排水量和水质情况等符合设计要求;有条件地区可采用监测数据进行检验;e)隐蔽工程全过程影像资料应作为重点备案资料,水土流失与不均沉降应作为施工过程及试运行阶段重点检验内容;f)应在竣工图中绘制海绵设施竖向测绘表及测绘成果图。6.7.3运行调试应包括下列内容:a)检查各分部工程降雨或模拟降雨期间的运行情况;b)检测蓄水、净化设施的运行参数:1)滞留设施进水、出水的水量和水质;2)调蓄设施液位和进水量和出水量;3)雨水回用系统运行情况;4)雨水净化处理设施进、出水的水质和水量;c)应检查泵站、水闸等雨水排放设施的运行情况;d)应按本导则附录D填写运行调试记录表,并撰写运行报告及运行手册。6.7.4泵站运行调试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水闸运行调试应满足现行有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6.7.5运行调试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a)各项设施运行状态正常;b)运行记录,水量监测报告、水质检测报告完整;c)主要参数达到设计要求;d)工程缺陷已修补;e)当总排口水量、水质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和施工人员研究后整改。6.7.6功能验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整改后重新进行功能验收。7海绵设施施工与验收7.1一般规定DB1404/T34—20247.1.1海绵设施主要包括绿色海绵设施、市政排水设施、河湖水体设施和其他设施。7.1.2海绵设施的给排水管道、检查井、雨水口、溢流设施、检查井等附属构筑物工程施工,应符合GB50268的有关规定。7.1.3绿色海绵设施、河湖水体等涉及园林种植工程,应符合CJJ82的有关规定。7.1.4土壤保护利用与改良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对场地表土层进行检测评估,符合CJT340要求的表土应在工程建设中予以保护和利用;b)不满足种植土要求的表层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壤改良;c)应根据长治市的冻土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进场时间。7.1.5海绵设施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a)宜在汇水区主要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和稳定后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应对成品进行保护;b)清淤、截污、岸线、土方等涉及导流、围堰或水下施工的工程,宜在枯水期或汛期后实施,应根据土石方平衡方案,结合场内、场外交通组织,合理选择渣场或转运场地;c)植草沟、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等设施的施工宜在涉水工程基本结束后实施;d)生物浮床安装等水上施工工程宜在主体工程结束后实施;e)水生动物投放宜在水生植物群落生长基本稳定后实施。7.1.6水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前应充分复核周边场地及市政雨水管网的标高,确保雨水塘、雨水湿地等设施能与其衔接;b)滨水区域施工中复核水体的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设计与现场实际的标高,复核水底、驳岸顶部设计与现场实际的标高;c)生态驳岸的营造应注意水岸与水体的合理衔接;d)驳岸工程如在地质条件较差、积淤严重地段,应首先清淤并采取软基处理措施,并对岸坡及坡角进行加固,确保驳岸整体的稳定性;e)水系岸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以确保雨水设施功能发挥及景观效果,必要时应进行降水施工。7.1.7植物栽植应符合下列规定:a)耐水湿、耐水淹植物种植前应复核土层含水量等种植条件;水生及湿生植物种植前应复核水体深度,必要时应采取降水栽植措施,植物成活后再逐渐升高水位;对于蔓延性较强的品种应实施防止水生植物蔓延疯长的隔离措施;b)地下水位过高的场地,以树池栽植乔木时宜在树穴底部水平埋入塑料软管,竖直方向埋入塑料管,一端露出地表,防止树根腐烂;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乔木栽植宜采用抬高栽植,可结合盲管排水设施。c)滨水区域不耐水湿的大乔木栽植应控制临水区域树穴底标高,宜高于常水位标高。新栽植植物应做好防冲刷的措施。7.1.8土工布铺设应符合GB/T50290的有关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a)铺设前应对基坑基础和其周围的渣土、尖锐物、石块、铁丝等进行清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尖锐物体损坏土工布;b)土工布铺设应采用人工卷铺,自然展平、不应强力拉展,不应出现破损、起鼓及死折,并与找平层层面紧贴;DB1404/T34—2024c)砾石/换土层外包透水土工布时布面应平整,土工布的宽度应全部包裹砾石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适当留有变形余量;d)包裹土工布时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包裹,与侧壁紧贴,不应拉得过紧,尽量减少搭接接缝,接缝应位于平面处,避开转角处,留有余幅,且上幅应搭接在下幅的上面;e)两幅土工膜/土工布应采用双道缝焊接,且不出现焊接弯曲,重叠等缺陷,搭接处应洁净,接缝宜采用塑料热机焊接,焊接时应先试焊,再全面焊接。基坑高度较高时,施工操作人员应采用软梯进行焊接;f)换土层底部铺设透水土工布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g)焊接应控制焊接时的环境温度;焊接应平直、均匀、饱满、密实,不应出现漏焊、虚焊和焊穿膜布;出现T形焊缝和双T形焊缝时,应采用切材补疤,并应对转角进行补圆;焊接完成后应确保焊缝两侧土工膜平整和无死折。7.1.9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设施应该参照相应岩土工程勘察资料采取相应防水措施,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执行,相关施工做法还应符合GB50025相关规定。7.1.10设施质量验收应对设施位置、规模、竖向、进水口、溢流排水口、地表导流设施、绿化种植和土壤等关键内容进行质量验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a)有径流量控制要求的设施在验收时应检查有效蓄水深度和规模;b)渗透设施应检查设施蓄积雨水的入渗时间;c)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防渗措施的应检查防渗措施施工质量;d)设置渗管的设施应检查渗管的施工质量;e)设施集中入水口或以管道等方式集中入流方式进入的设施,应检查入口处的散流和消能措施的施工质量。7.1.11项目评价时设施的功能性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a)具有渗透功能设施的渗透性试验;b)具有调蓄、储存功能设施的满水试验;c)管线工程的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d)配套工程及其他工程涉及的功能性试验等。7.2土方工程7.2.1施工要求7.2.1.1绿色海绵设施(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雨水湿地等)应根据边坡坡度变化和开挖深度设置多道开挖线。7.2.1.2具有渗透功能的海绵设施土方开挖与回填施工除应符合GB50141的规定,绿化种植土回填施工应符合CJJ82的要求,不应降低自然土壤渗透能力,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应扰动、受水浸泡或受冻。如遇扰动和超挖情况,应由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共同研究处理;基(槽)坑底面不应夯实;b)基(槽)坑开挖不应超挖、不应用超挖土回填。机械开挖时槽底和边坡应预留300mm~500mm厚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和边坡坡度,整平;c)基(槽)水泥混凝土拌合与挡墙砌筑作业等宜在沟槽外围进行,重型机械碾压、水泥混凝土拌合作业等不应降低基层土壤渗透性能;DB1404/T34—2024d)基础施工前,应通知建设、勘察、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验槽;e)基(槽)坑开挖后,埋地渗透设施安装和敷设应连续施工;f)基(槽)应分层回填,分层回填厚度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压实机具综合确定。回填后的平整度、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g)回填土的组成和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h)施工中和施工完成后,基(槽)坑周边或预留进出水口处及周边设置临时挡水坝、挡水堰、挡水袋等设施,防止地面污水及垃圾进入基(槽)坑或基(槽)坑内水土流失进入管渠系统,造成堵塞及污染,减小植物恢复前,进水对设施的冲蚀;i)施工中应监测挡土墙或已挖部分土体的变形,当发现出现变形和位移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j)雨季开挖面积不宜过大,应分段、分片、分期完成,应加强边坡、支撑、围堰等措施的稳定性检查。7.2.2土方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应表3规定。表3土方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表每层测一组。每可按每20延米取般项目7.3透水铺装7.3.1施工要求7.3.1.1透水砖铺装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7.3.1.2透水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DB1404/T34—2024a)透水砖铺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样,施工时基准点和基准面应根据平面设计图、工程规模和透水砖规格、块形及尺寸进行设置;b)透水砖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设计未明确时,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c)垫层采用中粗砂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0%,采用级配碎(砾)石时不应小于95%,采用建筑建筑再生骨料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5%;d)透水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缝(膨胀缝和收缩缝)和施工缝。纵横缝和施工缝间距可为4.5m~5.5m,不宜超过6m;e)基层施工完成后,表面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f)找平层可采用中粗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配比范围宜为1:5~1:7(质量比找平层摊铺厚度宜为20mm~30mm;g)透水砖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h)透水砖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用填缝砂填缝,分多次进行,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余砂清理干净;i)透水砖铺装应逐层检验渗透系数,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下层渗透系数不应低于上层,且透水砖铺装顶面渗透系数不得低于1×10-4m/s;j)已完成铺装面上不应拌合砂浆、堆放材料、遗撒灰土或其他易引起堵塞的材料。7.3.1.3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7.3.1.4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与构造、混凝土搅拌、运输、铺筑和养护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CJJ/T135规定;b)透水混凝土强度应符合GB/T50107规定;c)路面施工缝应垂直,直线段应顺直,曲线段应弯顺,缝内不得有杂物,所有缝必须上下贯通;d)透水层养护期需加强管理,杂物容易堵塞透水孔隙的区域应采取土工布覆盖等措施,确保透水效果;e)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透水混凝土路面不得施工;f)高温期施工时,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浇筑过程中宜缩短运输、摊铺、压实等工序时间,浇筑完毕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g)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应均匀摊铺,防止离析,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h)透水混凝土振捣后,宜使用机械对透水混凝土面层进行收面,必要时配合人工拍实、抹平;i)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宜在48h内涂刷保护剂。涂刷保护剂前,面层应进行清洁;j)施工时,每5m左右应设一道缩缝,缝宽10mm~15mm,当施工长度超过30m时,应设宽度为10mm~15mm的胀缝,胀缝填充厚度、宽度、材料满足设计要求;k)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根据透水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少于14天。7.3.1.5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7.3.1.6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铺筑透水沥青混凝土前,应检查下层结构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DB1404/T34—2024b)透水沥青路面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坡度与路面设计坡度一致;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均匀喷洒0.6L/m2~1.0L/m2的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粘层油喷洒应符合JTGF40—2017中9.2规定;c)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及成型应符合CJJ/T190规定;d)当遇雨天或气温低于15℃时,不得进行透水沥青路面施工;e)透水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摊铺机摊铺,局部路面狭窄、平曲线过小的部位以及小规模路面工程和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可以人工摊铺;f)正式施工前,宜铺筑试验路段,确定最佳机具组合、摊铺系数、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以指导大范围施工;g)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应符合CJJ/T190-2012中5.3规定;h)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i)透水沥青混凝土人行道压实成型宜采用小于12吨钢轮压路机。压路机的轮迹应重叠1/3~1/4碾压宽度。不得向压路机轮表面喷涂柴油类或油水混合液,需要时可喷涂清水或皂水;j)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压实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钢筒式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多台钢筒式组合的方式压实;k)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封闭保护,保持整洁;l)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待面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m)透水沥青路面与普通沥青路面衔接处,应做好封水、防水处理。7.3.2透水砖铺装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CJJ/T188—2012中第7章规定,同时应符合表4、表5规定。表4透水砖铺装施工主控项目质量检验与验收表表5透水砖铺装施工一般项目质量检验与验收表7.3.3透水混凝土路面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CJJ/T135—2009中第6章规定,同时应符合表6、表7规定。DB1404/T34—2024表6透水混凝土路面主控项目质量检验与验收表表7透水混凝土路面一般项目质量检验与验收表±15±101--111111量117.3.4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CJJ/T190—2012中第6章规定,同时应符合表8、表9规定。表8透水沥青路面主控项目质量检验与验收表DB1404/T34—2024表9透水沥青路面一般项目质量检验与验收表±151112312>153124>1561117.4下沉式绿地7.4.1施工要求7.4.1.1下沉式绿地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7.4.1.2下沉式绿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下沉式绿地的轮廓、面积、下沉深度、坡度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适宜现场景观绿化需求;b)溢流口顶部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低于周边汇水面50mm~100mm;c)下沉式绿地集中进水口、坡度较大区域,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冲刷措施;d)进水口截污设施应保证进水通畅,截污设施周边应设置水流消能措施,设计未明确时,可采用卵石作为水流消能措施,布置宽度宜为200mm~300mm,粒径宜为50mm~150mm;DB1404/T34—2024e)溢流口设置位置、深度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顺直;f)回填种植土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不宜机械碾压。7.4.2下沉式绿地质量检验与验收应表10规定。表10下沉式绿地质量检验与验收表量7.5生物滞留设施7.5.1施工要求7.5.1.1生物滞留设施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 7.5.1.2生物滞留设施施工符合下列规定:a)生物滞留设施的位置、形状、做法以及溢流口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b)种植土渗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若土壤渗透性较差,应进行性能改良;c)应按设计要求在生物滞留设施进水口处安装截污槽、截污框等预处理设施;d)溢流井、溢流管等安装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可结合现场实地地形地貌调整;e)生物滞留设施沟槽开挖完成后,周边或预留进水口处应设置临时挡水堰/袋等,防止水土流失,已完工进水口应临时封堵;f)防渗层采用防渗膜作为防渗材料时,应将沟槽内石块、树枝等尖锐材料清理干净;g)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根据设计或现场道路防护等实际需要,设置防渗砖墙或防渗混凝土墙等挡墙结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防渗砖墙砌筑宜为单层,厚度不宜低于115mm,宜采用全顺砌筑形式,各皮砖均顺砌,上下批垂直灰缝互相错开半砖(120mm);2)防渗混凝土墙宜为现浇,厚度宜为12cm~20cm,8m为一个节段,节段之间设伸缩缝;3)伸缩缝施工时应做好防水补漏措施,符合GB50141—2008中6.2规定。DB1404/T34—2024h)设施沟槽机械开挖、水泥混凝土拌合等宜在沟槽外进行,避免降低基层土壤渗透性;i)设施边坡修理应压实,防止坍塌、水土流失;j)砾石层填充用碎石、砾石等材料应洁净,不含杂土,穿孔排水管端头和侧壁应包裹透水材料;k)砾石层和种植土层之间的过渡层,采用透水土工布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采用砂层时,厚度宜为5cm~10cm;l)种植土介质应分层回填至设计高度,发生沉降时应及时补土回填。7.5.1.3高位花坛池壁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GB50141的有关规定。高位花坛进水口消能、滤料层、排水层等的施工及质量验收可参照生物滞留设施。7.5.2生物滞留设施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表11规定:表11生物滞留设施质量检验与验收表-5每50m2测一处般项目每50m2测一处7.6绿色屋顶7.6.1施工要求DB1404/T34—20247.6.1.1绿色屋顶的构造宜包括绝热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和过滤层、种植土层、植物层、容器种植和设施等。7.6.1.2绿色屋顶施工应符合GB50345、JGJ155的相关规定。7.6.1.3绿色屋顶应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 7.6.1.4绿色屋顶采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品质、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设计规定,满足屋面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b)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和检测报告;c)材料进场后,应按照规定抽样复验,提出试验报告;d)非本地植物应提供当地林业部门出具的苗木检疫证。7.6.1.5施工现场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满足下列要求:a)屋面周边和预留孔洞部位应设安全护栏、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措施;b)施工人员应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破屋顶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c)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以上天气时不得施工。7.6.1.6绝热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坡屋面的绝热层应采用粘贴法或机械固定法施工;b)保温板基层应平整、干燥和洁净;c)保温板应紧贴基层、铺平垫稳;d)保温板接缝应相互错开,并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e)贴保温板时,胶粘剂应与保温板的材料相容。7.6.1.7耐根穿刺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方式应与防水卷材检测报告的要求相符;b)沥青类防水卷材搭接缝应一次性焊接完成,并溢出5mm~10mm沥青胶封边;c)塑料类防水卷材施工前应试焊,必要时应进行表面处理;d)高分子防水卷材暴露内增强织物边缘应密封处理;e)沥青基防水卷材复合应采用热熔法施工;f)高分子防水卷材复合应采用冷粘法施工。7.6.1.8排(蓄)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按设计文件要求确定整体排水方向;b)排(蓄)水层应铺设至排水沟边缘或水落口周边;c)铺设排(蓄)水材料时,不应破坏耐根穿刺防水层;d)当采用卵石、陶粒等材料铺设时,粒径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大粒径在下、小粒径在上,铺设平整,厚度均匀;e)凹凸形排水板宜采用搭接法施工,搭接宽度应根据产品的规格而确定,网状交织排水板宜采用对接法施工;f)排水层上应铺设过滤层土工布;g)挡墙或挡板的下部应设泄水孔,孔周围应放置疏水粗细骨料。7.6.1.9过滤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用聚酯纤维土工布空铺于排(蓄)水层之上,铺设时应平整、无皱折;b)土工布应沿种植土周边向上铺设至种植土高度,并应与挡墙或挡板粘牢;DB1404/T34—2024c)边缘沿种植挡墙上翻时应与种植土高度一致,并应与挡墙或挡板粘牢。7.6.1.10种植土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种植土进场后不得集中码放,应及时摊平铺设、分层压实,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竖向设计;b)摊铺后的种植土表面应采取覆盖或洒水防止扬尘。7.6.1.11容器式绿色屋顶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放置平稳、固定牢固;b)与屋面排水系统连通,排水方向应与屋面排水方向相同,并应由种植容器排水口引向排水沟排c)应避开水落口、檐沟等部位,不应放置在女儿墙上和檐口部位。7.6.1.12种植屋面虹吸排水收集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前,应对前项防水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b)基层清理将防水层表面的灰尘、杂物清理干净,表面应干净,基本平整,无明显突出部位。无明水,如有积水,则扫除积水后方可施工;c)各种预埋管件应按设计事先预埋,并做好密封处理;d)按厂家设计图纸定位弾线,确定虹吸排水槽的位置;e)在定位的规划线上铺设粘接带,保证粘接带在规划线上;f)在铺设好的粘接带上粘接固定虹吸排水槽;g)按照确定的铺设方向进行平缝粘接铺设;h)在管道四周粘贴粘接带,粘接密封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固定在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的土工布上,并防止土壤进入。在虹吸排水槽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之间的搭接应采用专用胶水粘接;i)在虹吸排水槽上安装透气观察管,并将已铺设好的土工布过滤层与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上的土工布连接,形成整体;j)应及时进行覆土回填,避免后续施工对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土工布造成破坏。7.6.2绿色屋顶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表12规定:表12绿色屋顶质量检验与验收表性般项目DB1404/T34—20247.7植草沟7.7.1施工要求7.7.1.1植草沟施工按下列工序进行施工: 7.7.1.2植草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植草沟断面形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场地平整,不含大块碎石等杂物;沿纵坡方向各断面应保持一致,线型美观;b)植草沟纵坡度不宜大于4%,当纵坡超过4%且长度超过30m时,可增设消能台坎;c)植草沟沟槽开挖完成后,设计挡水堰的位置应设置临时挡水坝/袋;d)植草沟边坡应压实,防止坍塌及冲刷。有下渗功能的植草沟沟槽应避免重型机械碾压或其他作业影响土壤渗透性能;e)植草沟沟底防冲刷碎石或覆盖层应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女士长睡袍产品供应链分析
- 可移动建筑物出租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5G健康监测设备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供应链管理(SCM)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在线英语教育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蒸馏塔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玻璃清洁制剂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花盆托盘项目营销计划书
- 乡村影视拍摄基地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环磷酰胺原料药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职高新思政-第五课:推动高质量发展
- 天然气超声波脱水技术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 疲劳驾驶安全教育内容
- 静脉留置针护理ppt(完整版)
- 急诊创伤救治流程图
- 16J607-建筑节能门窗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 纳税实务课程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