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解析版)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解析版)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解析版)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解析版)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21 句子翻译(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21句子翻译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炼识识中考·题型概述考什么(题型特点)怎么考(考查方向)问什么(常见设问形式)句子翻译题从设题方式看比较固定,而且直接,题干上有“翻译”“现代汉语”这些词,考生一目了然,不存在审题障碍。在试题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少。所要翻译的句子都是语段中的句子,少则一句多则二句。句子翻译题现在已经是中考的必考题,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句式的理解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文中画线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善善总结·模板构建答|题|技|巧第一步:读题1.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根据语境理解文意。然后细读指定翻译的句子,进一步读懂句子意思。2.将指定要翻译的句子以词为单位进行切分,注意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为逐词对号翻译做准备。第二步:翻译1.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2.换。就是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4.删。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5.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第三步:确定答案朗读翻译后的句子,检查是不是符合要求题目,是否有不通顺的地方,有无遗漏或不必要的词语,确定答案。『典型问答』1.(2023·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B2.(1)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2.(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及世祖殂,和士开威权益盛,太尉赵郡王高叡等言于齐主,请出士开为外任。会胡太后觞朝贵于前殿,叡面陈士开罪失,云:“士开城狐社鼠,受纳货赂。臣等义无杜口,胃死陈之。”太后曰:“先帝在时,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仪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太后曰:“梓宫在殡,事太匆匆,异日论之,王等且散。”葬毕,叡等促士开就路。太后欲留士开过百日,数不许,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谓叡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宣苦违?”叡曰:“吾受委不轻。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遂更见太后,苦言之。太后令酌酒赐叡,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遽出。旦日,叡将复入谏,妻子咸止之。叡曰:“社稷事重,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顛沛,”至殿门,又有人谓曰:“殿下勿入,恐有变。”叡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叡执之弥固,出至永巷,遇兵,执送华林园,令杀之,叡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言讫,遽出。【答案】高叡严肃地说:“我现在是来商讨国家大事的,不是来喝酒的。”说完,就出去了。解解真题·思维剖析(2023·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不失期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1)失期:人有奇志根据词典推断词义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2)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3)次:3.【翻译句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思路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旧(过去)、天河(银河)、通(相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具(详细,详尽)、此(这)、何处(什么地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答题(1)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2)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其他试题答案】1.A2.(1)误期(2)不平凡(3)近旁4.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变式演练变式演练(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①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②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季札礼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吴使季札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史狗、公子荆、公叔发……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节)【注】①摄:代理。②干:触犯。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谢曰

谢:感谢B.子臧去之

去:离开C.且嘉季札之义

嘉:赞赏D.北过徐君

过:造访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B.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C.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D.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3.【句子翻译题型】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人本来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B.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替他造房屋。C.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D.吴国人本来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替他造房屋。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遵守节义。当诸樊想把君位让给他时,他认为当国君不是他的应有之节,便决定学习子臧的义举。B.季札是诸樊的弟弟,诸樊将君位传给弟弟馀祭,希望以兄传弟的方式将君位传给季札,是为了完成先王的遗愿。C.季札与子产一见如故,季札出使郑国时,预见子产必定会执掌郑国,于是劝诫子产当以礼治国,否则国将衰败。D.季札坚守初心。徐国国君死后,季札不想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仍解下宝剑挂于徐国国君墓旁的树上。【答案】1.A2.D3.C4.B【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为:季札推辞说。谢,推辞;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季札贤能,因而寿梦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寿梦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季札”“寿梦”是人名,做主语;“之”代词,代“季札”做宾语;“让”的意思是“推辞”;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固,坚持;弃,抛弃;耕,耕作;乃,于是;舍,放弃;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诸樊死去时,留下了君位兄弟相传的遗命;其目的是希望最终把君位依次相传给高风亮节的弟弟季札,来满足先王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并不仅仅“希望以兄传弟的方式将君位传给季札,是为了完成先王的遗愿”;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因而寿梦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寿梦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冒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就抛弃了家室财产去耕田,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吴国派季札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穷奢极侈,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史狗、公子荆、公叔发……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自己)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把宝剑献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过徐国,徐君已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又把宝剑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练练好题·题型通关(2023·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2.【句子翻译题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彼竭我盈,故克之。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4.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链接材料】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答案】1.C2.(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3.D4.①曹刿是一个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②毛遂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见:被接见/看见;B.加:虚报/增加;C.辙:车辙/车辙D.故:原因/故意;故选C。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信,信用。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重点字词: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3.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D.结合第①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分析,“详写战争起因”理解有误。根据第①段“‘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第②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故选D。4.本题考查对比分析。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即可。根据文本第①段“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曹刿“奇”在是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有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根据链接材料“遂一出而赵纵合”、“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分析,毛遂“奇”在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点睛】参考例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链接材料:曹刿请求接见,毛遂自己推荐自己,他们都是奇人啊。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是他们的国家危难的时候都能奋勇前来。曹刿的到来能让齐国的军队败走,毛遂的到来能使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他们都有很有远见,所以能够鄙视一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在这里凑数”,直接把那些无能之辈,一下子否定,这是有大志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处理事情啊。(2023·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先恭王①性刚直。当时誉②鄂文端公③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④诸公,每训梿⑤必以诸城⑥为式⑦。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⑧,涔然泪下,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节选自《啸亭续录》,有删改)【注释】①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誉:称颂,赞美。③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④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⑤梿:恭王永恩之子。⑥诸城:刘文正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⑦式:标准,榜样。⑧属(zhǔ)和:作诗与别人唱和。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

素:(2)率党北上

率:6.【句子翻译题型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7.请结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样的品格与才能。【答案】5.一向,平素率领,带领6.在坚固的城池之下驻扎军队,这是(他们)自取失败的做法。7.品格:恭王永恩不盲从于他人对鄂尔泰的称赞,能够直言鄂尔泰的不足之处,体现了他的刚直不阿;他平素喜欢贤士,并以贤教子,亲临文恪丧,流泪属和文达诗,体现了他的敬贤重情。才能:能够通过分析敌情对战场形势作出准确预测,说明他善料事,具有军事才能。【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解答此题要结合句意来理解。(1)句意:恭王一向喜欢和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等人交往。素:一向,平素。(2)句意:率领叛党北上。率:率领,带领。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屯,驻扎。于,在。之,的。此,这。道,做法。7.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当时誉鄂文端公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可知,恭王永恩不盲从于他人对鄂尔泰的称赞,能够直言鄂尔泰的不足之处,体现了他的刚直不阿;根据“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每训梿必以诸城为式。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⑧,涔然泪下”可知,他平素喜欢贤士,并以贤教子,亲临文恪丧,流泪属和文达诗,体现了他的敬贤重情。以上是他的品格。根据“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可知,能够通过分析敌情对战场形势作出准确预测,说明他善料事,具有军事才能。以上是他的才能。【点睛】参考译文:先恭王性情刚直。当时人们都称赞鄂尔泰能够居相位,恭王非常不认为是这样,说:“居相位的人,应当有丞相的气度,鄂尔泰偏袒乡党,不能持平天下的道义!”恭王一向喜欢和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等人交往,每次教育孩子的时候必定拿这些贤人作为榜样。曹文恪去世之后,恭王亲自来他的丧事。壬戌年的冬天,恭王路过三河旅店,看见墙壁有裘文达的诗歌,就挑亮灯光作诗相和,涔然泪下,其中真挚的感情达到如此地步。恭王善擅长料事。甲午年的秋天,王伦在寿张叛变,率领叛党北上,包围了临清,气势非常汹恶。恭王笑着说:“叛贼不往西走大名,却南下走淮州、扬州,在坚固的城池之下驻扎军队,这是(他们)自取失败的做法。”过了十来天,果然被舒文襄公打败了。(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请之中书省,得罢役。济宁人皆赞之。视事①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注释】①视事:办公。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9.【句子翻译题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10.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到“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的。(答出两点即可)【答案】8.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9.示例:百姓正忙着耕种,没有空闲,怎么能再被这种劳役困住呢?10.示例:(1)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约定时间向百姓征税;(2)他为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级征税;(3)他重视教育教化,建学校,修孔子庙堂;(4)他体恤百姓,为百姓请命免除徭役。【解析】8.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同时(方克勤)又设立学堂几百个,修缮孔子庙堂,兴起教育文化的风尚。“又立社学数百”和“葺孔子庙堂”为方克勤为教育所做的举措,二者为并列短句,中间停顿;“教化兴起”为最终效果,单独成句。故断句为: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9.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方:刚刚,正;耕耘:耕种;暇:空闲;奈何:怎么能,怎么办;役:劳役。10.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可概括为:方克勤取信于民,按照约定时间向百姓征税;根据“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可概括为:他为政公平公正,按照田地等级征税;根据“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可概括为:他重视教育教化,建学校,修孔子庙堂;根据“请之中书省,得罢役”可概括为:他体恤百姓,为百姓请命免除徭役。【点睛】参考译文: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被授予济宁知府。当时朝廷下诏号召百姓开垦荒地,三年后才征缴赋税。然而当地官吏征收赋税都不等到三年的期限,百姓都说诏旨不可信,于是就弃田离去,田地又再次荒芜。方克勤就与百姓互相约好,赋税一定按期限(三年后)交纳。区分田地为九等,按田地的等级征税,官吏不得耍奸,田地一天天开垦起来,老百姓的粮食已经充足。同时(方克勤)又设立学堂几百个,修缮孔子庙堂,兴起教育文化的风尚。盛夏时节,守城将领督使百姓修筑城池,方克勤说:“百姓这个时候正在耕耘田地都忙不过来,怎么能够承受这么重的工程。”就写信到中书省去为百姓请命,得以停止服役。济宁人都称赞他。(方克勤)在这里做事三年,人丁兴旺了几倍多,整个县郡都丰衣足食。(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拜年[明]文徵明不求见面唯通谒①,名纸②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选自《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华语教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送刺③[南宋]周密岁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④以己刺尽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异日合并⑤,因出沈刺大束,相与一笑,乡曲⑥相传以为笑谈。(选自《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释·笔记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有删减)【注】①谒: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②名纸:指装饰名贵的名帖,③刺:名帖。最早无纸,名帖都是用竹木削成,所以称“刺”。④阴:暗地。⑤合并:集会。⑥乡曲:乡里。11.对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文中的“谒”和“刺”,名称不同,但用途相似。B.因为嫌弃文徽明家中简陋,所以友人“不求见面”。C.收到满屋的名帖之后,文徽明扔掉了其中的大部分。D.为了感激吴四丈的盛情款待,沈仆主动答应送名帖。12.给文中画直线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B.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C.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D.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13.【句子翻译题型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14.为表达节日祝福,古人遍投名帖,今人群发信息。这种现象你怎么看?【答案】11.A12.C13.沈家的仆人没有察觉到其中的奥秘,于是带着这些名帖到处去投送,而这些名帖都是吴四丈的名帖。14.我认为这种现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用遍投名帖的方式表达节日祝福,而如今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更愿意通过群发信息的方式来表达祝福。虽然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表达节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变化,并乐在其中。【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文理解。B.根据诗句“不求见面唯通谒”可知,春节期间,人们不再亲自拜访,而是通过交换名帖来表达问候,这并不是因为嫌弃文徵明家中简陋;C.根据诗句“名纸朝来满敝庐”可知,这里只是描述了收到的名帖很多,但并没有提及文徵明扔掉了大部分名帖;D.根据“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以己刺尽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可知,沈仆在节日中送名帖(刺)是出于常规的礼节,并非为了感激吴四丈的款待;故选A。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适逢节日他没有仆人可以派出,自己在门口徘徊,恰好遇到朋友沈子公的仆人送来名帖。重点字词:适:恰好,适逢。可出:可用。门首:门口,门前。恰:刚好,恰好。送刺至:送名帖来。句子结构:“适节日无仆可出”说明在这个节日之际,表舅吴四丈没有仆人可以用。“徘徊门首”描绘了吴四丈在自己家门口来回走动的情景。“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在这个时候,恰好他的朋友沈子公的仆人带着名帖(刺)来拜访。三个分句表意相对完整,均可独立成句。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故选C。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字词:不悟:未察觉。往:去,前往。遍:全面地,没有遗漏地。悉:全部,都。吴刺:吴四丈的名帖,14.本题考查文化传统变化的理解。解答时,首先,分析历史背景:古代由于交通通讯不便,名帖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祝福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礼仪和社会交往方式。然后,比较现代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的进步,群发信息成为快捷、高效的祝福方式。这种方式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能迅速地传达祝福给众多亲友。接着,表明两者的共同目的:无论是古代的名帖还是现代的信息,其核心都是为了在节日时传递祝福与关爱,增进人际关系。最后,总结并得出结论: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表达方式的同时,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怀。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拜年》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送》按照年节交际的礼节,那些不能亲自登门拜访的人,通常会在名帖上签名,然后派仆人将其分送到各处,这种习俗被大家视为常规。我的表舅吴四丈,性格幽默风趣。适逢节日,他没有仆人可以派出,自己在门口徘徊,恰好遇到朋友沈子公的仆人送来名帖。吴四丈随意看了看那些名帖,发现大部分都是亲戚朋友。于是,他斟酒招待沈子公的仆人,并暗中用自己的名帖换掉了所有的名帖。沈仆并未察觉,按照常规把这些名帖全都投送出去了,结果投出的都是吴四丈的名帖。后来在一次集会中,吴四丈拿出一大捆沈子公的名帖,大家相视一笑,这件事在乡里被传为笑谈。(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甲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15.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1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洗) 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C.陶后鲜有闻(新鲜) D.无所不宜(合适)17.【句子翻译题型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18.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至少提出三点)【答案】15.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16.C17.(1)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2)竹子有这四方面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18.坚定正直;洁身自好;虚心好学;淡泊名利;胸怀天下(任选三点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无愧于亭名的。“吾亭有竹焉”是完整的一个短句,焉在句末作语气词,故此处后边应断开一处,“而”表顺承,第一个“名”是动词,意思是命名,省略了“吾亭”,故在第一处“名”后停顿,第二个“名”是名词,意思是名字,“名不愧于吾亭”是一个完整的短句,应放在一处,故断句: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C.有误,句意: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故选C。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是:这;而:连词,表顺承;其:代词,它的。(2)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开放性试题。既可以从文中理解分析,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君子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若从文中分析:结合甲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和乙文中“中虚而静,通而有间”“外坚而直”可知君子应该坚定正直;结合甲文“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和乙文“清风时至,玉声珊然”可知君子应该洁身自好;结合甲文“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乙文“挺然特立,不挠不屈”可知君子应该不屈不挠,庄重典雅。也可以结合课外知识示例:君子应该内心坦荡。也就是从容的面对外界和自己,做到心中无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应该不苛责,内心丰富。一个人在物质极度匮乏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丰盈和充实,这就是君子,这就是贤能。君子应该和而不同。君子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要求自己融入群体,但也时刻保持警惕,不和那些违背自己意愿和内心的人们同流合污。君子应该自行反思。反省内求,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人格达到完美的境界,这正是君子最重要的品质之一。【点睛】甲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条。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文:王阳明建起何陋轩后,又就着轩的飞檐,在其前面的空地上打桩立柱,盖了所亭子,并在亭子四周种上翠竹,取其名为“君子亭”。因为竹有君子的四种品质:其内部虚极静笃,互相通透而有间隔,具备君子的德性。其外部坚韧正直,无论春夏秋冬,均不改变颜色,具备君子的操守。惊蛰时节,便破土而出,三伏夏天,便暂缓进长,风霜雨雪,或明或暗,它都能调节适应,具备君子的明睿。清风时来,则如玉佩珊珊声响,像好听的音乐,又俯俯仰仰,仿佛孔门弟子在练习礼仪;风停下来,便寂然无声,挺拔特立,好像虞舜的大臣们整齐庄严地列于朝堂之侧,有君子的容表。竹子有这四方面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无愧于亭名的。(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D.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20.【句子翻译题型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2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22.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B”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和“D”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答案】19.C20.(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2)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21.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22.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势既雄壮奔流乱注【解析】19.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出现\状语,在国外;B.动词,是\介词,对,向;C.动词,行走\动词,行走;D.代词,这里\动词,表判断;故选C。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过,渡过。五水,五条溪水。则,就是。(2)抵,抵达。更,又。会,汇合。21.考查断句。句意: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22.考查筛选信息。第一空和第二空:“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意为:水流浩荡,无边无际。这句话极写水波壮阔。第三空和第四空:“势既雄壮”突出了潭水水势雄壮的特点。“奔流乱注”突出了潭水水势湍急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着远山,吞下了长江,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走了十五里路,一座茅庐出现在涧水边,这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顺着溪水边向东西方向走,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到处积雪,到这里才开始有花香芬芳。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势既雄壮,又有突兀的大石,奔流的溪水向潭中乱注,远处近处的群峰环卫着,也是一处优美的景观。(2023·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齐策一》)2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臣之妻私臣(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24.【句子翻译题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乙】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选自《贞观政要》)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2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27.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答案】23.(1)偏爱

(2)使……听到

(3)间或、偶然24.(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5.C26.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27.(1)邹忌进谏是因为他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2)邹忌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2)句意: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闻:使……听到。(3)句意: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2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臣,我;诚,确实;知,知道。(2)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欲,想。2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多次/数数;B.对……说/认为;C.当面;D.国君/国都;故选C。26.本题考查断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太宗并嘉纳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之”后断开;“帛五百匹”“黄金一斤”是赏赐的东西及数量,应在“匹”后断开;“以励承乾之意”表目的,应在“以”前断开;故断句为: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2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因为自己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徐公美,使自己受到了蒙蔽,他由此想到了掌握国民生杀大权的齐王受到的蒙蔽肯定很多。根据【乙】文“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可知,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让齐王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邹忌设身处地,从生活小事推到治国大事,设喻说理,对齐王进行委婉讽谏。根据【乙】文“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蒙国厚恩,死无所恨”可知,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乙】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遗憾。”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2024·江苏苏州·一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发白河(其二)[明]归有光①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注】①归有光,字熙甫,明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乙】吴山图记①[明]归有光①吴、长洲②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②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③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④,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⑤于此山哉?④昔苏子瞻称韩魏公⑥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⑤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选自《古文观止》)【注】①《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吴县离任县令魏用晦之邀所写。②吴、长洲:均为吴郡辖县,治所在今江苏苏州。③高第:犹言优等,对官员考评的等级。④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尸祝,即祭祀。⑤惓惓:留恋不忘。⑥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28.【甲】诗中第一句“胡风刮地起黄沙”,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29.联系《吴山图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诗中的“故乡风景好”体现在哪些方面。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吴之故宫在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B.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凡所宜有之书(《送东阳马生序》)31.请用“/”为下列语段断句(限两处)。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32.【句子翻译题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令之于民诚重矣。(2)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33.作者归有光认为县令会影响他治所的山川草木,请用自己的话概述魏用晦与吴地山川草木之间的联系。34.《醉翁亭记》中滁洲山水秀美,请你依据归有光的观点,说说魏用晦和欧阳修在地方为官时有哪些相同的做法。【答案】28.两者分别运用“刮”和“卷”写出了风来势猛,通过“黄沙”“白草”表现出了北地自然环境的恶劣,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为下面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29.地理环境优越;山川秀丽,草木茂盛;民风淳厚。30.D31.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32.(1)县令对于百姓确实是很重要。(2)魏君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于是就命我记载这件事情。33.魏用晦的贤良润泽了吴县的山川草木。或吴县的山川草木蒙受其恩泽而蓬勃茂盛34.两人治政有方,宽仁爱民,与民同乐,都深受百姓的爱戴【解析】2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诗中第一句“胡风刮地起黄沙”意思是:北风刮起地面的黄沙。用“刮”写出了风来势猛,结合“胡”“黄沙”等可知,表现出了北地自然环境的恶劣,结合“却忆故乡”“正还家”可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为下面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意思是: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用“卷”写出了风来势猛,通过“白草”表现出了北地自然环境的恶劣。结合“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可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为下面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乙】①段“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可知,地理环境优越;根据【乙】③段“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可知,山川秀丽,草木茂盛;根据【乙】②段“百姓扳留之不能得……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可知,民风淳厚。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焉:兼词,于之,在吴县/副词,怎么;B.被:动词,蒙受/动词,同“披”,穿着;C.胜:名词,名胜宝地/形容词,美好的;D.宜:都是动词,应该;故选D。3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意思是: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主谓结构,应在“顷”后停顿;“七十二峰沉浸其间”主谓结构,应在“间”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3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夫:发语词。令:县令。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对于。诚:确实。重:重要。(2)重点词语:展:打开。玩:欣赏。太息:叹息。因:于是。余:我。记:记载,记录。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根据乙文③段“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可概括为:魏用晦的贤良润泽了吴县的山川草木。(或吴县的山川草木蒙受其恩泽而蓬勃茂盛)3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内容概括。根据乙文②段“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和《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两人治政有方,宽仁爱民,与民同乐,都深受百姓的爱戴。【点睛】参考译文:【乙】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2024·福建泉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王丹麓家秋海棠武林①王丹麓家之墙东草堂,初植秋海棠一二本,数年而蔓衍堦砌②。康熙乙丑,忽发奇葩千朵,经月不落,其旁复三四如蝴蝶。家人异之,为护其根,布其子③。及明年子出无异而原本所发亦如常花,乃离原本尺许,见花心复起一花,如重台,细视丛中,乃有千瓣如洛阳花者,六瓣如桃者,五瓣如梅如兰者。越日再视,或若山茶之初放,或若牡丹之半谢,至蓓蕾似垂丝,含蒂似石榴,碎翦如秋纱。其花或大或小,其心或连或散,其色红白深浅,种种奇幻,莫可名状。(节选自清代·徐珂《清稗类钞》)【注】①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②堦(jiē)砌:台阶。③子:种子。【乙】海棠唐·何希尧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①。【注】①黄金屋、阿娇:汉武帝儿时曾说,若得阿娇为妻,当作金屋藏之。35.甲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A明年B子出C无异D而原本E所发亦F如常花36.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忽发奇葩千朵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发:①流露、显露。②出发。③征发,派遣。④开放。(《汉语大词典》)(1)发:(填写序号)乃有千瓣如洛阳花者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乃:莫可名状根据成语推断词义莫名其妙(3)名:37.【句子翻译题型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植秋海棠一二本,数年而蔓衍堦砌。(2)或若山茶之初放,或若牡丹之半谢。38.请发挥想象,描绘乙诗“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展现的画面。39.如果要配乐朗诵乙诗,请你从下面两首古曲中选择一首作为背景音乐,并简述理由。①《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全曲分为十段,各段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