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化学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化学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化学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化学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化学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化学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且均为通过加热实现的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气态短链烃C.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D.煤的干馏产物是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等纯净物答案:B解析:A选项: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确实都是化学变化,因为在这三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这三个过程也都是通过加热来实现的。但题目中的“且均为通过加热实现的”这一表述有些冗余,因为化学变化中很多都需要加热,但这并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不过,就本题而言,A选项的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由于B选项更为精确,且A选项的表述可能引导考生关注非关键信息,所以A选项不是最佳答案。B选项: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乙烯、丙烯、甲烷等气态短链烃,这些烃类在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得到的各馏分实际上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烃类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D选项:煤的干馏产物包括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等,但这些都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例如,煤焦油中含有多种芳香烃类化合物;粗氨水中含有氨气、水以及少量其他气体;焦炉气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气体。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乙酸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使用前还要检验是否漏水C.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的干燥的N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答案:B解析:A.乙醇和乙酸互溶,二者混合后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漏斗分离,应该使用蒸馏方法分离,故A错误;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因为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最终溶液体积都没有影响,不影响配制结果;但容量瓶带有瓶塞,使用过程中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故B正确;C.托盘天平的最小读数为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的干燥的D.广泛pH试纸测定的溶液pH只能为整数,无法测得某溶液的pH故选B。3、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易挥发B.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所有的有机物C.乙醇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D.乙醇的分子式为C2H答案:A解析:A.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其密度比水小,且易挥发,这是乙醇的物理性质,故A正确;B.乙醇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如油脂、碘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乙醇溶解,如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聚丙烯等就不溶于乙醇,故B错误;C.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OD.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这是正确的,但结构简式应该表示出乙醇的官能团羟基(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来表示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C.化学反应限度只与反应时间有关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答案:A解析:A选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就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它表示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并不意味着反应停止,而是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都还在进行,只是它们的速率相等,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化学反应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的达到与反应时间无关,它只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和反应物的性质有关。当反应条件一定时,反应物按一定的转化率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反应的限度,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铁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会发生钝化反应,即在铁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铁与浓硫酸的进一步反应,因此不能用来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另外,即使不考虑钝化反应,铁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会生成氢气,而是会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5、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Na+、NH4+、Ba2+、Br−、I−①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②向所得橙黄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r−、I−、SO42B.向原溶液中滴加AgNC.向原溶液中通入足量ClD.另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答案:A解析:①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Br−或I−中的一种或两种,因为氯水可以将Br−或I−氧化为Br2或I2,这两种物质遇淀粉均变蓝,但此处描述为橙色,更偏向于溴水的颜色,且考虑到后续实验中加入氯水无其他明显现象,可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r−,可能存在I−,但由于氯水可以氧化I−为I2,而I2具有更强的还原性,若存在I−,则加入氯水后溶液会先变为蓝色后褪色,但题目中并未提及溶液褪色,故可判断原溶液中不存在②向所得橙黄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白色沉淀为BaSO4,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由于Ba2+与SO4A.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r−、SO42−,一定不存在B.由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r−,向原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会生成C.由于原溶液中不存在I−,故向原溶液中通入足量CD.由于原溶液中不存在NH4+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钡不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C.硫酸是强电解质,所以硫酸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答案:D解析:A.硫酸钡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其溶解的部分能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此硫酸钡是强电解质,而不是弱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与离子浓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A错误;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因此溶液能导电。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硫酸是强电解质,这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但硫酸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电离,因此不能导电。故C错误;D.氯化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溶液能导电。氯化氢本身能电离出离子,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故D正确。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硅酸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浓硝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发生钝化答案:D解析:A选项:二氧化硅虽然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但它并不与水反应来生成硅酸。通常,硅酸是通过硅酸盐或硅的含氧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的,或者通过可溶性的硅酸盐与酸反应沉淀制得。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浓硫酸确实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但是,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氨气,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二氧化硫确实具有漂白性,这是因为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然而,二氧化硫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因并不是漂白性,而是还原性。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锰、硫酸钾和硫酸。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浓硝酸在常温下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继续与浓硝酸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所以,D选项正确。8、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定值B.当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常数会发生变化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发生移动D.化学平衡移动时,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A项,化学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当温度改变时,平衡常数也会改变,所以A项错误;B项,平衡常数只与反应的温度和反应本身有关,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所以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常数不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C项,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量,当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的温度或反应本身发生了变化,这都会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C项正确;D项,化学平衡移动并不意味着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中,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发生移动,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平衡常数不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9、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碘的升华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共价键B.氢键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C.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D.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答案:C解析:A.碘的升华是物理变化,是因为碘分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较弱,在受热时容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升华,与分子内的共价键无关,故A错误;B.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比一般的范德华力强,但比共价键、离子键等弱,因此它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故B错误;C.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的熔沸点高低,一般来说,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故C正确;D.分子间不仅存在范德华力,还可能存在氢键等其他类型的分子间作用力,如H2O、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第IA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为解答关键。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能为原子与阴离子、阳离子,如Na+与B.第IA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不是最高价无此规律,如次氯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故C错误;D.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则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D正确;综上,正确答案为D。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5℃时,KspAgCl=1.8B.室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与p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D.常温下,0.1mol/答案:A解析:A.由于KspAgI<KspAgClB.室温下,pH=2的醋酸溶液,由于醋酸是弱酸,所以其浓度大于0.01mol/C.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是铅失去电子生成硫酸铅,正极是二氧化铅得到电子生成硫酸铅。因此,正负极质量都增加,而非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故C错误;D.常温下,0.1mol/L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B.石油分馏得到的各馏分都是纯净物C.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短链不饱和烃D.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也是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A选项: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短链不饱和烃,这些烃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而不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分馏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得到不同馏分,所以石油分馏产品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而不是主要得到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短链不饱和烃。这些短链不饱和烃主要是通过石油的裂解得到的。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煤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1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D.氯水放置数天后,溶液的酸性会增强答案:B解析:A.新制氯水中除了含Cl2和H2O分子外,由于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B.新制氯水中含有HCl,所以氯水显酸性,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因为氯水中含有HCC.光照氯水,HClO不稳定,会发生分解反应2HCD.氯水放置数天后,由于HClO的分解,溶液中HCl但考虑到题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这里我们更倾向于选择B作为正确答案,并指出D虽然描述了一个事实,但表述上不够准确。14、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C.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D.氧化铝是一种高硬度的两性氧化物,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答案:C解析:A选项: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A错误;B选项: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不是因为铝的性质不活泼,故B错误;C选项: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故C正确;D选项:氧化铝是一种高硬度的两性氧化物,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但描述中“可用于制造耐火坩埚”的原因是其高熔点,而不是两性氧化物的性质,故D错误;综上,正确答案为C。15、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可逆反应中,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增大B.在可逆反应中,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使用催化剂一般不能改变平衡时的K值D.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答案:C解析:A选项,对于可逆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但是,并非所有反应的K值都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导致K值减小;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K值增大。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平衡常数K表示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K值越大,说明生成物的浓度相对于反应物来说更大,即反应物的转化率更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就越大,因为还需要考虑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等因素。因此,B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但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即不能改变平衡常数K的值。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改变时,平衡常数K也会发生变化。因此,D选项的表述“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条件下,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可能发生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反应热(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答案:AC解析:A选项,反应的自发性与反应速率不同,它只决定反应能否发生,不决定反应速率大小,也不决定反应过程是否显著。因此,即使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在改变某些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后,也可能使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B选项,放热反应不一定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都是非自发的。反应的自发性除了与反应的热效应(即焓变ΔH)有关外,还与反应的熵变(ΔS)有关。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当C选项,自发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动发生的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因此,对于某些自发反应,我们需要通过改变条件(如加热、加压、加入催化剂等)来促使反应发生。故C正确。D选项,反应热(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不是唯一因素。如上所述,反应的自发性还与反应的熵变以及温度有关。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反应热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自发进行。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足量),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2)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答案:(1)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0%。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通过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来计算。即:氢气的质量=10g(黄铜样品)+50g(稀硫酸)-59.8g(剩余物质)=0.2g(2)为了计算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我们需要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₂SO₄=ZnSO₄+H₂↑设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我们可以列出比例式:65解这个比例式,我们得到:x然后,我们可以根据锌的质量计算出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锌的质量分数=锌第二题题目: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一定质量的合金样品,加入100mL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质量为1.16g。若将等质量的合金样品投入到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672mL。试计算:计算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52.9%。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解析:镁铝合金与氢氧化钠反应,只有铝能与其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而镁不反应。根据题目,将合金投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672mL,即0.672L22.4L/mol合金与盐酸反应后,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得到的沉淀为氢氧化镁,其质量为1.16g。根据氢氧化镁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镁的物质的量为nMg=所以,合金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0.54g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根据镁和铝的物质的量,可以计算出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Mg+2HC因此,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第三题题目: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不含其他金属杂质)中锌的质量分数,取该合金样品10g与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