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届教学竞赛州直学校初赛教学设计表学校:组别:初中科目:语文 教学设计标题:虽经人间万千悲,却做天地洒脱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多篇文言文,并且对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完全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字词解释及文意疏通。本课题字面含义较为简单,学生感到既亲切又熟悉,他们已有的文言文学习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2.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在诵读感悟、细节品味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语言文字,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缺乏的是在文本解析的基础上理解思想情感,进而把握苏轼的人生境遇中自我的心态调整,以及文本与自我之间的关联的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学目标:1.从文体知识、表达方式入手疏理文章,感知大意。2.扣住“闲”“欣然”“乐”三个关键词,从作者身份、景物描写和议论抒情三个方面来感知作者情绪流动,从而由浅入深感悟作者超越孤寂的旷达情怀。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趣。教学重难点:分层次理解文本内容情感,品悟作者超越孤寂的旷达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标题,请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游”“记”)2.文体知识游记:记述游览的文章。所行(记叙型游记)所见(写景型游记)所感(抒情型游记)所悟(说理型游记)分类: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本文属于哪一类?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现代汉语完整地描述一下全文的内容,不做翻译。先让学生说说有哪些不能独立解决字词。可能需要提醒的是“户”“无与为乐”“盖”“但”,“闲人”在此不给出答案,是清闲还是闲情雅致。2.完成下列表格。《记承天寺夜游》表达方式内容叙事交代了写景描写了抒情抒发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为主)提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可能出现的答案愉悦、孤独(悲凉)、沉醉、悠闲三、研读文本,探究心境自由朗读全文,标出你认为能体现作者心境的词语并自行排序,感悟作者情绪和情感的流动。(由浅入深理解作者心境变化,欣然之前是怎样的心境,可以用原文表达)闲(赋闲的冷清)——欣然(淡淡的喜悦)——乐(相与为乐)闲散——赋闲·无权无事无人的冷清运用文本互证法、知人论世法(资料链接)了解作者的赋闲状态。“元丰十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助读资料一】以戴罪之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上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类似流放。“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月色入户”【助读资料二】“闲”字的字形,《说文解字》云:“闲,隙也。从门,中见月”金文,从门,从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这个字形真是妙极,它本身就是月光照进门里。——(板书繁体字闲)因闲散才光那样敏感,试想一个追名逐利忙于俗务之人,眼中又怎能看得到月光呢?唯有清闲之人才发现月光。欣然——赏月·淡淡的山水之乐1.景如何?完成下面的表格。写景景物月光、竹柏影特点空灵明净,澄澈透明,扑朔迷离技巧比喻、隐喻、情景交融2.于情景关系中探心境,于竹柏影中窥人影填空:空明的不是而是,不是而是。作者因内心“空明”,才见“藻荇”而知“竹柏”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竹柏”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着坚韧、高雅的内涵。赏景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恬淡冲和。乐——夜游·相与的相得之乐1.删字对比读,悟“相与为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遂”不假思索,“亦”心灵契合。知己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还能有一个不论半夜与否,可以随时聊天赏景的朋友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快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2.“相与”与“一起”有何区别?《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交融感应,谓之“相与”;《孟子·公孙丑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志同道合,谓之“相与”;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亲密和谐,谓之“相与”。3.补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是少了像我们两这样的人罢了。相与为乐不胜快哉、恬淡冲和达观自适小结:不管是叙事、写景、抒情,都集中于写人,而又都突出一点:闲。而这一“闲”字尽得风流,既有赋闲的冷清,闲游的喜悦,又有闲适的乐观旷达,而“闲人”,既是清闲之人,悠闲之人,雅致之人,更是乐观之人。四、拓展阅读读懂人生——读出言辞中的心路历程(配乐朗读)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元丰三年(1080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bìn)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料峭(qiào)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前赤壁赋(元丰五年)苏轼徜徉在赤壁古战场中,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月景中,同行游客们“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当有人怅然悲观地“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叹不能“挟(xié)飞仙以遨(áo)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时,东坡却给出了思考的结果:“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一路走来,东坡以如仙的风骨,达观积极、顺其自的心态面对人生,在与清风的交流、明月的融合中实现了对自身的超越。结束语:“笑看大自然的清风雨露,笑谈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