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人怎样听见声音回声课时导入从身边的问题出发: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聆听着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提出哪些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呢?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人耳中的?课时导入思想方法为什么要把发声音叉的叉股放入水中,把泡沫小球放在发声的扬声器上?答:能把发声物体看不见的、微小的振动放大显示出来。知识点声音的产生知1-讲感悟新知1探究过程及现象知1-讲感悟新知图示实验过程把手放在喉咙处,感受发声和不发声时声带的情况敲击音叉,把叉股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把泡沫小球分别放在发声和不发声的扬声器上,观察泡沫小球的情况实验现象发声时,声带振动,不发声时,声带不振动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音叉不发声时,就没有激起的水花扬声器发声时,小球跳动,不发声时,小球不再跳动知1-讲感悟新知由生活中更多的类似的现象,可归纳得出: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_________时,发声也会停止。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声的声带、振动着的音叉的叉股、发声的扬声器都是声源。思考: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振动振动停止振动知1-讲感悟新知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使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方法叫转换法。如:音叉的振动难以观察到,把发声的叉股放入水中,通过激起水花表明音叉在振动。知1-练感悟新知例1如图所示,小丽和本组同学用音叉进行了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探究。知1-练感悟新知(1)如图甲所示,小丽用木槌敲击了音叉,她听到了____________发出的“嗡嗡”的声音;(2)如图乙所示,当小丽把发声的音叉触到面部,能感觉到发声的音叉在______;叉股(或音叉)振动面部感觉发麻是由于音叉在振动知1-练感悟新知(3)同组的小明同学认为,物体发声的条件能感受、体验,也能观察,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正确的是()A.可以用小钢球或者玻璃球替代乒乓球B.音叉发声后,应把音叉靠近乒乓球C.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运动D.经过一段时间后,乒乓球不再被弹开时,仍然可以听到声音B知1-练感悟新知思路导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由于音叉振动不易被观察到,我们可以用音叉靠近容易被弹起、便于观察的乒乓球,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显示、放大音叉的振动。振动和运动不同,振动是物体的往复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声音不再产生,我们将听不到声音。知1-讲感悟新知如何放大音叉的振动用转换法显示发声体的振动:知1-讲感悟新知易错提醒1.在操作中,为了避免乒乓球因为铁架台的运动引起的变化,应该是发声音叉靠近乒乓球,而不是拿着铁架台让乒乓球靠近音叉。2.振动和运动的不同振动不等同于运动。振动是物体经过它的平衡位置所做的往复运动。运动是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3.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已发出的声音可能仍在向远处传播。知2-讲感悟新知知识点声音的传播2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知2-讲感悟新知(1)声波:音叉振动时,使附近空气随着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如同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声音就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2)看得见的“声波”:声波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而且可以被“看到”。把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如图
所示。知2-讲感悟新知思想方法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例如我们根据声波和水波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都是一种波动),而推测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这就是类比法。知2-讲感悟新知拓展延伸声波与水波的比较声波(扬声器为例)水波(石块落入水中为例)振源振动的纸盆被击处的水面传播物质空气水现象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形成一圈一圈的波动向远处传播知2-讲感悟新知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如图甲所示,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此时能听到铃声。不断抽出密闭玻璃罩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不断减弱,若玻璃罩内变成真空,我们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个实验说明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如图乙,我们平时用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知2-讲感悟新知(3)如图丙所示实验,可以听到在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4)如图丁所示实验,可以听到绷紧的棉线传来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综合分析、归纳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媒介物质液体固体知2-讲感悟新知思想方法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知2-讲感悟新知例如在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铃声。原因是实验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但我们可以由玻璃罩内空气越少,听到的铃声越弱,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知2-讲感悟新知3.声音传播有多快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一些物质中的声速(米/秒)空气(15℃)340蒸馏水(25℃)1497枫木(顺纤维)4110空气(15℃)346海水(25℃)1531铝5000软木500铜3750铁、铜5200煤油(25℃)1324大理石3810知2-讲感悟新知由数据可知:(1)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最小;(2)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温度越低,声速越慢知2-练感悟新知例2如图是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场景。(1)图甲中把耳朵紧贴桌面的同学能听到另一端的叩桌声,这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2)图乙中水中的鱼能听到外界的拍手声,这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固体气体液体知2-练感悟新知(3)图丙中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将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不能知2-练感悟新知(4)图丙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因此,我们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5)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气体真空不可以介质知2-讲感悟新知用理想实验法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由实验直接得出: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小推理↓真空不能传声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平衡器官也在耳内),它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设想一个聋哑人面对无声的世界该是多么痛苦!知3-讲感悟新知知识点物理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知3-讲感悟新知知识拓展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知3-练感悟新知例3夏季的雷雨天里,一人看到闪电后3s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此人_______m。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开始计时,那么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_______s。10200.29知3-练感悟新知思路导引:由
得,打雷处距人的距离s=
vt=
340m/s×3s=1020m。由可得,声音传播100m所需的时间t´=≈0.29s。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即枪声已经传播100m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所以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0.29s。知3-讲感悟新知正确判断传声介质物体振动产生声波→介质(气体、液体、固体)→耳朵根据题意分析传声介质。知3-讲感悟新知将声音等效为一个运动的物体1.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以上,人耳就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17m;回声与原声相隔在0.1s内,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可以加强声音。知4-讲感悟新知知识点回声40.1s知4-讲感悟新知建构模型课堂小结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发声真空传播人耳(听到声音)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左心力衰竭护理查房
- 电脑不能放课件解决方案
- 简约清新 手绘花卉 答辩模板
- 2023年下半年工作总结与计划汇报
- 脑梗死病人鼻饲饮食护理
- 昆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5月)过关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检验科2025年度临床指导计划
- 小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 GB/T 37864-2019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通用要求
- GB 196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料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 《雷雨》小学语文一等奖优秀课件
- 肾性贫血护理课件
- 绿 化 苗 木 进 场 验 收 单
- 4D现场管理培训ppt课件(PPT 45页)
- 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 全州朝鲜族小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