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5.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1页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5.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2页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5.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3页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5.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4页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5.传播学基本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概论(第四版)21世纪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新媒体系列目录

02传播学的诞生

03传播的基本过程

04传播学研究方法

05传播学基本概念

06人际传播

08大众传播

09受众

10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

11大众传播媒介

1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13跨文化传播01人类传播概述07组织传播传播学基本概念第五章第一节信息第二节符号与意义5.1信息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信息(Information)这个词在英文中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信息论领域,要理解“信息”,还得从“熵”这个概念说起。熵(Entropy)是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它体现一种随意性,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无序的表现。一种完全处于“熵”的状态是不可预测的。由于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状态只是部分地,而不是完全不可预测,因此“熵”是一个变量。熵是混乱和无序的度量,熵值越大,预测性就越低。所谓“信息量”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不确定性或者熵的测量。“信息”概念强调的不是意义,而是把信息视为减少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号数量。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也越大。5.1信息二、信息的特征信息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是既非物质又非能量的第三种形态。信息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事实性。信息总是与事实相关,而且先有事实,然后才有信息。可以说,信息依附于事实,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CIA在掌握了基地组织在美国活动的证据后,指出它的“爪牙”已经潜入了境内。(2)传递性。信息是运动的,只有处在交流中的信息才有意义。美国政府的决策人员没有接受FBI情报人员的信息,对他们来说,那份重要的备忘录就不是信息。(3)时效性。信息的功效是有一定期限的。一旦过期,功效就会递减,甚至丧失。譬如,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城市中,你一般会找一份最新版的交通路线图做向导。5.1信息三、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1973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思想。接着,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比斯特的《大趋势》也相继出版。这些未来学的著作中关于信息、信息革命等一系列概念的阐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丹尼尔·贝尔是信息社会学的创始人,是当代信息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贝尔对后工业社会有系统的认识,他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后工业社会有五大特征:(1)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2)职业与上层建筑方面,出现一个新的专业化或技术职业性阶层,并且在社会中确立主导地位。(3)社会发展方向方面,重视对技术的控制与鉴定。(4)决策方面,创造新型的“智能技术”。(5)整个社会的中轴原则是理论知识占中心地位,它是一切社会变革和政策制定的源泉。5.1信息三、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业和服务业的主导作用这个支点之上的。1979年后,他建议人们采用“信息社会”的概念代替“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托夫勒的观点与贝尔大致相同,他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今天。目前,人类社会正在迎来以信息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这场新科技革命,正以迅猛异常的速度,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并正引起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设想。克林顿政府希望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通过建设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为美国铺设全新的“信息高速公路”。继美国之后,英、法、德、日等国家也都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信息产业计划。5.1信息三、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1993年年底,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三金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的“信息准高速国道”。1997年,我国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相连通。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目前,我国的信息网络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2022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情况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二,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数字经济规模占GDP39.8%;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公共服务类应用加速覆盖,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持续发展让网民数字生活更幸福,网约车、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增长明显。当然,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数字鸿沟有所扩大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5.2符号与意义一、符号所谓符号,是指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是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工具。西方学者在对符号深入、系统的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符号学。一般来说,西方现代符号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四个方面:(1)美国哲学家皮尔士给符号下了确切的定义,并把符号进行分类,使符号学获得了独立的学术地位;(2)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庞大的语言现象作符号化整合,现代符号学得以建立;(3)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类是符号动物,科学、艺术、语言与神话等则是不同符号形式的人类文化的方面;(4)现代逻辑学。5.2符号与意义一、符号1.符号的特征(1)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索绪尔把符号的形式称为“能指”,把符号的意义称为“所指”。形式是人们感官可以感知的,如文字、图表等;意义是人赋予的。(2)在社会生活中,“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只要能够被群体接受,“书包”或其他任何“能指”就可以替代“本子”这个“能指”。符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过程。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在形成时期是任意的,但是这种关系一经确立,得到社会群体的普遍接受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就不能被任意改变了。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对应关系是具有规定性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者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慢慢地发生变化。5.2符号与意义一、符号2.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最完善的符号体系。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不仅把事物与名称结合起来了,而且把概念和音响形象也结合起来了。”①也就是说,语言符号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语言符号又不完全同于一般符号。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第一,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可说和可听的;第二,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为不同的层级(如: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第三,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样的意义;第四,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即生成性和开放性。5.2符号与意义一、符号2.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两个重要特点。其一,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具体体现在语言的音义符号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关系,即使是同一语言的语音关系也有任意性,比如上海话和广东话同是汉语,但是音义关系却有很大的不同。正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使人类社会拥有形形色色的语言。其二,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语音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语音,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实际上,语言符号系统在传播中虽然有着重要的功能,但是美国学者爱伯特·梅热比的研究指出,人类在交流中往往有这样的规律:沟通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由此可见,语言的作用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5.2符号与意义一、符号1.符号的特征(2)非语言符号。人类传播的历史,比语言传播的历史还要悠久。在传播学史上,把语言产生之前人类所经历的漫长的原始传播时代,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传播中,人们使用语言符号表达谈话的内容,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传播行为由非语言符号来承担。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语言的伴生符。它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物,是语言内容之外的所有符号。第二类是体态符号(Gesture)。身体的不同姿势传递不同的信息.第三类是物化符号。人类社会的制造物.5.2符号与意义二、意义1.语义三角论人类传播的历史,比语言传播的历史还要悠久。在传播学史上,我们提到符号时,总要强调它形式和意义的联结关系。英国学者C.奥格登和L.理查兹在《意义的意义》(1923)一书中用一个直观的三角图说明了传统语义学上概念、符号和所指三者的关系。美国传播学者史蒂文·小约翰认为这个三位一体说是符号论思想的核心。对三者来说,意义可分为符号意义、所指意义和能指意义5.2符号与意义二、意义2.象征性互动理论美国学者米德提出了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InteractionTheory,SIT)。这个理论建立在有关自我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之上,中心问题是象征符号与互动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象征符号。象征符号是强制性标签或对现象的表征,它在一定的群体内具有共同的意义,但是在群体外可能无法被理解。根据象征性互动理论,人们互动的目标是创造共享的意义。包括:(1)传播中使用传受双方相互理解的语言、文字等象征符号,比如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掌握英语,才能跟对汉语一无所知的美国人交谈;(2)传受双方具有较为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如果两代人的“代沟”过深,则很难实现良好的交流。5.2符号与意义二、意义2.象征性互动理论人们赋予象征符号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产物,首先明确了他人赋予某个事物的意义,然后根据意义来决定如何对他人采取行动。意义交换的人类传播活动是任何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纽带。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